山西焦煤霍州煤電李雅莊礦:安全之“樹”綻新“枝”
山西焦煤霍州煤電李雅莊礦:安全之“樹”綻新“枝”
安全生產事關企業發展和民生福祉,一直以來備受廣大職工關注。然而,在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的當下,傳統安全管理模式難以滿足現代企業安全生產的需求,“尋求科學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成為了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課題。
今年以來,山西焦煤霍州煤電李雅莊礦積極響應上級號召,深入踐行“大安全”理念,特別是在提升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減輕職工勞動強度方麵,創新實施固化作業體係,探索出“以作業流程固化驅動安全管控、將人本化理念融入安全管理”的全新路徑。正如安全之“樹”根須延伸、開枝散葉般有機生長,“大安全”內涵滲透至每個管理末梢,為礦井突破安全瓶頸增添了寶貴經驗,也為企業安全高效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範式。
“時刻表”讓根係更加穩固
談及時刻表,大家可能會聯想到列車時刻表。但是,在山西焦煤霍州煤電李雅莊礦有這麼一種“時刻表”,它記錄了礦工們每天的上下班時間以及工作內容,就是讓大家在工作中時時刻刻要有標準,要按流程嚴格執行。
這個“時刻表”是該礦根據頂層設計、整體統籌,且結合區隊作業地點、作業內容及組織工序不同,針對區隊固化作業流程而定製的,包含了“三階十步法”組織班前會——井口整隊、宣誓、入井、沿線行走“準軍事化管理”——井下“兩員兩長”開工確認——開機喊話、手指口述、正規循環作業、“知風險、明流程、提崗標”落實到現場——交接班崗位司機驗收、副隊長質量驗收——出井。
我們通過這張“時刻表”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班前會“三階十步法”將安全預控前置,通過流程化會議實現任務部署、風險交底與狀態確認;井口準軍事化管理以整隊宣誓強化安全意識,規範入井行為,消除散漫帶來的安全隱患;“兩員兩長”開工確認製賦予了現場管理人員“安全否決權”,確保作業環境達標;生產過程雙軌控製,結合“手指口述”與正規循環作業,同步規範人員操作與生產節奏;崗位司機與副隊長分維度雙重驗收交接機製,形成質量責任追溯鏈條。
正是這套從班前會到出井的閉環管理體係,構建起“事事有標準、環環可控製”的作業新模式,每個節點將安全要素精確嵌入生產流程,全方位滲透至員工行為中,真正實現了安全“根係”穩固延伸。
“人本化”讓枝丫更具韌性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我們始終要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安全”才是企業帶給員工最好的情感歸屬。
“減輕員工勞動強度,減少員工作業時間,讓員工遠離危險區域、將危險區域變為安全區域”——鎖定這四個目標,如何從真正意義上做到安全生產、造福員工?揭開“安全投入影響效益”的認知誤區,該礦在固化作業體係中繼續尋找突破點:固化單軌吊運輸流程,通過機械化替代200米人工扛料,既降低職工腰椎傷病風險和勞動強度,又提升了支護效率;通過固化截割期間支護人員臨時休息,利用掘進高效期擠出1小時輪休時間,實現“效率換安全”的良性循環……安全投入並非效益的“對立麵”,而是相輔相成。
安全“枝丫”從“垂直生長”到“立體拓展”。例如該礦開三隊反複測量、研製了自移機尾集成架,實現了降塵噴霧、壓風供水施救等設施的穩固固定,設備裝置固化大大解決了隨著上山巷道延伸和設施前移為職工帶來的勞動負擔和風險,工作效率顯著提升。從職工郭豔民口中得知,現如今,各區隊職工享受到了便利,都能積極主動思考固化作業體係內涵,探索如何才能通過更多的“固化”減少人工和作業強度,從根本上降低風險。
開拓二隊安全、進度“兩不誤”,創單進271米新紀錄;掘進二隊現場一般B級隱患同比下降83%,一般C級隱患下降58%……從“想主動”到“更主動”,這種以人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更激發了礦井內生安全動力,實現安全與發展的共生共贏。
探索創新的“足跡”穩健有力。山西焦煤霍州煤電李雅莊礦“安全之樹”正以全新理念汲取養分、輸送活力,讓單樹成林、森林成勢,構築起堅不可摧的安全生態屏障,為礦井高質量發展遮風擋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