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單位組織去敬老院開展誌願服務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去敬老院,心情比較複雜,不知道該說什麼,也怕老人講方言聽不懂。隨著車子的熄火,我們拎著米、麵等慰問品推開了敬老院的門,一種寧靜而祥和的氛圍撲麵而來。這裏沒有城市的喧囂與繁華,沒有車水馬龍的嘈雜,有的隻是歲月沉澱後的寧靜與安然,敬老院裏的布局一覽無餘,大概時間還早,寬敞的院落裏並沒有看到老人的身影,隻有映入眼簾的十幾間房子默默地訴說著現主人的故事。
春日的陽光正斜切過門廊,外邊的大風襯得院子裏越發安靜,我們的到來為靜謐的院落增添了一絲活力。一位五十歲左右的阿姨接待了我們,收拾完帶來的東西,有老人陸陸續續地出來曬太陽,行動不便的也被阿姨用輪椅推在了陽光好的地方。老人們有的靜靜地坐在輪椅上,眼神望向我們,似乎在回憶著自己年輕時的點點滴滴;有的三兩成群圍坐在一起,和我們誌願者下起了象棋;我們的到來讓不大的院落格外熱鬧,那些老人或坐或站的身影,臉上都洋溢著淡淡的笑容,那笑容裏,有曆經滄桑後的豁達,也有對生活的知足。
我懷著一顆敬畏與關懷的心,走近一位坐在角落的老奶奶。她的頭發已經花白如雪,臉上的皺紋如同歲月刻下的深深印記,但那雙眼睛依然明亮而有神。負責照顧的阿姨給我們說“她已經九十歲了,眼睛依然很好,甚至能穿上針,腦子也不糊塗……”跟我們說完,阿姨轉過頭對著老人打趣到:“你看這是誰來看你了?他們都是誰啊?”“我的孫子孫女們來看我了!”老人看著我們開心地說到。聽到老人這麼說,感覺心裏酸酸的,不由得從心底浮起一句話:等我以後老了不在了,希望我孩子的孩子,也能善待我的孩子。
我輕聲問候她,她緩緩轉過頭來,臉上綻開了一朵燦爛的笑容,那笑容仿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讓我原本有些緊張的心瞬間平靜下來。我坐在她身旁,與她聊起了天。她的聲音輕柔而緩慢,講述著自己那些關於的孩子、孫子,和自己年輕時的故事,那些回憶就像一部珍貴的老電影,在我眼前緩緩放映。我靜靜地聆聽著,仿佛穿越了時光的隧道,走進了她的世界。她慢慢的講著,那一刻,我看到了她內心深處的渴望,那是對關懷、陪伴和溫暖的渴望。他們就像一群孤獨的孩子,在歲月的長河中漂泊,渴望著有人能走進他們的世界,給予他們一絲慰藉。
溫暖的陽光灑在敬老院的屋頂上,給整個院子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我望著那些老人們的身影,心中充滿了感慨。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裏,我們總是忙碌於自己的生活,忽略了身邊那些需要關懷的人。而敬老院,就像一個溫暖的港灣,收留了那些被歲月遺忘的老人,給予他們一個安享晚年的地方。
離開敬老院的時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敬老院,它就像一本厚重的曆史書,記錄著歲月的滄桑和人間的冷暖,每一個走進這裏的人,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深深的觸動和啟示。那一張張慈祥的麵孔,那一句句溫暖的話語,那一個個感人的瞬間,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我知道,這次敬老院之行,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慰問活動,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讓我明白了自己的責任。我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人關注這些老人,給他們帶去更多的快樂和溫暖,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張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