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緊日子”既是企業轉型發展的應時之舉,也是實現降本增收的長久之計。近日,物資管理中心依托“3+N”計劃管理措施,多措並舉,通過做好科學定需、過程管理、循環利用三個方麵,打響降本增效“鐵算盤”,保障物資管理高質量運行。
科學定需,做好“內管家”
該中心按照每月規定時間,科學、及時、準確地製定物資需求計劃,確保提報數量滿足實際生產需求。對在庫物資嚴格按照“誰使用,誰管理,誰回收”的原則,明確標準,責任到人,出現質量問題追根溯源全。每月月底依據實際生產情況製定當月的材料回收考核指標,並要求材料跟蹤員對材料的回收情況進行現場監督,以回收台賬作為考核憑證,確保出庫材料應用盡用,堅決杜絕丟失、浪費現象發生。
過程管理,算好“經濟賬”
嚴把審批“出關口”,嚴格按照工程材料使用量進行審批,對庫存物資、在途物資,做好彙總統計工作。對出庫大宗商品的使用情況全過程追蹤,做好溯源管理;對低值易耗品嚴格出入庫登記,按規定分配數量,超限上報。該中心堅持在管控過程中既要計劃管控的大賬,也要算好經濟小帳,不放過每一顆螺絲釘。
循環利用,勒緊“褲腰帶”
為探索新型回收模式,盤活廢舊物資,讓其能夠充分發揮效能,實現重複利用,該中心製定了修舊利廢管理製度,規定修舊物資在生產中要優先使用,不斷挖掘廢舊物資的“剩餘價值”。修複物資再利用時,也應該確保安全第一原則,在風險等級低的部位安裝使用,並要求使用人員密切檢查其運行狀況。該中心通過對廢舊資源再利用的方式,讓各中心工區勒緊“褲腰帶”,學會過“苦日子”
此外,為構建凝心聚力良好氛圍,該中心鼓勵幹部職工為節支降耗建言獻策,不斷深挖降本增效潛能,激活職工創能增效的活力。在該中心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在過去一年累計節省了4846.27餘萬元,為降本增效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