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三代人的尋找  76年的等待

作者:記者:白曉光 2025-01-26 16:14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三代人

  三代人的尋找 76年的等待

  薑永進 趙國經 白曉光

  三代人的尋找,76年的等待。雕刻在石頭上的記錄,可能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但鐫刻在人們頭腦中的記 憶,卻會永遠清晰。不忘烈士拋忠骨,民族複興中華魂。龍口籍烈士王明波追思會於1月26日上午在龍口萊山舉辦。

  王明波於1913年出生,1948年4月接上級通知被派往解放軍支前抬擔架。當時,村裏共安排七名村民前去支前,編在華野九縱擔架團三營七連。其中王敬朋、王誠賢、王誠彩、王懷玉、王振業、王福春6人於當年11月平安回歸,七連八班榮獲集體四等功,受到部隊的表彰獎勵。而36歲的王明波從此杳無音信。

  據王明波的孫子、現龍口華彩塑業公司董事長王德益介紹:我村最後見到我爺爺的是一同當兵支前的王誠彩,他說我爺爺生病後,來了一個穿白大褂的,把我爺爺領走了,至於去哪裏不知道。石良鎮落水於家村於洪廷說,當時,他同我爺爺因受傷,住在同一個醫院(炊帚莊實為西徐馬),爺爺住院期間被敵機炸傷頭部犧牲,裝一個木板棺材埋葬在林山莊東河(實為埠東村)。

  由於口音的差別,王德益的父親曾多次在地圖裏尋找,均未找到這些地名。每年的春節前後,鄰居們都會聽到奶奶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奶奶、父親從五十年代開始,多次到縣(市)民政部門遞交資料查找過爺爺的下落,均無音信。

  在追思會上,王德益先生說,1990年,奶奶飽含對爺爺的深情懷念離開了我們,墓葬裏與她為伴的是爺爺僅有的一張照片。奶奶去世前,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找到爺爺的下落,這也是奶奶對我們後輩的唯一要求。2008年,父親出於對爺爺的思念,與我們幾個晚輩協商,重啟對爺爺蹤跡的尋找。為此,我們一家三代人,先後走訪了多位當年和爺爺一起支前的同事,有連隊的通訊員馬德英,張丕厚,王敬朋,王福春等。並找到當時的村鄉幹部及老黨員取證。由於國家政策關於尋找烈士方麵的規定和要求,加上證據不足,使尋找烈士一事,再一次陷於僵局。

  “事不避難者進”永遠是人間正道。在尋找烈士的過程中,王德益先生與他的父輩、他的同輩、他的晚輩,看到“風景這邊獨好”,看到涉灘之險、爬坡之艱後的”長風破浪會有時“。 烈士尋親,常常要經曆一個艱辛的過程。他們一家三代人,根據摸排史料線索尋親,幾十年不斷線。據參與尋親的各方工作人員說,隻要有一絲希望,就要努力到底,就要盡一切可能讓為國犧牲的無名烈士,“無名變回有名”!

  忠軀義感即風雷,誰道中華乏英才;濃雲厚霧鎖萬重,蒼鬆翠柏映墳塋;鮮血染紅千秋卷,浩氣長存百代風;初心砥礪驚大地,長歌撼嶽為蒼生。2010年,由於年齡的衰老、加上暗火攻心,一場重病讓王德益的父親帶著終生的遺憾駕鶴西去。

  王德益先生遵照父親的遺囑,全力對爺爺蹤跡進行尋找,先後在中華英烈網,濟南戰役紀念館、英雄山烈士陵園、曆城烈士陵園及央視《等著我》欄目等做登記尋找爺爺的蹤跡。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幫助無名烈士尋親,省市有關方麵也很重視,但總體上來說難度比較大,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疑似信息、資料核實起來非常難。

  2018年4月,王德益及家人來到了濟南戰役紀念館,在館員的協同下,他們在《九縱濟南戰役烈士犧牲登記冊》查找到了爺爺的名字王明波,係濟南戰役犧牲人員,籍貫:黃縣,職別:民工,安葬地點:章丘埠東村。但在中華英烈網和山東英烈網查找均無此名字。5月2日淩晨,王德益和二哥王德友驅車趕往濟南,在濟南戰役70周年紀念展主辦人騰長富和尋找到濟南戰役插旗手孫景龍的顏部長帶領下,他們來到位於英靈山下的濟南戰役紀念館。在紀念館王君利管理員向他們展示的“濟南戰役烈士犧牲登記冊”第49頁,第八行清楚寫著王明波的名字,籍貫,職別,安葬地及犧牲時間:1948年9月26日 。得到該信息後,他們經過查閱地圖得知,原安葬地現規劃為濟南高新區孫村鎮埠東村,於是便立即趕往濟南高新區民政局,在民政局蔣幹事的帶領下,他們一行人先後走訪了埠東村村委,西徐馬村委及西徐馬烈士陵園的兩任看守老人。最後得知爺爺犧牲後,先埋葬在埠東村村北一河邊,2012年5月,由於該地塊開發建廠,8位烈士一起遷往高新區西徐馬村烈士陵園。

  經過兩天的走訪,王德益一家人終於在爺爺失蹤76年後找到了他的安葬地,帶著興奮和遺憾,回到了龍口後,把這一消息告慰九泉之下的奶奶和爸爸。或許會給她們帶來一絲慰藉。這正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一些東西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在適當的時間和適當的季節,適時地欣賞;一些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在適當的時候能夠用平凡的生命維護民族的尊嚴,即使光陰如海,也無法淹沒烈士們輝煌的過去。

  時 光不負有心人,蒼天不負苦心人。2021年6月,王德益一家人接濟南民政部門通知,烈士王明波的墓葬將遷往濟南英雄山烈士陵園。於是,他們一家人趕往濟南西徐馬烈士陵園,見證了爺爺及其八位戰友墓葬的搬遷。

  在尋找烈士的過程中,王德益一家三代人,用青春跟歲月,用76年的時光,尋找“失蹤“的烈士,他們用事實告訴大家:今日的完美生活,得益於烈士們的付出與犧牲,烈士們的名字我們曆曆在目,他們的事跡永生長存!

  2024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向王明波烈士的妹妹王淑梅頒發了烈士證明書。76年的呼喚終得應答,76年的期待終見光明。經過追思先人,緬懷烈士,大家會更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從而繼承先烈遺誌,銘記曆史使命,好好學習努力工作。在追思會上,烈士遺像前擺了鮮花,以表達大家不盡的景仰和追思。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76年的牽掛與思念如今得以慰藉。這是因為,曆史是人民群眾與人民英雄共同創造的!曆史是勞動群眾與革命英雄共同創造的!今日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的鮮血跟生命跟勞動群眾辛勤的汗水共同換來的!

  是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中國繁榮的今天,是他們的鮮血染紅了遍地的桃花。我們怎能忘記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我們怎能忘記那一張張曾經鮮活的麵容?讓我們靜靜的追思,深深地緬懷,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寄托在這鮮花中,讓它陪伴在先烈的左右。

  青山來自於土壤,大海來自於溪流,高樓來自於地基,生命來自於母親。一切有因有果,而我們中國的現在來自於先烈。每一個人的心中有一份感激,我們無法用語言表達。在濟南英雄山上,這一座座的墓碑,就代表著一份份的忠誠。他們拚命的戰鬥難道不是為了祖國的明天、祖國的未來嗎?沒有他們,哪來如今的美好的家園,哪來如今的富裕生活。

  多少年來,有多少人讚揚過他們,他們百折不撓,奉獻生命,為了革命的鬥爭而光榮殉職,總之,一句話――他們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編後話:萊山不倒,豐碑永在。每次望見五星紅旗,就想到革命先烈,是你們的獻血染紅了它! 發現紅色基因的重要性和深遠影響。紅色基因代表著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奉獻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寶貴的財富。這種精神指引著我們努力拚搏、奮發進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挑戰,都能堅定地走下去。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後代人。所承載的曆史厚重感和神聖意義。這是一座永遠不會被遺忘的紀念地,它教育著後代,引領著我們繼續前進,勇往直前。

  古人雲,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每一個為國捐軀的生命背後,都有一段不應該被忘記的英勇故事,每一個熱烈燃燒的忠魂之中,都蘊藏著一個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意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這些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捍衛了民族的尊嚴,在他們身上附著的英雄精神,已成為中華兒女情感的依附、精神的歸宿、前行的源動力。他們以堅若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舍生忘死的犧牲精神,譜寫了一首首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鍛造出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不屈的“鋼鐵脊梁”。對於我們而言,每次莊嚴的烈士紀念日活動都應是記憶的“刻印”和靈魂的“觸動”,吾輩當以英雄烈士為鏡,對標初心使命,激揚愛國之情,立牢強國之誌,砥礪報國之行,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