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平 :“虧企漲薪”勢必造成“大量減員” 最後苦的還是員工
“虧企漲薪”勢必造成“大量減員” 最後苦的還是員工
王瑞平
有員工期盼在企業在效益不好或者是企業虧損的情況下適當的增加工資收入是無可後悔的,的確在目前物價上漲的情況下,如果不給企業員工增長工資,企業員工就無法適應當前的激烈的市場競爭,員工的低收入隻能維持簡單的生活所需,無法考慮住房、汽車等高檔消費。這樣勢必影響員工的積極性,對企業的騰飛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有些企業領導已經考慮到這一點,但不是通過擴大再生產,通過加強企業管理,通過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市場份額而得到的效益,而是簡單的采取“減員”來“增效”。
有的國有企業為了應對目前緊張的市場形勢已經擬定了一套“減員增效”的可行性方案,準備在過完年後實施,準備精簡科室,消減人員。
我國在失業人員方麵存在諸多矛盾,相當程度是企業一味追逐效益,實施“減員增效”造成的。
實際上,“減員增效”的弊端早已暴露出來,在操作中負作用非常大。我國有十幾億人口,就業壓力本來就大,減員肯定會使失業人員越來越多;其次,這恰恰反映出人力資源的浪費;減員增效對經濟還有負作用,失業人員一多,會積聚很多社會矛盾,使經濟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從而影響國家宏觀經濟的穩健發展。
一些國有企業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麵臨許多的困難,是多年曆史包袱形成的,並不是普通職工造成的,為什麼把這個包袱又甩給員工呢,非得由廣大員工來承擔不可,非要通過“減員”來增加“效益”呢?通過“減員”獲得的這個效益,可以說是從職工口中挖的效益,是摔掉職工飯碗得來的效益,這個不叫本事。再說,普通員工的工資待遇目前很低,“減員”增加的“效益”非常有限,還不如每年某些企業領導們在吃喝等招待費上稍微節約一點帶來的效益大。
筆者認為,要解決企業“減員增效”的問題和緩解人員過剩的壓力,政府必部門須有所作為,時時處處以充分就業為自己的職責。這樣的話,一些地方政府就不會漠視、縱容一些企業實施所謂的“減員增效”的措施和行為,就不會與一些企業串通一氣,為了一時的政績,而把企業“減員增效”當作所謂的經驗到處進行推廣。
企業“減員增效”行為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基於改善經營狀況的需要,通過減少員工總量,降低人工成本,來實現短期盈利,緩解企業經濟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效益好轉了,員工的工資漲了,也是拿員工的錢給員工漲工資,勢必造成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混亂局麵;勢必造成大量人員待崗或失業,形成企業新的不穩定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