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裏3.5萬噸精密鑄造項目成功試爐
廢舊資源複用變身非煤增長點
柴裏3.5萬噸精密鑄造項目成功試爐
劉光賢報道:
5月25日18時,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柴裏煤礦盛源榮達鑄造廠金燦燦的鐵水經加溫、除渣後,緩緩注入到砂型中。這標誌著該礦3.5萬噸精密鑄造項目首次試爐成功。
該項目利用原鑄造廠廠房和基礎設施,以棗礦旗下礦企的廢舊鋼鐵資源為原料,充分利用礦自備坑口電廠電力,將廢舊資源複用,打造魯南地區高端鑄件生產基地。這是棗礦重點非煤發展項目和滕州市小機床產業重點配套項目,也是繼電廠130噸鍋爐技改、25兆瓦發電機組技改等重點工程投產之後,柴裏煤礦非煤發展的又一裏程碑。
該項目總投資2.6億元,設計占地43531平方米,鑄造產品涉及機床鑄件、汽車、農用機械、液壓配件等鑄鐵件及礦用運輸機配件、礦車配件、耐磨耐熱配件、煤機殼體等鑄鋼件,項目投產後,可年創產值近2億元,初期還可安置分流人員160餘人。
“在全國建同類工廠,從奠基到調試,平均需要一年工期。”曾協助過多家企業建設該類項目的魯南機床股份有限公司質檢部部長胡廣利如是說。而柴裏煤礦3.5萬噸精密鑄造項目一期工程從去年12月份奠基,隻用了5個多月便提前建成並正式點火試爐。“這是魯南地區完全按照國家環評認定的規模最大的鑄造項目。”柴裏煤礦礦長徐永和對記者說。
據介紹,該項目設計生產能力為年產鑄鋼件1.5萬噸、鑄鐵件2萬噸,年總產能3.5萬噸。作為魯西南最大鑄造基地,其將改變周邊製造企業大部分鑄件外購的局麵,實現地區產業集群的上遊就近配套。
為贏得市場競爭,柴裏煤礦對標全球模具生產領先企業,聘請專家教授和專業技術工人,並采用了呋喃樹脂砂鑄造工藝。據胡廣利介紹,呋喃樹脂砂是高端鑄件的發展方向,具有成模、柔性、透氣性、可回收複用等優點,所有粉塵、煙氣均實現了有組織排放,製作出的鑄件尺寸精確度更高、表麵粗糙度更低。
“鑄鐵鑄鋼件製品是滕州市的主導產業,市場需求量巨大,柴裏煤礦3.5萬噸精密鑄造項目投產後,將礦區回收的廢舊鋼鐵化成鐵水經中頻電爐加溫後添加相應調劑成分,進行鋼鐵件鑄造,充分利用了現有資源的同時,既節能減排又降低成本,也延伸了鋼鐵製品產業鏈條。”該礦鑄造廠廠長李登林表示。目前,柴裏煤礦已與魯南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項目研發合作協議,共同致力於高端技術的研發試產,以高端技術帶動產品更新,以過硬的產品贏得更多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