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內功與走出去應並駕齊驅
練內功與走出去應並駕齊驅
一段時間以來,持續低迷的煤炭銷售市場影響得煤礦到了非關即停的地步,從集團公司到礦業公司,也在不斷的想辦法,可是“市場聽不見罵聲也不相信眼淚”這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集團公司的“去雜歸核”戰略,還是礦業公司“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都需要每一名員工必須具備“走出去”的真功實招,如果不修煉內功,而一味的寄希望於借助外力,那也是很難有所突破的。
回顧在上一輪煤炭行業的低穀時期,我們的一些礦工兄弟就是在沒有曆練好內功的情況下盲目的走出去,有相當一部人被無情的市場碰的頭破血流,最後還隻得寄希望於回歸礦山。這些人當中,隻有那麼一部分人,他們似乎天生就不是吃煤礦飯的人,用力揮一揮手,義無返顧的離開了自己為之奮鬥過的地方,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站住了腳跟,也算是為煤礦做了一點貢獻。現如今,經曆了第一輪的煤礦陣痛期和黃金十年發展的當代礦工,盡管知識結構、學曆層次、人員素質等都有了新的變化。但是,受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局限性的影響,我們的礦工又有幾個能適應外界市場的錘煉呢。記得一個外國故事講:要想戰勝敵人,不光要有強大的內力,往往更需要堅強的外力。這個人類最初的哲思:即內力與外力的相互聯係與相互影響,由此規定了事物的性質及其發展變化。
當下,在煤炭市場的衝擊下,我們的企業已無法承受更多的壓力,是需要有一部同誌再次站出來,但唯一的錦囊妙計就是“修煉好內功”走出去。倘若舍棄內力的修煉,而是盲目的“走出去”,那樣的後果是難以想象的。因此,如何認識與處理修煉內功與走出去的關係,應該是我們當下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作為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將職工培養成社會需求的複合型人才,幫助他們“強筋固本”,有適應社會的能力。其次是職工自己進行潛移默化的自我修煉,不斷進行自我加壓,提升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最後,就是要企業與社會的結合,尋求一種二者的結合,這就是員工在企業中的敬業精神,如果一個連起碼的敬業精神都沒有的人,又談何創業呢?具備了上述三種必備條件,我們的員工就不愁走不出去或不敢走出去,我們的企業也不愁不能壯大發展。
人們常說:“一流的企業需要一流的員工,一流的員工出自一流的企業。”當下,我們的澄合礦區已經具備了一流的企業的基本元素,也培養出了一批高素質的員工,現在,缺乏的就是給予我們一流員工發展的平台,需要一個借助外力的機會。然我之所求,未必是人之所予;人之所予,未必是我之所求。當前,在礦業公司“走出去”戰略實施過程中,最根本的還是要“修煉內功”,舍此別無他途。而“修煉內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更非輕而易舉之事。為此,我們的幹部職工還需要做出不懈努力,不可顧此失彼,在沐浴新一輪改革之雨露春風的過程中,不斷錘煉自己,多“經風雨,見世麵”,為更好地開創礦區發展新篇章奠定基礎。 二礦分公司:周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