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隨風:有一個年代叫做無畏
時下,山東省80後副廳級幹部張輝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網上網下議得熱火朝天,有人稱其為“史上最牛的公務員”,更多的人則質疑其“背後的能力”,麵對來自各方的壓力,28歲的張輝隻是淡定而誠懇地表示,他更願意把網民的議論看作是公眾對他的監督和鞭策,他會以實際行動讓大家的質疑消失。
自己的升職一時掀起了軒然大波,麵對負麵輿論,張輝一個淡定的表態,已為那些不同版本的揣度注射了一支鎮定劑。誠然,年輕的經曆,膚淺的閱曆,讓支持年輕人成長的前輩們捏了一把汗。對於張輝來說,“廳官”的顯赫地位遠不及這個職位所承擔的責任和壓力,因為他知道在經驗和閱曆方麵,肯定比一些老同誌欠缺,但這些欠缺他都試著通過學習去彌補。而事實也證明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相處後,大家都認可了他的工作。這就是了,如果當初張輝因各方的負麵輿論而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甚至選擇放棄,那麼,他就真的中了別人的下懷:“沒有經過錘煉,肩負不了重任。”如果這些輿論可以使他在政治上更堅定、思想上更成熟、事業上更穩健,那麼,我們得由衷地感謝製造輿論的人。
80後的一代是幸運的一代,因為從豐厚的物質生活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正趕上一個信息時代,他們可以吸收、接納方方麵麵的知識和文化,這使得他們的視野更開闊,敢想敢做,更富創新精神。 80後的創業家,泡泡網CEO李想,25歲就身家過億。創業初期,他也遭遇了來自方方麵麵的壓力、挑戰和窘迫,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說,當時就想自己能夠做好,就堅持著做,而且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現在他可以自豪地向媒體宣稱:最該感謝的是自己。正是一種無畏的精神,激勵著他源源不斷的創造動力,最終支撐著他實現夢想,到達當時想也沒想過的高峰。或許因為80後的成長環境太優越,才有人傳言他們是“垮掉的一代”、“最沒責任心的一代”,如果將我們的視線聚焦到80後的十七大代表徐本禹的身上,我想持這種觀點的人多半應該感到臉紅。還記得在2004年《感動中國》裏為他寫的頒獎辭:“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裏,他讓我們淚流滿麵。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事實勝於雄辯,徐本禹是80後的驕傲,是80後的精神豐碑,他的行動證明了80後的一代足以讓中國,甚至讓世界震撼。
當然,我們無需一一列舉80後富翁,國內幾大名企總裁高燃、戴誌康、茅侃侃,也不再去探討籃球巨星姚明、台球天才丁俊暉、作家代表郭敬明、韓寒、張悅然等等80後一代背後成長的故事,曾經或者正讓幾個年代的人崇拜。也許這一代人的自我標榜也不足以詮釋他們的個性特點:我們玩世不恭、叛逆,但我們有我們的追求,羈傲卻不失本性,不肯認輸而無所畏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