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先俐:一對小拐杖
應朋友之邀,前幾天的一個下午,我坐車到她家做客。去她家的公路是一條曲折漫長的山路,雖然她家離我這並不遠,但由於是山路,而且多年沒有維修。火辣辣的太陽把車輪揚起的灰塵映照得格外顯眼,讓人厭倦。 客車在崎嶇的山路上盤旋,我坐在車上昏昏欲睡。半小時後,到達了目的地,我第一個衝下車,想早點離開那個滿是揚灰的空間。一個陽光般的笑容映入我的眼簾,他的笑容是那樣迷人,天真、無邪,仿佛從未沾染塵世間的煙火。但他的笑容不是給我的,是給我所乘坐的客車。他興奮地望著汽車,到站的乘客已經陸續下來,慢慢地,他的表情從驚喜到失望,那一幕我始終難忘。他是個大約六、七歲的男孩,站在一棵滿是枝葉的黃桷樹下,身材顯得格外的瘦小。而他的兩條腿已經萎縮,根本不能站立,看得出,他非常艱難地支撐著身體,雙腋夾著像為他量身訂做的拐杖。隨著汽車的離去,小男孩變得失望,然後轉身垂頭喪氣艱難地用拐杖移動著身體,直至消失在轉角處。 朋友說過會來接我,突然耳後大叫一聲“出神啦”,我想她應該是剛到不久。我的目光從男孩掃到她那兒,然後又迅速轉向男孩消失的方向。從朋友口中得知,他是個可憐的孩子,這兒的人都認識他。四歲那年不幸患上小兒麻痹症,為給他治病,家裏用去了全部的積蓄,還欠下幾萬塊的債務。絕望的母親無法麵對殘疾的兒子,狠心離開了這個家。父親因為要還債,外出打工去了,隻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來。
小男孩隻有和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但奶奶從沒有告訴過他媽媽已經將他拋棄的事實,對他說:“媽媽也在外麵打工,等你生日的時候媽媽會買好吃的回來看你。” 每年生日,小男孩都會站在村口公路邊那棵黃桷樹下等他的媽媽,這一等,就是三年。第一年男孩從早上等到天黑,晚上流著淚問奶奶,媽媽是不是不要他了,奶奶說:“媽媽可能有急事,下次再回來看你,別哭,奶奶陪你過生日”。第二次等來的還是失望。今天也許就是他的生日吧,這一次他等到的不知道是不是絕望,但我見他並沒有掉眼淚,他應該希望媽媽還是因為沒空才不能回來吧…… 事實上,媽媽已經拋棄了這個家,永遠的拋棄了他,可能他已經漸漸懂了,但一個幾歲的小孩子怎麼敢相信自己的媽媽會不要他呢?這對他來說太殘忍了,他拚命的安慰自己:也許媽媽實在是抽不開身,等媽媽有空,一定會回來看我。男孩的拐杖那麼細小,但它可以支撐起他整個身體,支撐著他心靈深處的孤寂,支撐著他對幸福的希望! 其實孩子要的並不是誘人的糖果,可口的餅幹,他們要的東西很平凡,那就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