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成功應用短壁充填綜采技術
日前,濟三礦首個矸石充填綜采工作麵——63下04工作麵正式生產,標誌著短壁充填綜采技術在兗礦成功應用,由此帶來的經濟、管理、技術、環境等綜合效益得到凸顯,尤為突出的是在解放“三下”煤,建設生態文明礦區等方麵有了成熟而雄厚的技術支撐,進而使兗礦在調整和改變發展戰略上更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此前,濟三礦是兗礦首家實施應用矸石充填技術的礦井,針對地質條件複雜的現場實際,濟三礦成功實施“以矸換煤”的巷道充填技術。自2008年以來的兩年內,充填矸石8.2萬餘噸,置換煤炭7.47萬噸,實現了采區掘進矸石不上井,每充填一噸矸石,節約運輸費用13.73元;每米充填巷利潤1.3萬餘元,更解決了以往矸石上井帶來的地表塌陷、堆放占地、汙染環境等一係列難題,示範效應凸顯。
2010年初,基於濟三礦在矸石充填技術上的技術和管理優勢,兗礦集團將綜采工作麵的充填技術研究任務——《短壁充填綜采技術研究與應用》放在該礦,投入3715萬元,用於技術研發,為兗礦集團解決“三下”壓煤、矸石運輸複雜等難題作出示範。
承擔這一重點科技項目的在濟三礦,抽調精幹技術力量與中國礦業大學合力攻關,研發這一具有技術革命意義的綜采工藝。同時,該礦按照技術要求,高質量培養膠帶機司機、充填工等25個工種專業隊伍,嚴格設備選型,保證了人員設備需求。生產調試階段,一個班僅需出勤38人就完成了整個工作麵的充填工作,達到了自動化、用人少的要求。
短壁充填綜采,靠采煤充填液壓支架上的充填開采輸送機和壓實機構共同完成。即采煤機雙向割煤,矸石通過運矸膠帶、自移式轉載機等運至工作麵充填開采輸送機上,將矸石充填進采空區內,再利用支架壓實機構將矸石接頂壓實,邊采邊填,采充平行作業。
兗礦集團本部所屬礦井皆麵臨“三下”煤開采困境,加上國家“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科學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和致力於建設生態文明礦區,這一技術的成功應用有著更大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