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適度發展 成為煤化工發展政策指向
可見,煤化工產業會再次“火一把”,但隻有行業規範了才能有利於行業的發展。
煤化工產業發展有待規範
目前傳統煤化工中,焦炭、電石等項目重複建設嚴重,產能過剩,淘汰落後產能成為傳統煤化工結構調整的必然。新型煤化工項目仍處於示範建設階段,但各地規劃擬建的項目很多,麵臨極大的投資風險和產能過剩問題,亟需行業引導並規範發展。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廣德表示,目前許多煤炭企業紛紛涉足煤化工領域,其中有的經過了科學論證,而有的則比較盲目,由於缺乏別的技術,就尋求煤化工這條路。
煤化工產業是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對技術的需求迫切,許多關鍵技術從國外引進,但是,國外一些煤化工技術缺少工業示範驗證,引進風險很大,給企業生產經營造成很大的困難,付出的成本代價很高。周竹葉認為,當前,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化工核心技術,做好商業化示範裝置建設和運行,是發展煤化工產業的根本途徑。
技術創新是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的動力
現代煤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則來自技術創新。通過現代煤化工技術,可以把固態的煤轉化為石油替代化工產品和清潔能源,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極大地減少碳化物、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現代煤化工技術也為二氧化碳捕集與儲存提供便利條件,其產業化的應用將對保護環境具有積極意義,為煤化工走低碳技術路線提供了技術支撐。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介紹,近年來我國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主要產品產能、產量保持世界第一,同時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煤化工示範工程取得重大進展,神華集團利用自主技術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100萬噸/年煤直接液化製油項目,目前已經進入長周期試車運行階段;我國自主開發的神華包頭60萬噸/年甲醇製烯烴項目已打通全流程,並順利生產出合格的聚乙烯、聚丙烯產品;全球首套20萬噸/年煤製乙二醇示範裝置已在內蒙古投料試車。此外,煤化工領域技術創新取得豐碩成果。煤製油、煤製烯烴、煤製乙二醇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強對煤化工產業發展的規範和引導。傳統煤化工產業重點突出結構調整,嚴格行業準入,加強技術進步與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現代煤化工產業堅持示範為主,加強自主創新,建立健全煤化工技術裝備研發體係,並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同時,協調區域發展,嚴格限製煤炭調入地區發展煤化工,在煤炭相對豐富的西部地區,適度發展、穩步推進,即鼓勵發展煤基多聯產,促進化工生產與能源轉化相結合,提高煤化工產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