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和珍珠
十月,去華東理工大學複試,又住好友小潔家。與暑假新聞實習比起來,對上海少了幾分陌生,多了幾許親切。再到徐家彙,再回華理工,再逛南京路,似乎都變化不大,而上海植物園的改變卻差點讓我找不到去小潔家的路。那是我走了近一個月的路啊,所以說上海植物園可謂是全麵整修,少有幾處不變的,當時的唯一感覺是“不破不立”,相信世博會的上海植物園一定會更漂亮!
因為上海植物園的整修將湖泊裏的水全抽幹放光了,所以河裏的魚蝦小鱉甚至是河蚌都露出來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才了解,河底的河蚌真多啊,從我的角度講個頭都還不小。小潔家住在植物園,當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了,所以每天都會有河蚌被逮回來。但當我指著桶裏那隻最大的河蚌問幹爹會不會有珍珠時,幹爹的回答是否定的。長度甚至超過了三十厘米的河蚌竟然還不會有珍珠,我真的是難以理解。才發現老一輩人為什麼會對我們說:“小家夥,謙虛點,我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修行”不夠怎會蘊育出珍珠呢?此言是矣。
珍珠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偶然條件下,當外界有刺激性的細小雜物進入並接觸河蚌外套膜時,它不像我們一般人的反應——將雜物排出體外,而是由其外套膜分泌出一種珍珠質,將這些微小雜物層層包裹而形成贅生物,經過一定時間便形成了珍珠。從我們的角度講,這是一種共贏。
由此,我想到了煤礦安全,每年、每季度,甚至每天在不同的礦井都會發生煤礦安全02manbetx.com ,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們會痛心甚至痛恨一些礦主隻圖利潤而置礦工們的生命於不顧。但如果我們能做到像河蚌一樣,出了02manbetx.com 不是一味排斥,而是好好反思,著手整改,甚至將其作為典型案例作為警鍾而長鳴,以此為戒,吸取教訓,那我們豈不也能像河蚌一樣蘊育出一粒耀眼的珍珠,使企業能更加長久而和諧地發展?
記得在青島回徐州的火車上遇到的漫畫家尚軍老師說過:“不怕出事,就怕不會處理事”。我想,深意也在於此吧?如果我們都能像河蚌一樣把已發生的“事”變成自己的“珍珠”,那自己豈不會更好生活,企業豈不會更快發展,國家豈不會更加和諧?
願我們的一路探索的煤礦能源開采企業更好發展,祝我們風雨坎坷六十周年的祖國更加輝煌!
此文章是使用(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網)匿名投稿係統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