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葛亭煤礦職工安全技術培訓教材

作者:狗万manbet官网 2012-10-08 11:45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職工安全技術培訓教材》編委會

  主 任:楊德彬

  副主任:李法柱 張遠征 杜新孔 孫啟華

  主 編:李 明

  編 委:(按姓氏筆劃為序)

  王信海 王根盛 司洪福 史新國 劉雲楷 劉延彬 孫學東 安春光張緒宏 欒兆鵬 薄其山

  序 言

  經過建礦三年多來的實踐,參考各方麵的意見和成果,《職工安全技術培訓教材》與廣大職工見麵了。非常感謝參與編寫這一讀本的同誌們為此做出的努力。

安全工作是關係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天字號大事,不僅涉及到每個職工家庭的幸福,也反映一個企業的文明程度。礦井自2001年元月份投產以來,企業堅持“管理、裝備、培訓並重”的原則,曆來非常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相繼采取了一係列重大舉措,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工作,使企業總體上保持了健康穩定的安全生產環境,促進了各項工作目標的完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但是,由於我礦投產時間不長,幹部職工隊伍中新成分多,經驗不足;職工隊伍以勞務工為主,流動性大,業務技術素質相對較低,安全生產的基礎薄弱。同時,井下地質條件較為複雜,受瓦斯、煤塵、煤炭自燃、斷層多、頂板壓力大等不安全因素的威脅,管理難度大,導致了幾起人身傷亡02manbetx.com 的發生,因此安全生產的形勢依然比較嚴峻。

  從三年來發生的安全生產02manbetx.com 來看,因為安全設施投入不足造成的02manbetx.com 基本上沒有,幾乎都是由於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造成的。可以說,不是每一次違章都能發生02manbetx.com ,但是每一次事故卻都是因為違章造成的。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加強安全監督和管理之外,重要的是提高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的素質,強化自我保護的意識,增強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的能力,真正做到“我不傷害自己、我不傷害別人、我不被別人傷害”。因此,進一步加強職工安全教育培訓工作至關重要。《職工安全技術培訓教材》的印製,無疑為我礦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提供了適用的教材。

  《職工安全技術培訓教材》是礦安全技術培訓中心組織有關人員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我礦工作實際編寫的。內容豐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既適宜安全培訓,也適宜自學。希望全礦幹部職工很好地利用這一讀本,搞好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普及,提高自身搞好安全生產的技能,共同努力促進我礦的安全生產。

  2004年3月1日

  目 錄

  第一章 礦井簡介

  第二章 安全生產概況

  第一節 安全生產的基本情況

  第二節 安全生產方針

  第三節 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

  第三章 職工的權利和義務

  第四章安全管理

  第一節安全管理的基本特性

  第二節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安全管理的基本製度

  第四節 安全教育培訓

  第五節班組安全管理

  第五章 地麵安全生產知識

  第一節 焊接安全

  第二節 鍋爐安全

  第三節 電氣安全

  第四節 消防安全

  第六章 井下安全生產知識

  第一節 入井須知

  第二節 地質

  第三節 掘進

  第四節 采煤

  第五節 頂板災害預防

  第六節 礦井通風

  第七節 瓦斯防治

  第八節 粉塵防治

  第九節 礦井火災防治

  第十節 礦井防治水

  第十一節 井下爆破

  第十二節 礦井運輸與提升

  第十三節 礦井電氣安全

  第七章 傷亡事故的救護

  第一節 事故報告與處理

  第二節 搶險救災

  第三節 自救與互救

  第一章 礦井簡介

  葛亭礦是淄礦集團在1998年經濟最困難時期,自籌資金,打破常規,加快速度,在濟(寧)北礦區建設的第三對現代化礦井。年設計生產能力60萬噸,服務年限51年。礦井從1999年2月6日開工建設到2001年1月10日移交投產,僅用了23個月,投資2.688億元,以較低的投資創出了同類型礦井建設的高速度。礦井位於山東省濟寧市西北郊,距濟寧市14公裏、離京杭運河4公裏,105國道在井田東部通過,距礦井1.97公裏,日東高速濟寧北路口距礦井3公裏。交通運輸四通八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礦井係濟寧煤田(西區)最北端葛亭勘探區。井田南至F11斷層,北、西部均以17層煤露頭為界,東到濟寧斷層,南北寬4—4.5公裏,東西長5—6公裏,麵積約26平方公裏。全井田地質儲量111.622Mt,工業儲量78.3586Mt,可采儲量42.9408Mt,其中3(3下)層煤34.4632Mt,占礦井可采儲量的80.3%,為前期主采煤層。3(3下)層煤煤種牌號為氣煤,屬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熔灰分、結焦性能好、高發熱量的優質煉焦配煤及環保動力煤。煤層有自燃發火傾向和煤塵爆炸危險,屬低沼氣礦井。礦井構造複雜偏中等,東部(淺部)簡單,西部(深部)複雜,斷層較多。

  葛亭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由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探研究院編製,礦井初步設計由濟南煤礦設計研究院編製,施工組織設計由淄博礦務局設計處編製。礦井工業廣場麵積200畝,布局緊湊合理,地麵生活設施簡單,有兩座單身宿舍樓和一個職工食堂。

  礦井為立井開拓方式,在工業廣場內布置主、副兩個井筒。井巷工程量5662米,概算總投資403127.23萬元,實際總投資2.7億元。井下采場布置東西兩翼、設置-380和-500兩個水平,主采場為2300采區。

  主要生產係統情況如下:

  提升係統:主井井筒淨直徑5m,深425.5m,裝備一對6噸箕鬥,玻璃鋼組合罐道,選用JKMD-2.8×4(I)E落地式多繩摩擦提升機,YR560-10型710Kw交流異步電動機;副井井筒淨直徑5m,深451m,裝備提升1噸礦車的雙層罐籠一對,玻璃鋼組合罐道,選用JKMD-2.8×4(I)E多繩摩擦提升機, YR500-10型500Kw交流異步電動機,井上、下設備操作采用集中控製。

  供電係統:兩路電源均來自岱莊35KV變電所,礦井設有一座35KV變電所,安裝兩台8000KVA主變壓器,分別供井上、井下用電,地麵設主井配電室,一個6KV變電所,井下設有中央變電所、采區變電所和移動變電站。

  排水係統:礦井采用集中排水方式,在-386水平建有中央泵房,安裝4台MD500-57×9型水泵,配JSQ1512-4型1050KW電機,每台流量500m3/h。內外水倉總容量3012m3,在副井井筒內設有三排φ312mm排水管,地麵設有一路φ500mm的排水管排入礦區南部的躍進溝。2300采區湧水經230泵房4台200D43×3型160KW水泵排至-500水平泵房,經4台MDS500-57×3型360KW水泵排至-386水平泵房。

  通風係統: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並列抽出式,副井進風,主井回風,扇風機房安裝兩台扇風機,為BD-11-8- NO25型軸流式扇風機,配用2×200Kw電動機。

  井下運輸係統:井下原煤運輸,2300采區原煤經2300皮帶下山→-500皮帶順槽→暗斜井皮帶→井底煤倉,再經主井箕鬥提到地麵;輔助運輸,井底車場裝備ZK7-6/550電機車,牽引1t礦車。

  地麵排矸係統:井下矸石采用礦車經副井罐籠提升運至地麵,再經地麵絞車房ZDTP-1.6絞車排至矸石山。

  壓風係統:礦井在地麵設一台壓風機,為一水平供風;在井下230泵房設2台壓風機,為2300采區供風。

  防火灌漿係統:地麵建有防火泥漿攪拌站,泥漿經主井φ219mm管路送入井下。

  束管監測係統:采用KSS-200煤礦色譜微機監測係統,對井下實行全天24小時在線監測。

  安全監測係統:采用了較為先進的KJ95軟件監測係統,實現了CO、瓦斯、風速、溫度、風車開停、風門開關、負壓、風量、主扇運轉情況等多種技術參數和機械設備的模擬量控製與開關量控製。

  通訊調度係統:行政通訊使用程控交換機,調度係統使用CDD-DH數字程控調度通訊機。

  礦井建設主要由山東方大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煤29工程處、中煤第二工程處、中煤三建公司安裝處、濟寧市任城區建築安裝公司直屬分公司等單位施工,由濟南煤礦設計研究院監理谘詢公司對礦建一期工程實行監理,濟北礦區質量監督站負責工程質量監督。

  葛亭礦井籌建處於1997年12月26日正式組建,1998年3月24日正式進點,1998年6月27日完成購地,籌建處主任楊德彬同誌帶領一班人,在外協矛盾交織複雜的困難情況下,提前進入,積極協調地方關係,搶抓開工,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完成了“四通一平”; 1999年2月6日礦井正式開工建設,他們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科學組織,創出了主井井筒凍結段月掘砌218.1米的全國新紀錄和副井井筒凍結段月掘砌216.9米的好成績,當年實現兩個井筒到底並貫通。礦井“三高一低”(高速度、高質量、高效益、低投資)的建井模式,被省煤炭工業管理局原總工程師韓芳歧譽為“二十世紀山東煤礦建設的集中概括,二十一世紀初礦井建設的榜樣”。

  礦井移交生產管理後,以建設高產高效礦井為目標,以完善生產係統和規範管理為重點,在磨合期短、人員不到位、業務技術生疏等不利條件的製約下,堅持“以人為本、務實創新,不求規模最大、隻求效益最佳”的生產經營理念,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在管理體製上,積極試行“323”模式,即:3名礦高管層成員、20名管理幹部、300名職工。2001年4月1日,國家經貿委副主任石萬鵬、副省長韓寓群來礦聽取了礦井情況的彙報,石萬鵬主任稱讚葛亭模式為“中國煤炭企業第一模式”。在安全生產方麵,認真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和“管理、裝備、培訓並重”的原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各項規章製度,積極加大安全設施投入,建立了專職的安全監察隊伍和職工四級安全培訓機構,逐步理順管理體製,夯實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企業從總體上實現了安全生產。在技術管理上,大力實施科技興礦,積極探索大傾角綜采放頂煤技術、防止煤層自燃發火技術、煤層提高開采上限技術和村莊下厚煤層開采技術,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回采率,確保了礦井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在生產經營方麵,礦長、黨委書記楊德彬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的思路,以人為本,注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了幹部職工的積極性。投產當年產煤106萬噸,全員效率為8.02T/工,回采效率達到35T/工,實現了安全生產,被驗收為特級質量標準化礦井,獲得“振興淄博勞動獎狀”稱號。2002年,原煤產量將達到130萬噸,實現了比設計生產能力翻番的目標。2003年,原煤產量達到146萬噸,銷售收入實現27861萬元,再次創出好水平,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命名為“高產高效礦井”,礦長楊德彬同誌本人被評為“十佳礦長”。

  照片1

  2001年4月1日,原國家經貿委副主任石萬鵬、

  副省長韓寓群在原局長耿加懷陪同下視察礦區

  第二章 安全生產概況

  第一節 安全生產的基本情況

  一、全國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我國煤炭儲量豐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0%。我國既是產煤大國,也是煤炭消耗大國。煤炭是我國主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約占我國一次性能源的70%,占化工原料的60%,占民用燃料的80%。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都離不開煤炭,煤炭對我國工農業生產和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煤炭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麵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正在向高產、低耗、安全和集約化生產方向發展。但是,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仍較為嚴峻:一方麵,煤礦開采水平不斷加深,生產條件更加複雜化;另一方麵,一些煤炭企業仍然存在著盲目追求最大經濟效益、不重視安全生產的行為。煤炭行業仍然是我國工業生產中傷亡事故最嚴重的行業。統計資料表明:1991年到2003年間全國煤礦傷亡事故共死亡近10萬人(如圖2-1所示),約占全國礦山行業死亡人數的85%,約占全國工礦企業死亡人數的50%。百萬噸死亡率和死亡人數都遠遠高於世界其他主要產煤國家。

  2002年全國煤礦企業共發生死亡事故4344起,死亡6995人,同比增加530起,增加263人,分別上升13.9%和3.9%。全國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率為5.0,同比下降17.0%。其中,國有重點煤礦發生死亡事故659起,死亡1024人;鄉鎮煤礦發生死亡事故3169起,死亡5068人。

  2003年通過加大安全監管力度,煤礦安全生產情況有所好轉。在煤炭產量增長16%,總量達到17.3億噸的情況下,全國煤礦企業死亡6702人,百萬噸死亡率為4.17,下降6.6%。與2002年相比,事故減少256起,死亡人數減少293人,分別下降5.9%和4.2%。其中,重大事故減少29起,死亡人數減少139人,下降9.2%和10.0%;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減少3起,死亡人數減少49人,下降6.4%和6.5%;30人以上特別重大事故減少2起,死亡人數減少57人,分別下降22.2%和13.7%。

  從煤炭行業發生的死亡事故類型來看,主要還是瓦斯爆炸、冒頂片幫事故。

  安全狀況不好的原因,一是“安全第一”方針未能真正貫徹到煤礦生產建設之中;二是管理落後;三是技術和技術裝備落後,機械化水平低,勞動力的大兵團作戰,增加了事故傷亡的幾率。從客觀上講,煤礦企業是多工種、多工序、地下流動作業,也增加了煤礦發生某些災害事故的可能性。但是,隻要我們堅持不懈地落實好“安全第一”的方針,加強管理,提高職工安全技術素質,完善安全技術手段,提高礦井抗災能力,加強安全監察,煤礦的安全生產形勢就能實現持續穩定好轉。

  二、葛亭礦安全生產情況

  我礦自2001年元月10日投產以來,認真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遵循“管理、裝備、培訓並重”的原則,從建立健全各項安全規章製度入手,嚴格落實部門安全生產責任製和崗位安全生產責任製,不斷加大安全監管的力度,確保安措資金投入,建立了四級煤礦安全培訓機構,采取外培內訓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開展職工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營造了安全生產工作的良好環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是,由於礦井建成投產時間較短,職工隊伍成分較為複雜,安全管理的難度較大。目前,生產一線職工隊伍中勞務工的比例占到70%以上,勞務工隊伍流動性強,業務技術素質相對較差。我礦現有勞務工隊伍中,入礦工作不滿3年的人數占50%以上,隻有小學文化程度的職工比例占20%以上,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不到5%。隨著礦井開采水平的進一步加深,生產環節逐步增多,生產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加,安全管理的難度也相應加大。因此,從現有情況看,我礦安全生產的基礎工作還比較薄弱,安全生產的形勢不容樂觀。2002年7月19日,方大公司通運隊職工李京軍因井下睡覺,電機車司機未及時發現造成運輸事故,導致死亡;2003年11月18日,方大公司掘三隊職工曹守兵因前探梁設施不及時使用,空頂作業造成頂板冒落事故,經搶救無效死亡;2003年12月3日,安裝隊新調入職工孫峰在剛剛下井第4天,因不熟悉井下作業環境,發生意外事故死亡。

  從建礦以來發生的三起死亡事故以及其他工傷事故來看,都不是不可以避免,也都不是安全設施不起作用,主要原因還是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淡薄,安全行為能力較差,違章作業造成的,因此加強職工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增強職工的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意識,提高職工的安全技術素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三、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意義

  搞好安全生產是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它關係到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政府的形象。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職業危害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策,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條件,是企業管理的一項基本原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安全生產是我們黨和國家在生產建設中一貫堅持的指導思想,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政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根本一致的。生存和健康是人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利益。保護職工在生產中的安全與健康,是關係到保護人民根本利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黨中央、國務院曆來十分重視安全生產工作,重視維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我們要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站在“三個代表”的高度,切實搞好安全監管和安全監察工作,要進一步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製,常抓不懈,標本兼治,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堅決遏製重、特大事故上升的勢頭,促進安全生產工作。

  (二)安全生產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全麵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加速實現小康社會,首要條件是發展社會生產力。而發展生產力,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健康和安全,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使他們以充沛的精力從事社會主義建設。反之,如果安全生產搞不好,發生傷亡事故和職業病,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受到危害,生產就會遭受巨大損失,社會各項事業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三)安全生產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一項基本原則。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在企業現代化管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業現代化管理的基本目標是通過管理現代化,使生產過程順利、高效地進行,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發展生產。我國企業要在安全生產、文明生產方麵努力做到自我負責、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勵、直麵加入WTO後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考驗。一個企業隻有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才能保證持續、健康和穩定的發展,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四)安全生產是企業的一項基本社會義務。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僅需要良好的短期經濟效益,更需要取得穩定、長期的社會效益。搞好安全生產,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符合現代社會對企業的期望,有利於企業建立和諧的組織氛圍和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進而促進企業的發展。

  第二節 安全生產方針

  一、安全生產方針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也是煤炭行業安全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

  所謂“方針”是指指導一個領域、一個方麵各項工作的總原則。這個領域、這個方麵的各項具體製度措施,都必須體現、符合這個方針的要求。《安全生產法》在總結我國安全生產管理實踐的基礎上,從法律層麵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規定為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方針。

  “安全第一”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在處理保證安全與實現生產經營活動的其他各項目標的關係上,要始終把安全特別是職工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實行“安全優先”的原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實現生產經營的其他目標。從根本上說,投資者是希望取得盈利,得到盡可能多的投資回報;職工是希望獲得勞動報酬,增加個人收入;政府是希望因此多提供一些就業崗位,並增加社會需要的產品或服務的供應,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繁榮。而要使這些目標能夠實現,一項基本前提,就是必須保證生產安全。顯然,如果不能保證生產安全,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事故,投資者、職工和政府的目標都難以實現或者要大打折扣,甚至會給各方麵造成巨大損失,產生嚴重的負效應。而從另一方麵說,生產經營活動中保證安全的目標和其他目標之間,又會在一定情況下發生矛盾。比如,在企業資金一定的情況下,投資者投到安全生產方麵的資金多一些,投到其他方麵的資金就會少一些;企業用於安全生產的費用多一些,成本就會高一些,利潤就會少一些。嚴格按照安全生產的01manbetx 01manbetx 辦事,生產效率就會受到一些影響,等等。在保證安全與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其他目標發生衝突時,如何處理,這就是安全生產管理方針所要回答的問題,答案就是“安全第一”。當然,對於“安全第一”的方針,也要正確的理解。不是說用於安全生產的投入越多越好,安全係數越高越好,更不能理解為為了保證安全而將一些高危行業統統關掉。二是要在保證生產安全的同時,促進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促進經濟的發展。

  從實際情況看,當前一些地方和企業違背“安全第一”方針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不能在生產經營條件下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追求效益和保證生產安全的關係,安全生產管理混亂。受利益驅動,片麵追求發展速度,忽視甚至放棄安全生產管理,致使一些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薄弱,規章製度鬆弛,安全生產責任製形同虛設,不具備基本的安全生產條件;一些企業沒有必要的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企業負責人的安全責任不明確,有關事故責任追究製度不落實;一些企業安全生產投入嚴重不足,企業安全技術裝備老化、落後,甚至帶病運轉,存在大量事故隱患。據有關部門的初步統計,目前僅國有重點煤礦“一通三防”欠賬就高達40多億元。非公有製企業的安全生產問題更加突出,一些私營企業老板見利忘義,要錢不要命,公然違法生產經營,導致事故不斷發生。據統計,2003年全國發生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特大事故,有80%發生在集體、私營或者個人承包經營的企業。其中以小煤礦、小工廠、小運輸(公路、水路)等“三小企業”安全條件最差、管理最亂、事故最多。2001年11月山西省9天內連續發生的5起共死亡100人的鄉鎮煤礦瓦斯爆炸事故,就是礦主受利益驅動,違反停產整頓的規定,明知故犯,鋌而走險,釀成大禍。鑒於這些情況,堅持“安全第一”的方針,顯得尤為必要。

  “預防為主”是實現“安全第一”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江澤民同誌提出的“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雖然人類還不可能完全杜絕事故的發生,但隻要思想重視,尊重科學,積極探索規律,采取有效的事前預防和控製措施,做到防患於未然,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傷亡事故特別是重大惡性事故是可以大大減少的。傷亡事故調查處理的根本目的是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教育職工,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預防事故的一項措施。

  二、貫徹安全生產方針的法定基本製度

  為了從法律製度上保證“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落實,《安全生產法》規定了有關的基本製度和措施,主要包括:

  (一)安全生產的市場準入製度。即企業必須具備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二)企業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全麵負責的製度。

  (三)企業必須依法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配備安全管理人員的製度。

  (四)對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和考核的製度。

  (五)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資格認可和持證上崗的製度。

  (六)建設工程項目的安全措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的“三同時”製度。

  (七)對礦山、危險化學品生產等高危行業的建設工程項目實行安全條件論證、安全評價安全措施驗收的製度。

  (八)安全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和報廢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製度。

  (九)對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實行安全認證和使用許可,非經認證和許可不得使用的製度。

  (十)對從事危險品的生產經營活動實行前置審批和嚴格監管的製度。

  (十一)對嚴重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予以淘汰的製度。

  (十二)企業對重大危險源的登記建檔及向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備案的製度。

  (十三)對爆破、吊裝等危險作業的現場安全管理製度

  (十四)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對本單位安全生產狀況的經常性檢查、處理、報告和記錄的製度等等。

  對這些法定的安全生產基本製度,各方麵都必須嚴格執行。

  三、保證安全生產方針的貫徹落實

  從實踐中看,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製定和完善有關保證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製度,從製度層麵上保證“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落實。這是帶有根本性、長期性的事情。

  (二)各級政府領導必須提高對“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認識,抓經濟工作必須抓安全,部署、檢查、總結經濟工作必須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進行部署、檢查和總結;在衡量、評價一個地方、一個企業工作時,要把其保證安全生產放在首位。

  (三)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正確處理保證安全與追求生產經營活動效率、效益的關係。在安全與效率、效益發生矛盾時,把安全放在首位。特別是在對企業各項生產要素的分配上,首先應當滿足安全生產的基本需要,保證安全生產的資金投入。各項設備、設施都要符合保證安全生產的要求,發現事故隱患必須及時排除,該停產的就要停產,不能為了趕任務、追效率而置安全於不顧。

  (四)廣大職工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意識,嚴格執行各自工作崗位的安全生產製度和01manbetx 01manbetx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任何時候都不能違章作業,對危及安全的違章指揮應拒絕執行。

  四、貫徹安全生產方針的措施

  根據煤炭生產的特點,煤礦貫徹安全生產方針的措施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麵”、“四個必須”和“十個納入”。

  “三個方麵”是指:一是要下大力氣全麵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向管理要安全。管理的重點要放在現場執行煤礦安全法規,提高工程設備安裝質量,切實抓好各項基礎工作,處理好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時間、安全與經濟效益的關係。二是要加強技術改造,推行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裝備水平,實行科學管理。三是要加強安全技術培訓,切實提高廣大職工的安全技術素質,建立參加培訓的激勵機製,同時製定相應的強製性培訓措施。

  “四個必須”是指:(1)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原煤炭部製定的貫徹安全生產方針的十條標準。(2)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煤礦安全的法律法規、《煤礦01manbetx 01manbetx 》和各項規定及指令。(3)在體製改革中,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必須加強,不能削弱。(4)必須保證煤礦安全技措工程資金的提取和使用。

  “十個納入”是指:(1)安全工作納入各級領導的議事日程。行政正職直接抓安全,開好安全辦公會議,定期解決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2)安全工作納入企業各項計劃。企業的各種遠景規劃、調整計劃、年度計劃等都要包括安全工程,並在資金、材料、設備及勞動力方麵優先保證。(3)安全工作納入區隊、班組建設工作之中。在加強區隊、班組建設時,要以安全為首要內容。(4)安全工作納入科學技術管理軌道,采用安全係統工程等先進的安全管理方法。(5)安全工作納入幹部考核內容。安全不好的單位負責人不能重用和提拔,發生事故受到處分者不能晉級、提工資。(6)安全工作納入評比競賽條件。發生死亡事故的單位取消參加各類評比的資格。(7)安全工作納入工資的獎金分配辦法之中。要求安全質量與職工的切身利益掛起鉤來。(8)安全工作納入經濟承包合同。安全指標作為承包合同的重要內容。(9)安全工作納入職工代表大會的議程。檢查、討論安全生產狀況,研究措施意見作為職代會的重要議題。(10)安全工作納入各級監督檢查工作的主要內容,並作為評定優劣的主要依據。

  第三節 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

  一、煤礦安全法律法規總體框架

  法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範。它是由國家製定或認可並具有普遍約束力,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由國家強製力保證其實施。煤礦安全法規是法的組成部分,是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有關法令、01manbetx 、條例、規定等法律文件的總稱。

  在現代化大生產條件下,要使大量的人員按照統一的要求,共同協調工作而不發生事故,必須製定安全法規規範人們的行為,規定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可以做什麼,禁止做什麼,以及如何做等等。安全法規還規定違反了法規應該承擔的責任,規定了從行政處分、經濟處罰,直到追究刑事責任等條款。

  我國煤礦安全法律法規主要有以下幾類組成:

  (一)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其中許多條款涉及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問題,這些規定既是製定安全法規的最高法律依據,又是安全法規的一種表現形式。

  (二)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安全生產的法律文件,如《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煤炭法》、《礦山資源法》、《勞動法》等。

  (三)行政法規。由國務院頒布的關於安全生產的法律文件,如《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鄉鎮煤礦管理條例》、《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條例》等。

  (四)地方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安全生產的規範性文件,如《勞動安全監察條例》等。

  (五)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國務院主管部委、省級人民政府和較大的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關於安全生產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如勞動部發布的《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原煤炭部頒布的《關於國有煤礦防治重大瓦斯煤塵事故的規定》、《關於國有地方煤礦防治重大瓦斯事故的規定》等。

  另外,還有大量的有關煤礦安全生產的規程、規範、標準,如《煤礦01manbetx 》等。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製定了一係列的法律法規,已基本形成了煤礦安全生產的法律體係,煤礦安全生產正在走向法製軌道。

  煤礦安全法律法規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具體體現了國家對煤礦安全工作的各項要求;二是作為煤礦職工在安全生產和管理方麵一切行為的準則,使煤礦生產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保障煤礦的安全生產和正常的工作秩序;三是用來加強煤礦職工的法製觀念,限製違章、懲罰犯罪,教育人們吸取教訓,鼓勵職工自覺遵紀守法以最大限度的防治災害,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患於未然。

  二、煤礦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簡介

  (一)《安全生產法》

  《安全生產法》是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2年6月29日通過,並於2002年1月1日施行的我國第一部全麵規範安全生產的綜合性法律,是我國安全生產法律體係的主體法,是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及其從業人員實現安全生產所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是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進行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法律依據,是製裁各種安全生產違法犯罪行為的有力武器。

  《安全生產法》包括總則、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保障、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法律責任、附則,共七章97條。

  (二)《礦山安全法》

  《礦山安全法》是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於1992年11月7日頒布,並於1993年5月1日開始實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專門的礦山安全法律。這是我國各類礦山從事開采活動的一部重要的法律,對有效防止礦山事故,保障礦山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礦產資源開采活動,無論企業所有製形式,都必須遵守《礦山安全法》。適用於所有礦產資源的開采,包括固體礦產(如煤炭、金屬)、液體礦產(如石油、鹵水)、氣態礦產(如瓦斯、天然氣)等。

  《礦山安全法》是國家為了保障礦山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證采礦作業條件的改善,促進采礦作業健康發展所製定的行業性、技術性法律。《礦山安全法》共八章50條,包括總則、礦山建設的安全保障、礦山開采的安全保障、礦山企業的安全管理、礦山安全監督和管理、礦山事故處理、法律責任和附則。

  (三)《煤炭法》

  《煤炭法》是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於1996年8月29日通過,自1996年12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煤炭法製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該法的實施為煤炭的生產、經營活動確立了基本原則,是煤炭行業沿著法製軌道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

  《煤炭法》共計八章81條,包括總則、煤炭生產開發規劃與煤礦建設、煤炭生產與煤礦安全、煤炭經營、煤礦礦區保護、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和附則。

  (四)《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2000年11月1日,國務院第32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了《煤礦安全監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2000年11月7日朱鎔基總理簽署第296號國務院令予以發布,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頒布實施是煤礦安全監察法製建設曆程中具有開創性的裏程碑,它標誌著我國煤礦安全監察工作進入依法推進的新階段。

  《條例》分總則、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及其職責、煤礦安全監察內容、罰則和附則,共五章50條。

  《條例》明確了“國家對煤礦安全實行監察製度”,並對煤礦安全監察工作的方針作了明確規定:“煤礦安全監察應當以預防為主,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有效糾正影響煤礦安全的違法行為,實行安全監察與促進安全管理相結合。”這是從我國煤礦安全狀況的實際出發提出的,是我國幾十年煤礦安全工作經驗的結晶,充分體現了保障煤礦安全,保護煤礦職工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這一根本目標和煤礦安全監察工作的宗旨,反映了煤礦安全監察工作的內在規律和特點,使煤礦安全監察工作方向和目標更加明確,可操作性更強。

  三、違反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責任

  (一)法律責任概述

  法律責任是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所應付出的代價。法律責任與法律製裁緊密聯係。法律製裁是由國家機關強製違反法定義務的人履行其應付的法律責任,即強製其付出代價。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並加以製裁是保障法律實施的重要手段。由於不同性質的法律所規定的法律義務不同,因此,違法者的法律責任也不相同。通常法律責任可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1.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據民事法律應該承擔的責任。民事責任主要包括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兩大類。民事責任是最輕的一種法律責任,以賠償和恢複原狀為原則,不提倡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的懲罰或製裁。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具體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複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複名譽和賠禮道歉。

  2.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實施法律、法規或企業事業單位規章製度禁止的行為而引起行政上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該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治安管理處罰。

  行政處罰是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對單位或個人進行的處罰。行政處罰的種類很多。在對違反煤礦安全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時,主要依據《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的處罰種類。煤礦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有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改正、責令限期改正、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責令停產停業整頓、責令停產停業、責令停止建設,拘留,關閉,吊銷有關證照等。

  其中,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改正、責令限期改正、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責令停產停業整頓、責令停產停業、責令停止建設的行政處罰,由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決定。給予關閉的行政處罰,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報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決定。給予拘留的行政處罰,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建議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決定。

  行政處分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對所屬的工作人員和職工的違法、違紀和違章進行的處分。行政處分的形式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3.刑事責任

  所謂刑事責任是指犯罪行為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即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的主要區別是:第一,行政責任是追究一般的違法行為,刑事責任是追究犯罪行為;第二,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根據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來決定,而刑事責任由司法機關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來決定;第三,承擔的法律責任後果程度不同,刑事責任比行政責任的製裁要嚴厲的多,最嚴厲的可以對罪犯處以死刑。

  (二)違反煤礦安全法律法規行為的法律責任

  根據《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決定》等法律法規,歸納總結了幾種應該承擔法律責任的具體行為。

  1.安全設施和條件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行業安全標準、煤礦01manbetx 和行業技術規範要求的法律責任。

  安全設施和條件永遠符合國家安全標準、行業安全標準、煤礦01manbetx 和行業技術規範的要求是煤礦安全生產的保證和必要條件,因此,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如果檢查發現煤礦礦井通風、防火、防水、防瓦斯、防毒、防塵等安全設施和條件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行業安全標準、煤礦安全規程和行業技術規範的要求的,應當責令立即停止作業或者責令限期達到要求。

  如果逾期仍達不到要求的,那麼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應責令停產整頓;經停產整頓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決定吊銷煤炭生產許可證,並移送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吊銷采礦許可證。

  2.未使用專用器材設備的法律責任。

  煤礦生產的特殊性和危險性要求在作業中必須使用一些特殊的設備器材。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發現煤礦作業場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責令立即停止作業,限期改正;有關煤礦或其作業場所經複查合格的,方可恢複作業。

  (1)未使用專用防爆電器設備的;

  (2)未使用專用放炮器的;

  (3)未使用人員專用升降容器的;

  (4)使用明火明電照明的。

  違反本條規定的,經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責令停產整頓,可以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3.使用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或者行業安全標準的設備、器材、儀器、儀表、防護用品的法律責任。

  煤礦礦井使用的設備、器材、儀器、儀表、防護用品應該符合國家安全標準或者行業安全標準。如果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發現煤礦礦井使用的設備、器材、儀器、儀表、防護用品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或者行業安全標準的,應當責令立即停止使用。經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或者立即停止使用,逾期不改正或不立即停止使用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責令停產整頓;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4.礦長、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未取得資格證上崗作業的法律責任。

  礦長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與煤礦生產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由有關主管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後方可任職。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接受專門培訓,經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如檢查發現礦長、安全管理人員未經考核合格的或者特種作業人員未取得資格證上崗作業,有權責令限期改正。經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責令停產整頓,可以並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調整配備合格人員並經複查合格後,方可恢複生產。

  5.分配未進行安全教育、培訓的職工上崗作業的法律責任。

  煤礦必須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未經安全教育、培訓的,不得上崗作業。煤礦分配職工上崗作業前未進行安全教育、培訓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有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4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責令停產整頓;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6.煤礦作業場所的瓦斯、粉塵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超過標準的法律責任。

  煤礦必須對作業場所的有毒有害物質和井下含氧量進行檢測,保證符合安全要求。煤礦安全監察人員發現煤礦作業場所的瓦斯、粉塵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超過國家安全標準或者行業安全標準的,應當責令立即停止作業,並將有關情況報告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煤礦作業場所的瓦斯、粉塵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超過國家安全標準或者行業安全標準,經煤礦安全監察人員責令立即停止作業,拒不停止作業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責令停產整頓,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7.煤礦主管人員違章行為的法律責任。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第44條規定了煤礦主管人員幾種特殊的違章行為。

  (1)違章指揮工人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違章指揮、強令工人冒險作業,應該立即停止,並對有關管理人員追究行政責任。

  (2)對工人屢次違章作業熟視無睹,不加製止。工人有義務遵守作業規程,主管人員有義務督促工人遵守作業規程,如發現工人屢次違章作業而熟視無睹,不加製止,也是違反法律的行為。

  (3)對重大事故預兆或者已發現的事故隱患不及時采取措施的。在生產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重大事故預兆和事故隱患有:①冒頂、片幫;②瓦斯、煤塵爆炸;③地麵和井下的火災、水災;④爆破作業發生的危害;⑤粉塵、有毒有害氣體引起的危害。此外,還包括對使用機械、電氣設備、矸石山可能引起的危害。

  8.阻礙02manbetx.com 調查處理的法律責任。

  煤礦發生事故後,有關人員應該如實報告事故情況,配合事故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煤礦發生事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給予警告,並處以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責令停產整頓;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直至開除的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不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報告02manbetx.com 的;

  (2)偽造、故意破壞事故現場的;

  (3)阻礙、幹涉02manbetx.com 調查工作,拒絕接受調查取證、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9.其他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下列幾種違法行為,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責令改正,可以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

  (1)煤礦未定期對機電設備及其保護裝置、安全監測儀器檢查、維修和建立技術檔案;非負責設備運行人員操作設備;非值班電氣人員進行電氣作業;操作電氣設備的人員,沒有可靠的絕緣保護和檢修電氣設備帶電作業的。

  (2)井下采掘作業,未按照作業規程的規定管理頂幫。

  (3)未嚴格執行瓦斯檢查製度,入井人員攜帶煙草和點火用具下井的。

  (4)有自燃發火性的礦井,未按照規定采取有效的預防自燃發火措施的。

  (5)在有可能發生突水危險的地區從事采掘作業,未采取探放水措施的。

  (6)井下風量、風質、風速和作業環境的氣候,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

  (7)對產生粉塵的作業場所,未采取綜合性防塵措施,或者不按規定對粉塵進行檢測的。

  (三)煤礦安全中常見的刑事犯罪

  1.重大責任事故罪

  根據《刑法》第134條的規定,重大責任事故罪是指工廠、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由於不服從管理、違反規章製度,或者強令其他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行為。

  從其定義看,重大責任事故罪包括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職工不服從管理,違反規章製度,從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後果;另一種是企業負責人或其他管理人員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前一種形式一般是指直接操作的人員,而後一種形式一般是管理人員。

  重大責任事故罪主體是指工廠、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這裏所指的職工既包括一般的工人、技術人員、中層管理人員,也包括企業的負責人。三資企業、股份製企業、股份合作製和私營企業的從業人員也可作為犯罪的主體。

  根據《刑法》第134條的規定,犯重大責任事故罪,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從《刑法》的規定來看,並非對所有的責任事故都要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隻有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才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相應的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根據1989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權利、人身權利和瀆職案件標準的規定》,這裏的“嚴重後果”是指以下幾種情況之一:

  (1)致人死亡1人及其以上;

  (2)致人重傷3人及其以上;

  (3)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及其以上;

  (4)雖然直接經濟損失不足5萬元,但是情節嚴重,使生產、工作受到重大損失的。

  如果沒有造成上述嚴重後果,情節也不嚴重的,則不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有關部門將依法追究行政責任,如記過、降級、開除等。對於出現了上述4種情況之一的重大責任事故的處罰,一般在“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這一基本量刑檔次內裁量刑罰。

  如果“情節特別惡劣的”,則在法定的第二量刑檔次,即“處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一基本量刑檔次內裁量刑罰。這裏所謂“情節特別惡劣”是指下列幾種情況之一:

  (1)造成特別嚴重的後果,如致多人死亡,或致重傷人數特別多,或直接經濟損失特別巨大。

  (2)違章行為特別惡劣。如:在違反規章製度受到批評教育或行政處罰後再次違反規章製度;或者屢次違反規章製度,或者明知沒有安全防護甚至已發現事故苗頭,仍然違章作業或用惡劣手段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等,從而造成重大事故。

  (3)事故發生後,行為人表現特別惡劣。例如:隻顧個人逃命或隻搶救個人財物,而不積極采取措施搶救傷殘人員或防止危害後果擴大,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後果,或者事故發生後,為了逃避罪責,破壞、偽造現場,隱瞞事實真相,嫁禍於人等。

  2.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

  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是1997年修訂的《刑法》中增加的一個新罪名。

  根據《刑法》第135條的規定,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是指工廠、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不符合國家的規定,經有關部門或單位職工提出後,對事故隱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行為。

  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侵犯的對象是工廠、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勞動安全,即勞動者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工礦企業、事業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不符合國家規定,存在事故隱患,是發生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構成本罪的前提條件。如果重大事故的發生並不是由於勞動安全設施不符合國家規定,而是由於其他原因,如有人故意破壞引起的,則不構成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此外,本罪的構成必須以“經有關部門或者單位職工提出”為條件,如果有關部門或單位職工沒有提出事故隱患,行為人因而沒有采取措施的,不構成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再者,“對事故隱患不采取措施”,既包括對生產中的事故隱患視而不見、不采取任何排除隱患的措施,也包括敷衍塞責,采取的措施不力或不正確的,致使事故隱患依然存在。

  本罪的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工廠、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負責勞動安全設施的直接責任人員,包括單位負責人、有關方麵的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在1997年《刑法》修訂之前,企業管理人員的失職行為是按照玩忽職守定罪的。考慮到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與一般的玩忽職守罪在犯罪的主體、場合、客觀表現等方麵都有較大的差異,為了便於司法實踐,新的《刑法》將此行為作為一種獨立的犯罪,從玩忽職守罪中分離出來。

  根據《刑法》第135條的規定,犯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的,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惡劣的,處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罪的量刑與對重大責任事故罪的量刑基本一致,其中所謂“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含義與重大責任事故罪的含義相同,屬於“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基本量刑尺度。情節特別惡劣的情況與重大責任事故的情況相類似。

  四、煤礦“三大規程”

  煤礦“三大規程”是《煤礦安全規程》、《作業規程》和《01manbetx 》的總稱。

  (一)《煤礦安全規程

  《煤礦安全規程》是貫徹落實《礦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等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具體體現,是保障煤礦職工安全與健康、保護國家資源和財產不受損失,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必須遵循的準則。它是煤礦安全法規體係中一部重要的安全技術法規。全國所有煤礦安全企事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都必須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

  1. 《煤礦安全規程》的特點

  (1)強製性。《煤礦安全規程》是煤礦安全法規體係的組成部分,所有煤礦都必須遵守。如違反《煤礦安全規程》,視情節或後果嚴重程度,給予行政處分、經濟處罰,直到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2)科學性。《煤礦安全規程》是長期煤炭生產經驗和科學研究成果的總結,是廣大煤礦職工智慧的結晶,也是煤礦職工用生命和汗水換來的。《煤礦安全規程》的每一條規定都是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可以普遍使用的行為準則。

  (3)規範性。《煤礦安全規程》明確規定了煤礦生產建設中哪些行為被禁止,哪些行為被允許,指明了行為標準和尺度。煤炭生產和建設中必須遵守這些規範。它是認定職工的行為是否構成違章的重要標準,是認定02manbetx.com 是責任事故還是非責任事故、是故意破壞事故還是自然事故或意外事故的重要依據,因而,也是判斷行為人是否應該承擔責任的重要依據。

  (4)穩定性。《煤礦安全規程》在一段時間內相對穩定,不隨意修改。經應用一段時間後,再由國家煤礦安全生產監察機構負責修訂。

  2. 《煤礦安全規程》的主要內容

  2001年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頒布的《煤礦安全規程》,將《煤礦安全規程》(1992年版)、1993年頒布的《煤礦安全規程》(露天部分)和1996年頒布的《小煤礦安全規程》合並為一體,分為總則、井工部分、露天部分、職業危害和附則五部分,共751條。內容涉及安全管理、建設、采煤、事故預防、職業危害防治等。

  (二)《作業規程》和《01manbetx

  1.《作業規程》的性質和作用

  《作業規程》是煤礦企事業單位為完成某項生產或建設的單項或單位工程,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和設計文件,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而編製的指導施工的重要技術文件。凡從事該項工程施工的人員必須遵照執行。《作業規程》是煤礦生產建設的具體行為規範,具有法規性質。其作用是科學的組織與指導施工,組織施工部門的技術經濟活動,使工程達到安全、優質、高效、快速、低耗的效果,並達到設計的要求。

  2.《操作規程》的性質和作用

  《操作規程》是煤礦企事業單位或其主管部門,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和質量標準,為完成某項產品或為某個工種編製的指導生產工藝操作的重要技術文件。如《打眼工操作規程》等。凡從事該項新產品生產的人員或工種,都必須遵照執行。《操作規程》是產品生產工藝操作的行為規範,具有法規性質。《操作規程》的作用是指導產品生產全過程的工藝操作,確保在安全條件下生產出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

  (三)三大規程的區別

  綜上所述,《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和《煤礦安全規程》的區別在於:製定的單位和製定的依據不同,執行人不同,性質和作用不同,詳見表2-1。

  第三章 職工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煤礦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麵享有的權利和負有的義務作了明確規定。這裏所說的職工是指該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各項工作的所有人員,包括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各崗位的工人,也包括企業臨時聘請的人員。

  職工是企業的主體,在企業中處於主人翁地位,充分發揮職工主人翁的作用,是辦好社會主義企業的根本保證。搞好煤礦的安全生產,也必須充分依靠職工,保證職工在煤礦安全生產方麵充分行使權力,並教育職工履行安全生產方麵的義務。

  一、權利和義務的概念

  在法律上,“權力”和“義務”是兩個相對的概念。“權力”是指公民或法人享有的權利和利益,法律對於權利的主體在行使權力或得到利益時應當做出一定行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為要給予約束,這種約束就表現為權利主體的義務。換句話說,“義務”就是權利主體所受到的法律約束。法律要求負有義務的人或法人必須做出一定的行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為,以維護國家利益或保證有權人的權利獲得實現。

  權力的本質是一種利益,義務的本質是一種無利益,而且受約束。責任是義務的具體化,即分內應做的事。分內的事做好了,成為盡到責任,分內的事沒有做好,應當承擔過失而追究責任。

  權利和義務密不可分。一方有權利,他方必有相應的義務,反之亦然。人們在建立各種法律關係時,往往是互為權利和義務。

  企業和職工之間構成了一種勞動關係,在這種關係中,職工提供自身的勞動並獲得報酬,企業提供勞動場所和勞動條件,並支付勞動報酬,雙方的利益並不完全相同。因此,必須依靠法律明確規定企業和職工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才能使這種勞動關係保持公正和穩定。勞動安全衛生是勞動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現行的許多法律、法規當中均有對企業和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麵的權利和義務所做出的規定。原煤炭工業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於1996年10月15日聯合下發了《關於落實煤礦工人行使安全生產權利的通知》,對煤礦工人安全生產權利和保障職工行使安全權利的措施專門做出了具體規定。

  二、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麵的權利

  國家曆來重視企業職工的安全生產權利,國家的許多法律對此都有相關的規定。《憲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待遇。”《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安全法》第六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並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方麵的義務。”《安全生產法》主要規定了各類從業人員必須享有的、有關安全生產和人身安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權利。這些基本安全生產權利,可以概括為以下八項:

  (一)知情權

  許多安全生產事故傷亡嚴重的教訓之一,就是職工不知道存在的危險因素以及發生事故時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如果職工知道並且掌握有關安全知識和處理辦法,就可以消除許多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隱患,避免事故發生或者減少人身傷亡。為此,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作業人員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和事故應急處理措施。同時,有的法規還規定,企業的負責人應當定期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報告安全生產工作,使職工了解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傷亡事故的處理結果等。

  (二)建議權

  安全生產關係職工的切身利益,同時職工工作在生產一線,對安全生產的問題和事故隱患最了解、最熟悉,具有他人不能替代的作用,應積極參與企業安全生產的民主管理。職工可以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等方式,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劃、管理製度、管理辦法、安全技術措施和規章的製定等提出建議。

  (三)批評、檢舉和控告權

  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是對職工基本權利的侵犯,違背了我國社會主義製度及有關法律的基本精神。有關法律規定,職工有權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權對於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而且企業不得因職工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批評、檢舉、控告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四)拒絕權

  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經常出現企業負責人或者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和強令工人冒險作業的現象,由此導致事故,造成人員大量傷亡。為了保護工人的人身安全,也是為了警示企業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必須照章指揮,保證安全,並不得因工人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而對其打擊報複,法律賦予工人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的權利,而且企業不得因工人拒絕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更不得以此為由給予處分,更不得予以開除。

  (五)緊急避險權

  由於存在自然和人為的危險因素,生產經營場所經常會在作業過程中發生一些意外的或者人為的直接危及職工人身安全的危險情況,將會或可能會對職工造成人身傷害。比如從事井下生產作業的從業人員,一旦發現將要發生透水、瓦斯爆炸、煤和瓦斯突出、冒頂、片幫墜落、燃燒等緊急情況並且無法避免時,最大限度的保護現場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有關法律規定:從業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並應當將有關情況向用人單位的管理人員作出報告。企業不得因職工在此緊急情況下停止作業或者采取緊急撤離措施而給予職工任何處分,也不得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六)勞動保護權

  加強職工的個人防護是減少傷亡和職業危險的有效手段,也是企業的責任。有關法律規定,職工有權獲得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勞動防護用品的權利,要求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一些企業的勞動條件差,工作環境差,不向職工提供個人防護用品的行為是違法的行為,職工可以要求單位改正,也可以向有關部門檢舉、控告。

  (七)接受教育權

  加強安全教育,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是安全生產的基礎性工作。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就安全教育培訓,對企業提出了一係列的具體規定,如必須對新工人、換崗工人進行上崗前的安全教育,對在崗工人進行定期的安全培訓等。職工有權接受獲得這些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如果未按規定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企業將受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處罰。

  (八)享受工傷保險和傷亡賠償權

  法律明確賦予了職工享有工傷保險和獲得傷亡賠償的權利。

  三、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麵的義務

  作為法律關係的內容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職工依法享有權利,同時也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義務和法律責任。職工在生產勞動中,除享有安全衛生的有關權力以外,還應承擔相應的義務。

  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麵的義務主要有:

  (一)遵章守紀,服從管理

  企業生產涉及大量的人員、設備和工藝。為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製定本單位安全生產的規章製度和操作規程。職工必須嚴格依照這些規章製度和操作規程進行生產經營作業。事實表明,職工違反規章製度和操作規程,是導致大量生產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企業的負責人和管理人員有權依照規章製度和操作規程進行安全管理,監督檢查職工遵章守紀的情況。對這些安全生產管理措施,職工必須接受並服從管理。依照法律規定,企業的職工不服從管理,違反安全生產規章製度和操作規程的,由企業給予批評教育,依照有關規章製度給予處分;造成重大事故,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二)正確佩戴和使用勞保用品

  為保障職工人身安全,單位必須為職工提供必要的、符合要求的勞動防護用品,以避免或者減輕作業和事故中的人身傷害。同時,有關法律要求職工必須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比如:礦燈、自救器等。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職工缺乏安全知識,認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沒有必要,往往不按規定佩帶或者不能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由此引發的人身傷害時有發生,造成不必要的傷亡,給自身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痛苦。

  (三)接受培訓,掌握安全生產技能

  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工作崗位和不同的生產經營設施、設備具有不同的安全技術特性和要求。隨著生產經營領域的不斷擴大和高新安全技術裝備的大量使用,企業對職工的安全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和安全技能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可靠性。特別是從事礦山、建築、危險物品生產作業和使用的從業人員,更需要具有係統的安全知識、熟練的安全生產技能,以及對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隱患、突發事故的預防、處理能力和經驗。為搞好安全生產,防止發生傷亡事故,職工有義務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四)發現事故隱患及時報告

  職工直接進行生產經營作業,是事故隱患和不安全因素的第一當事人。許多生產安全事故是由於職工在作業現場發現事故隱患和不安全因素後,沒有及時報告,延誤了采取措施進行緊急處理的時機,以致發生重大、特大事故。為此,有關法律規定:職工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接到報告的人員應當及時予以處理。企業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後,事故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

  從當前實際情況看,一些企業侵犯職工安全生產的權利和職工不履行安全生產義務的情況時有發生,職工的安全生產知情權、批評建議權、緊急避險權和獲得勞動保護用品的權利得不到保障。職工安全生產素質低,缺乏應有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和自我保護措施。在生產經營中經常出現違章指揮、違章冒險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現象,由此引發大量事故。法律規定的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麵的權利和義務,必須嚴格遵守。企業侵犯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麵權力的,或職工不履行安全生產的義務,均屬違法行為,將受到法律的追究。

  第三章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指煤礦生產建設過程中的全部安全工作及其所進行的一係列的法製、組織、技術措施和管理方法。

  安全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管生產必須管安全”,企業必須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單位具體情況,做好安全生產的計劃、組織、指揮、控製、協調等各項管理工作;要依法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製度並組織實施,做好對職工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搞好生產作業場所、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等。

  煤礦安全管理涉及各個方麵,許多安全管理工作是在計劃管理、經營管理、勞動管理、生產管理、技術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財務管理等工作中進行的。所以,煤礦安全管理必須全麵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製,各方麵齊抓共管,加大力度,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第一節 安全管理的基本特性

  煤礦是由社會係統、自然係統和工程係統組合而成的綜合係統。這一基本構成和安全管理所擔負的基本任務決定了它具有如下特性:

  一、安全管理的政策性。安全管理必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認真執行黨的安全生產政策,用方針導向,靠政策管理。

  二、安全管理的法規性。安全法規是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行為準則,是安全管理的依據和準則。

  三、安全管理的權威性。根據“安全具有一票否決權”的原則和“強製”的觀點,安全管理必須在實際工作中建立權威,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

  四、安全管理的思想性。生產係統是由“人、事、物、環”所組成,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人,關鍵是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增強安全意識。

  五、安全管理的科學性。安全管理必須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才能獲得成功,達到應有效果。如瓦斯爆炸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否則就不發生。根據這一科學規律,就可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防止瓦斯爆炸。

  六、安全管理的全麵性。安全生產是一項係統工程,忽視任何一個方麵都不行,必須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方能做好。

  七、安全管理的複雜性。安全管理是對一個由自然、社會、工程三大係統所組成的複雜而龐大的人造係統做工作,涉及方方麵麵,具有複雜性。

  八、安全管理的長期性。安全生產工作是伴隨著生產過程而存在。煤礦生產的長期性決定了安全管理的長期性,所以說,安全管理工作隻有起點,沒有終點。

  九、安全管理的連續性。煤礦生產的連續性決定了安全管理的長期性,所以說,安全管理工作隻有起點,沒有終點。

  十、安全管理的應急性。事故的發生具有隨機性和偶然性,必須有相應的應急措施加以妥善處理,如礦山救護、創傷急救、避災峒室等。

  第二節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論

  一、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務

  根據有關規定的要求,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務是: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法規;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製、業務保安製和工種崗位責任製;嚴格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編製並落實安全技術措施(安全規劃、安措工程計劃、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嚴格工程質量檢查驗收;安全技術培訓工作;礦山救護工作;事故報告、搶救、調查、結案處理和統計03manbetx ;促進工業衛生、勞動保護工作;及時總結安全生產經驗和事故教訓等。

  二、安全管理的基本觀點

  為搞好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必須樹立以下基本觀點:

  一是係統的觀點。在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不安全、不衛生的因素是多方麵的,且錯綜複雜,必須係統的綜合考慮與安全生產有關的各種因素(自然環境、物的狀態、人的行為和管理情況),運用係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有效地開展各部門、全過程、全方位和全員性的綜合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二是預防的觀點。安全管理應該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管理、裝備、培訓並重”的原則,把檢查監督與積極預防結合起來,落實各項安全技術措施,消除隱患,防患於未然。預防是防止事故發生的根本途徑,也是安全管理的基本觀點。

  三是強製的觀點。安全法規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據和保證。安全管理必須依據安全法規的要求,運用法製的強製手段來保護職工的安全和健康。所以,與其他管理不同,安全管理的許多方麵帶有強製性。

  四是準確的觀點。安全管理必須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采用科學的方法,不管是信息收集,還是進行問題決策和實施措施,都必須做到準確無誤。

  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

  歸納黨和國家關於安全生產工作的要求,煤礦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為:

  (一)“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既是我國安全生產的方針,又是安全管理的原則。

  (二)“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這一原則體現了安全與生產的辯證統一關係,明確了安全生產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各級領導和組織者,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工作的同時要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

  (三)“專管群治,全員管理”的原則。安全生產是一項綜合性、群眾性的工作,必須堅持群眾路線,貫徹專業管理和群眾管理、民主監督相結合的原則,做到安全生產大家管理,個個重視,互相監督,製止“三違”,消除隱患。

  (四)“安全一票否決”的原則。安全工作是衡量企業好壞的一項基本內容,必須放在首位,應具有否決權。

  (五)“管理、裝備、培訓並重”的原則。

  四、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研究如何處理勞動生產過程中的自然條件、物的狀況、人的行為和管理工作等方麵的不安全因素及其相互關係,以保障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護國家資源和財產不受損失,保證生產建設的正常進行,促進生產建設的發展。安全管理基本原理主要有:

  (一)人本原理。在管理活動中必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體現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在煤礦生產建設中,人是最寶貴的,必須把職工的生命和健康作為根本放在第一位。

  (二)係統原理。即把管理的對象看成一個有機的“人、事、物、環”統一係統,對問題的各方麵和各種聯係進行全麵和係統的綜合03manbetx 和研究,采取相應對策,體現在整個企業、各部門、全過程、全麵全員管理中。

  (三)整分和原理。既安全管理要構成有序的管理體係,各層次各司其職。下一層次要服從上一層次的控製,下一層次解決不了的問題,由上一層次來協調解決。

  (四)反饋原理。即將安全管理工作的產出傳輸回來,以便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使工作達標,如各煤礦搞的安全信息係統管理,即是該原理的運用。

  (五)封閉原理。即指任何一個係統內的管理手段必須構成一個連續的封閉回路,才能有效地進行管理活動,如不僅要求怎麼做,而且必須有相應的手段和措施予以保障,並對不按規定做的行為進行監督、處罰。

  (六)統一原理。在一定時空條件下,工作內容、法規、標準、製度必須統一,才能有效的工作。

  (七)彈性原理。煤礦生產的條件是經常變化的,管理工作必須要有很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才能有效地實現動態管理,滿足應急的需要。

  (八)動力原理。即安全管理要運用科學的手段,激發職工的內在潛力,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開展安全檢查、進行競賽活動、嚴格獎懲等。

  其中,人本原理是勞動保護、安全管理中最基本、最本質和最常用的原理,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終結點。統一原理和彈性原理反映了勞動保護、安全管理工作的特有規律,而其他五項原理是一切管理工作都應遵循的原理。

  第三節 安全管理的基本製度

  一、安全管理的基本手段

  安全管理的手段種類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十大類: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規章製度、技術裝備、教育培訓、檢查監督、結構工資、安全獎懲、競賽激勵和目標管理等。

  二、安全管理製度

  煤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能否有效的防止礦山事故的發生,安全管理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煤炭生產的管理製度,並以法律的形式進行規範,以強製力保證它的實施。

  煤礦安全管理的製度主要有:

  工程設計審查批準製度、礦山建設工程竣工驗收製度、礦山設備使用製度、事故預防製度、安全生產責任製度、安全教育培訓製度、勞動保護製度、安全措施費提取和使用製度、安全檢查製度、安全辦公製度、工程質量達標評級製度、安全生產獎勵製度、質量管理製度、事故統計報告製度、入井檢查考勤製度、安全生產和違章作業的獎罰製度、礦井及重要設施的保衛製度等。

  三、安全生產責任製

  安全生產責任製度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體現,是煤礦企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製度。它的核心是礦務局局長、礦長負責製,因為在煤礦企業中隻有掌管全部生產經營活動控製權的負責人,才有可能真正把生產與安全統一起來。安全生產責任製是指企業各級領導、各個部門及各個崗位的職工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對安全生產工作承擔相應的責任。隻有明確責任,分工負責,才能形成完整有效的安全管理體係,激發職工的安全責任感,減少和杜絕事故。安全生產責任製度的主要內容有:

  (一)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或正職的安全生產責任製。礦務局局長、礦長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者,對本單位的安全工作負有第一位、主要的領導責任,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全麵負責。

  (二)煤礦企業副職的安全生產責任製。煤礦企業負責人或副職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協助主要負責人或正職搞好安全生產工作。

  (三)煤礦企業的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其工作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製,包括安全管理部門、生產部門、人事部門、財務部門等的安全生產責任製。煤礦企業應當根據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職能機構負責人按照本機構的職責,組織有關工作人員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對本機構職責範圍內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應當經過培訓,具備必要的安全專業知識和安全工作經驗,勝任現場的安全檢查工作,由有關主管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後方可任職。

  (四)班組長安全生產責任製。安全工作搞得好不好,關鍵在班組長。班組長督促本班組的工人遵守有關安全生產規章製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不違章指揮、不違章作業,不強令工人冒險作業,遵守勞動紀律,對本班組的安全生產負責。

  (五)崗位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製。落實每個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是確保安全生產的基礎。每位職工必須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遵守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和安全操作規程,不違章作業,遵守勞動紀律,對本崗位的安全生產負責。

  (六)群防群治製度。這項製度是指職工群眾共同預防和治理安全事故的製度,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體現,是企業民主管理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這是一項行之有效的管理製度。

  四、安全檢查

  安全檢查是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企業規章製度得到貫徹執行,糾正不安全狀態,製止不安全行為,防止事故的重要手段。

  按檢查的性質,安全檢查可分為一般性檢查、專業檢查、季節性檢查和臨時檢查等。

  (一)一般性檢查是一種最經常的、普遍性的檢查,目的是對安全管理、安全技術、職業危害的情況進行常規性的檢查。一般各煤礦、采區、班組及煤礦的主管部門都會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這種檢查,此外專職安全人員還進行日常性的安全檢查。

  (二)專業性檢查是針對某項特殊的作業、設備或場所進行的檢查,如“一通三防”大檢查、爆炸物品檢查等。專業性檢查技術性強,對檢查人員的要求比較高。

  (三)季節性檢查是根據季節特點,為防止季節性事故而進行的檢查,如雨季前的防洪檢查、冬季的防火檢查等。

  (四)臨時檢查是根據當前的工作需要而組織的臨時性檢查,如節假日前後,為保障安全過節,防止因過節休假等因素造成精力分散,引起事故而組織的檢查。

  第四節 安全培訓教育

  安全培訓教育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基礎工作,是提高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及所有職工安全技術素質、安全意識和自主保安能力的主要手段。安全培訓教育的內容可概括為三個方麵,即安全知識培訓教育、安全技能培訓教育和安全態度培訓教育。通過安全培訓與教育,做到管理人員不違章指揮,作業人員不違章作業,不違反勞動紀律,防止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因此,煤炭企業的礦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及所有職工都必須自覺地依法接受培訓教育。

  一、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培訓

  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是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在本單位的具體貫徹執行者,必須由有關主管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後方可任職。培訓的內容主要是:

  (一)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政策及有關煤炭行業安全生產的規章、規程、規範和標準。

  (二)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安全生產技術、勞動衛生知識和安全文化知識。

  (三)工傷保險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四)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統計、報告及調查處理辦法。

  (五)事故現場勘驗技術,以及應急處理措施。

  (六)重大危險源管理與應急救援預案編製方法。

  (七)國內外先進的安全生產管理經驗。

  (八)典型事故案例

  二、普通職工的安全培訓

  煤礦的作業人員是煤炭生產經營活動的具體承擔者和執行者,其素質高低,直接影響煤礦的安全生產。新入礦的職工下井前,必須接受不少於72小時的入礦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訓,經過培訓,考試合格,方具有入井實習資格。在老工人帶領下,實習4個月後,然後經再次考核合格,方可獨立工作。

  對於新職工的安全教育培訓,基本分為礦級、區隊級和班組級三個層次,其主要內容分別是:

  (一)礦級安全培訓:煤礦安全生產基本知識,本礦安全生產規章製度,勞動紀律,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關事故案例等。

  (二)區隊級安全培訓:本區隊的安全生產狀況和規章製度,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關事故案例等。

  (三)班組級安全培訓: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生產設備、安全裝置、勞動保護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確使用方法,事故案例等。

  職工調整工作崗位或離崗一年以上重新上崗時,應進行相應的區隊、班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煤礦實施新工藝、新技術或使用新設備、新材料時應對職工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

  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接受專業的安全培訓,經考試合格,並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資格證書》,方可持證上崗。同時,特種作業人員應兩年參加一次複訓,換證上崗。

  為了使職工了解與煤礦安全生產相關的新的法律法規,增強法製觀念,提高安全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本崗位有關的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經驗和新的管理方法,進一步增強防災、抗災和職工自主保安能力,經過初訓合格後的職工,還必須按規定進行經常性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每年參加培訓時間不低於20小時。

  井下職工除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操作資格證書》上崗以外,其他人員也要持《安全工作資格證書》上崗。

  三、安全教育“五項製度”

  安全教育“五項製度”是我礦按照集團公司黨委統一要求,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結合單位實際,在安全教育方麵進行的新的探索和實踐。安全教育“五項製度”包括案例教育、“一三五”教育、“三違”幫教、黨員安全責任區和青年安全監督崗。案例教育為警示教育,用發生在職工身邊的血的事實,編成案例,對職工進行教育,更能觸及靈魂,打動人心;“一三五”教育為正麵教育,利用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的班前班後時間,組織職工學習安全生產技術知識;“三違”幫教為強製性教育,通過讓一般“三違”人員過三關、嚴重“三違”人員過五關,讓“三違”者不但丟票子,而且丟麵子,汲取教訓,不再重犯;黨員安全責任區,讓黨員分片保安,體現示範帶頭作用;青年安全監督崗,體現群監骨幹作用。

  “三違”是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簡稱。“三違”是造成井下各類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據統計,98%的安全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煤礦發生的零打碎敲的事故中,80%以上是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99%的事故是責任事故,是由於“三違”造成的。可以說,不一定每一次“三違”都能造成事故,但是每一次事故卻都是因為“三違”造成的。我礦對“三違”人員除進行經濟處罰外,還進行幫助教育,采取各方麵的措施減少、杜絕“三違”現象。“三違”幫教製度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實施目的

  推行“三違”幫教製度,目的是通過對“三違”人員幫助、教育,使職工真正認識到“三違”的危害性,增強遵章守紀、按章作業的意識,最大限度的減少和杜絕“三違”行為,實現安全生產。

  (二)對“三違”人員采取的措施

  根據“三違”的性質,實行分類幫教。“三違”分為一般“三違”;嚴重“三違”。一般“三違”要過“三關”,嚴重“三違”要過“五關”。

  1.一般“三違”過“三關”

  (1)區隊03manbetx 關。對當班查處的“三違”人員,有區隊當日值班隊長負責組織“三違”人員、當班工人及跟班隊長,進行03manbetx ,找出“三違”原因,製定防範措施。

  (2)區隊談話關。對查處的“三違”人員,由支部書記或隊長負責對其談話教育,進行思想溝通,使其認清危害,提高認識,按章作業。

  (3)班組檢查關。對“三違”人員分析處理和談話教育後,由支部書記或值班隊長主持,讓“三違”者在次日班前、班後會上作檢查,講原因、談認識、論危害、作保證,現身說法,教育自己,警示他人。

  2.嚴重“三違”過“五關”

  (1)分析處理關。對礦各級管理人員查處的嚴重“三違”人員,由安監處負責對嚴重“三違”有關人員進行分析,找出原因,製訂防範措施,根據“三違”的性質和情節,對“三違”者做出處罰,必要時經礦領導批準下發處理通報。

  (2)分級談話關。“三違”人員是一般工人和班組長的,由安監處負責人對其進行談話教育;“三違”人員是管理幹部的,由勞人科負責人對其進行談話教育;“三違”人員是黨員的,由黨委工作部負責對其進行談話教育。

  (3)曝光亮相關。主要采取四種形式 :一是區隊亮相。“三違”者由所在區隊黨支部書記帶隊,在井下各區隊班前班後會上作檢查,講原因、談認識、論危害、下保證,教育自己警示他人。二是電視亮相。對“三違”者在各區隊的亮相,要進行現場錄像,並在三班電視播放。三是電子顯示屏亮相。在井口入井處每天將上一班出現的“三違”人員的姓名、所在單位和“三違”情況,輸入到電子屏上,教育警示其他職工。四是喊話亮相。在井口設立“三違”警示台,由“三違”者站在警示台上喊話亮相,其主要內容是:我因安全意識不強,出現嚴重“三違”,請大家吸取我的教訓,遵守作業,杜絕“三違”,保證安全。

  (4)培訓學習關。由安監處負責提供嚴重“三違”人員名單給區隊和安培中心。區隊值班領導負責送其到安培中心培訓。安培中心負責進行下崗培訓,培訓時間為2-3天。培訓內容主要是學習安全規程、安全知識、剖析違章原因,製訂保證措施等,要寫出不少於500字的書麵檢查和保證書。培訓合格後,安培中心負責人在《嚴重“三違”人員幫教反饋表》上簽字。

  (5)家庭教育關。對情節較輕的嚴重“三違”人員, 由區隊黨支部負責以書信方式通知其家庭,通過家庭對其進行幫教 。嚴重“三違”人員下崗幫教時間不少於5天,幫教期間每天隻支付5元生活費。幫教工作結束後,由安監處簽發《嚴重“三違”人員返崗通知書》,區隊接通知書後安排其上崗作業,幫教工作結束。

  照片2

  現代化的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麵

  第五節 班組安全管理

  班組安全管理是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加強煤礦“雙基”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班組安全管理就是保障班組每名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健康,保護班組所使用的設施、設備、材料、工具等國家或集體財產不受意外損失而采取的綜合性措施。綜合性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以崗位責任製為核心的班組安全生產規章製度、安全生產技術規範等。

  一、班組安全管理的原則

  班組安全管理要抓住班組範圍小、人員少、生產比較單一、工藝比較接近、班組職工對現場十分了解、有共同語言的特點,千方百計地做好班組的安全管理。為了對班組實施有效的管理,應堅持以下原則:

  1.目的性原則。根據班組工作現場和人員情況的變化與發展,使班組的安全管理過程與之相適應,有的放矢的實行安全管理。

  2.民主性原則。通過在班組實行民主管理,調動班組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參與班組的安全生產管理,充分發揮班組每一個成員的責任感和聰明才智,班組成員一道共同搞好班組安全建設。

  3.閉環性原則。班組內的安全管理手段必須構成一個連續閉環式的回路,實施無縫隙式安全管理,才能實現安全生產的目的。

  二、班組安全規章製度

  安全生產規章製度是班組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據,是班組每一個成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班組的規章製度一部分由礦、區隊製訂,一部分由班組根據本班組的實際情況製訂,並由區隊或有關安全管理部門審批後執行。班組的規章製度有安全生產責任製、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安全檢查製度、安全教育製度、安全獎懲製度等。

  三、班組長的安全職責

  企業的安全管理必須緊緊圍繞生產第一線來進行,才能夠有效的預防事故、控製事故。煤礦的安全生產礦長是第一責任人,班組安全生產班組長是第一責任人。班組長在企業安全生產中負有重要責任,也可以說班組長在安全管理中是一個關鍵人物。正是有了班組長的參與管理,才能真正使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企業的各項規章製度及企業的安全管理落實到一線。班組長在安全管理方麵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

  班組長要堅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組織好班組的安全生產。要組織本班職工學習、貫徹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企業的各項安全規章製度;抵製各種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宣傳本班組職工遵章守紀的安全生產模範人物。使全班組樹立起“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使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落實到班組。

  2.落實班組安全生產責任製

  班組安全生產責任製是班組正常生產和保障職工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證,它也是長期生產實踐的經驗與教訓的結晶,有些內容甚至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班組長要嚴格貫徹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製,並檢查、督促全班每一個成員執行班組安全生產責任製的情況,使班組的安全生產工作責任落實到人,不留死角。

  3.不斷提高班組成員的安全素質

  班組長要組織班組每一個成員學習安全技術知識,增強自主保安能力。作為班組長,除本身要刻苦學習安全操作技術外,還要組織本班組全體成員結合本崗位的需要學習安全技術,學習安全操作規程及有關安全生產的各項製度,不斷提高全班組成員的安全素質。

  4.班組新工人安全教育

  新工人入礦後的班組安全教育是“三級安全教育”的重要一環。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新工人接受崗前培訓下井後,還要在有經驗的職工帶領下工作滿4個月,經再次考核合格,才能獨立工作。在此期間,對他們加強班組安全教育,對於新工人能否確保人身安全,盡快勝任本職工作至關重要。特別是新工人開始上崗,就嚴格要求執行標準化作業,為以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5.開好班前班後會

  班前布置安全,班後檢查安全是班前班後會的重點內容。班前班後會成功與否,是班組安全管理的一個標誌。班組長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的同時,必須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要真正做到這“五同時”,班組長就要對本班組安全生產十分熟悉,並對本班組每天安全生產情況心中有數,並認真交接班。班組長要提前進入工作現場,查看現場,認真聽取上一班班長的交接班情況,注意問清上一班是否有不正常的情況。班前會要重點介紹當班工作安全方麵存在的問題和應采取的措施。班後會要注意總結這一天安全工作情況,取得的經驗、存在的問題及今後應加強的方麵等。

  6.調動班組每個成員的積極性

  班組安全管理不但要建立健全各項製度,而且要建立健全班組的安全組織,並注意發揮每一個成員的積極性。班組安全生產僅靠班組一人或幾個人是根本辦不到的,它需要班組每一個成員的共同努力。有人曾把班組比喻為一張網,每個班組成員都是網上的一個節點。對安全工作來說,要是網上每一個“節點”都結實可靠,那這張網就是“安全網”。班組長要履行安全管理職責,就必須與班組每一個成員一起建立起這“安全網”。同時注意發揮每一個“節點”的作用,即注意發揮班組每個成員的特長與積極性。

  第五章 地麵安全生產知識

  地麵安全生產知識涉及的麵很廣,內容也很多。我礦為單一的煤炭產品生產,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在井下,需要重點掌握的地麵安全生產知識主要包括:焊接與切割安全;鍋爐壓力容器安全;電氣安全和消防安全。相關作業人員學習掌握這些安全知識,是防止傷害事故發生,保障職工在生產作業中安全操作的有效保證。

  第一節 焊接與切割安全

  使用電、氣焊設備進行焊接作業時,融化金屬渣的飛濺會產生有害粉塵、有毒氣體、弧光輻射、高頻磁場、噪聲和射線等。這些有害因素可能導致火災、爆炸、燙傷、急性中毒、觸電等事故及塵肺、慢性中毒、血液病、皮膚病、電光眼等職業病,不僅對焊工造成傷害,而且影響焊接作業點附近人員的安全與健康。

  一、氣焊與氣割安全

  氣焊與氣割使用氧氣瓶和乙炔發生器以氧氣和乙炔混合燃燒的火焰來加熱金屬。氧炔焰溫度可達3100-3300℃。主要危險是可能造成人員燒傷、燙傷或引起火災、爆炸,發生急慢性中毒,在密閉容器、井下及通風不良場所作業,中毒危險更大。

  1.氧氣瓶的安全使用

  (1)壓縮純氧的危險性

  氧氣是強氧化劑,壓縮純氧與礦物油、油脂或細微分散的可燃粉塵(如碳粉、有機纖維)接觸時,因劇烈氧化升溫,積熱而發生自燃,引起火災爆炸事故。氧氣純度和壓力的增加會使氧化反應顯著加劇。

  (2)氧氣瓶發生爆炸的主要原因

  氧氣瓶材質、結構或製造質量不符合安全要求;運輸存放不當;作業環境不良,如嚴重腐蝕、日光暴曬、明火、熱輻射等都會引起瓶溫過高、壓力劇增而爆炸(一般情況下,氧氣瓶在盛夏陽光直接暴曬下,瓶溫可達200℃左右);搬運裝卸時,氣瓶從高處墜落、傾倒、滾動、發生碰撞或衝擊;氧氣瓶與礦物油、油脂、碳粉或有機纖維接觸;開啟瓶閥時,放氣速度太快或氣體中含有的水珠鐵鏽等高速流經瓶閥時產生靜電。上述因素都可能引起氧氣瓶爆炸。

  (3)氧氣瓶的安全使用

  運輸:運輸氧氣瓶時,應擰緊安全帽,戴護瓶圈;運輸過程中,輕裝輕卸,避免碰撞;禁止在地麵滾動或從高處墜落;防止易燃品、油脂和帶有油汙的物品與氧氣瓶同車運輸。

  存放:氧氣瓶應避免日光暴曬、遠離高溫、明火和金屬飛濺物,10米以內禁止堆放易燃品;氧氣瓶應直立存放,旋上瓶帽,防止油脂和灰塵進入瓶口,並由欄杆或支架固定,以防傾倒;離開暖氣片和其它熱源1米以上。

  使用:裝減壓閥前,慢慢打開氣瓶閥門(防止產生靜電火花),吹掉接口內外的灰塵;裝好減壓閥,然後打開閥門檢查有無漏氣、是否暢通;操作時,人應在接口側麵,不準麵對接口。

  檢查皮管接頭無灰塵和金屬屑,才能連接。皮管取下後,不得仰天放,也不得放在地上,以免雜質進入。

  瓶內氧氣絕對不能完全用完,要保留1-1.5個大氣壓,以便充氣檢查和防止進去雜質。

  冬季使用時,解凍瓶閥隻能用熱水或蒸汽,嚴禁用火焰加熱或鐵器錘擊。

  與電焊工在同一處作業時,為防止氣瓶帶電,應在瓶底加絕緣墊。與氣瓶接觸的金屬管道及設備均應安裝接地線,防止產生靜電而引起火災爆炸。

  2.乙炔發生器的安全使用

  (1)乙炔的易燃易爆性

  乙炔易受熱自燃,當乙炔與空氣混合時,自燃點降低,此時,即使在大氣壓力下,也會發生爆炸,乙炔、空氣和氧混合會增加其爆炸性。乙炔受熱受壓時,易發生聚合、加成、取代和爆炸性分解等化學反應;乙炔與氯、次氯酸鹽等化合,在陽光照射下或加熱時,會發生爆炸,乙炔與銅、銀、水銀等金屬和鹽類長期接觸時,會生成乙炔銅、乙炔銀等爆炸化合物,因此,供乙炔使用的器材不能用含銅量70%以上的銅合金製造。

  (2)乙炔發生器燃燒爆炸的原因

  電石與水化合時,放出大量熱。如果乙炔發生器結構設計不合理、冷卻水量不足或不按規定及時換水,熱量不能及時導出,就會積熱升溫而使乙炔著火,引起乙炔發生器著火爆炸。另外,缺少必要的安全裝置(如安全閥、回火防止器)或安全裝置失靈;發生罐或膠管連接處漏氣;各活動部件相互摩擦碰撞,產生火花;罐體或膠管中形成乙炔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物;回火;發生罐壓力、溫度過高;電石含雜質過多、顆粒過細等原因都可能引起乙炔發生器著火爆炸。

  (3)安全使用措施

  乙炔發生器管理人員及氣焊工必須經專門培訓,考試合格,方可持證上崗操作。

  必須按規定裝設完好的安全裝置,如回火防止器、壓力表、水位計、溫度計等;經常檢查回火防止器、泄壓膜是否完好,各進出口是否暢通,逆止閥是否失靈。

  乙炔發生器不得放置在電線正下方,與高壓線、熱源、明火、易燃易爆物、氧氣瓶等的水平距離不得小於10米。

  注入乙炔發生器的水必須清潔、沒有油汙;電石沒分解完,嚴禁打開發生罐。

  發生器工作時,其壓力不能超過額定壓力的50%,以免水溫過高,發生器過熱。

  冬季禁用明火、錘擊等方式解凍,夏季嚴禁日光暴曬,保持良好的冷卻條件,使電石分解區水溫不超過60℃。

  乙炔發生器應定期檢查維修,檢漏應用肥皂水,禁止明火檢漏。

  3.氣焊、氣割作業安全要求

  (1)作業前:檢查焊、割矩射、吸能力,防止因熔化金屬飛濺物或其他雜物堵塞噴嘴而導致回火,焊、割矩及連接部位、膠管、氣閥不得沾有油脂。

  (2)點火時:噴嘴不能對人,燃燒的焊槍不得放在工件和地麵上。

  (3)作業時:應先清理工件表麵漆皮、鐵鏽、油汙,在貯存燒堿、硫磺、油、甲苯等類物質的容器中作業時,必須先清洗容器,通風換氣後,方可作業。

  二、電弧焊安全

  電弧焊通過在焊件和電極間加一定電壓,產生持續的氣體放電(即電弧),其最高溫度可達5000-8000℃,使金屬熔化進行焊接。

  1.主要危險因素

  (1)觸電:這是手工電弧的主要危險,電焊機電源電壓一般為220-380V,如電焊機絕緣不良、損壞或導線裸露等,都會發生觸電;電焊機空載電壓為60-90V,更換焊條時,焊工手直接觸及電極,也有觸電可能;在潮濕、存在導電粉塵、散逸腐蝕性氣體等危險環境或金屬管道、容器中作業時,觸電危險更大。

  (2)金屬粉塵:焊條和母材金屬在焊接時,會有金屬蒸發、金屬氧化物生成,形成金屬煙塵,其主要危害因素是錳,長期接觸會造成焊工塵肺等疾病。

  (3)有毒氣體:在高溫或紫外線作用下,弧區周圍會生成多種有害氣體,如: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氟化氫等,作業中,如通風不良,易發生急慢性中毒。

  (4)弧光輻射:焊接時,紅外線、紫外線、可見光等傷害皮膚、眼睛,發生皮膚紅斑、水泡、“晃眼”和電光性眼炎。

  (5)火災、爆炸:在易燃、易爆品附近或易燃、易爆的環境中作業,可能引起火災和爆炸。

  2.電焊作業安全

  (1)線路安全要求:合理選擇電焊電纜截麵。電焊機電源線一般20-30米為宜。嚴禁利用廠房、金屬結構、管道、軌道和其他金屬件搭作導線用。電焊機應有可靠的接地接零設施,地線接頭要牢固,禁止用鋼絲繩或機電設備代替零線。

  (2)防止觸電措施:要保證電焊設備絕緣,並與所采用的電壓等級相適應,防止周圍環境和運行條件損壞絕緣。在潮濕地點作業時,應站在絕緣板或幹木板上,要采用護欄、護罩、匣箱等屏護,使帶電體與外界隔開。另外,要保證設備的帶電體與人體及其它設備保持一定間距。

  (3)作業環境:雷雨時,禁止露天作業;禁止在帶壓力的容器和管道上施焊;在危險環境中作業,如在油槽、氣櫃、鍋爐、管道等金屬構件和狹小場所作業時,要使用安全電壓,並用橡膠墊絕緣。同時,設專人監護。

  (4)防弧光輻射:焊工應按規定穿戴防護服、手套、鞋蓋及麵罩。在焊接固定處所設置防護屏。

  (5)通風防塵:在各類電焊作業中,焊接煙塵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煙塵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故作業時,應加強通風。在室內或密閉處所施焊時,應使用局部抽風裝置,抽風罩要盡可能接近作業點。焊接前,要清除焊點周圍的油漆、塑料和汙物,以便減少煙塵。

  第二節 鍋爐安全

  鍋爐是承受各種溫度和壓力,具有爆炸危險的特種設備。一旦發生爆炸,破壞力極大,影響範圍廣,會造成一場災難性事故。要保證安全生產,在鍋爐的安裝、使用、檢修和改造等環節,必須嚴格按照安全要求進行。司爐工為特殊工種,必須經過專門培訓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作業。

  一、鍋爐常見事故

  鍋爐因缺水、滿水、汽水共騰、鍋爐水衝擊、受壓部件損壞、爐管爆裂、省煤器損壞、過熱器損壞、爐膛炸裂、鍋爐結渣等事故,常會使鍋爐元件結構損壞,喪失承載能力,使鍋爐無法正常運行而被迫緊急停爐。鍋爐中主要承受部件(鍋筒、聯爐、爐膽、管板等)因產生裂紋、變形等設備缺陷,或因安全裝置不齊全,或因操作人員失職,都可能使鍋爐主要受壓元件超過其承載能力而發生破裂爆炸事故。

  常見鍋爐缺水的原因為:操作人員疏忽大意,對水位監視不嚴未及時調整水位;水位計故障,造成假水位;給水自動裝置失靈或調整閥故障或給水管路故障,無法給水;排汙閥、省煤器、水冷壁管等損壞、漏水;操作人員忘關排汙閥。特別要注意,嚴重缺水會導致鍋爐爆炸。嚴重缺水時,應立即采取緊急停爐措施,嚴禁再向鍋爐內送水。

  二、鍋爐三大安全附件

  (1)安全閥 當鍋爐壓力超過預定限度時,安全閥可以發出警報,自動開啟,放出蒸汽,避免鍋爐內壓力超過許可值而發生事故。

  使用安全閥時應注意:應根據工作壓力來調整、校驗安全閥的開啟壓力,同時必須符合規程和技術標準的要求;安全閥必須定期檢驗其靈敏可靠性,要定期做手動或自動放汽(放水)試驗。

  (2)壓力表 壓力表是測量、顯示鍋爐運行壓力的儀表。壓力表的準確、靈敏、可靠,直接影響到鍋爐的安全運行。

  使用壓力表時應注意:壓力表每半年校驗一次,檢驗後應鉛封;壓力表必須安裝在便於觀察、吹洗的位置,並須防止震動、輻射、冰凍、高溫的影響;壓力表表麵刻度盤上,在規定的工作壓力處應劃有明顯的紅線;壓力表下麵應裝置存水彎管。壓力表與存水彎管間應裝有旋塞或三通閥;表麵玻璃破裂、刻度不清、鉛封損壞、指針跳動、無壓力顯示、指針不能複零,以及超過檢驗有效期的壓力表,均應及時更換。

  (3)水位計 操作人員通過水位計觀察鍋爐內水位,可以恰當地給水,防止鍋爐發生缺水或滿水事故。

  水連管和汽連管要水平布置,防止形成假水位。水位計和鍋爐的水汽連管上不許裝配任何閥門;水位計玻璃管(板)必須清晰,並裝有安全防護罩、放水旋塞和放水管;每班至少衝洗一次水位計,保證觀察清晰。

  三、鍋爐運行安全技術和管理

  由於鍋爐是受熱承壓設備,係統複雜、環節多、又需要維持連續運行,為保證安全運行,除要求運行人員從技術上了解和掌握鍋爐的有關知識、性能、操作要求外,還應認真加強運行管理。鍋爐運行時要有專人負責運行和技術管理。建立並落實鍋爐房管理製度,崗位責任製,交接班製度,檢修、檢驗製度。鍋爐運行還必須建立並落實開停爐規程、使用運行規程、安全操作等規程。使用中的鍋爐本體、人孔、閥門必須不漏水、漏風、漏氣、噴火。鍋爐的構架無倒塌、燒紅裂開等跡象。鍋爐運行中,司爐工必須要勤看煤、勤看火、勤聯係、勤分析、勤調整。力求做到火床穩定、燃燒室溫度穩定,風壓、氣壓和氣溫穩定,鍋爐的漲落負荷穩定。鍋爐運行時,應檢查所有安全裝置儀表的情況並做好運行記錄。

  熱水鍋爐運行中應注意:運行過程中應經常保證壓力和溫度不超過允許數值;注意鍋爐是否有缺水現象和產生蒸汽現象。按運行規程排氣和除氧。在突然停電停泵時,應及時向鍋爐通入自來水,保證鍋爐冷卻;立即打開爐門和省煤器旁通煙道,使爐溫迅速下降,同時關閉係統的供水總閥門和用水總閥門,緩慢開啟氣缸上的排氣閥門,使鍋爐內壓力緩慢下降。嚴寒冬季,要注意防止管道易凍部分凍結堵塞。

  四、注意要點

  以下情況應立即停爐:

  (1)蒸汽鍋爐水位在上下限之外時;

  (2)采取措施,水位仍繼續下降時;

  (3)水循環不良,造成水汽化,或出口溫度過高時;

  (4)爐水溫度急劇上升失去控製時;

  (5)給水機械全部失效時;

  (6)水位表或安全閥全部失效時;

  (7)燃燒設備損壞,嚴重威脅鍋爐安全運行時;

  (8)異常情況,超過安全運行範圍時。

  五、鍋爐檢修

  鍋爐設備檢修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檢修前必須經過主管領導(或總工程師)批準,並訂出具體安全措施。檢修前,應切斷檢修鍋爐的動電力源,並掛上禁止起動牌;還必須把檢修鍋爐與蒸汽母管、給水母管、排汙總管等的聯接處嚴密隔斷,並掛上警告牌。工作人員進入燃燒室及煙道內部進行檢修,必須把該爐的煙道、風道、給煤係統、吹灰係統等,與運行的鍋爐可靠切斷。燃燒室及煙道內溫度在60℃以上時,不準入內進行檢修及清掃。若有特殊情況,必須進入時,需經過特殊批準,並有嚴密的安全措施。檢修人員進入燃燒室、煙道以前,應進行充分通風,不準進入空氣不流通的煙道內部工作。檢修的鍋爐不應漏進爐煙、熱風或汽。進入汽倉的工作人員,衣袋中不應有零星雜物,在汽倉內無雜物、無人後才能關閉人孔。進入汽倉、爐膛和煙道時,照明應使用不超過36伏的行燈或手電。

  第三節 電氣安全

  電被廣泛用於生產和生活上造福人類。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引起火災、爆炸等事故。電氣事故包括觸電、靜電危害、電磁場危害、各種電氣火災和爆炸。一般分為人身觸電事故、設備事故、觸電引起的二次事故、火災和爆炸事故。

  一、電對人體的傷害

  電對人體的傷害有電擊和電傷兩種:

  1.電擊,即觸電事故:是指電流通過人體造成人體內部傷害,使人出現痙攣、呼吸窒息、血壓升高、心顫、心跳驟停等症狀,嚴重時,會造成死亡。電擊對人體的傷害程度與通過電流的大小、持續時間、途徑、頻率及人體的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

  (1)電擊電流的種類:對於工頻交流電,按照通過人體電流大小的不同,人體呈現的不同狀態可將電擊電流分為感知電流、擺脫電流、致命電流三種。

  感知電流:能引起人輕微麻抖和刺痛感覺的最小電流。對於不同的人,感知電流大小不同,成年男性平均為1.1毫安,成年女性平均為0.7毫安。

  擺脫電流:當電流增大到一定程度,觸電者因肌肉收縮痙攣而抓緊帶電體,不能自行擺脫電源。人觸電後,能自行擺脫電源的最大電流稱為擺脫電流。對於不同的人,擺脫電流也不相同,成年男性平均為16毫安,成年女性平均為10.5毫安。

  致命電流:指在較短時間內危及生命的最小電流。一般電擊致死的主要原因是電流引起心室顫動或窒息,因此,一般認為引起心室顫動的電流即為致命電流。據試驗分析,人體通過工頻50毫安以上電流對人體有致命危險。

  (2)觸電事故的種類:按觸電方式和電流通過人體的途徑分為單相觸電、兩相觸電和跨步電壓觸電。

  單相觸電:指人體某一部分觸及一相帶電體。據統計,人體發生單相觸電事故占觸電事故總數的95%以上。

  兩相觸電:人體兩處同時觸及兩相帶電體,其危險性較大。

  跨步電壓觸電:人在接地點附近,由兩腳之間的跨步電壓引起的觸電。

  (3)觸電事故的規律:1000伏以下電氣事故多於高壓電氣事故;夏、秋季炎熱潮濕,設備絕緣降低,事故多;電線布設不合理,亂拉臨時線等,發生觸電事故較多;使用手持電動工具易發生事故;新工人缺少安全知識,在觸電死亡職工中所占比例較高。

  2.電傷:電傷是指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或機械效應對人體外部造成的局部傷害,包括電弧燒傷、燙傷、電烙印等。

  3.電磁場輻射:高頻淬火、熔煉、焊接、熱合、雷達及醫療等,在無屏蔽或屏蔽不良時,人體吸收電磁場輻射能量而使身體某些器官發生病理或生理反應。引起人的中樞神經和心血管係統發生功能改變。表現為頭暈、頭痛、乏力、記憶力減退、心動過速或過緩、血壓升高或降低等症狀。上述功能性改變通常具有可複性,即脫離電磁場後,一些症狀可逐漸消失。電磁傷害的程度與電磁場強度、電磁波頻率、波形、輻射時間、人體被輻射部位、環境溫、濕度及人員狀況有關。

  4.二次傷害事故:因觸電痙攣,使人摔倒、墜落而造成二次傷害。

  二、觸電事故的主要原因

  1.違反安全用電及檢修電器設備的規章製度,缺少安全措施;

  2.不懂電氣知識而使用或檢修電氣設備,亂拉電線;

  3.使用手持電動工具因拖拉、卷繞電線,損壞絕緣,造成漏電或短路;

  4.電氣設備在長時間高溫、高濕、粉塵及化學物質作用下,受腐蝕,絕緣損壞。

  三、安全電壓

  安全電壓是以人體電流和人體電阻為依據製定。凡手提照明燈及危險環境(如金屬容器、隧道、礦井內的局部照明等)中使用攜帶式電動工具,均應使用安全電壓。

  我國國家標準安全電壓額定值的等級為42伏、36伏、24伏、12伏、6伏。

  四、防止觸電事故的措施

  為避免觸電事故必須采取技術、組織等綜合措施。

  1、技術措施:為防止直接電擊,應采取防護措施。

  (1)絕緣:用絕緣的方法防止接觸帶電體。

  (2)屏護:用屏障或圍欄並加警告標誌,阻止觸及帶電體。

  (3)間距:在帶電體與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地麵及其它設備之間保持一定安全距離,防止無意觸及帶電體。安全間距大小依據電壓的高低、工作環境、設備類型、安裝方式等確定。使用長大工具者,間距應適當加大。

  (4)保護接地或接零是防止觸電事故的有效措施。保護接地適用於不接地電網。包括380V低壓電網和不接地的10KV高壓電網。保護接零適用於低壓中性點直接接地、電壓為380/220V的三相四線製電網。同一台變壓器供電的設備,一般隻宜采取同一種保護方式,即全部采取保護接地,或全部采用保護接零,而不能對一部分設備采取保護接地方式,而對另一部分設備采取保護接零方式,否則,當一相漏電或碰殼時,增加了人員觸電的危險。

  (5)加裝漏電保護裝置:使得設備與線路發生漏電事故時,能迅速切斷電源,防止事故發生。漏電保護隻作附加保護,不能單獨作用。

  (6)使用安全電壓:在觸電危險大的處所作業時,必須使用安全電壓。

  2、組織措施:

  (1)建立健全規章、製度,如電氣安裝、運行、管理、維護、檢修等規程,製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計劃;

  (2)加強培訓、教育,使工作人員懂安全用電知識,掌握安全操作規程,電氣維護、操作人員必須經培訓合格,持證上崗;

  (3)堅持安全檢查,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實施事故隱患建檔及跟蹤治理;

  (4)組織好事故分析,堅持三不放過的原則,找出原因,汲取教訓,製定改進措施。

  3.電氣設備的安全使用:

  (1)使用電力驅動設備和手持電動工具必須經專門培訓;

  (2)操作前,應檢查電線、電纜絕緣有無破損,不帶電的金屬構件是否接地或接零;

  (3)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電器元件,禁止亂拉臨時線,禁止用裸體導線隨意接地;

  (4)操作者是否按規定穿戴好絕緣鞋、絕緣手套、操作崗位是否有絕緣墊;

  (5)在特殊環境下,如潮濕、雨雪、存在爆炸性氣體或粉塵,以及狹窄場所作業時,必須有專人監護。

  第四節 消防安全

  火災往往會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和經濟損失,其危害較大。但是,如果我們掌握了火災的規律和防火的主要措施、辦法,就可以減少或避免其所帶來的危害。

  1、燃燒與火災

  燃燒是一種放熱發光的激烈氧化還原反應。在生產及生活中,凡超出有效範圍的燃燒稱為火災。火災的後果要造成人身和財產的損失,如果超出有效範圍的燃燒末造成人身和財產的損失,則屬於火警。

  2.燃燒的條件

  燃燒是有條件的,隻有當可燃物質、助燃物質和火源三者共存,且相互作用時才會發生。

  3.燃燒的類型

  燃燒可分為自燃、閃燃、著火等類型。

  (1)自燃。可燃物質受熱生溫而不需明火作用自行燃燒的現象。自燃可分為本身自燃、加熱自燃和明火自燃。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溫度稱為自燃點。

  (2)閃燃。液麵上少量的可燃蒸氣與空氣混合後,遇火源而發生的一閃即逝的燃燒現象。發生閃燃的最低溫度稱為閃點。

  (3)著火。可燃物質與火源接觸發生燃燒,而當火源移去後仍能繼續燃燒的現象。發生著火的最低溫度稱為燃點。

  4.防火基本原則

  嚴格控製火源;監視醞釀期特征;采取耐火建築材料;阻止火焰的蔓延;限製火災可能發展的規模;組織訓練消防隊伍;配備相應的消防器材。

  5.控製和消除著火源的方法

  嚴格管理明火,在火災爆炸危險場所要建立禁火區,嚴禁吸煙;要健全動火管理製度,盡量避免用明火加熱易燃液體;要防止磨擦和撞擊火花產生;防止電氣火花產生;導致靜電,防止靜電火花產生;防止雷電火花。

  6.常用滅火劑的滅火原理及適用範圍

  可燃物、助燃物質和著火源是構成燃燒的三個條件,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燃燒便不會發生。對於已經進行的燃燒,若消除其中任何一個條件,燃燒便會終止。

  (1)泡沫滅火劑的滅火原理

  泡沫滅火劑是通過化學反應或機械方法與水混合產生滅火泡沫的藥劑。其滅火原理是,泡沫比重遠小於一般可燃、易燃液體比重,因此它可以漂浮於液體表麵,形成覆蓋層。對於固體可燃物可粘附於表麵,使燃燒物與空氣隔絕、阻斷火焰熱輻射以及燃燒物與附近可燃物的蒸發。同時,泡沫析出,液體蒸發又可使燃燒溫度下降,其水蒸氣又能降低燃燒物附近的氧氣含量。

  (2)幹粉滅火劑滅火原理

  幹粉滅火劑是一種幹燥、易於流動的細微固體粉末。它是靠加壓氣體的壓力將幹粉從噴嘴噴出,形成一股加壓氣體的霧狀粉流,當幹粉與火焰接觸便發生一係列物理化學作用而把火撲滅。

  (3)鹵代烷滅火劑的滅火原理

  鹵代烷滅火劑是一種通過奪取燃燒連鎖反應中活性物質,使燃燒中斷。此滅火劑不適用於撲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和能在惰性介質中自身供氧燃燒物質火災。

  7、常用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1)二氧化碳滅火器

  二氧化碳滅火器有兩種:一種是鴨嘴式開關。使用時先拔掉保險銷子,一手握住喇叭木柄,對準著火物。另一手把鴨舌往下壓,二氧化碳立即由喇叭口噴出。另一種是輪式開關。使用時,一手拿喇叭口對準著火物,一手擰開梅花輪即可。

  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的氣體,以液體狀態灌入滅火器桶(鋼瓶)內。在20℃時,鋼瓶內壓力達6MPa。液態二氧化碳從滅火器噴出後,迅速蒸發,變成固體雪花狀的二氧化碳,其溫度為-78℃。固體二氧化碳噴射到燃燒物體上,迅速揮發而變成氣體。當二氧化碳氣體在空氣中的含量達到30%-35%時,物質燃燒就會停止。所以二氧化碳滅火器的作用是冷卻燃燒物和把燃燒層空氣中氧的含量由21%衝稀到12%-13%,從而阻止燃燒。

  二氧化碳是電的不良導體,適用於撲救帶電(600V以下)設備的火災。二氧化碳無腐蝕性,可以用於撲救重要文件檔案、貴重儀器設備的火災。撲救油類火災也有較好的效果。但二氧化碳不適用於撲救某些工廠產品(如金屬鉀、鈉)的火災,因為這類活潑金屬能奪取二氧化碳中的氧起化學反應而繼續燃燒。

  二氧化碳滅火器不怕凍,但怕高溫,不要把它放在火源和熱源附近。存放的溫度不得超過42℃,否則內部壓力增大使安全膜破裂,滅火器失效。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時,不要用手摸金屬導管也不要把噴嘴對準人,以防凍傷。

  滅火器內二氧化碳的存量要定期檢查,如二氧化碳的重量比其額定重量減少1/10時,應進行灌裝。

  (2)泡沫滅火器

  一般使用的泡沫滅火器,有標準型、小型、中型、大型、特型等幾種,其中標準型使用普遍。標準型泡沫滅火器,筒內盛裝著碳酸氫鈉和發泡劑的混合液。此外,還裝有一瓶硫酸鋁溶液,懸掛在筒身內,這兩種溶液互不接觸。在使用時隻要將筒身顛倒,兩種溶液就很快地混合,發生化學反應,將會產生一種含有二氧化碳的泡沫,並以一定壓力,使泡沫從噴嘴噴射出來,噴射距離8m左右,噴射時間約為1分鍾。

  提取泡沫滅火器時,筒身不可傾斜過大,防止兩種溶液混合。在使用時,將泡沫滅火器顛倒過來,輕輕抖動幾下,泡沫就會噴射出來。在拿往火場途中,切勿將滅火器放在肩上,筒身必須保持平穩。否則,兩種溶液混合,立即噴出,不到火場就噴完了。蓋與底不能對著人體的任何部位,防止因噴嘴堵塞導致滅火器底蓋彈出傷人。另外,還應注意,水和泡沫不能同時噴射在一起,否則泡沫會被水衝散,失去滅火作用。

  泡沫滅火器適用於工礦企業、物資倉庫和公共場所,用來撲救汽油、煤油、柴油、苯、香蕉水、鬆香水、凡立水以及木材等固體物質的初起火災。如果使用泡沫滅火器撲救電器火災,應先切斷電源,然後再撲救,因為泡沫是導電的。對親水的化學物品發生的火災,也不要用泡沫滅火器。對於溶解於水的易燃液體的火災,它的滅火作用不顯著,因為泡沫裏的水分很快被這些易燃液體衝稀。破壞了泡沫,起不到隔絕空氣的作用。

  (3)1211滅火器

  1211滅火器采用了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一種1211滅火劑。這種滅火劑是一種有機化合物二氟一氯一溴甲烷。在通常的溫度和壓力下,它是無色氣體,沸點為-4℃。一般把1211滅火劑封裝在密閉的鋼瓶中,充壓2.5-3MPa以液體狀態儲存。

  1211滅火劑的滅火原理是:抑製燃燒的連鎖反應而中止燃燒。當滅火劑接觸火焰時,受熱產生的溴離子與燃燒產生的氫基化合,使燃燒的連鎖反應停止。滅火劑還兼有一定的冷卻窒息作用。這種滅火劑有滅火後不留痕跡,不汙染滅火對象,無腐蝕作用,毒性低,絕緣性能好,長期保存不變質等優點,用於撲滅油類、易燃液體、氣體、貴重電子設備等初起的火災最有效。

  1211滅火器有手提式和推車式兩種。使用手提式1211滅火器時,將滅火器提到現場,拔掉保險用的紅圈,用力將手把壓下,滅火劑就從噴嘴噴出,鬆開手把時噴射中止。滅火時應將噴嘴對準火焰根部由近及遠反複橫掃,直到火焰完全熄滅為止。

  使用推車式1211滅火器時,將滅火器推到現場,取出噴管,伸展膠管,按逆時針方向轉動鋼瓶上的手輪至開盡的位置,雙手緊握噴管,人在上風位置,用手壓開噴射開關,將噴管對準火焰根部由近及遠反複橫掃,至火焰完全熄滅為止。熄滅後,如有餘藥,應將鋼瓶手輪關緊,並將噴射開關壓開。使膠管內餘藥噴清。經稱重和測壓後,瓶內藥量用去不超過50%,氣壓在1.5MPa以上時,仍可繼續使用,否則要重新加藥、充氮氣。

  (4)幹粉滅火器

  幹粉滅火器是一種高效的滅火裝置。滅火器筒內粉末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等鹽類物質,並加入適量的潤滑劑和防潮劑。在滅火器筒旁或筒內裝有高壓二氧化碳的小鋼瓶,作為噴射的動力。

  幹粉滅火器噴出的滅火粉末,蓋在燃燒物上,能夠構成阻礙燃燒的隔離層,而且粉末受熱還會分解出不燃燒的氣體,降低燃燒區域中的含氧量。同時,幹粉還有中斷燃燒連鎖反應的作用。因此,滅火的速度快。

  幹粉滅火器有手提式和推車式兩種。使用手提式幹粉滅火器時,先把幹粉滅火器拿到距離火區3-4m處,放妥後拔去保險銷,一手緊握噴嘴對準火焰根部,另一手緊握導杆提環,將頂針壓下,這時幹粉滅火器內就噴出大量幹粉氣流。對準火焰使幹粉氣流由近及遠反複橫掃,直到火完全熄滅。如遇多處零星火災時,撲滅一處,鬆開導管提環,再跑到另一處,重新下壓導杆提環繼續滅火。

  使用推車式幹粉滅火器時,打開二氧化碳氣瓶開關,保持15-20s,待粉罐內壓力升至1.5-2MPa後,扳動噴槍板手,將噴嘴對準根部噴射即可。

  幹粉滅火無毒性,也無腐蝕作用,可以用於撲滅燃燒液體,貴重儀器、油類、可燃氣體的火災,滅火效果較好,一般經7-8s即可將火撲滅。幹粉是不導電的,這種滅火器可用於撲滅帶電設備的火災。

  幹粉滅火器應保持幹燥、密封,以防幹粉受潮結塊;避免日光暴曬,以防止氣瓶中二氧化碳氣因受熱膨脹,發生漏氣現象。每半年檢查一次罐內幹粉是否結塊;三個月檢查一次二氧化碳瓶的氣量是否充足。幹粉滅火器的一般有效期為四五年。

  照片3

  滅火器使用方法的演示

  第六章 井下安全生產知識

  第一節 入井須知

  我國煤礦95%是井下作業,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作業環境差,勞動強度大;第二,地質條件差,經常受到頂板、瓦斯、礦塵、水、火等災害的威脅;第三,井下生產是多工種、多方位、多係統連續交叉作業,生產工藝複雜;第四,煤礦數量多,安全裝備水平低,特別是小煤礦生產係統不完善,采煤方法落後、管理水平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煤礦井下事故嚴重。因此,入井前,職工應掌握一定的井下作業安全知識。

  一、下井前的準備

  (一)每個人在入井前,一定要吃飽睡足休息好,入井前禁止喝酒。

  (二)入井前要穿戴好安全帽、工作服和膠鞋,做到整齊利落;脖子上最好帶一條毛巾,即可擦汗,又可防煤渣掉落到衣服裏去,在自救互救中也可能用上。但不準穿化纖衣服,因為化纖製品易產生靜電,靜電火花可能引起瓦斯、煤塵爆炸。

  (三)任何人都不準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下井,並自覺接受井口檢身人員的檢查,因為井下吸煙很危險,可造成火災和瓦斯煤塵爆炸。

  (四)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礦燈和自救器。

  1.礦燈是煤礦職工的眼睛,領到礦燈後要仔細檢查,確認完好,方可佩帶,不要提在手裏。井下嚴禁任何人拆開、敲打、撞擊礦燈。損壞的礦燈可能會產生電火花,引發重大事故。上井後要及時將礦燈交回燈房,以便及時檢修和充電,切不可把礦燈帶回宿舍(家裏)或鎖在自己的更衣箱裏。《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在每換班2小時內,燈房人員必須把沒有還礦燈人員的名單報告調度室。這主要是便於及時清點人數,以防意外的發生。

  2.自救器是礦工在發生重大災害時的重要自救裝備,如發生火災、瓦斯煤塵爆炸,或者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時,應及時戴好自救器,有組織的按預定避災路線撤出災區。中南某礦井下發生皮帶著火事故,死亡人員中有幾位戴的是空盒子自救器,自救器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葬送自己的性命。

  (五)隨身攜帶的鋒利工具,如瓦刀、斧子、鋸等必須帶上護套或裝入工具袋,以防傷人。

  (六)每次入井需交考勤牌,出井及時收回考勤牌。交考勤牌是考核井下人員出勤數和礦井災害發生時清點人數的主要依據。

  (七)每個入井人員都必須自覺參加班前會,明確當班生產任務和安全注意事項,提前采取措施,防止發生事故。

  二、乘罐籠和人車

  罐籠是運送人員上下井和提升煤炭、矸石、材料、設備的專用設備,是保證礦井正常生產和人員安全出入井的關鍵設備。其主要安全措施有:

  (一)任何人上下井乘坐罐籠,都要遵守有關規定或把罐工的指揮,按順序上下,不得擁擠和打鬧,無論任何時候,沒有得到井口管理人員或把鉤工的許可,不準進入罐籠,尤其是發出了升降信號後,或者罐籠沒有停穩之前,千萬不要爭搶上下,否則是很危險的。同時每罐不能超員。

  (二)進入罐籠後,必須關好罐門或罐簾,人要站立穩當,兩腿稍彎曲,手要握住扶手。不要抬頭和手腳或攜帶的工具伸到外麵去,也不要在罐籠內相互打鬧,更不要向井筒內拋扔任何東西,否則容易造成事故。

  (三)嚴禁人和物料或礦車同乘一層罐籠。在裝有爆破材料的罐籠內,除爆破工或護送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同行。

  (四)在斜巷內隻準乘坐專門的人車、架空乘人裝置;在平巷內,要乘坐專門運送人員的人車。嚴禁乘坐固定車廂礦車、翻轉車廂式礦車、底卸式礦車、材料車和平板車。

  (五)乘車時,必須聽從司機乘車人員的指揮,上下車不要擁擠。開車前必須關上車門或掛上防護鏈。人體及所帶工具和零件嚴禁露出車外,也不可碰架空線,以防發生觸電事故。

  (六)列車行使中和尚未停穩時,嚴禁上下車或在車內站立。無論什麼東西掉落下去,都不要急於搶撿,否則是很危險的。

  (七)嚴禁在機車頭上或任何兩節車廂之間搭乘,嚴禁超員乘坐,嚴禁扒車、跳車和坐礦車。發現車輛掉道時,必須立即向司機發出停車信號。

  (八)乘坐架空乘人裝置時,乘坐間距不得小於5米,在運行中人要坐穩,不得引起勾杆擺動,不得手扶牽引鋼絲繩,不得觸及鄰近的任何物體。

  葛亭礦升降人員的裝置有三種:副井罐籠、-500暗斜井人車、230架空乘人裝置。

  1.副井罐籠是運送人員上下井和提升煤炭、矸石、材料設備的專用設備,是保證礦井正常生產和人員安全出入井的關鍵裝備。葛亭礦主井提升原煤,副井運送材料矸石和升降人員等。副井罐籠為大小兩個雙層罐籠提升,大罐規定每層乘坐16人,小罐規定每層乘坐10人。

  無論在什麼時候,沒有得到井口管理人員或把鉤工的許可,不準進出罐籠,尤其是在已經發出了開車信號以後,或者沒有發出信號,罐籠沒有停穩以前,千萬不要爭搶上下,否則是很危險的。

  罐籠每次乘載人數,大罐籠每層16人,小罐籠每層10人,如果已經滿員,要及時拉下罐籠門的安全防護鏈,其他人員就要等下一次罐籠再上,切不可強擠搶上。所有入井人員都必須遵守乘罐製度,服從井口把鉤工指揮,按順序上下,不可擁擠和打鬧,不準超載,當提升信號發出後嚴禁進出罐籠。嚴禁同層罐籠內人員和物料混合提升。

  2.葛亭煤礦井下有兩個生產水平,一個是-386水平,另一個是-500水平。-500水平暗斜井升降人員采用專門人車,共兩節人車串車提升,每節人車乘坐定額為14名,每鉤定額不得超過28名乘車人員。

  3.230采區下山采用架空乘人裝置(俗稱猴車)升降人員,提升采用無極鋼絲繩,乘坐人員要服從調度人員或把鉤工的指揮,嚴格按順序上下,一個勾杆隻準乘坐一人,嚴禁一勾杆乘坐兩人以上人員,並不得隨身攜帶超長物料。乘坐人員要按順序上下,動作要利索,不要影響後麵的乘坐人員,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三、井下行走

  井下巷道空間狹小,燈光昏暗,來往車輛多,有的安裝有輸送機等電器設備,因此行走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事項如下:

  (一)堅持走人行巷道和運輸巷道的人行道。

  (二)在人行道不夠寬的巷道行走時,要隨時注意躲避峒的位置,當車輛接近時,要及時進入躲避峒,等車輛過去後再出來行走或作業。

  (三)禁止在非人行道一側和雙軌巷道的雙軌中間躲車。

  (四)不要在軌道中間行走,也不得隨意橫穿軌道,以免發生意外。如果一定要橫過時,要在沒有車輛通過時,才能橫過。特別在跨越鋼絲繩時,更要多加小心,以防絆倒或被鋼絲繩打傷。

  (五)橫跨帶式輸送機時,一定要從人行橋上通過;禁止在刮板輸送機上行走。

  (六)在傾斜井巷行走時,要堅持“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製度,且必須走人行道,不得騎在鋼絲繩上行走,不要在鐵路中間行走,嚴禁任何人蹬鉤。

  (七)任何人不準進入不通風的巷道;所有打柵欄、掛有“禁止入內”警示牌的地點都不準進入。這些地方可能積聚瓦斯等有毒有害氣體,進入是非常危險的。不準在沒有專門人行道的溜煤眼和運料眼行走。

  (八)經過有人施工的地點,一定要先打招呼,經同意後方可通過。通過風門、風簾時,要隨手關門,以防風流短路。

  (九)在有架空線巷道中行走時,隨身攜帶的長工具要拿在手裏,不要扛在肩上,以防碰傷人或碰上架空線等造成危險。攜帶有刃的工具必須套上護套或裝入工具袋,如圖6-1所示。

  (安全知識讀本4-2圖 51頁)

  圖6-1 不要走在軌道中間。長工具要拿在手裏,

  扛在肩上容易觸電

  (十)在采煤工作麵,要走人行道,不要靠煤幫走,也不要在刮板輸送機上行走,不要在沒有支架處站立,防止采煤機的滾筒傷人。

  (十一)無論在任何巷道行走,都不要大聲說笑、打鬧,隨時注意來往車輛和各種聲光信號,聽從信號指揮,不準擅自發送信號。不要亂摸亂碰各種電器和機械設備,更不準向電器設備澆水或小便。

  (十二)不準在井下睡覺。在井下需要休息時,應選擇頂板完整、支架完好、不妨礙工作、不妨礙行車、通風良好的安全地點。不要在密閉牆跟前休息,密閉牆處不通風,可能會有有毒有害氣體,會造成人員以外窒息事故。

  四、安全出口與避災路線

  (一)安全出口

  煤礦井下條件複雜,為了在重大災害事故發生時,所有人員能及時安全的撤出來,所以每個礦井必須有安全出口。

  1.《煤礦安全規程》第十八條規定:每個生產礦井必須至少有2個能行人的通達地麵的安全出口,各個出口間的距離不得小於30m。

  葛亭煤礦有兩個安全出口,一個是副井,另一個是主井,主、副井筒都安裝有行人梯子間,通過梯子間可以到達地麵。梯子間材料為玻璃鋼,使用期限為永久使用。

  2.井下每一個水平到上一水平和各個采區都必須至少有2個便於行人的安全出口,並與通達地麵的安全出口相連接。

  葛亭煤礦井下有兩個生產水平,一個為-386水平,一個為-500水平。-386水平的安全出口是礦井的安全出口。-500水平到-386水平之間用暗斜井相連接,-500水平的安全出口就是-500暗斜井,一共有兩個安全出口,一個是軌道暗斜井,另一個是膠帶暗斜井,並與礦井的安全出口相連接。230采區有兩個安全出口,一個是230軌道下山,另一個是230膠帶下山,這兩個采區安全出口與-500水平的安全出口相連接。

  3.井巷交叉點,必須設置路標,標明所在地點,指明通往安全出口的方向。井下工作人員必須熟悉通往各巷道安全出口的路線,當工作地點變動或者井巷出口有所變動時,還要再熟悉一次各主要井巷和安全出口。

  (二)避災路線

  一旦礦井發生災害事故,應采取快速、有效的方法,通知和引導災區人員和受威脅區域的人員按一定的路線(各峒室巷道、安全地點、巷道交叉處都有明顯的避災路線標誌牌)安全地撤離災區。所有井下人員必須在本班班長或有經驗的老工人的組織和帶領下以最快、最安全的撤退路線(即避災路線),撤到安全地點,撤離危險區域的同時,應采取一係列的自救措施。如近路被堵,可利用位置較高的獨頭巷道作臨時避難所,及時打開壓風管,並有規律的發出求救信號。每個在井下工作的人員都必須熟悉自己工作地點各種災害的避災路線。

  葛亭煤礦避災路線(見附圖)。

  五、敲幫問頂

  在井下巷道、工作麵,頭頂上及兩幫都是煤或岩石。懸空時,可能會掉下了,甚至會傷人。我們在井下生產工作是和大自然作鬥爭,因此,工作地點必須有完好的支護,絕不能空頂作業。

  井下工作麵頂板冒頂、片幫是有預兆的,也是可以預防的。最簡單、最可靠的辦法就是敲幫問頂,敲幫問頂是預防冒頂事故的有效而又最簡單易行的方法。此項工作必須有兩人完成:一人負責敲幫問頂;另一人負責照明,並保持後退路暢通。具體操作方法是:工作人員站在安全的地點(平巷應站在有效支護的掩護下且頂板完整的地點;傾斜巷道要站在敲幫問頂處的上方)進行敲幫問頂,用手鎬等長柄工具由輕而重的敲擊頂板和兩幫,如有空聲,表示頂板的岩石或煤幫的煤塊已經離層,有可能立即掉下來,應立即用長柄工具把懸空的石塊或煤塊敲下來。敲擊時,如果發出清脆的聲音,也不能完全斷定頂板或兩幫沒有問題,還要用手托頂板,再用鎬輕輕敲擊一次。如果手感有震動就應立即在此處補設支架,把頂板支撐好,確保安全。在敲幫問頂同時,其他工作人員要保持他的後退路的暢通,避免在敲幫問頂過程中發生意外頂板事故,敲幫人員能夠迅速從後退路撤退。

  井下工作人員應學會敲幫問頂,並在工作中認真執行,如圖6-2所示。

  (安全知識讀本4-3圖 53頁)

  圖6-2 敲幫問頂,是預防冒頂事故的有效

  而又最簡單易行的方法

  第二節 煤礦地質

  一、煤的形成

  (一)煤的形成

  煤是古代植物遺體在不透空氣或空氣不足的情況下,受到地下高溫和高壓作用而變質形成的。

  植物形成煤大致經過了兩個階段,即泥炭化階段和成岩與變質階段。在泥炭化階段,沉積的湖泊、沼澤等低窪水麵下的植物遺體,在微生物(厭氧細菌)的作用下進行分解、化合,產生的氣體散失掉,含碳物質逐漸富集起來,形成泥炭。由於地殼運動,泥炭層下沉被泥沙等物質覆蓋掩埋,在這些沉積下來的泥沙上,又有新的植物生長、死亡和沉積,形成新的泥炭層。在逐漸加厚的上覆岩石的壓力和地熱的作用下,泥炭層經過壓緊、脫水和膠結,氫、氧、氮等元素逐漸減少,碳的含量相對增加,泥炭就轉變成褐煤,這就是成岩階段。褐煤在溫度更高、壓力更大的條件下,就變質成煙煤,煙煤受到更高的壓力和溫度作用,就變成了無煙煤,從褐煤到煙煤或無煙煤,這就是成煤的變質階段。

  (二)含煤地層

  通常把在成因上有密切聯係並含有煤層的一套沉積岩層叫煤係,或含煤地層。

  煤係一般是按其形成的地質年代來命名的。如華北的石炭二迭紀煤係,東北的侏羅紀煤係,華南的晚二迭係。也有采用煤係發育良好、研究較早的地區來命名的,如江西的樂平煤係。因此,同一地質年代形成的煤係在不同的地區,常有不同的地區性名稱。

  二、煤層分類

  (一)按煤層厚度分:可分為薄煤層(厚度在1.3m以下)中厚煤層(厚度在1.3-3.5m)和厚煤層(厚度在3.5m以上)。

  (二)按煤層傾角分:可分為緩傾斜煤層(傾角在25°以下)、傾斜煤層(傾角25°—45°)和急傾斜煤層(45°以上)。

  三、煤層特征、頂板、底板和煤層產狀

  (一)葛亭煤礦3層煤特征

  葛亭煤礦主采煤層為下二疊係3層煤,黑色,褐黑色條痕,玻璃光澤,以暗煤為主,亮煤次之,屬暗淡型煤,煤質不均一,內生裂隙中等發育,不規則裂隙較發育,充填黃鐵礦或方解石薄膜。煤的硬度為2-3,煤層走向北北西,傾向北東東。煤層厚度總體趨勢為北麵薄,南麵厚。煤層傾角在6°—9°之間,平均7°,煤層厚度在7.80m—8.79m之間,平均8.10m。3層煤煤質好,屬低灰,特低硫,低磷,高揮發分,高發熱量,是良好的動力煤和煉焦配煤。3層煤具有自燃發火傾向,自燃發火期3—6個月,最短34天;煤塵具有爆炸危險性,爆炸指數40.54%;屬低溫正常區,其地溫在21℃左右。無衝擊地壓危險。瓦斯湧出量較低,礦井絕對瓦斯湧出量為2.251m2/min,相對瓦斯湧出量為0.878 m2/min,但在回采過程中必須做好通風工作,以防個別地段瓦斯積聚。

  (二)煤層頂板

  賦存在煤層之上的鄰近岩層稱為頂板。

  了解煤的頂、底板岩石的性質、層理及節理的發育程度、強度及含水性等,對確定頂板的支護方式,選擇采空區處理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煤層頂板自上而下分為老頂(基本頂)、直接頂和偽頂,如圖6-3所示。偽頂是直接位於煤層之上的較薄的軟岩層,通常是泥質頁岩、泥岩,富含植物化石,在采煤時隨落煤而跨落,不易支護,容易影響煤質。直接頂是位於偽頂或煤層(無偽頂時)之上的泥岩、頁岩、粉砂岩或細砂岩,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它隨回柱而跨落。老頂是位於直接頂或煤層(無直接頂時)之上較堅硬、較厚的岩層,多為砂岩、石灰岩,它能在采空區較長時間維持很大的麵積而不垮落。

  (安全知識讀本4-4圖 55頁)

  圖6-3 煤層頂、底板示意圖

  葛亭煤礦3層煤老頂為細砂岩,厚度為7.42m,深灰色,水平層理,具有裂隙,充填方解石。直接頂為泥質粉砂岩,厚度4.78m,灰黑色,塊狀,具高角度剪性裂隙。屬Ⅱ類頂板。

  (三)煤層底板

  賦存在煤層之下的鄰近岩層稱為底板。

  煤層底板分為直接底和老底,如圖6-3所示。直接底是煤層以下強度較低的岩層,常為泥岩、頁岩、黏土岩,易於滑動,遇水易膨脹,易底鼓。老底是直接底之下比較堅固的岩層,常為砂岩、石灰岩等。

  葛亭煤礦3層煤底板為泥岩,厚度1.64m。深灰色,塊狀,頂部含碳質且夾煤線。

  (四)煤層產狀

  煤層產狀通常用產狀要素來表示,包括走向、傾向和傾角,如圖6-4所示。在傾斜煤層層麵上任一與假想水平麵相交的交線稱為走向線,走向線兩端所指的方向就是走向。在傾斜層麵上與走向線垂直向下延伸的直線叫傾斜線,傾斜線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叫傾向。傾斜層麵與水平之間所夾的最大銳角簡稱為傾角,它反映了煤層的傾斜程度。

  (安全知識讀本4-5圖 56頁)

  圖6-4 煤(岩)層的產狀要素

  葛亭煤礦3層煤層走向北北西,傾向北東東。煤層厚度總體趨勢為北麵薄,南麵厚。煤層傾角在6°-9°之間,平均7°,煤層厚度在7.80m-8.79m之間,平均厚度為8.10m。

  四、斷裂構造

  煤(岩)層受力後發生斷裂,出現斷裂麵,失去了連續完整性的構造形態,稱為斷裂構造。如果斷裂麵兩側煤(岩)層沒有發生明顯位移的叫裂隙或節理,發生明顯位移的叫斷層。裂隙、節理發育在煤層或頂板岩石中時,對打眼、爆破、落煤效果、采煤工作麵的布置方向、推進方向以及頂板管理等都有較大的影響。斷層破壞煤層及頂底板岩石,對開拓和開采的影響更為突出。葛亭煤礦的井田範圍內斷層發育豐富,在葛亭煤礦井田範圍內已探明的大斷層就有35條,給礦井的開拓、工作麵的布置帶來了困難,對安全生產也極其不利。

  (安全知識讀本4-6圖57頁)

  (安全知識讀本4-7圖 57頁)

  圖6-5 斷層要素 圖6-6 斷距圖

  (一)斷層要素

  為了描述斷層的性質及其在空間的位置及形態,常用斷層要素來表示,它包括斷層麵、斷層線、上盤和下盤以及斷距等,如圖6-5所示。

  1.斷層麵:斷裂發生相對位移的斷層麵。常用斷層麵的走向、傾向和傾角表示其空間位置。

  2.斷層線:斷層麵與水平麵的交線。

  3.上盤和下盤:位於斷層麵上方的岩體叫上盤,位於下方的岩體叫下盤。

  4.斷距:斷層上盤沿斷層麵相對位移的距離。它又分為垂直斷層(又叫落差)和水平斷層。如圖6-6所示。

  (二)斷層分類

  根據斷層上、下盤相對運動的方向,把斷層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和平移斷層,如圖6-7所示。

  1.正斷層是指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

  2.逆斷層是指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

  3.平移斷層是指兩盤沿斷層麵隻作水平位移的斷層。

  (安全知識讀本4-8圖 58頁)

  圖6-7 斷層示意

  (三)斷層出現的預兆

  斷層出現的預兆有:

  1.煤層頂、底板出現嚴重的凹凸不平,頂、底板岩石發生較多裂隙,而且越接近斷層裂隙越多。

  2.煤(岩)層走向與傾斜發生較大的變化。

  3.煤層厚度發生顯著變化,煤層鬆軟,光澤變暗,滑動麵和摩擦痕增加。

  4.破碎帶有滴水或湧水出現,瓦斯湧出量增大。

  (四)斷裂構造對巷道掘進安全的影響

  1.煤岩層受斷裂構造的影響後,岩石破碎,壓力增大,容易造成冒頂片幫事故,應加強頂板管理,采取有效的支護方法和掘進工藝。打炮眼和錨杆眼時,鑽眼方向要盡量與裂隙方向垂直。

  2.在煤巷掘進中如遇斷層後,煤層失去其連續完整性而斷失。為了尋找斷失的煤層,需要掘進一些探巷或停產打鑽,增加了掘進量,也貽誤了工期,增加了安全管理複雜性。

  3.斷層破碎帶和向、背斜結構能聚集大量瓦斯,裂隙則是釋放瓦斯的良好通道。當巷道通過這些區域時,瓦斯湧出量會突然增加,不僅會因瓦斯超限而停產,而且可能發生瓦斯爆炸事故。

  4.在背斜軸部、張性破碎帶及裂隙發育的岩石中,往往是地下水的富水區。而導水斷層則可溝通地表水和各含水層,使巷道湧水量增加,甚至會造成突水事故;或者使掘進工作麵淋水增大,積水增多,惡化了掘進作業條件。

  因此,在巷道掘進施工前,要查明地質構造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在施工中,更要慎重對待,防止頂板、瓦斯、水害等事故的發生。

  第三節 掘進

  井巷掘進是達到采煤目的的“先行官”,要采煤必須先掘進。因此,煤礦生產必須貫徹“采掘並舉,掘進先行”的方針。掘進最先揭露各種地質構造,最先見煤,在一般情況下都是獨頭掘進,通風管理困難,包括瓦斯在內的各種有害氣體容易超限或積聚,引起災害事故的因素較多,因此,實現掘進安全十分重要。

  一、巷道分類

  (一)按在煤層或岩層中的位置,巷道可分為三類:

  1.煤巷:在巷道斷麵中,煤層占4/5以上(包括4/5在內)。

  2.半煤岩巷:在巷道斷麵中,岩層占1/5至4/5(不包括1/5和4/5在內)。

  3.岩巷:在巷道斷麵中,岩層占4/5以上(包括4/5在內)

  (二)按在生產中的重要性,巷道可分為以下三類:

  1.開拓巷道:為全礦、一個開采水平或階段服務的巷道,如井筒、井底車場、主要運輸大巷、主要回風大巷等。

  2.準備巷道:為整個采區服務的巷道,如采區上下山、采區石門、采區上下車場等。

  3.回采巷道:為采區工作麵采煤直接服務的巷道,如區段平巷、開切眼等。

  (三)按空間特征,巷道分為垂直巷道(如立井、暗立井和溜井等)、水平巷道(如平峒、平巷、石門等)和傾斜巷道(如斜井、暗斜井和上下山等)。

  二、巷道斷麵形狀

  井巷斷麵的形狀,主要由圍岩的性質、井巷的用途、服務年限、支護方式等來決定。服務年限較長的開拓巷道多用拱形斷麵。服務年限較短的準備巷道多用梯形斷麵和拱形斷麵。回采巷道服務年限較短,多用梯形或矩形斷麵。對於采用綜合機械化采煤的順槽宜采用拱形斷麵,如圖6-8所示。

  巷道淨斷麵必須滿足運輸、行人、通風和安全設施及設備、管路的安裝、檢修的需要。斷麵尺寸可根據支護方式、運輸設備的最大外形尺寸、軌道數量以及規程中的有關規定經過計算求出。計算出的巷道斷麵積,還要根據風速要求進行驗算。

  (安全知識讀本4-9圖59頁)

  圖6-8 常用的巷道斷麵形狀

  三、巷道的中線、腰線

  巷道中線是巷道在水平麵內的方向線,是指示巷道走向方向的基準線。一般畫在巷道中心的頂板或支架上。

  腰線是巷道在豎直麵內的方向線,是指示巷道坡度的基準線。一般畫在離底板或軌麵以上1m高的巷道側幫或支架上。

  巷道中、腰線是巷道掘進按設計施工和檢查規格質量的基準線,如果標定和延設不及時或不正確,就會影響掘進工程質量。

  巷道中、腰線的測量工作應有專職測量人員擔任。但是,由於測量人員不可能每班跟班測量,或由於掘進進度快、炮崩、水衝、塵蓋及翻修支架等原因,使中、腰線滯後較遠,因此,掘進施工人員必須利用簡單的工具、儀器,臨時短距離的延設中線,以指導掘進工作麵的炮眼布置及巷道支護的施工和檢查巷道質量。

  1.中線延設方法

  如圖6-9所示,在原中線的1點係線繩,拉到工作麵4點上,在原中線2、3點上掛垂線,4點移動線繩,使線繩與2、3點垂線相切,此時,4點即為巷道中線的位置。

  在寬大斷麵的巷道、峒室施工時,可采用偏中心法,即在巷道一側的一定距離,將中線固定在頂板或支架上,來代替正中的中線。

  (掘進班組長3-11圖 44頁)

  圖6-9 拉線法延巷道中線

  2.巷道腰線延設方法

  如圖6-10所示,已知腰線點1、2、3點,把線繩一端固定在1點上,另一端在工作麵4點上、下移動,當線繩與2、3點腰線的上沿一致時,則4點即為工作麵的腰線點。

  (掘進班組長3-14圖 46 頁)

  圖6-10 拉線法延設巷道腰線

  四、巷道施工工藝

  巷道施工時的主要工序是破、裝、運、支,輔助工序有排水、掘砌水溝、通風、鋪軌(或移裝運設備)和測量等。破就是把煤或岩石破碎下來,裝和運是把破碎下來的煤或岩石裝入礦車或輸送機運走,支則是對新掘出來的巷道進行支護。

  破碎煤或岩石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我國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鑽眼爆破(又稱打眼放炮)法;另一種是直接用掘進機破岩或煤。另外,隨著煤礦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不少礦井已使用綜合掘進機,實現破碎、裝運一體化。

  機掘與炮掘相比,巷道成型規整,岩體免遭炮震破裂,對巷道圍岩穩定性影響很小,因此,機掘對頂板管理影響較小。而炮掘占絕大多數,並且對頂板管理影響較大。影響的主要工序是破岩和支護兩道工序。尤其是破岩工序,如果不采用光麵爆破,巷道圍岩就會產生炮震裂隙,破壞圍岩的強度和完整性,使巷道的圍岩的穩定性大大降低,不利巷道支護和頂板管理。還有支護這道工序,如果不按規定要求去進行支護以及支護質量不符合質量標準,就不能有效的控製圍岩移動,就可能使巷道支護變形、破壞乃至冒頂。

  (一)鑽眼爆破

  1.鑽眼前,在安全上應檢查的工作

  掘進工作麵鑽眼機械通常有手持式電鑽和架式電鑽、風動鑿岩機(即風鑽)和鑿岩台車、鑽裝機。為了安全鑽眼,在鑽眼前要做好以下幾方麵的檢查工作。

  (1)檢查工作麵的安全情況

  ①檢查工作麵頂板和支護情況,頂、幫是否有活石,臨時支架或金屬前探梁支架是否架設牢固。嚴禁空頂作業,在敲幫問頂時,工作人員應從後向前,站在安全地點,隨找落隨前進。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認安全後方可進行其它工作。

  ②檢查迎頭通風情況,發現風筒口到掘進頭距離不符合規定要求、風量不足、工作麵煤岩塵濃度與瓦斯濃度超限時不得開鑽。

  ③檢查迎頭有無拒爆,未查清和處理好拒爆不開鑽。

  ④采用普通反井法掘進煤倉、暗井等垂直巷道時,打眼前必須嚴格檢查安全情況,檢查人員不得少於兩人。經兩個人協同上去檢查證明通風、信號、人行、隔板、護頭板、頂板、井幫等無危險後,才可進行打眼和其它工作。所有的檢查和打眼或其它在架上工作人員都必須戴上可靠的保險繩(帶)。

  ⑤過老峒、斷層、鑽孔、老空區、透窩等無措施不得鑽眼。

  (2)檢查鑽具

  ①檢查電鑽是否缺零件或漏電;電纜是否完好和有無損壞、漏電現象;插銷是否接好;開關是否好用;外殼螺絲和彈簧是否齊全和擠緊;旋轉方向是否正確;風扇轉動有無障礙;鑽杆有無彎曲,經檢查確認無問題後,才可以使用。

  ②用風鑽打眼時,要檢查風、水管路是否完好暢通,有無雜物;連接頭是否牢固可靠;鑽杆是否平直,鑽頭安裝是否牢固,鑽杆中心孔和鑽頭出水孔等是否暢通,釺尾是否合格;運轉聲音是否正常,各操作把手是否靈活可靠,有無漏風、漏水現象,鑽架的升降是否靈活等,並注油按照先開水、後開風的順序進行試運轉。總之,要保證打眼機械處於完好、正常、合格情況下才能使用。

  2.打眼爆破操作工藝及安全措施

  (1)打眼前要堅持敲幫問頂,加強支護,及時處理浮石(煤),嚴禁空頂作業,鑽眼必須在臨時支護掩護下或在支護完整條件下進行。

  (2)打眼工具要齊備、完好,扶鑽人員要做到:“三緊”“兩不要”:即袖口、領口、衣角口緊;不要戴手套,不要把毛巾露在衣領外。

  (3)掘進巷道要先延伸中、腰線,按作業規程要求定眼位、定方向、定深度,工作麵炮眼眼底要落在同一水平麵上(掏槽眼應加深150-200mm),各炮眼不得相互打透。

  (4)必須堅持濕式打眼,嚴禁打幹眼。

  (5)打眼工程中,必須由專人監護頂幫安全,並注意觀察鑽進情況。

  (6)隨時了解工作麵煤(岩)層及其頂、底板岩石性質變化及時調整炮眼位置、數量、角度、深度和眼距。當工作麵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不得鑽眼,處理後方可作業。

  ①掘進工作麵附近20米範圍內瓦斯濃度達到1%或局部積聚瓦斯濃度達到2%時,以及其它有害氣體超過《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時。

  ②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工作麵風量達不到作業規程規定或風筒口距離工作麵超過作業規程的規定時。

  ③風鑽無水不打眼。

  ④頂板不安全不打眼。

  ⑤控頂距離超過作業規程規定不打眼。

  ⑥工作麵拒爆、殘爆沒有處理完畢時不打眼。

  ⑦工作麵有透水預兆時(掛紅、掛汗、空氣變冷、發生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水色變渾有臭味等)不打眼。

  ⑧工作麵傘簷超過規定未處理不打眼。

  ⑨掘進工作麵應清理的浮煤、浮矸沒有清理或積水沒有排除時不打眼。

  ⑩鑽孔突然與采空區或舊巷相透時不打眼。

  (7)鑽眼操作要做到:一條線,中心轉,靠邊站,給水適量。即:釺子、風鑽與氣腿在同一垂直麵上;釺杆始終在炮眼中心位置固定旋轉;打眼操作工站立在氣腿的後側麵,不準騎在鑽腿上打眼;給水量以岩粉呈稀漿狀淌出為宜。

  (8)鑽眼時,鑽幹不要上下、左右擺動,以保持鑽進方向;鑽杆下方不要站人,以免鑽杆折斷傷人。

  (9)風鑽司機扶鑽時,要躲開眼口的方向,站在風鑽後側麵,兩腿前後錯開,腳蹬實地,禁止踩空或騎在氣腿上打眼,以防鑽杆折斷時風鑽撲到傷人。

  (10)進入工作地點,必須對施工地點進行敲幫問頂工作,有危岩、懸煤矸時,要及時處理;鑽眼必須在臨時支護掩護下或在支護完整條件下進行。

  (11)多台風鑽打眼時,要劃分好區塊,做到定人、定鑽、定眼、定位、定責,不準交叉作業。

  (12)定眼時,司機站在風鑽後側麵,手握把手,調整鑽架到適當高度;領釺人站在一側,避開司機視線,手握釺杆,把釺頭放在用鎬刨出的眼窩上。定眼時,風鑽司機和領釺人員要互相協調,密切配合。

  (13)開眼:把風鑽操縱閥開到輕運轉位置,待眼位穩定並鑽進20-30毫米以後,再把操縱把手扳到中運轉位置鑽進,直至鑽頭不易脫離眼口時,再全速鑽進。

  (14)開鑽時要先開水,後給風;鑽眼過程中,給水量不宜過大或過小,要均勻適當。更換鑽杆時,要先關風,後關水。

  (15)鑽眼應與煤岩層理、節理方向成一定的夾角,盡量避免沿層理、節理方向鑽眼。

  (16)遇有突然停風、停水時,應將風鑽取下,拔出鑽杆,停時鑽眼。

  (17)更換鑽眼位置或移動調整鑽架時,必須將風鑽停止運轉。

  (18)鑽深眼時,必須采用不同長度的鑽杆,開始時使用短鑽杆。

  (19)停鑽後,應先關水閥,使風鑽進行空運轉,以吹淨其內部殘留的水滴,防止零件鏽蝕。

  (20)鑽完眼後要做到“一淨三齊”。即:

  ①一淨:迎頭鑽具、風水管路撤淨。

  ②三齊:撤出的電纜要吊掛整齊;撤出的風水管路靠一幫盤齊;撤出的鑽具設備擦拭幹淨存放整齊。

  (21)使用掘進機時,應遵守該機的操作規程。

  (22)裝藥前,必須對爆破地點附近10米內支架進行加固,保證支架齊全、完好。

  (23)爆破工作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級信號”,“三保險”製度。“一炮三檢”製度是在裝藥前、爆破前、爆破後必須對工作麵爆破地點附近20米範圍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進行檢查,若瓦斯濃度超過1%時,嚴禁裝藥、爆破。

  “三級信號”是指準備放炮吹一聲口哨,放炮吹二聲口哨,放炮後吹三聲口哨。

  “三保險”是指在放炮警戒線處派專人站崗、拉繩、掛牌。

  (24)嚴禁放糊炮、明炮和短母線爆破。

  (25)爆破工作應遵守作業規程中的炮眼布置和爆破說明書的規定,並參閱本書“井下爆破”部分。

  (二)裝岩

  裝岩(煤)是掘進工作中的一道主要工序,提高裝載機械化水平是實現快速掘進的關鍵之一。我國常用的裝載機械有耙鬥裝岩機、鏟鬥裝岩機和裝煤機,還有相當一部分掘進巷道是人工裝車。

  1.人工裝車

  (1)放完炮,等排淨炮煙,先由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濃度,人工裝車時,應先檢查工作地點支架和頂板,應在安全條件下裝車,並由專人監護頂幫情況。裝載工作必須在臨時支護下進行,不準在空頂下作業;空頂距離超過作業規程規定時,應及時進行支護,否則不得進行裝岩作業。

  ①在架棚支護的巷道內,要先扒兩側的煤、矸,然後扒中間。每扒夠一個棚距及時進行架棚支護。

  ②在錨杆支護的巷道內,每扒夠一個支護排距,必須及時進行支護。

  (2)兩人同時裝車時,動作應協調,車後不準站人。

  (3)大塊矸石(煤)不準用鐵鍁裝,以防滑落傷人,應用手搬入車內,但應防止碰手,並事先檢查矸石完整性,防止搬運中斷裂傷人。過大的矸石應用大錘砸碎後再裝車。

  (4)注意裝滿車,但四周不得超出車沿,煤、矸、物料應分別裝車。

  (5)裝車時應站在礦車兩側。在下山裝車時,人不準站在礦車正下方,裝完車後應進入躲避峒或其它安全地點,礦車提升時,安全設施使用要齊全、可靠,防止出現跑車傷人事故。在上山裝車時,使用導向輪拉車的工作麵,導向輪必須固定牢靠。人員不得在導向輪工作範圍內行走或作業。在傾斜井巷裝車時,必須防止矸石、物料滾落和支架歪倒傷人。

  (6)裝載中發現拒爆、殘爆,應立即停止作業,按有關規定處理;發現未爆炸的電雷管炸藥要及時揀出,並交給爆破工。

  (7)裝車時,要注意工作地點周圍的電纜、風筒、風管、水管等物,以防碰壞。

  (8)向礦車裝矸(煤)時,不要裝得太滿,煤、矸不得超出車幫及車上沿。

  (9)提升期間,裝載人員必須進入躲避峒室,並把工具放好。

  (10)裝車前,平巷內要用木楔掩穩礦車,禁止用煤、岩塊穩車;在使用絞車提升的斜巷內不準摘鉤裝車,裝車時絞車司機不得離崗,工作前要檢查阻車器和遮擋裝置是否齊全、可靠。

  (11)裝岩(煤)前必須灑水降塵,以防粉塵飛揚。

  (12)采用背式裝車法時,人站在礦車側前方,兩腿前後叉開,手握掀把向前用力插入岩堆底部,滿掀後再用力向上繞過肩膀裝入礦車內。

  (13)裝車時遇到大塊煤矸必須破碎。用大錘或手鎬破大塊時,周圍禁止站人,以防掉錘或碎石飛濺傷人。

  (14)用手搬大塊岩石時,要注意防止岩塊破裂砸腳,嚴禁兩人共同抬運大塊岩石裝車。

  (15)使用刮板輸送機運煤(矸)時,應在輸送機運轉時裝煤(矸),以防壓住刮板輸送機啟動困難。任何人不得站立在輸送機或乘坐輸送機。

  2.機械裝車

  (1)在上、下山移動耙鬥機時應遵循的規定:

  ①必須采用小絞車遷移耙鬥機,並應設專職信號工和小絞車司機。

  ②移動耙鬥機前,有關人員應對小絞車的固定、鋼絲繩及其連接裝置、信號、滑輪和軌道鋪設質量等進行一次全麵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③小絞車將耙鬥機牽引住之後,才允許拆掉卡軌器。

  ④移動耙鬥機過程中,在及其下方及兩側禁止有人。

  ⑤耙鬥機移動到預定位置後,須先固定好卡軌器及輔助加固設備,方準鬆開絞車鋼絲繩。

  ⑥上山移動耙鬥機時,必須有可靠的防止耙鬥機下滑的措施。

  (2)使用機械裝車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並持證上崗的專職司機,嚴格按照使用機械的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3)裝岩(煤)機裝岩(煤)必須遵守的規定:

  ①裝岩(煤)機必須裝有良好的照明,否則不得使用;

  ②裝岩(煤)機在工作時,必須注意前、後、左、右人員的安全和自身安全;

  ③嚴禁手扶或碰撞運行中的鋼絲繩或牽引鏈;

  ④妥善保護橡套電纜,避免水淋、撞擊、擠壓和炮崩造成損傷;司機和機電維修工,每班應對橡套電纜外皮進行檢查,發現損傷情況,及時處理;

  ⑤每班結束後或司機離開機器時,都必須立即切斷電源(不包括局部通風機),並打開離合器;

  ⑥檢修或檢查裝岩(煤)機時,必須將開關閉鎖,並懸掛“有人工作,嚴禁送電”的警示牌。

  ⑦裝岩(煤)機必須有維修保養製度,並有專人維護,保證設備性能良好。

  (4)耙鬥裝岩機司機接班後,要閉鎖開關,並檢查以下情況:

  ①頂板是否堅實,支護是否牢固;固定鋼絲繩滑輪的錨樁及其孔深與牢固程度,是否符合作業規程要求,導向輪、尾輪懸掛正確,安全牢固,滑輪轉動靈活,禁止將尾輪掛在棚梁和作為支護的錨杆及其他支護體上。

  ②機器各部位清潔,無煤、矸壓埋,保持通風,散熱良好;電氣上方有淋水時,應在頂棚上妥善遮蓋。

  ③耙裝機作業開始前,甲烷斷點儀的傳感器,必須懸掛在耙鬥作業段的上方。

  ④耙裝機必須裝有封閉式金屬擋繩欄和防耙鬥出槽的護欄;在拐彎巷道裝岩(煤)時,必須使用可靠的雙向輔助導向輪,清理好機道,並有專人指揮和信號聯係。

  ⑤固定鋼絲繩滑輪的錨樁及其孔深與牢固程度必須達到作業規程規定的要求。

  ⑥鋼絲繩應在滾筒上排列整齊,其磨損、斷絲不得超過規定;耙裝機絞車刹車裝置必須完整、可靠,閘帶間隙鬆緊適當。

  ⑦在裝岩(煤)前,必須將機身和尾輪固定牢固,司機操作一側至巷道壁的距離必須保持在700毫米以上。嚴禁在耙鬥運行範圍內進行其它工作和行人。在傾斜巷道移動耙裝機時,下方不得有人。

  ⑧通訊、信號靈敏、清晰;耙裝機照明良好。供電係統正常,電纜懸掛整齊,無埋壓、折損、被擠等情況。

  ⑨機器各部位連接可靠,連接件齊全、緊固;各焊接件應無變形、開焊、裂紋等情況;各潤滑部位油量適當,無滲漏現象。

  ⑩耙裝機作業時距掘進工作麵的最大允許距離應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永久支護或臨時支護,必須緊跟掘進工作麵,嚴禁空頂作業。

  (5)上下山耙鬥機的固定:

  ①上山裝岩

  當巷道傾角大於10°時,機體除了用卡軌器固定外,還要用直徑大於16mm的鋼絲繩扣穿過兩根軌枕,把台車拴在軌枕上;在巷道兩側台車的斜上方底板上,打兩根深度大於0.8m的軌道柱,再用直徑大於16mm的鋼絲繩扣把台車固定在軌道樁上。

  傾斜巷道傾角大於20°時,在司機前方必須打護身柱或設擋板,並在耙裝機前方打戧柱,機身下方不準有人平行作業。傾斜井巷使用耙裝機時,必須有防止機身下滑的措施(如卡軌器)。

  ②下山裝岩

  按上山裝岩固定機身的方式將機身固定,防止機身下滑。耙鬥機下放時,應使用慢速絞車牽引。此時絞車即能下放、提升,又能固定耙鬥機,絞車的牽引速度不要過快,以免發生跑車和蹾撞事故。

  當礦車或箕鬥下放接近耙鬥機時,應減速行使,以免衝撞耙鬥機。

  (6)試車前應發出信號,嚴禁耙鬥機兩側及前方有人。啟動耙鬥機,在空載狀態下運轉應檢查以下各項:

  ①控製按鈕、操作機構是否靈活可靠。

  ②各部位運轉聲是否正常,有無強烈震動。

  ③鋼絲繩鬆緊是否適當,行走是否正常。

  (7)耙鬥機的安全操作

  ①開機前,司機應先發出信號,使其他人員注意。合上張力啟動器隔離開關,按動耙裝機的啟動按鈕,開動耙裝絞車。操作絞車的離合器把手,使耙鬥沿確定方向移動。操作耙裝機時,耙鬥主、尾繩牽引速度要均勻、協調,以免鋼絲繩擺動跳出滾筒或被滑輪卡住。

  ②正常耙岩時,不可同時拉緊兩個操作把手,以防耙鬥飛起,或拔出固定楔,拉斷鋼絲繩。

  ③耙鬥遇到障礙物時,應退回或稍微閘緊尾繩手柄,猛拉主繩使耙鬥騰空飄過。遇到大塊岩石耙不動時,應將耙鬥退回1-2m重耙或耙耙回回,不要硬耙,以防斷繩或燒壞電機。對超過500mm的大塊,要預先破碎。

  ④空鬥回程時,主繩手把稍微閘緊,使耙鬥騰空而過,防止空鬥帶矸和下溜槽時翻鬥,防止耙鬥跳動搖擺,防止滑輪鋼絲繩脫槽卡住。回鬥時,應避免碰撞工作麵尾輪。不準在過渡槽上存矸,以防矸石被耙鬥擠出或被鋼絲繩甩出傷人。升鬥卸矸時,應避免速度過快,發生過卷、碰撞卸料槽上的導繩輪。

  ⑤當耙鬥出繩方向或耙裝的角度過大時,司機應站在出繩的相對側操作,以防耙鬥竄出溜槽傷人。耙岩時,耙鬥和鋼絲繩兩側不準有人。在拐彎巷道耙裝時,若司機看不到工作麵的情況,應派專人站在安全地點指揮。

  ⑥耙岩距離應在作業規程中規定,不宜太遠或太近,以防崩壞設備。耙鬥不準觸及兩幫和頂部的支架或镟體。

  ⑦操作過程中,司機要注意機械及電機聲音,電極溫度不得超過70°,否則應立即停車,檢查處理。絞車閘輪過度發熱時,不能過負荷裝岩和連續裝岩,應間歇工作或調整閘帶。

  ⑧耙裝機在使用中發生故障時,必須停車,切斷電源後進行處理。

  ⑨工作麵裝藥前,應將耙鬥拉到溜槽上,切斷電源,用木板擋好電纜、操作按鈕等。放炮後,將耙裝機上麵及其周圍岩石清理幹淨後,方可開車。

  ⑩耙裝完畢或接到停機信號時,司機應立即鬆開離合器把手,使耙鬥停止運行。正常停機,應把耙鬥拉回到簸箕口處或拉出工作麵一定距離;並將兩個把手放在鬆閘的位置,取下置於台車上;打開離合器,按動停止按鈕,切斷耙裝機電源。將照明燈回轉180°,背向工作麵,並用防護罩罩好。

  (8)耙裝機尾繩使用的注意事項

  ①尾輪掛在固定楔的圓環上,固定楔必須安裝牢靠。

  ②在耙裝和自移時,尾輪下不得有人。

  ( 掘進班組長6-1圖 159頁)

  1—倒楔; 2—緊楔 3—圓環

  圖6-11A 硬岩固定楔

  掘進班組長6-2圖 160頁

  1-楔體 2-Φ12mm鋼絲繩 3-Φ12mm鋼管,長200mm

  4-圓錐套

  圖6-11B 軟岩固定楔

  ③根據岩質情況,固定楔有硬岩用、軟岩用之分,如圖6-11A、6-11B所示。

  固定楔的錨孔應比固定楔長50-100mm以上,並且向下略帶5°-10°傾角。

  ④放炮後,先在迎頭上部打好錨孔。兩種固定楔的安裝和拆卸方法不同。

  安裝硬岩固定楔時,先將帶圓環的倒楔放入眼中,再將緊楔插入並敲緊。拆卸時,先用錘敲擊倒楔的端部,使倒楔鬆動,抽出緊楔,然後抽出倒楔。

  安裝軟岩固定楔時,先把鋼絲繩楔體放入錨孔中,再把緊楔插入並敲緊。拆卸時,用錘橫向敲打緊楔的端部,使緊楔鬆動,先抽出緊楔,再把鋼絲繩楔體抽出。

  ⑤在架棚巷道裏,不準將尾繩掛在棚梁或棚腿上,防止拉翻棚子。

  (三)運輸

  隨著掘進巷道的運輸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人力推車的使用範圍正在縮小。掘進運輸設備有各種礦車、電機車、刮板輸送機、帶式輸送機和轉載機等,在斜巷運輸中還有絞車等,這些設備中的各類司機必須經過培訓,持證上崗,必須按操作規程操作,更不得擅自離開崗位。

  1.人力推車的規定:

  ①人力推車時,一次隻準推一個礦車,嚴禁推串車,嚴禁在礦車兩側推車。同向推車的間距是:坡度小於5‰時,不得小於10m;坡度大於5‰時,不得小於30m;坡度大於7‰時,嚴禁人力推車。

  ②推車時必須時刻注意前方,在開始推車、停車、掉道、發現前方有人以及接近道岔、彎道、巷道口、風門、峒室出口時,推車人必須及時發出警號。

  ③嚴禁蹬車和放飛車;不得在能自行滑行的軌道上停放車輛;推材料車時,材料必須捆綁牢靠,且不得超高、超寬、超重、超長。在巷道內推車時,嚴禁用肩扛車。

  ④推車通過一組風門時,要做到一開一關,不準同時打開,不準用礦車碰撞風門。

  ⑤處理礦車掉道必須遵守的規定:有專人指揮;將礦車穩住,先抬一頭上軌,後抬另一頭複位;用鐵軌、撬杠使礦車複位時,應注意自身及他人的安全;用機械複位時,嚴禁生拉硬拖礦車。

  ⑥運料的安全規定:在架空線巷道裝卸物料時,必須注意人員或物料不要觸及架空線,以防發生觸電事故。在平巷裝卸時,必須先用木楔將礦車穩住;在斜巷裝卸時,則不準摘掉鉤頭。兩人以上裝卸時,作業人員必須同肩,叫應一致,有一人發口令,卸向同一側,要先起一頭或先放一頭,做到輕抬輕放,不準盲目亂扔,以防物料彈起傷人。裝卸物料不得出現超重、超長、超高、超寬。推放物料時,要保證行人行車寬度和通風斷麵。斜巷運料時,人員要站在物料的上方,以防物料滑落傷人。

  2.使用刮板輸送機時,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①嚴禁在刮板輸送機中乘人。刮板輸送機運轉中,人不得在機頭、機尾及溜槽中行走或逗留。

  ②安裝、移動刮板輸送機時,必須在機頭下部的撬板上和機尾部打壓柱,防止翻翹傷人。

  ③處理機頭、機尾故障或緊鏈、接鏈後、啟動前,人員必須離開機頭或機尾;不得用腳蹬去處理出槽的刮板鏈,因為這樣做,極容易傷腿腳,又可能機頭或機尾翻翹。

  ④用刮板輸送機運送物料時,必須有防止頂人和頂倒支架的安全措施。

  ⑤非司機不準開動刮板輸送機。信號不清不準開機,開機前應發出信號後點動試車,再正式開機,以通知機上及左右人員離開輸送機。

  ⑥刮板輸送機司機應負責清掃機頭附近的浮煤、矸石及雜物,保持環境良好。

  ⑦刮板輸送機的液力偶合器,必須指定人員負責維護,按規定注難燃液。易熔合金塞熔化後,必須立即排除故障,然後進行更換。易熔合金塞必須符合標準,嚴禁提高其熔點或用其它物品代替。

  3.使用帶式輸送機時,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⑴嚴禁人員乘坐帶式輸送機,不準用帶式輸送機運送設備和笨重物料。

  ⑵在膠帶輸送機巷道中,行人經常跨越膠帶輸送機的地方,必須設置過橋。

  ⑶在機頭和機尾有防止人員與驅動滾筒和導向滾筒相接觸的防護欄。

  ⑷液力偶合器不準使用可燃性介質。

  ⑸如果需要在膠帶輸送機上檢查或檢修時,必須先切斷電源,並在電源上懸掛“有人工作,禁止開機”的警示牌。在處理輸送帶打滑、跑偏時,要有安全措施,嚴禁用手或工具撥動托滾和撥正跑偏的輸送帶。

  ⑹啟動前,應檢查輸送機上、下和機頭、機尾,確認無人後才發出啟動信號,先斷續點動,隔幾秒鍾後再正式啟動,應按逆煤流方向逐台啟動。

  ⑺清掃、檢修輸送機或更換托滾時,應停機;清掃時,工作人員的衣著要紮緊;運轉時,嚴禁用鐵鍁清掃滾筒和托滾上的煤泥。

  ⑻司機應加強對輸送機的維護檢修,要堅守崗位不睡覺,發現故障或事故,或得到停車信號,都要及時停車。

  ⑼發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停機,妥善處理後方可繼續運行。

  ①輸送帶跑偏、撕裂、接頭卡子斷裂。

  ②輸送帶打滑或悶車。

  ③電氣、機械部件溫升超限或運轉聲音不正常。

  ④液力偶合器的易熔塞熔化或偶合器內的工作介質噴出。

  ⑤輸送帶上有大塊煤(矸石)、鐵器、超長材料等。

  ⑥危及人身安全時。

  ⑦信號不明或下一台輸送機停機時。

  (四)支護

  1.巷道地壓

  ①在煤岩體內掘進巷道後,巷道圍岩產生變形、位移、破壞甚至跨落,這些現象叫做地壓現象。

  ②傾斜地壓的特點:在平巷裏,頂壓的方向是重力線方向,是垂直於巷道頂板的。在斜巷卻不同,頂壓雖然也是重力線方向,但頂壓可分解為兩個方向的壓力,一個是垂直於頂板的垂直壓力,另一個是平行於頂板的傾斜壓力,既下推力,如圖6-12所示。

  斜巷的支架既要承受垂直壓力,又要承受下推力。因此,斜巷的支架就不能按垂直於巷道頂、底板方向架設,而必須向上迎一個角度,我們把棚腿中心線於頂底板垂線之間的夾角,叫做迎山角。

  支架的迎山角是按照巷道傾角來計算的,一般迎山角等於巷道傾角的1/6-1/8,例如巷道傾角為30º,則迎山角為5º-4º。迎山角過大、過小都會降低支架的支撐能力,這些都是不允許的。

  (掘進班組長5-3圖 101頁)。

  圖 6-12 斜巷地壓

  2.巷道支護

  按材料分:有木棚、金屬支架、混凝土支架、錨杆支護、錨噴支護、錨索支護等;按形狀分:有矩形、梯形、拱形等;按變形特征分:有剛性支架、可縮性支架等。

  3.架棚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①抬運梁、腿材料時,作業人員要同肩,步調一致,卸下時,由一人發口令,卸向同一側。

  ②架棚的材料、工具應放置整齊,便於行人和撤退。

  ③架棚前先檢查工作地點的頂板和支架,敲幫問頂,摘掉活石,有損壞和不完好的要先拆換或加固。

  ④不準空頂作業,工作麵必須使用前探梁支護,推廣使用吊環前探梁支架法。

  ⑤挖腿窩時,要注意頂板情況,防止落石傷人。

  ⑥立棚腿時,要扶住棚腿,上好拉杆,撐牢支棒,防止傾倒。

  ⑦斷麵高大時,要搭腳手架,腳手架要堅固牢靠。

  ⑧架棚梁的動作要協調,不準來回行人,不準用手摸棚梁兩端,防止擠手。

  4.錨噴支護

  (1)錨杆支護:錨杆支護巷道就是在巷道掘出後,先向圍岩打眼,在岩孔內錨入錨杆,把巷道圍岩予以人工加固,充分利用圍岩自身的強度,從而達到支護巷道的目的。

  巷道支護照片4

  (2)錨杆支護的作用原理

  ①懸吊作用:在層狀岩層中,錨杆將下部不穩定的岩層懸吊在上部穩定的岩層上。錨杆所受的拉力來自被懸吊的岩層重量。

  ②組合梁作用:在沒有穩定岩層的薄層狀岩層中,通過錨杆的預拉應力,將視為疊合梁的各薄岩層擠緊,提高其自承能力。

  ③緊固作用:在塊狀圍岩中,錨杆可將巷道周圍的圍岩彼此擠緊。在節理發育岩層種的巷道,由於使用錨杆,不但使岩塊不掉落,而且加固成能承受載荷的整體結構。緊固作用主要取決於錨杆的強度。

  ④均勻壓縮拱作用:在鬆軟的岩層中,點錨固錨杆就會在巷道周圍形成連續的均勻壓縮帶,既承載的壓縮拱(減小了巷道跨度)。該拱的加固作用取決於錨杆的長度與間距之比及錨杆的強度。

  (3)錨噴支護的安全規定和注意事項:

  ①錨杆、錨噴或噴體支護的端頭與掘進工作麵的距離,錨杆的形式、規格、安裝角度,混凝土標號、噴體厚度,掛網所用金屬網的形狀、規格以及圍岩湧水的處理等,都必須在施工組織設計或作業規程中規定。

  ②錨杆眼的深度、間距、排距、布置方式及錨杆眼的方向必須符合設計規定。施工時,要先按設計要求點好錨杆眼的眼位,在鑽杆上測量好鑽進深度,定好鑽眼方向(鑽眼方向應與岩體主結構麵成較大角度,一般不小於70º;當主結構麵不明顯時,可與井、巷周邊輪廓垂直),然後再打眼。打完的眼要進行吹洗。

  ③安裝錨杆必須按操作規定嚴格進行。托板緊貼岩麵,並用機械或力矩扳手擰緊。不得在托板上墊木頭、岩塊或多加托板,以確保錨杆的錨固力符合設計要求。安裝好的錨杆,如錨固力不符合設計要求,則要重新安裝或補套錨杆。

  ④錨杆的外露長度應符合規定要求;有托板的錨趕露出托板小於50mm,無托板的錨杆外露長度小於50mm,錨噴巷道、火藥庫峒室的錨杆外露長度為零。

  ⑤粱的安置應搭接良好、壓實;鋪網時網間壓接(綁紮)要牢固,連接壓茬好。粱、網的安置、鋪設質量都應符合設計和作業規程的規定。

  ⑥頂板為嚴重膨脹岩層和煤層的巷道,或圍岩特別破碎的巷道,都應先進行試驗。實驗時必須有防止冒頂或掉塊傷人的安全措施,證實錨杆有效後,方可使用。

  ⑦錨杆支護結構,在裝載峒室、井與巷和巷與巷交接處、斷層破碎帶及與其相連3-5m的巷道,應加強支護。

  ⑧錨杆、錨噴或噴體支護的巷道,施工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完畢後,還應指定人員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巷道支護的要求:

  ①掘進巷道應及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必須按作業規程的規定使用前探梁支護或其他臨時支護。靠近掘進工作麵10m長度內的支護,在放炮前必須加固。放炮崩倒、崩壞的支架,必須先行修複,修複後方可進入工作麵進行作業。修複支架時必須先檢查頂、幫,並由外向裏逐架進行。

  ②采用打眼爆破法施工的岩石巷道必須采用光麵爆破。

  ③支架間應設牢固的撐木或拉杆;可縮性金屬支架應用金屬支拉杆,並用機械或力矩扳手擰緊卡纜;支架與頂幫之間的空隙必須塞緊、背實。

  ④采用錨杆、錨噴等支護時,其端頭與工作麵的距離、錨杆的形式、規格、安裝角度、混凝土的標號、噴體厚度、掛網所采用的金屬網的規格以及圍岩的湧水處理等應按施工組織設計或作業規程的規定進行。

  ⑤打錨杆眼前,必須先敲幫問頂,找掉活石,確認安全後,方可作業。

  ⑥使用錨固劑固定錨杆時,應將孔壁衝刷幹淨,砂漿錨杆必須灌滿填實;軟岩使用錨杆支護時,必須全長錨固。

  ⑦錨杆必須按規定做拉力試驗,煤巷還必須做頂板離層監測。井下做錨杆錨固力試驗時,必須嚴格執行安全措施。錨杆必須用機械或力矩扳手擰緊,確保錨杆托盤緊貼巷壁。

  ⑧采用人工上料噴射機噴射混凝土、砂漿時,必須采用潮料,並使用除塵機對上料口、排氣口除塵;噴射前,必須衝洗岩幫;噴射後,應按作業規程的要求進行養護,作業人員必須戴防塵口罩和防護眼鏡等勞動保護用品。

  ⑨噴漿機的操作必須嚴格按規定進行。作業開始時,應先給風,再給電,然後給水,最後送料。作業結束後,先停止加料,待罐內噴料用完後停電動機,最後停水、風,並將噴射機料鬥加蓋保護好。噴射工作開始後,嚴禁將噴射槍頭對準人員。用震動法處理堵塞管路時,噴槍口的前方及其附近嚴禁有其他人員,噴射手應緊握噴頭並將噴口朝下。

  ⑩錨索支護時,單根錨索設計錨固力應大於200千牛。打錨索眼時,必須采取濕式打眼,要注意觀察鑽進情況,有異常時,必須迅速閃開,防止斷釺傷人,鑽機5m以內不得有閑雜人員。錨索眼必須與巷道麵垂直,眼深誤差為±50mm,偏差為±150mm。錨索張拉預緊力應控製在80-100千牛,錨索安裝48小時後,如發現預緊力下降,必須及時補拉。張拉時如發現錨固不合格,必須補打合格的錨索。

  掘進巷道施工中的鋪軌、挖砌水溝、通風、延長管線等輔助工作應按作業規程的要求進行,實行平行作業的要特別注意相互之間的安全,堅持正規循環作業。

  第四節 采 煤

  為了提高工作率,保證安全生產,各煤礦根據煤層儲存特點、生產技術水平等,選擇合適的采煤方法。采煤方法主要包括采區內的巷道布置與生產係統和采煤工作麵的采煤工藝兩項內容。采煤工藝則是指采煤工作麵各生產工序在時間和空間上按一定順序配合進行生產的工作方式;采煤的基本工序包括破煤、裝煤、運煤、支護和采空區處理,輔助工序包括移置運輸、采煤設備等其他工序。

  一、普通機械化采煤工藝

  (一)破煤

  采煤工作破煤采用采煤機破煤、落煤以及裝煤等工序。由於采煤機是騎在輸送機上采煤,受輸送機機頭傳動部分和機尾部分的限製,單滾筒采煤機不能直接采到工作麵的兩端。因此,在工作麵的兩端需要人工預先掘出一個“機窩”,上機窩的長度一般為8-10m,下機窩的長度一般為3-5m,機窩的走向寬度為1-2m。

  單滾筒采煤機的割煤方式有雙向割煤、往返一刀式;“∞”字型割煤、往返一刀式;單向割煤、往返一刀式和雙向割煤、往返兩刀式等。

  (二)運煤

  工作麵運煤采用刮板輸送機運輸,工作麵順槽內采用轉載破碎機和帶式輸送機運輸。刮板輸送機必須安裝能發出停止和啟動信號的裝置,發出信號的間隔距離不得超過15m。刮板輸送機的液力耦合器必須注入定量難燃液,並采用標準的易熔合金塞,嚴禁采用不符合標準的物品代替。刮板輸送機嚴禁乘人。用刮板輸送機運送材料時,要有防止頂人和頂倒支架的安全措施。移動刮板輸送機時,必須有防止冒頂、頂傷人員和損壞設備的安全措施,必須打牢刮板輸送機的機頭、機尾錨固柱。工作麵和皮帶順槽內要安裝有噴霧裝置、隔爆設施等防塵設施,並使用正常。

  (三)支護

  普采工作麵一般采用單體液壓支柱或摩擦支柱與鉸接頂梁組成的懸臂支架。按懸臂頂梁與支柱的關係,分為正懸臂與倒懸臂兩種,如圖6-13所示。正懸臂支架長段在立柱的煤壁側,有利於支護機道上方頂板,短段在立柱的采空區,故頂梁不容易折斷。倒懸臂則相反,由於其長端伸向采空區,立柱不易於被碎矸石掩埋,但易損壞頂梁。

  普采工作麵支架布置按梁的排列特點分為齊梁式和錯梁式兩種,如圖6-14所示。為了行人和作業方便,工作麵支柱一般排成直線狀。無論采用哪種支護,必須按作業規程的規定及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對歪斜或倒柱應及時處理,支架架設牢固,不準在浮煤(矸)上支架。如果底板鬆軟,應下底梁或穿靴。支柱要打成直線,迎山有力,嚴禁退山。支柱初撐力達到規定要求。使用摩擦使金屬支柱時,必須使用液壓升柱器架設,初撐力不得小於50KN;單體液壓支柱柱徑為100mm的不得小於90KN,柱徑為80mm的不得小於60KN。碰到或損壞、失效的支柱,必須立即恢複或更換。移動輸送機的機頭、機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架時,必須先架好臨時支架。

  (安全知識讀本70頁 4- 11圖)

  (安全知識讀本70頁 4-12圖)

  圖6-13 單體支架正懸臂 圖6-14 支架齊梁式與錯梁式布置 與倒懸臂布置

  工作麵支柱一般采取三、四排或三、五排管理,既工作麵每推進一或二次放一次頂(或叫見四回一、見五回二排)。工作麵至少保持“三道”,既靠煤壁側的為運煤道、靠采空側為材料道、中間為行人道。

  采煤工作麵遇到頂板鬆軟或破碎、過斷層、過老空、過煤柱或冒頂區以及托偽頂開采時,必須製定安全措施。

  除此之外,工作麵支架的架設及質量要達到采煤工作麵工程質量標準的要求:

  1.支柱全部編號管理,牌號清晰,不缺梁、少柱。

  2.工作麵支柱要打成直線,其偏差不超過100mm。柱距不大於100mm,排距不超過±100m。

  3.使用鉸接頂梁支護,要保持頂梁鉸接,鉸接率>90%,不得出現連續不鉸接頂粱,長鋼梁要成對使用。機道與放頂線要配足水平楔,有衝擊地壓的工作麵要配防飛水平楔。

  4.底板鬆軟時,支柱要穿鐵鞋,鑽底<100mm。

  嚴格執行“敲幫問頂”製度。開工前,班組長必須對工作麵的安全情況進行全麵檢查,確認安全後,方準人員進入工作麵。

  (四)采空區處理

  采空區處理是工作麵的一道重要工序。隨著采煤工作麵的不斷向前推進,頂板懸露麵積越來越大,為了工作麵的安全和正常生產,就需要及時對采空區進行處理。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全部跨落法。其方法是當工作麵從開切眼推進一定距離後,主動撤除采煤工作麵空間以外的支架,使直接頂自然跨落,以後隨工作麵推進,每隔一定距離就按作業規程的要求進行回柱放頂,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工作麵的控頂距離,而且由於頂板跨落後,破碎矸石膨脹而充填采空區,從而減輕工作麵的壓力和防止工作麵產生不良影響。其主要工序就是配合工作麵的推進,定期進行回柱放頂,如圖6-15所示。當工作麵推進一次或兩次後,工作麵空間達到允許的最大寬度,既最大控頂距,應及時回柱放頂,使工作麵空間隻保留采煤工作所需要的最小寬度,既最小控頂距。最大控頂距與最小控頂距之差即為放頂步距。采用全部跨落法處理采空區簡單可靠,費用少,所以,凡是條件合適時,應盡可能采用這種方法。

  為了確保回柱放頂工作安全,回柱放頂人員必須先檢查工作地點安全情況,做到:“四不準”:頂板維護不好不準放頂,浮煤清掃不淨不準放頂,放頂線以外支架不完整不準放頂,超前密柱、戧柱等沒有達到規定不準放頂。

  采用密柱切頂的工作麵,密柱線上應按規定距離留寬度不小於0.5m安全出口;采用無密柱切頂時,應在放頂線設戧柱並掛擋矸簾,防止推倒支柱或矸石竄入。

  (安全知識讀本68頁 4-10圖)

  圖6-15 全部垮落法回柱放頂工序

  在頂壓集中區,應先打替柱。回柱放頂工作應兩人配合作業,一人監護安全,一人回柱,回柱人要看清後退路。回柱應堅持由下而上、先難後易、先維護後回柱的原則。摩擦式支柱的回撤不能用大錘猛敲,應先試探柱子吃勁程度,再回柱,等柱子已鬆動時,人退遠一點再敲柱鎖。回單體支柱應慢點回,放頂人員必須站在支架完好的回柱的側方。嚴禁將頭探入采空區觀察頂板或人到采空區內回收支柱、梁,拾料必須用長柄工具。回柱後頂板不跨落,且超過規定的懸頂麵積時,應增加密柱、戧柱或木垛等,或采取其他措施放頂。

  (五)采煤工作麵安全出口的規定

  1.采煤工作麵必須保持至少2個暢通的安全出口,一個通到回風巷道,另一個通到進風巷道。

  2.采煤工作麵所有安全出口與巷道連接處20m範圍內,必須加強支護;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麵,此範圍內的巷道高度不得低於1.8m,其他采煤工作麵,此範圍內的巷道高度不得低於1.6m。

  3.安全出口必須設專人維護,發生支架斷梁折柱、巷道底鼓變形時,必須及時更換、清挖。

  (六)采煤工作麵初次來壓、周期來壓

  1.初次來壓:當采煤工作麵由切眼開始推進,直接頂岩層像雙支梁一樣支在前後煤壁上。隨著采空區的麵積逐漸增大,梁的跨度也隨之逐漸加大,由於直接頂岩層的層理與裂隙,在其自身重力及上部岩層的作用下,將產生彎曲下沉,到一定程度後,直接頂就會斷裂,此種現象稱為直接頂初次來壓。從切眼煤壁到直接頂初次跨落的距離,稱初次跨落步距。如圖6-16所示。

  (采煤區隊長97頁 5-5圖)

  A-初次垮落步距

  圖6-16 直接頂初次垮落

  通常把老頂第一次大麵積跨落而造成工作麵壓力突然增大叫做老頂初次來壓或叫老頂初次跨落。如圖6-17所示。

  (采煤區隊長98頁 5-6圖)

  L 1-初次垮落步距

  圖6-17 老頂初次來壓

  2.采煤工作麵初次來壓時的特點:

  ①由於老頂的劇烈活動,迫使工作麵頂板下沉和下沉速度急劇增加。

  ②老頂的活動和頂板下沉的急劇增加,使支架受力猛增,頂板破碎,並出現平行煤壁的裂隙,甚至出現工作麵頂板台階下沉。

  ③因老頂懸露跨度增大,煤壁內的壓力過於集中,會使煤壁片幫破壞範圍擴大,加上老頂斷裂時頂板急劇下沉,又進一步將煤壁壓碎而發生片幫。嚴重時片幫深度可達0.6-0.8m。

  ④老頂由折斷而跨落時,在采空區深處先發出沉悶的雷鳴聲,而後發生劇烈的響動,跨落有的還伴有暴風並揚起大量煤塵。

  3.單體支柱工作麵初次放頂期間的頂板管理:

  ①第一次放頂,以回兩排柱(包括切眼中柱)為宜,既放夠開切眼寬度,並采取自下而上順序回柱或分段同時回柱,每一分段回柱長度要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回柱時,要將切眼幫腿和棚梁一起回出。

  ②第一次回柱時,為提高支撐能力,需沿放頂線架設戧棚(或托棚),並加固支柱或適當增加工作麵支護密度,提高工作麵支護強度。

  ③對初次跨落步距大於20m的不易跨落的直接頂,要提前采取強製放頂措施,既在工作麵推進7-10m時進行強製放頂,使頂板產生裂隙,從而易於跨落,以減弱初次放頂時對工作麵的衝擊強度。

  ④強製放頂前,要根據頂板壓力,每隔5-8m沿放頂線架設木垛,壓力較大時,為防止推倒木垛,應在木垛四周增設支(戧)柱固定。

  ⑤初次放頂時,要密切觀察頂板活動和冒頂情況。

  4.采煤工作麵的周期來壓

  老頂初次跨落後,就由雙支承梁狀態變為懸臂梁狀態。當工作麵推進一定距離後,老頂懸臂梁達到一定長度,在其自重及上覆岩層的作用下,又會發生斷裂與跨落,此時同樣會給工作麵帶來壓力增大的現象。由於這種跨落與來壓是隨著工作麵不斷推進而周期性出現的,所以就叫周期來壓或周期跨落。

  每一次老頂折斷、跨落,就形成一次來壓現象。兩次來壓之間的距離叫周期跨落步距,如圖6-18所示。

  5.采煤工作麵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時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采煤區隊長99頁 5-7圖)

  h-直接頂厚度 m-煤層厚度 L 2-周期垮落步距

  圖6-18 周期來壓

  ①進行礦壓觀測、搞清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步距,在來壓前增大支護密度,提高工作麵支架的總支承力。

  ②加強支護,沿放頂線增設1-2排密集支柱。

  ③為了增加支架的穩定性,沿放頂線每隔5-8m設一個木垛、增設一梁三柱的戧棚或一梁三柱的抬棚。

  ④初次來壓期間,可適當加大工作麵控頂距離,以便於增加特殊支架;周期來壓期間則應適當縮小控頂距離(縮小一個放頂步距),以減輕老頂對工作麵的影響。

  ⑤采用小進度多循環方式,加快工作麵推進度,以保持煤壁的完整性,使之具有良好的支撐作用。

  ⑥落煤後,及時支護,支架密度和架設質量要符合工程質量標準的要求。有片幫危險時,增設貼幫柱。

  ⑦在工作麵和采空區設木信號點柱。

  ⑧對堅硬老頂,必須隨著回采進行強製放頂,以減輕老頂來壓時對工作麵的壓力。

  ⑨采空區的支柱要回收幹淨,使直接頂充分跨落,以緩衝老頂來壓時對工作麵支架的衝擊。

  6.單體支柱工作麵收尾時的頂板管理措施:

  采煤工作麵推進到規定的停采線,撤出機電設備和全部支架,並使頂板跨落的工作麵叫工作麵收尾。單體支柱工作麵收尾時的頂板管理措施如下:

  ①停采位置應選在兩次周期來壓的中間,避開周期來壓對工作麵的影響。

  ②停采時要留有支護良好的最小控頂距空間,作為行人和運料用。其支護形式用大板(或圓木)套棚維護,一梁三柱,硬打硬上。棚距根據頂板岩性而定,一般為0.6m-0.8m。上、下出口用大梁套棚維護,也可用木垛維護,保證出口暢通。

  ③采麵套棚或替柱完畢後,方可拆除機電設備,接著回撤工作麵單體支柱。回柱順序是先裏後外,自下而上。

  ④回柱工必須熟悉頂板性質,支柱要回收幹淨。回收時,要兩人協作,一人觀察,一人回柱,如發現頂板來壓,要立即加強支護。

  ⑤采煤工作麵必須經常存有一定數量的備用支護材料。

  二、綜合機械化采煤工藝

  (一)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麵指用滾筒式采煤機(常用雙滾筒式),可彎曲刮板輸送機和自移液壓支架等配套生產的工作麵,實現了破、裝、運、支、回等工序的全部機械化。優點是工作麵單產高,效率高,便於實現集中生產,有利於管理,有利於安全生產,降低材料消耗和生產成本,是煤炭工業發展的重要技術途徑之一。

  綜采工作麵的設備除采煤機、自移式液壓支架和可彎曲刮板輸送機外,還在順槽內配備有轉載機、可伸縮帶式輸送機和液化泵站等設備。自移式液壓支架分為支撐式、掩護式和支撐掩護式三種類型。

  1.支撐式支架,結構簡單,支撐力大,切頂效果好,使用於礦壓較大和有明顯周期壓力的中硬和堅硬頂板的工作麵。但頂梁長,控製距離大,而支撐力分布不均勻,且集中在後部,不能有效的控製立柱空間直接頂的大量下沉和破碎,前移過程中,頂板需經受六次以上的反複支撐的卸載,易使頂板破碎,且擋矸性能差,易漏頂、竄矸,故這種支架不易在直接頂鬆軟或破碎的工作麵使用。

  2.掩護式支架,頂梁長度短,頂梁支撐力靠近煤壁,有利於減少頂板離層和下沉,它有側護板,擋矸效果好。因此,在直接頂中等穩定以下或直接頂鬆軟破碎的條件下,宜采用掩護液壓支架。但它的工作空間小,行人與工作不方便,通風斷麵小,不利預防瓦斯,有周期來壓時,掩護梁上受力劇增,從而使頂梁支撐力大大降低,造成煤壁片幫和冒頂。

  3.支撐掩護式支架,如圖6-19所示,兼有支撐式和掩護式支架的優點,但支架結構複雜、投資大。

  (安全知識讀本72頁 4- 15圖)

  圖6-19 支撐掩護式液壓支架

  (二)綜采工作麵的采煤工藝過程是:割煤—降柱—移架—升柱—推溜。開始采煤前,輸送機靠近煤壁,全部液壓支架處於支撐狀態。支架的底座箱前緣與輸送機電纜槽槽幫之間預留有一個截深的寬度,如圖6-20Ⅰ—Ⅰ剖麵所示,即便於采煤機司機操作和人員行走,又可實現割煤後立即移支架。雙滾筒采煤機在輸送機上,由下向上割煤,如圖6-20Ⅱ—Ⅱ剖麵所示。一般是沿牽引方向前滾筒在上割頂煤,後滾筒在後割底煤,裝餘煤。這樣可以減少片幫和清浮煤,便於移輸送機。隨著采煤機向上割煤,液壓支架緊跟采煤機後逐架前移(降柱、移架、升柱),及時支護割煤後新暴露的頂板(如圖6-20Ⅲ—Ⅲ剖麵)。最後一道工序是順序推移輸送機,移輸送機地點應滯後采煤機後滾筒10-15m。

  (安全知識讀本73頁 4-16圖)

  圖6-20 綜采工作麵的設備布置

  (三)割底煤放頂煤采煤法

  1.放頂煤采煤法回采工藝

  (1)放頂煤采煤法是沿煤層底板或煤層某一厚度範圍內的底部布置一個采煤工作麵,利用礦山壓力將工作麵頂部煤層在工作麵推進過後破碎冒落,並將冒落頂煤回收的一種采煤方法。

  (2)葛亭煤礦第3層煤工作麵采用傾斜長臂後退式綜采放頂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它是沿底板布置一個放頂煤工作麵並回收頂煤,如圖6-21所示。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頂板。采用刮板輸送機搭接可伸縮輸送機運送煤炭。

  (安全知識讀本75頁 4-19圖)。

  圖6-21 整層開采放頂煤采煤法

  (3)回采工藝順序:

  割煤—移架—推前部輸送機—拉後部輸送機—割煤—移架—推前部輸送機—放頂煤—拉後部輸送機。

  (4)落煤和放煤方法

  落煤方法:3層煤工作麵采用采煤機割底分層,截深0.6m,上分層采用放頂煤支架放煤。

  放煤方法:采用雙輪順序放煤方法,既第一輪放煤量控製在1/3,第二輪間隔第一輪6—10m。第二輪放煤時,將第一輪未放下的大塊煤放淨並破碎。

  (5)裝運煤方式

  葛亭煤礦放頂煤工作麵的裝運煤是采用采煤機組落、裝煤,後部采用人工本架操作方式放煤,運煤采用前後部輸送機、轉載機、帶式輸送機聯合進行運輸。

  (6)支護方式:工作麵采用液壓支架進行支護,工作麵前輸送機至轉載機尾采用端頭支架進行支護,兩順槽超前支護使用單體液壓支柱配合鉸接頂梁進行。軌道順槽主要用於工作麵進風、運料。皮帶順槽主要用於工作麵回風、運輸煤炭。

  (7)采煤工作麵一般規定:

  ①加強工作麵質量管理是控製工作麵頂板完好的根本途徑,工作麵應達到動態的質量要求,確保“三直、兩平、一淨、兩暢通”的質量要求。

  ②支架與泵站係統的完好是確保支護質量的關鍵。要加強支架與泵站的維修。嚴禁帶病作業,及時處理係統的竄漏液。

  ③加強支架的支護強度,確保支護質量,支架初撐力不得小於24MPa。

  ④采煤機過後要及時跟機護幫,移架要及時,支架與采煤機後滾筒間距一般不得超過3-5m,停機後要及時移架至後滾筒跟,防止因空頂時間過長而造成冒頂。

  ⑤當頂板比較破碎時,要及時跟機移架,必要時可采取間隔移架和擦頂移架。

  ⑥工作麵一旦受到地質構造影響冒頂時,應及時用木料等接頂,防止事故擴大。

  ⑦當液壓係統壓力不足影響移架時,要及時停止割煤和移架,等查明原因後方可繼續割煤。

  ⑧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和先支後回製度,嚴禁空頂作業,嚴防折幫傷人。

  ⑨由於基本支架帶有護幫板,煤幫折幫嚴重時,應及時打護幫板維護煤幫。

  (8)支護質量要求

  ①支柱縱橫成線,成排成行,偏差不大於±100mm。單體支柱必須用麻繩(尼龍繩)或連杆連好,以防倒柱傷人。

  ②支柱應支在實底上,穿鐵鞋,並做到迎山有力,支柱頂梁上必須壓肩,足頂背實。單體支柱(Φ100mm)初撐力不得小於6.5MPa,不得出現空載支柱。

  ③兩順槽內超前支護雙楔頂梁要保持平直,頂梁必須鉸接使用,鉸接率要達到90%以上,不得出現連續不鉸接頂梁,雙楔頂梁銷子使用齊全,銷子銷定方向一致。兩巷支撐淨高度不得低於1.8m。

  ④嚴禁使用失效、損壞的雙楔頂梁和單體支柱。所有單體支柱應支在頂梁前七後三位置,並支在實底,底板鬆軟時必須穿鐵鞋。並且支柱的注液口應方向一致,超向采空區,手把體朝向麵推進方向。

  ⑤兩巷的人行道寬度不得小於0.8m,所支單體支柱行程不得小於150mm。

  ⑥端頭支架支護時必須接頂、接底嚴密,與頂底板垂直,達到初撐力要求,初撐力不小於21MPa。

  2.綜合采煤時必須遵守的安全規定

  (1)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麵,必須根據礦井各個生產環節、煤層地質條件、煤層厚度、煤層傾角、瓦斯湧出量、有無自然發火的傾向和礦山壓力等因素,編製設計,報礦務局總工程師批準。

  (2)運送、安裝和拆卸液壓支架時,必須有安全措施,明確規定運送方式、安裝質量、拆裝工藝和管理頂板的措施,並製定專人負責。

  (3)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麵的煤壁、刮板輸送機和支架都應保持直線。支架間的煤、矸應清理幹淨。在傾角大於15°時,液壓支架必須采取防倒、防滑措施。

  液壓支架必須接頂。頂板破碎時應超前支護。在處理液壓支架上方冒頂時,必須製定安全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4)采煤機采煤時,必須及時移架。采煤和移架之間的懸頂距離,應根據頂板的具體情況,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超過規定距離或發生冒頂、片幫時,必須停止采煤。

  (5)嚴格掌握采高,嚴禁采高超過支架允許的最大高度。當煤層變薄時,采高不得小於支架允許的最小高度。

  (6)當采高超過3m或片幫嚴重時,液壓支架必須有護幫板,防止片幫傷人。

  (7)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麵的兩端,應使用端頭支架。否則,必須增設其它形式的支護。

  (8)在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麵下口轉載機處設有破碎機時,必須加保護柵欄,防止人員進入。

  (9)處理倒架、歪架、壓架以及更換支架或拆修頂梁、支柱、座箱等大型部件時,都必須有安全措施。

  (10)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麵放炮時,必須有保護液壓支架和其他設備的安全措施。

  (11)乳化液的配置、水質化驗、配比等,必須符合有關規定要求。否則,不得使用。

  (12)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采煤工作麵,大塊煤卡住放煤口時,嚴禁用炸藥放炮。

  3.操作液壓支架時應注意的安全問題

  (1) 一般規定

  ① 液壓支架工考試合格後方準上崗。在液壓係統截止閥處於關閉狀態下,嚴禁操作支架。支架應保持完好狀態,否則不準操作該支架。

  ②上下端頭支架不準落後或超前,要與工作麵支架成一直線;移架時,支架可下降150—200mm,以移動支架為準。在破碎頂板下,必須帶壓移架。應隨時調整支架。

  ③通過支架的管線必須吊掛排列整齊,不得有砸壓、擠埋和扭折現象,否則不準操作該支架。

  ④礦井建立地麵維修車間,井下更換上井的液壓元件(立柱、千斤頂、閥、膠管接頭等)要及時進行清洗、維修、並做防鏽蝕處理,對閥類(尤其是安全閥)要進行調試,保證其良好的性能。

  ⑤建立零部件專庫,零部件(包括備件)要分類存放,登記造冊,帳卡物相符,嚴格領用手續。備品配件要有足夠儲備,液壓件要做好防汙染和防鏽蝕處理,管路附件的聯接口上,都必須用塑料封堵,存放及運輸過程中不得掉落,以防汙物和塵土進入,備用液壓元件在存放時,裏麵不得有乳化液。

  ⑥及時清除支架和運輸機之間的浮煤碎矸,以免影響移架,定期清除架內推杆下和柱窩內的煤粉、碎矸,定期衝刷支架內堆積的煤塵。清理支架頂梁浮煤時,必須一人監護,另一人站在鄰架下用長把工具操作並觀察好頂板和煤幫,清完及時將支架升起足頂。

  ⑦愛護設備,不準用金屬件、工具等物碰撞液壓元件,尤其是要注意防止碰撞立柱、千斤頂活塞杆的鍍層和膠管接頭。

  ⑧操作工應帶一定數量密封件和易損件,操作過程中若出現故障,要及時排除,一般故障操作工應能排除,若個人不能排除的要及時彙報,會同維修工及時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迅速排除或更換零部件。

  ⑨嚴禁在井下拆檢立柱、千斤頂和閥組。更換膠管和閥組液壓件時,必須在“無壓”狀態下進行。嚴禁隨意拆除和調整支架上的安全閥。

  ⑩支架降柱、移架和放煤時,要開啟噴霧裝置同時噴霧。

  (2)移架操作:

  ① 檢查好管路閥組,必須完好無損,截止閥應處於開啟狀態,否則不準操作支架。檢查支架推移千斤頂與前部運輸機聯接銷子和魚口,必須牢固可靠,位置適中再操作。檢查頂煤、煤壁,無問題時方準移架。移架時預先發出警報,被移支架上下五組支架範圍內不得有人逗留。

  ② 移動支架時要慢慢供液移架,如果出現拉移困難時要立即停止移架,待查明原因,處理好後方可移架,尤其是護幫板在移架前必須收回。

  ③ 如果出現采高不足或頂幫破碎時,要首先處理好頂幫然後方可移架,移架前要觀察好周圍的頂板和煤幫。

  ④ 支架出現咬架、擠架、倒架時,應掌握好拉架秩序,及時處理,防止硬拉硬拽,造成支架損壞。

  ⑤ 拉移排頭支架前,移架人員應首先觀察端頭頂板及支護情況,確保前立柱至老塘範圍的鉸接頂梁下、正對水平銷方向及架間無人後,方可站在安全地點操作支架。

  ⑥ 采用及時拉架支護方式,移架滯後采煤機後滾筒3-5m追機作業,頂板破碎處可緊跟采煤機前滾筒停機移架或拉超前架及時支護頂板,移架步距為0.6m。

  移架質量要求:采用本架操作方式,要堅持少降快拉,立即支護的原則,並做到“細、勻、淨、快、夠、正、平、嚴、緊”。即:細:細心檢查管路、閥組和移架千斤頂是否處於正確位置,細心觀察煤壁和頂板情況,煤壁有探頭煤時要及時處理,底板鬆軟時要預先鋪設墊板或為實施其它措施作好準備,為支架的順利前移創造條件。頂板破碎時,還必須為采取相應的護頂措施準備必要的材料。勻:移架前要檢查支架間距是否符合要求並保持均勻,支架中心距控製在1500±100mm以內,否則移架時要調整架間距,同時移架的速度要均勻。淨:移架前必須將底板上的浮煤、矸石清理幹淨,保證支架和工作麵輸送機順利前移及支架底座接底。快:移架要及時迅速做到少降快拉。夠:每次移架步距要達到規定要求,移架步距600±50mm。正:支架要定向前移,不上下歪斜,不前傾後仰。保證支架垂直於頂底板,並使支架垂直於運輸機,其歪斜度控製在±5°之內。平:要使支架、頂梁與頂、底板接觸平整嚴緊,其最大仰俯角<7°,力求受力均勻。緊:支架要升緊,使支架緊貼頂板,移架後必須達到初撐力,初撐力不少於24MPa。嚴:架間空隙要擋嚴,側護板要保持正常工作狀態,相鄰支架錯台高度不得超過側護板高度的2/3。防止頂板漏矸或采空區矸石竄入支架空間。

  (3)正常移架操作順序:

  a、首先檢查後部運輸機位置;收回護幫板;操作降架,使頂梁略離頂板,操作移架,移架步距0.6m;操作升架,達到初撐力,接頂嚴密;操作護幫板護緊煤壁;升起尾梁,伸出插板;操作完畢後操作手把均回到零位 。

  b、采取單向移架方式,既按割煤方向從機尾向機頭方向逐個移架,移架同時打開側護板向機尾方向調架,防止支架下滑。

  c、為防止運輸機下滑,每間隔10架設一組防滑油缸,用40T刮板運輸機鏈子將支架與前部運輸機推移連接頭處連在一起。在移設油缸的支架時,移架後及時將該防滑油缸拉緊。

  (4)支架過斷層、褶曲等地質構造的操作:

  一般情況不準放炮,需放炮時,支架工應按批準的專門放炮措施執行。支架移動前,應按措施規定,嚴格控製采高,防止死架,並注意相鄰支架平緩過渡。

  (5)倒架與壓架的預防及處理:

  ① 預防措施

  a、嚴格執行液壓支架操作的規定,及時調整支撐狀態不符合要求的支架,及時處理煤壁片幫及局部頂板冒落,嚴防因冒落區擴大而引起支架失穩,發生支架傾倒事故。

  b、由於底板傾角大造成支架歪斜超過12°時,必須及時用側護板或防倒千斤頂調架,嚴防倒架。

  ② 倒架處理措施

  a、若輕微傾倒,可在移架過程中扶正,做法是:移架前在支架傾倒方向頂梁下支一根斜撐柱子,並係上安全繩,以防倒柱傷人,移架時,支架在此斜撐柱子的作用下擺正。

  b、若支架傾倒嚴重時,可用兩個或多個千斤頂把支架拉正,在支架上方用千斤頂拉頂梁,在下方用千斤頂向反方向拉底座。

  c、當支架嚴重傾倒,而且是多架傾倒時,可用絞車逐架拉正。

  ③ 壓架處理措施:

  a、附加初撐力法:在頂、底板較鬆軟的情況下,用一根或數根備用支柱,支設在被壓“死”的支架下方,並同時向這些支柱及被壓支架供液,進行反複支撐,在加大初撐力的作用下使頂板鬆動,被壓支架立柱就會有少量行程,降柱後便可帶壓擦頂移架,應注意:備用支柱在支架頂梁下方支設時,必須直立於頂梁下,並且在支柱與頂梁上墊木板,以防滑移,還應防止倒柱傷人。

  b、挑頂法:在頂梁條件許可時,可采用放小炮挑頂的辦法處理壓架,放炮要分次進行,每次裝藥量不宜過大,隻要能使頂板鬆動,支架能稍微伸縮即可降柱移架,嚴禁放明炮。

  c、起底法:頂板條件不宜挑頂時,可采用起底的辦法,即在支架底座的前方底板打淺眼,少裝藥放炮,放炮後將崩碎的岩塊掏出,使支架底座下降,當支柱有少量行程時便可操作移架。

  d、鬆頂鬆底法:當支架上方的岩石破碎,可將頂梁上的破碎岩石挖掉一部分,支架下部有浮煤或浮石時,可將煤、矸挖出,以使支架活動而移架。

  ④ 工作麵出現倒架與壓架處理時,扶架作業區內禁止行人與停留,一切人員應在離作業點5-10m的正常支架箱內,防止發生事故。

  ⑤ 扶架前,應清理扶架間底座上的障礙物,若頂板破碎時,應加強頂板的維護,安全可靠時方可扶架。

  ⑥ 處理倒架拉不動時,不得強行作業,查明原因及時處理,防止損壞設備。

  ⑦ 處理倒架需放炮時,必須製定專門措施,經礦總工程師批準,方可作業。

  ⑧ 遇頂板破碎采用挑頂、臥底時,首先應在支架兩側支設臨時走向棚,防止局部冒頂傷人。

  ⑨ 工作麵調架時如需要使用單體支柱或防倒千斤頂,必須預緊,並用鏈子拴到固定物上,所有人員閃到單體打滑或斷連接鏈波及不到的安全地點後,方可遠距離供液。所有進入調架地點的通道都派專人站崗,調架時嚴禁人員通行。

  (6) 支架檢修操作:

  ① 處理液壓係統故障,必須關閉截止閥(截止閥必須工作可靠),並動作閥把進行卸載,嚴禁帶壓、帶載拆管子和閥組。

  ② 主管路檢修,必須停泵閉鎖,關閉被檢查部位前級截止閥,解除壓力,檢查無誤後方可檢修;拆除故障部件前,應徹底清洗並及時采取防塵措施;更換特殊部件,應按規定使用專用工具,不準使用代用工具,更不準亂敲亂砸;嚴禁將部件敞口處對準他人,以防誤動作傷人。

  ③ 支架出現竄漏液要及時處理,嚴禁出現單腿銷、鐵絲代銷子、銷子不到位和無銷子現象,以防銷子斷裂傷人。

  ④ 正常使用情況下,不準關閉回液閥,檢修結束後,應及時打開截止閥,打開截止閥時,動作要慢,避免損壞設備或造成其它事故,嚴禁井下拆卸閥件和千斤頂閥組。

  ⑤ 所有支架安全閥必須確保合格完好,尤其是立柱安全閥。

  (7)液壓支架下陷後的處理措施:

  ① 輕微下陷:移架前,在支架座下墊木板。

  ② 下陷稍深:在支架頂梁下打一個斜撐柱,並係上安全繩,以防倒柱傷人,然後提起底座,此時可將木板墊入,再移架。

  ③ 下陷較深:借助鄰架前梁把支架吊起移架;在鄰架頂梁和本架底座之間栓一千斤頂把本架吊起,再移架;下陷過大可能把輸送機拉回來,可同時操作數架支架推移運輸機。

  (8)支架的維護和管理

  ① 基本要求:掌握液壓支架有關知識,了解各零部件結構、規格、材質、性能和作用,熟練地進行維護和檢修,遵守維護規程,及時排除故障,保持設備完好,保證正常安全生產。

  ② 維護內容:包括日常維護和拆檢維修,維護的重點是液壓係統。日常維護保養做到“一經常、二齊全、三無漏堵”。“一經常”是維護保養堅持經常;“二齊全”是連接件齊全、液壓元件齊全;“三無漏堵”是閥類無漏堵、立柱千斤頂無漏堵、管路無漏堵。液壓元件檢修的原則是:井下更換井上拆檢。

  ③ 維修前做到:“一清楚、二準備”。“一清楚”是維護項目和重點要清楚;“二準備”是準備好工具,尤其是專用工具,準備好備用配件,維修時做到:了解核實無誤、分析準確、處理果斷、不留後患。

  ④ 堅持維修檢修製度。做到五檢:班隨檢、日小檢、周(旬)中檢、月大檢、季(年)檢。“班隨檢”:生產維修工跟班隨檢,著重維護保養和一般故障處理;“日小檢”:檢修班維護檢修可能發生故障部位和零部件,基本保證三個生產班不出現大的故障;“周(旬)中檢”;在班檢、日檢的基礎上進行周(旬)末的全麵維修檢修,對磨損變形較大的部件進行“強迫”更換;“月大檢”在周(旬)檢基礎上每月進行一次全麵檢修,統計出設備完好率,找出故障規律,采取預防措施。

  ⑤ 維護工要做到:一不準、二安全、三配合、四堅持。“一不準”:井下不準隨意調整安全閥壓力;“二安全”:維護中要保證人和設備安全;“三配合”:生產班配合操作工維護保養好支架,檢修班配合生產班保證生產班無大故障,檢修時與其它工種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檢修班任務;“四堅持”:堅持正規循環和檢修製度,堅持事故分析製度,堅持檢修日誌和填寫有關表格,堅持技術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4. 采煤機割煤安全規定及注意事項

  (1)割煤:葛亭煤礦采用MXG350雙滾筒采煤機進行割底煤,割煤方式為從機尾向機頭單向割煤,往返一次割一刀。端部采煤機自開缺口,斜切進刀,斜切進刀長度為20m,滾筒截深0.6m,滾筒直徑1.4m。若工作麵壓力大時可采取割一刀放一刀方式。

  (2)割煤質量要求:割煤時要求做到兩平一直,即必須做到頂、底板平直,不留底煤,無台階、無傘簷,掉頂高度不大於300mm,煤壁齊直,采高均勻,采高要嚴格控製在2400mm±100mm。嚴格掌握好機頭、機尾處的底板高度和運輸機過渡槽處的水平角度,並與兩巷順槽出口處的頂板順平,確保兩端頭支架受力均勻,支護好兩出口處的頂板。底板順平使機頭、機尾平穩運轉和前移。

  采煤機照片5

  (3)采煤機上必須裝有能停止和啟動滾筒以及能停止工作麵刮板輸送機的閉鎖裝置,並正常使用。

  (4)開機前檢查采煤機各部位,要求螺絲堅固、齊全,滾筒截齒鋒利,操作手把、按鈕靈活可靠,油位正常,冷卻降塵管路暢通,電纜卡子連接良好,然後發出開機信號,確認滾筒周圍3米之內無人員後方可送電開機。

  (5)檢查牽引電機是否具有同樣的接線,借助於機械軸叉,使左牽引裝置的電動機脫開,起動右牽引裝置的電機,檢查采煤機運行方向,校驗牽引電機接線是否一致。

  (6)每次啟動前要首先檢查滾筒離合器是否合上。

  (7)開機要堅持先送水後送電,先斷電後斷水,嚴禁無水或水壓不足開機。

  (8)采煤機在工作過程中,司機應隨時注意觀察各種顯示器、壓力表、溫度表、油位表的顯示情況,仔細監聽采煤機的聲音,如有不正常時,應立即停機處理,並閉鎖工作麵刮板運輸機。嚴禁采煤機帶病運轉。

  (9)采煤機在運轉過程中,正對煤機滾筒的順槽和支架碼頭處不準人員行走或停留,采煤機過後要及時伸出護幫板,以防折幫或滾筒甩出的物品傷人,采煤機進入兩端頭時要有專人監護。

  (10)采煤機割煤時必須有專人收支架前伸梁和護幫板,操作時要注意煤幫情況及割煤情況,以防掉落煤塊傷人。

  (11)采煤機割煤時,司機應經常檢查電纜、水管,及時清除電纜槽內雜物,保護好電纜,出現電纜卡子受損時,要立即停機處理。嚴禁出現電纜、水管受力情況。

  (12)采煤機在進入兩端頭前,班長應指定專人維護好兩端頭頂板,撤除正對滾筒的單體支柱,並將靠工作麵側幫錨杆、托盤和鋼筋梯等拆卸掉,各種雜物清理幹淨。

  (13)嚴格按規程控製采高,兩端頭頂板與正巷順平,采煤機後滾筒要嚴格沿底板割煤,嚴禁留底煤。

  (14)采煤機禁止帶負荷起動或停止,停止或斜切進刀貼機時選擇頂板完好無淋水、不片幫的地段,非特殊情況嚴禁使用“緊急停機”。正常情況下,先停牽引電機,後停截割電機。

  (15)開機時采煤機牽引速度要由小到大逐漸變化,嚴禁猛增猛減,靠近兩端頭割煤時,司機要放慢速度,掌握好頂板高度和人員安全。

  (16)采煤機司機在離開采煤機機身時,必須打開滾筒離合器並停電。當人員需要在滾筒周圍作業或更換截齒時,采煤機司機要提前摘掉滾筒離合器並停電,閉鎖工作麵刮板輸送機,專人看護,由當班班長安排人員維護好頂板和煤壁後再進行作業。

  (17)采煤機在割煤時,司機可根據煤體的硬度調整牽引速度的快慢,以減小對設備的損壞。

  (18)嚴禁用采煤機牽拉、頂推、托吊其他設備、物件。

  (19)嚴禁強行截割硬岩和帶載啟動、帶病運轉。

  (20)拆卸、安裝檔煤板和更換截齒以及滾筒上下3m以內有人工作時,必須護幫護頂,停止采煤機,切斷電源,打開采煤機隔離開關和離合器,並對工作麵刮板輸送機施行閉鎖。

  5.采煤機檢修有關安全規定

  (1)采煤機嚴格按日檢內容進行檢修,嚴禁漏檢。

  (2)檢修采煤機時,前部運輸機必須停電閉鎖。

  (3)檢修前采煤機應停在頂板完好、無淋水且坡度較小的地段。

  (4)檢修采煤機滾筒、減速箱等傳動部位、更換截齒、有人在滾筒周圍作業或需要進入采煤機煤幫側工作時,必須斷開采煤機電源,將搖臂離合器手柄處於斷開位置,並維護好頂板和煤幫後再進行,要有專人監護,非檢修人員不得操作上述手把和控製器。

  (5)要拆開部件時,應首先將周圍支架和煤幫衝塵並搭好防塵棚,防止煤塵進入。

  (6)采煤機屬精密設備,檢修時嚴禁任意敲砸,嚴禁用棉紗擦液壓部分。檢修完畢要達到完好標準並割煤試運轉,嚴禁煤機帶病運轉。

  6.推移刮板輸送機的注意事項及要求

  (1) 一般規定

  ①移刮板運輸機時,煤幫側和機頭、機尾附近的人員,都必須撤離。

  ② 工作麵刮板運輸機要與轉載機合理搭接。

  ③移機頭時,順槽轉載機必須停電、閉鎖,切斷電源。嚴禁用順槽轉載機頂拉工作麵刮板輸送機機頭。

  (2)推前部刮板輸送機:

  采煤機空機返機時跟機順序單向推溜,滯後采煤機10—15 m ,其彎曲段長度不得小於10m,彎曲段要均勻過渡,推移步距為0.6m,每次推前部刮板輸送機一次不得超過5節。

  推前部刮板輸送機的要求:

  ① 推前部刮板輸送機必須沿采煤機返機方向依次進行,不準采用從兩端向中間推移的方式;

  ② 推前部刮板輸送機時,應在刮板輸送機運轉時推移(推機頭、機尾時除外);

  ③ 推前機頭、機尾前,應首先將周圍浮煤、浮矸等雜物清理幹淨,各種連接點牢固可靠,電纜管線懸掛好,按照“先支後回”的原則,改打好支柱,確認無前移障礙時,停前部刮板輸送機進行推移工作。

  ④ 推移機頭、機尾時,要有專人指揮,專人操作,動作協調一致,機頭、機尾推不動時,應停止操作,查明原因進行處理。移動機頭、機尾時,嚴格按規定步距推移,嚴禁機頭、機尾超前或拖後。

  ⑤ 完成機頭、機尾的推移工作後,將操作手把打回到 “零位”。推移完前部刮板輸送機後,必須保證平、直、穩,機頭、機尾過渡槽處平順(不撬起,不栽下)。

  ⑥ 前部刮板輸送機機頭與轉載機搭接合理:

  底鏈不拉回頭煤;

  鏈輪中心到轉載機槽高度為700±150mm;

  機尾角度與煤層傾角相同,並將底板順平;

  機頭、機尾處扒口小於20mm。

  (3)拉後部刮板輸送機:

  拉後部刮板輸送機必須單向(機頭向機尾方向)順序拉移,不得相向拉移,並且滯後放煤點10-15m,保證彎曲段長度不小於15m,做到均勻過渡。

  拉後部刮板輸送機要求:

  ① 停機時不得拉後部刮板輸送機,防止卡死刮板輸送機(推機頭、機尾除外)。頂煤未放淨或未放頂煤時,不得將後部溜子前移。

  ② 後部刮板輸送機拉過後,溜子必須保證平、直、穩。

  ③ 拉後部刮板輸送機機頭、機尾前,應首先將周圍浮煤、浮矸等雜物清理幹淨,各種連接牢固可靠,電纜、管線懸掛好,按照先支後回的原則,改好支柱,確認無前移障礙時,停止後部刮板輸送機進行拉移工作。

  ④ 拉移後部刮板輸送機機頭、機尾時,要有專人指揮,專人操作,動作協調一致,機頭、機尾拉不動時、應停止操作,查明原因進行處理。移動機頭、機尾時,嚴格按規定步距推移,嚴禁機頭、機尾超前或拖後。

  ⑤ 後部刮板輸送機機頭與轉載機搭接合理:

  底鏈不拉回頭煤;

  鏈輪中心到轉載機槽高度為600±150mm;

  機尾角度與煤層傾角相同,並將底板順平。

  (4)工作麵刮板輸送機上竄下滑管理:

  為確保刮板輸送機在生產過程中與轉載機搭接合理,煤流暢通,根據工作麵傾角的變化不斷人為調整工作麵與兩巷夾角,調斜時以前部刮板輸送機與轉載機的搭接狀況為準。

  ① 在調麵過程中,應保證工作麵的工程質量,保證支架齊直。拉架時利用側護板及時調整好支架,確保支架間距均勻,不擠架,不咬架。調麵後工作麵刮板輸送機要保持平直,嚴禁出現刮板輸送機部分拖後及彎曲現象。

  ② 回采前,礦測量部門應在兩順槽內對應標定好進尺測量點,每間隔10m一個點,兩順槽第一個點連線要與兩順槽中線垂直。生產過程中每班驗收員把前部刮板輸送機頭機尾的進尺和刮板輸送機與轉載機的搭接情況要分別填寫在質量驗收單上,以便於值班人員參考,由工程技術人員確定是否調麵。

  ③ 當工作麵前後部刮板輸送機出現上竄下滑不同步時,應以前部刮板輸送機為準確定調麵位置,調後部刮板輸送機時采用單向依次拉溜進行調整的方法或采取其它方法。

  (5)放煤操作方法和放煤量等規定

  ①初次放煤:初次放煤時,在頂煤自然垮落開始放煤,放煤時每組支架頂煤以放到頂煤的1/2為原則,放煤工應特別注意觀察頂煤流動情況,分清煤矸,放煤口見矸關閉。注意觀察頂板情況,發現頂煤有抽冒現象要立即停止放煤,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②大塊煤處理:放煤時如遇大塊煤不易放出,可采取反複伸縮插板並配合上下尾梁擺動,使大塊煤破碎。若遇特大塊煤時,可同時操作2-4個架子的尾梁,使其破碎,放出後再用插板插碎,方可進入後部刮板輸送機。嚴禁將特大塊煤或者大塊矸石放入後部刮板輸送機內,卡住溜子破壞設備。

  ③放煤回收率及煤炭質量:放頂煤時要加強煤質管理,控製好放煤量,嚴禁大量矸石進入煤流中,影響煤炭質量。每一個支架頂煤放淨為原則,見矸立即關閉放煤口,每一個放煤口放煤結束後必須經驗收員驗收合格後方可拉移後部刮板輸送機,嚴禁隨意丟失頂煤。

  ④放頂煤的要求:

  a.放煤循環步距為1.2m,調麵時可采取一刀一放。

  b.工作麵偽傾角大於5º時,要堅持由低處向高處放煤的原則。放煤與拉架間距不少於20m。

  c.後部刮板輸送機過煤高度不小於500mm。

  d.在生產過程中,實行采放平行作業,嚴格控製好割煤速度和放煤量,確保運輸設備最大能力運輸並良好運轉。

  e.當頂板破碎、壓力大時,可適當減小放煤量或停止放煤,以增加推進速度,衝過壓力區,預防壓死支架或造成頂板抽冒。

  f.放煤工在操作尾梁和插板時,應防止插入後部刮板輸送機內,若出現尾梁自落時,應及時升起,必要時可停機處理。

  g.工作麵回采至距停采線15m時,停止放頂煤,為撤麵創造條件。

  7.刮板輸送機、轉載機、破碎機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項

  (1)開機前應首先檢查三機各部位,要求旋轉部位附近無雜物,管線吊掛齊直,各種螺絲堅固、齊全,蓋板完整,油量適當,冷卻係統完好,信號齊全,閉鎖靈敏。

  (2)三機開動前必須發出開車信號,確認人員離開機械運轉部位後,先點動二次,再啟動試運轉。三機起動後,司機注意觀察運行狀態,要求運行平穩,聲音正常, 刮板輸送機、轉載機的鏈子、刮板、連接環、分鏈器等完好無缺,若刮板鏈中卡有錨杆等物時,必須停機閉鎖處理。

  (3) 三機運行時,司機不得離開崗位,若需離開必須停機閉鎖。

  (4)三機電機和減速箱要保持良好的通風和冷卻,電機減速箱工作溫度不得超過75℃(燙手),冷卻水在三機開啟前必須由專人打開,水壓充足。嚴禁用高壓液衝電機和減速箱冷卻係統內的雜物。

  (5)嚴禁人員進入運轉的刮板輸送機和轉載機裏幫及上方作業,否則應停機閉鎖,維護好頂板與煤幫,專人看管閉鎖和觀察頂幫。

  (6)人員需進入運轉的轉載機(未封閉段)上方或裏幫作業時,必須專人監護,轉載機司機手握閉鎖,隨時準備停機,當工作麵開采後期轉載機逐漸掐短時,嚴禁人員進入運轉的轉載機(未封閉段)上方或裏幫作業,防止人員滑入轉載機造成事故。

  (7)為防止人員被轉載機拉入破碎機內,轉載機封板入口處安裝兩道防護鏈。

  (8)人員在停止的刮板輸送機、轉載機內工作時,必須打上閉鎖,防止誤起動。

  (9) 嚴禁用大錘等工具破碎運轉著的刮板輸送機或轉載機內的大塊煤、矸,以防碎塊傷人,必須停機閉鎖後處理。

  (10)人員在運轉的前、後部刮板輸送機正對機頭的巷道內嚴禁停留,在此處通過前必須先認真觀察刮板輸送機內有無大塊煤或其他物料拉出,嚴防頂傷人或頂倒單體支柱傷人。

  (11)工作麵局部需要人工臥底時必須停機閉鎖,由班長安排專人用長把工具去掉需臥底段的懸煤和懸矸,並用護幫板、半圓木等護好頂幫後方準人員開始臥底,並有專人觀察頂板變化。

  (12)刮板輸送機或轉載機一般不允許重載停車,有大塊煤、矸影響運輸或破碎時,應及時停機處理。

  (13)用刮板輸送機運送物料時,一定要由班長以上管理人員統一指揮,將所運物料固定好,並派專人在采煤機上方和運行路線上看管閉鎖,取料時要停機閉鎖,專人監護,並提前將護幫板伸出護好。

  (14)人員在檢查維修前部刮板輸送機時,應首先將護幫板打緊,並用長柄工具敲幫問頂,以防片幫傷人,若頂幫破碎,要采取臨時支護措施。

  (15)處理三機事故或三機設備更換時,一定要嚴格執行停機閉鎖、停電閉鎖掛牌和誰停電、誰送電製度。破碎機如果需要打開上蓋,必須等破碎機停電並且軋煤機軸停穩後方可開蓋,鬆緊破碎機電機時,人員嚴禁站在電機滑落側,以防電機滑脫傷人。

  (16)後部刮板輸送機運轉且尚未開空時,支架後立柱後嚴禁有人,以防拉出大塊煤、矸等傷人,需要進入後部刮板輸送機工作前,必須將後部刮板輸送機停機閉鎖。

  (17)人員經常跨越的運輸設備上要安設牢固的人行過橋,人員通過時刮板輸送機司機要手握閉鎖,隨時準備停機。

  (18)超前預測工作麵的傾角變化情況,及時調整超前距離,嚴格控製刮板輸送機上竄下滑。

  (19)因條件所限,在不能使用閘盤緊、插鏈子時,可用單體支柱,但必須注意:

  ① 兩棵單體支柱距離不能小於5m,單體支柱支設必須牢固,並用可靠索具索牢。

  ② 單體支柱必須兩爪打著刮板,單體支柱預緊後,所有人員必須躲到安全地點後,再進行遠距離供液。

  (20)拉移轉載機的注意事項:

  ① 推移轉載機前,首先要派專人在轉載機頭以外3米處站崗堵人,並掛“拉轉載機,嚴禁行人”警告牌。

  ② 拉轉載機前,要清除淨轉載機道的浮煤、浮矸及其它雜物、障礙物,並將電纜管子吊掛好,並通知轉載機道工作人員後方可站在推移油缸兩側同時拉移。

  ③ 拉移時,應保持轉載機兩邊千斤頂受力均勻,供液時要慢慢供液,一旦出現推移困難時,要立即停止推移,查清問題後方可繼續推移。

  ④ 推移過程中,運輸機司機要注意觀察機尾情況,轉載機懸空段兩旁不得有人,到位後立即通知停止供液。

  ⑤ 轉載機推移後要做到平、正、穩、直,推移到位。

  ⑥ 使用端頭架推移油缸拉端頭架或頂轉載機前,還應認真檢查所有連接部位,必須合格。

  (21)破碎機的安全保護網和安全裝置損壞或失效時,嚴禁開機。

  (22)電動機及其開關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運轉,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工作麵回風巷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運轉,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8.過斷層安全措施

  (1) 認真執行支架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項和作業規程中的有關規定。

  (2)過斷層時應加強瓦斯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檢查和監測工作,每班攜帶便攜式瓦檢儀,並懸掛於回風上隅角。

  (3) 加強斷層的預測預報和觀測。

  (4)根據頂板情況加強超前支護強度和距離。

  (5)確保采高不低於2.4m,活柱行程不小於900mm,嚴防工作麵來壓壓死支架。

  (6)采煤機嚴防跑車,必要時采取小彎曲段、單刀割煤、單向割煤等方法。

  (7)必須有班長以上管理人員跟班並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重大問題及時向區隊及調度室彙報。

  (8)工作麵過斷層時,要及時伸前挑梁,支架初撐力要符合要求,頂板破碎時要增加臨時支柱,加強頂板控製,必要時要停機維護。

  (9)由於地質構造的原因,工作麵需處理頂板或底板岩石,要求超前工作麵一個循環處理。

  (10)處理斷層要備足適宜的支護材料,頂板破碎處要支設超前托梁,必要時打木垛足頂。

  (11)與工作麵呈走向或斜交斷層,嵌崖處要求支牢柱,爬台要適當順坡,並要根據現場情況,另行編製措施。

  (12)工作麵在處理斷層需要響炮時,要用擋板將放炮地點5m範圍內的活柱保護好,以防損傷支柱。

  (13)處理斷層時要有經驗的老工人操作,並設專人觀察頂板。

  9.液壓泵站和液壓係統的運轉標準、操作方法

  (1)一般規定:

  ① 泵站司機經專門培訓,考試合格後,持操作資格證方可上崗作業。

  ② 電機未停轉時,不準操作齒輪箱離合器。

  ③ 各種液壓電器保護裝置靈敏可靠,不準甩掉,嚴禁無措施而長時間無保護狀態運行。

  ④ 按規定配製乳化液,液壓支架乳化液濃度在3%-5%,不準改變配比,嚴禁用清水代替。

  ⑤ 泵站司機發現乳化液泵和乳化液箱處於非水平穩固狀態,乳化液箱位置高出泵體不足100mm或無備用泵時,應立即彙報、調整、處理。

  (2)初次運轉(指組裝投產、大修及長時間停產後)前需檢查以下項目:

  ① 檢查泵體安裝,管路聯接,緊固齊全,完整無損,確保泵體傳動工作機構靈活無障礙,乳化液油位、乳化液液位、潤滑油油位、乳化液濃度、蓄能器壓力表指數,必須符合規定。

  ② 檢查泵吸液閥,必須開啟,供液閥必須截止,卸載回路、冷卻水路必須暢通,送電啟動泵時,打開泵頭排氣裝置排氣,到不再有空氣噴出時,關閉排氣裝置。

  (3) 正常情況啟動運轉:

  ① 電器保持按扭靈活可靠,打開泵吸液閥,工作麵回液閥,使供液線路處於截止狀態;開啟泵卸載回路,接通冷卻水管。

  ② 給控製開關送電,檢查控製盤狀態顯示,正常後方可啟動泵;檢查泵及潤滑係統,壓力表指數,符合規定,潤滑油油位符合規定;檢查泵及供液裝置輸出壓力,與額定壓力相符;開啟供液壓力截止閥,向工作麵供液,開啟動作要慢,避免引起液壓衝擊。

  (4)運轉中注意事項:

  ① 泵啟動前泵站工應認真檢查,要求旋轉部件附近管線吊掛整齊,各部件無損傷,連接螺絲緊固,潤滑油位正常,密封完好,泵箱液位適宜,各種保護齊全可靠,乳化液配比要合理(乳化液濃度3%-5%每班檢查兩次)自動配比裝置完好,各種保護齊全可靠。

  ② 泵啟動後,要注意觀察泵的運轉狀態,運轉方向為正向。如有異常要立即停泵檢查處理,嚴禁帶病運轉,嚴禁反向運轉。

  ③ 當工作麵出現鼓管子,打密封須停泵處理時,要立即停泵卸載;再次開泵前,必須確認呼叫停泵人的命令後方可開泵。開泵前必須向工作麵發出開泵信號並等30秒後開泵。

  ④ 乳化液泵卸載閥的整定壓力整定壓力不得低於30MPa,根據煤機冷卻、降壓係統對水壓的要求,高壓清水泵卸載閥的調定壓力整定為7MPa。嚴禁任何人隨意調整安全閥的整定值。

  ⑤ 檢修或更換泵的機械液壓元件時,必須停電閉鎖掛牌。

  ⑥ 加強液壓係統的清潔衛生,泵箱過濾器定期清洗,各種膠管液壓元件應保持清潔,嚴禁泵箱隨意敞口,嚴禁不經過濾網直接向泵箱倒入乳化油,嚴禁用汙水配液。泵站及工作麵上的各種管線吊掛整齊,無漏液現象。

  ⑦ 各表盤顯示正常,發現異常及時停泵處理,乳化油油位、潤滑油油位符合規定,並隨時加注補充。確保各部位運轉正常,檢查各部位溫升,發現異常及時停泵處理。

  ⑧ 嚴禁用高壓乳化液衝洗衛生等。

  ⑨ 用清水衝洗衛生時,必須兩人配合,一人負責將衝塵管接到清水管路上,插好U形銷,按衝塵人的指令慢慢開啟截止閥或關閉截止閥,衝塵人必須握緊衝塵管管頭,並且周圍人員全部閃開後再發出衝塵指令,嚴禁單人使用高壓清水衝塵。

  ⑩ 截止閥應放在安全地點並由專人看護,以防被誤碰。

  (5)檢修時操作:

  ① 檢修時必須停乳化泵,斷電閉鎖。供液係統檢修時,必須將壓力釋放後,方可進行。泵站係統各種壓力控製元件不得在井下拆開檢修。

  ② 每周一次檢查乳化液混溶狀況和使用水質變化情況,如發現乳化液有分油析皂、沉積現象應及時處理。

  ③ 乳化液的配比濃度必須按3-5%執行,禁止使用清水代替。每天檢查乳化液配比情況,如有突然升高或降低現象,應及時分析處理。

  (6)油脂管理及注意事項

  ① 綜采設備使用的油脂的粘度、燃點、水分、酸值、雜質應進行抽樣化驗,不符合要求的油脂,堅決不能用,使用中不得任意更換油的品種或混用不同牌號,不同品種的油脂。

  ② 使用油脂前必須嚴格過濾,並設專用的密封油箱保存,換油要徹底清洗液壓係統,做到無油垢、無水分、無鏽蝕、無金屬碎屑。

  ③ 油箱內壁和油中浸泡的器件表麵,禁止塗漆,以防油漆溶解而產生的沉澱物吸入液壓係統中。

  ④ 液壓係統油池和各種機箱的密封應嚴密,防止粉塵和其它髒物進入。

  ⑤ 油脂要專人管理,注油時,要仔細清洗注油器,防止煤塵岩粉及水分進入,同時對於不同牌號的油液,要有專用的油抽,並分類掛牌。

  ⑥ 泵站和液壓係統中各級濾網,過濾器和管路要經常清洗,對乳化液泵箱每月應清洗一次。

  第五節 頂板災害防治

  一、概述

  在煤礦五大災害中,無論發生次數還是死亡人數,頂板災害事故占的比重都是最大的。隨著煤炭工業的發展,液壓支架的使用,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頂板事故所占的比例正在下降,但仍是煤礦的主要災害之一。據統計,2002年我國煤礦傷亡事故中,頂板事故的傷亡人數仍到達25%。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和巷道斷麵的加大,頂板事故的預防更加重要。

  頂板災害事故多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我國煤礦95%是井下開采,因此受到地質條件的影響特別大,有的頂板破碎,有的特別堅硬,有的地質構造複雜,還有的礦井衝擊地壓嚴重,這從客觀上造成了許多不安全的因素。從生產技術條件來看,我國煤礦的機械化水平僅35%,綜合機械化的比重更低,特別是絕大多數小煤礦裝備簡陋,還采用原始的采煤方法。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管理和工程質量方麵的問題。但是,隻要采取有效措施,頂板事故總是可以預防、減少的。

  冒頂事故按冒頂的範圍可分為局部冒頂和大冒頂兩類。采煤工作麵的局部冒頂事故常發生在靠近煤壁處、采煤工作麵兩端、放頂線附近以及地質構造帶附近。大冒頂包括老頂來壓時的壓垮型冒頂、厚層難冒頂板大麵積冒頂、直接頂導致的壓垮型冒頂、大麵積漏垮型冒頂、複合頂板推垮型冒頂、金屬網下推垮型冒頂、采空區冒矸衝入采煤工作麵的推垮型冒頂及衝擊推垮型冒頂等。巷道冒頂主要發生在掘進工作麵迎頭處、巷道維護更換支架處及巷道交叉處。

  一般情況下,頂板冒落前都有一定的預兆,根據工作麵頂板出現的預兆綜合判斷頂板是否完整,及時采取措施,預防冒頂事故的發生。采掘工作麵發生冒頂前的預兆分別有:

  1.回采工作麵發生的冒頂事故,由於冒頂的性質不同,征兆也不一樣。可分為大冒頂和局部冒頂。

  (1)采煤工作麵大麵積冒頂的預兆;

  ①頂板連續產生斷裂聲,(直接頂和老頂離層或頂板斷裂造成的),有時采空區頂板切斷而發生“悶雷聲”,俗稱“放炮”;頂板下沉量、下沉速度明顯增大。

  ②由於冒頂前壓力增加,煤壁受壓後煤質變軟、片幫增多;電鑽打眼時鑽孔省力,用采煤機割煤時負荷減小。

  ③工作麵使用金屬支柱時,頂板來壓引起柱子快速下沉;發出“咯咯”響聲,個別支柱甚至或拴向後退(俗稱跳拴);單體液壓支柱安全閥開啟,鉸接頂梁受壓偏倒;底板鬆軟時可能產生支柱鑽底現象;金屬網下采煤時,支柱大麵積向下傾斜等。

  ④含瓦斯的工作麵,冒頂前瓦斯量突然增大,老塘瓦斯向外湧出;有淋水的頂板,淋水量增大。

  (2)局部冒頂常見的預兆:

  ①頂板下沉量增大,支柱有鑽底、傾斜或壓力增大現象;

  ②頂底板出現不平整,煤岩裂隙增多,岩石鬆軟破碎或煤層的產狀發生明顯變化,偽頂離層掉渣;

  ③金屬網下開采有網兜出現,支柱由迎山變成反山;

  ④地質破碎帶附近,頂壓更為明顯增大,甚至出現頂板“漏襠”現象;有的斷層帶有滴水或瓦斯湧出量增加現象。

  ⑤岩石下沉斷裂、頂板壓力加大時,頂梁就會發生劈裂聲,緊接著出現折梁斷柱現象;支架急速下降,發出“咯咯”的叫聲。

  2.掘進工作麵的冒頂預兆

  掘進工作麵發生冒頂的征兆與煤層的厚度、斷麵大小、地質構造、支護質量有直接關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1)掉渣:煤層越厚、煤質鬆軟、斷麵越大、地質條件變化大,壓力也大,如果煤巷在此情況下掘進,工作麵控頂距離過長,臨時支護失效而正式支架也可能發生偏移,產生頂板掉渣。

  (2)響聲:岩石下沉斷裂、頂板壓力加大時,就會發生劈裂聲。

  (3)裂縫:老工人說:“流水的裂隙有危險,因為它深;縫裏有煤泥、水鏽的無危險,因為它是老縫;茬口新的有危險,因為它是新生的。” 因此,頂板的裂縫增多、加寬加深時,就有可能冒頂。

  (4)脫層:頂板要冒落的時候,往往出現脫層現象。有些時候,脫層很難發現,要用敲幫問頂的方法來檢查頂板。但當脫層很厚時,用敲幫問頂的方法不易辨認,因為它同樣會發出清脆的聲音,此時,就要用“震動回頂法”,即用5隻手指按住頂板,另一隻手用鎬、錘或鐵棍敲打頂板,如果手上感到輕微震動,則表明岩層已經脫離,要立即加強支護。

  (5)漏頂:破碎的偽頂或直接頂,在大麵積冒頂以前,有時因為背頂不嚴或支架不牢出現漏頂現象。

  (6)片幫:煤、岩壁所受壓力增加而變得鬆軟,片幫比平時增多。

  冒頂不會越冒越高。正如陝北的窯洞及常見的石拱橋,窯洞上邊的黃土、石拱橋上的重物產生的壓力都通過“拱”傳遞到兩邊了,井下巷道的頂板壓力傳遞到了巷道兩幫了,巷道支架所承受的壓力主要是拱內的破碎岩石的重量。這就是說,冒頂到一定高度會形成自然平衡拱。

  長壁采煤工作麵從開切眼開始采煤後,直接頂跨落不斷增加,其彎曲下沉也不斷增加,一般在直接頂跨距達6-20m後,要進行工作麵初次放頂。這是防治頂板災害的關鍵時期,因此,要嚴格執行初次放頂的安全措施,加強支護。當直接頂冒落高度到達1m、冒落長度達到工作麵長度的一半以上時,這就是直接頂初次跨落(初次放頂)實現了。如果直接頂初次跨落後不能填滿采空區空間,老頂自身及上位岩層的壓力則傳遞到工作麵周圍的煤柱上了。隨著工作麵的向前推進,老頂就回彎曲下沉,當達到極限跨距時,就會斷裂下沉,煤壁片幫嚴重,支柱壓力增大,這就是老頂初次來壓,它對工作麵頂板影響很大,應當采取措施,預防事故發生。

  老頂初次來壓後,隨著工作麵的繼續推進,經過一定時間、一定距離時,老頂來壓又重複出現,這就叫工作麵周期來壓。周期來壓時,工作麵頂板下沉量比正常大的多,因此,要掌握周期來壓的規律,預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工作麵支護,防止冒頂事故發生。

  二、采掘工作麵選擇合適的支護形式,采用合理的布置方式,保證工程質量,是防止冒頂事故的關鍵

  (一)采煤工作麵必須經常存有一定數量的備用支護材料,嚴禁使用折損的坑木、損壞的金屬頂梁和失效的摩擦式金屬支柱和失效的單體液壓支柱,同一采煤工作麵,不得使用不同類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摩擦式金屬支柱和單體液壓支柱入井前,逐根進行壓力試驗;這些支柱在采煤工作麵回采結束後或使用時間超過8個月後,必須進行檢修,並進行壓力試驗,合格後方可使用。要保護好支柱,不要用大錘或其他金屬物敲打單體液壓支柱,也不要用於上、下出口和放炮地點。

  (二)采煤工作麵必須嚴格按照作業規程規定及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所有支架必須架設牢靠,並有防倒措施。在傾斜工作麵架設支架,支架要迎山有力,支柱頂蓋與頂梁接觸要嚴密。嚴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設支架。嚴禁在控頂區域內提前摘柱。碰到或損壞、失效的支柱,必須立即恢複或更換。移動輸送機機頭、機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架時,必須先架好臨時支架。采煤工作麵頂底板鬆軟或破碎、過斷層、過老空、過煤柱或冒頂區以及托偽頂開采時,必須製定專門的安全措施。

  (三)采煤工作麵必須及時回柱放頂或充填。控頂距超過作業規程規定時,禁止采煤。用跨落法控製頂板,回柱後頂板不跨落、懸頂距超過作業規程的規定時,必須停止采煤,采取人工強製放頂或其他措施進行處理。放頂人員必須站在支架完整、無崩繩、崩柱、甩鉤、斷繩、抽人等危險的安全地點工作,回柱放頂前,必須對放頂的安全工作進行全麵檢查,清理好後退路。回柱放頂時,必須指定有經驗的人員觀察頂板。

  (四)如果工作麵設有密集支柱切頂和木垛,應超前支設,然後回收。兩端密集支柱之間必須留有0.5m以上的出口;采用無密集切頂時,必須有防工作麵冒頂和矸石竄入工作麵的措施。

  (五)采煤工作麵收尾時,必須製定專門的安全措施。采到停采線時,要留出支護良好的最小控頂距空間,用木垛維護好安全出口。回柱的順序是由采空區向煤壁、由下向上,回柱要由專人觀察頂板,專人檢查通風和有害氣體,確保安全。

  (六)使用自移式液壓支架的采煤工作麵的支護。

  1.必須編製專門設計,運送、安裝和拆除液壓支架時必須有安全措施。

  2.工作麵煤壁、刮板輸送機和支架都必須保持直線。支架間的煤、矸必須清理幹淨,傾角大於15º時,液壓支架必須采取防倒、防滑措施,傾角大於25º時,必須有防止煤、矸竄出刮板輸送機傷人的措施。

  3.液壓支架必須接頂,頂板破碎時,必須超前支護。在處理液壓支架上方冒頂時,必須製定安全措施。

  4.采煤機采煤時,必須及時移架,采煤與移架之間的懸頂距離不得超過作業規程規定。超過規定距離或發生冒頂、片幫時,必須停止采煤。

  5.嚴格控製采高,嚴禁采高大於支架的最大支護高度。當煤層變薄時,采高不得小於支架的最小支護高度。

  6.當采高超過3m或片幫嚴重時,液壓支架必須有護幫板,防止片幫傷人。

  7.工作麵轉載機安有破碎機時,必須有安全防護裝置。

  8.工作麵兩端必須使用端頭支架或增設其他形式的支護。

  9.處理倒架、歪架、壓架以及更換支架和拆修頂梁、支柱、座箱等大件時,必須有安全措施。

  10.工作麵爆破時,必須有保護液壓支架和其他設備的安全措施。

  11.乳化液的配製、水質、配比等必須符合有關規定。泵箱應設自動給液裝置,防止吸空。

  12.液壓支架工必須經過安全技術培訓合格後,持證上崗。

  三、采煤工作麵要實行科學管理,堅持正規循環作業,實現安全生產

  (一)每個工作麵生產前,必須編製作業規程,並認真貫徹到在該工作麵工作的每個職工。情況發生變化時,必須及時修改作業規程或補充安全措施。

  (二)采煤工作麵必須保持至少兩個安全出口,所有安全出口與巷道連接處20m範圍內,必須加強支護;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麵,此範圍內的巷道高度不得低於1.8m,其他采煤工作麵,此範圍內的巷道高度不得低於1.6m。安全出口必須設專人維護,發生支架斷梁折柱、巷道底鼓變形時,必須及時更換、清挖。

  (三)工作麵要實現“三直”、“兩平”“一淨”“三暢通”。“三直”是煤壁、輸送機和支架保持直線,“兩平”是指頂、底平整;“一淨”是指煤、矸清理幹淨;“三暢通”是安全出口、工作麵人行道和進、回風順槽保持暢通。

  (四)采煤工作麵要嚴格執行敲幫問頂製度,工作麵傘簷不得超過作業規程的規定,不任意丟失頂煤和底煤,浮煤清理幹淨。為了防止煤壁片幫,在落煤後,應及時挑頂刷幫,最好使煤壁向工作麵前進方向仰一點,並打貼幫柱。已有片幫現象時,可加打橫撐,片幫嚴重的地方則應超前支護。

  四、采煤工作麵冒頂事故的防治

  (一)采煤工作麵冒頂事故預防

  1.壓垮型冒頂

  壓垮型冒頂是因工作麵支護強度不足和頂板來壓引起支架大量壓壞而造成的冒頂事故。這是開采堅硬難冒頂板的煤層頂板災害。這種頂板大麵積來壓和冒落,來的突然,它不僅造成工作麵支架嚴重破壞,還產生強烈的暴風衝擊,引起地層強烈震動,對附近巷道甚至礦井破壞極大。防治壓垮型冒頂的基本原則是采取有力措施,不使采空區懸頂過大。其方法是提前強製爆破頂板或采取注水等方法軟化堅硬的岩層。

  2.漏垮型冒頂

  漏垮型冒頂是在破碎頂板條件下,先在工作麵支架的空檔或機道內發生漏頂,由於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控製,漏頂範圍越來越大,工作麵支柱失穩,最後釀成大麵積的冒頂。其防治方法主要是減少頂板暴露麵積和縮短頂板暴露時間,如單體支柱工作麵及時掛梁和探險板,及時打柱,頂板背嚴背實,減少放炮對頂板的震動破壞。對於特別破碎的頂板則需要采用撞楔法。

  在液壓支架工作麵,當采高超過2.5-2.8m時,應選用帶護幫裝置的架型,采用帶壓移架法,既當片幫寬度達到未割煤先移架也不會影響割煤時,應采用超前移架法。在移架有可能引起冒頂的情況下,采取先移頂板完整處支架,並在頂梁上放平行煤壁方向的木梁,用以支護附近破碎頂板,然後再移相鄰支架。對於割煤後很快就要冒落的頂板,可在相鄰支架間超前架設臨時支架,也可在頂梁上鋪設金屬網。此外,還可推廣化學加固技術,控製頂板和充填冒落空間。

  3.推垮型冒頂

  推垮型冒頂是指因水平推力作用使工作麵支架大量傾斜而造成的冒頂事故,常發生在由下軟上硬岩層結構的複合頂板條件下。這種煤層頂板由下軟上硬不同岩性岩層組成,軟硬岩層間有煤線或薄層軟弱岩層,下部軟層厚度0.5-3.0m。當工作麵支架初撐力小時,軟硬岩層下沉不同步,造成離層。其預防措施包括:(1)應用偽俯斜工作麵;(2)掘進上下平巷時,不破壞複合頂板;(3)工作麵初采時不要反推;(4)控製采高,使軟層冒落後能超過采高;(5)盡量避免上下平巷與工作麵斜交,靈活的應用戧柱或戧棚等。此外,在使用摩擦支柱和金屬鉸接頂梁的工作麵時還應采用“整體支架”,既用拉鉤式連接器把每排支柱從工作麵上端至下端連接起來,走向方向由鉸接頂梁連成一體,同時提高單體支柱初撐力。

  4.工作麵局部冒頂

  (1)工作麵兩端的冒頂:為防止工作麵兩端發生漏頂,可在機頭機尾處采用四對一梁三柱的鋼梁抬棚支護(既四對八粱支護),十字頂梁或雙鍥鉸接頂梁支護,在工作麵與巷道相連處,宜用一對抬棚,邁步前移,托住巷道支架的棚粱。綜采工作麵則采用端頭支架,沒有采用端頭支架的,則應在工作麵與巷道連接處采用一對邁步抬棚。

  在超前工作麵10-20m以內,巷道支架均應加中心柱。

  (2)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頂:主要預防措施是及時支護懸露頂板,如正懸臂交錯頂梁支護。在綜采麵采煤機過後,及時伸出伸縮梁,及時擦頂帶壓移架,頂梁的俯視角不超過70º。對碎頂範圍大的頂板可注入樹脂類和黏結劑等使其固化。

  (3)放頂線附近局部冒頂:在大塊岩石範圍內用木垛等加強支護,當大塊岩石太大,可延長控頂距,在單體支柱工作麵的大塊岩石範圍內,用木支柱替代金屬支柱,待大塊岩石都處在放頂線外的采空區時,再用絞車回木支柱。

  (4)過地質破碎帶附近的局部冒頂:預防這類事故,應在構造帶(斷層)加設木垛來加強維護,並在迎著岩塊可能滑下的方向支設戧棚或戧柱,過斷層需挑頂或臥底時,應淺打眼,少裝藥,放小炮。挑頂過斷層會留底煤,所以支柱要穿鞋;臥底則會留頂煤,因此,在頂煤處要刹嚴背緊。如果斷層落差較大,或斷層平行於工作麵,挑頂臥底很困難時,隻有開切眼繞過斷層。工作麵過褶曲,變化平緩的,可直接采過去,變化較大時,則臥底,並留下底煤或頂煤。總之,支護一定要加強。

  (二)采煤工作麵冒頂事故的處理

  處理方法主要有探板法、撞楔法、小巷法和繞道法。

  1.在冒頂範圍不大,頂板沒有冒嚴,工作麵沒有堵死,矸石暫時停止下落的情況下,可采用探板法,如圖6-22所示。其方法是先加固冒頂區附近支架,再掏梁窩,探大板,板梁上方的空隙背嚴或用小木垛接頂,然後清煤、矸,打貼幫柱,支住大板的另一端。

  (安全知識讀本4-27圖 86頁),

  圖6-22 探板法處理采煤工作麵冒頂

  2.當頂板冒落的矸石塊度較小時,而且還在繼續往下流或一動就流,可采用撞楔法,如圖6-23所示。它是先在冒頂區選擇或加設撞楔棚,棚子方向應垂直撞楔方向,然後用大錘把撞楔從棚梁上方打進去,將碎石托住,然後在撞楔下支架。

  3.如果工作麵已冒嚴堵死,但長度不超過15m,可采用清小巷方法處理,如圖6-24所示,然後使輸送機運轉,再放矸架棚。

  (安全知識讀本4-28圖 87頁)

  圖6-23 撞楔法處理采煤工作麵冒頂

  (安全知識讀本4-29圖 87頁)

  圖6-24 小巷法處理采煤工作麵冒頂

  4.如果工作麵冒頂範圍大,頂板冒嚴,工作麵堵死,可沿煤壁重開切眼或部分重開切眼,繞過冒頂區,如圖6-25所示。冒頂掩埋的設備、支架可由新切眼掏小洞進行回收。

  五、巷道冒頂事故的防治

  (一)巷道冒頂的處理方法

  巷道冒頂主要發生在掘進工作麵迎頭處、巷道維修更換支架處和巷道交叉處。為了確保施工安全,掘進工作應遵守本書“掘進”部分的有關規定。巷道維修與冒頂處理應堅持“先外後裏、先支後回、先上後下、先近後遠、先頂後幫”的原則進行。具體來講:

  1.先外後裏是指維修某一段巷道或處理某一處冒頂時,必須先處理外邊(離安全出口近的那一頭)的,逐漸向前處理,再處理裏邊的,直到該段範圍全部處理完。嚴禁在巷道隻有一個安全出口的情況下兩頭處理,防止因再次冒頂“關人”,把人堵在裏邊。

  (安全知識讀本4-30圖 88頁)

  圖6-25 繞道法處理采煤工作麵冒頂

  2.先支後回是指在更換巷道支護時,在拆除原有支護前,應先加固臨近支護,拆除原有支護後,及時除掉幫頂活動矸石或架設永久支護,必要時還要架設臨時支護。如需更換柱腿時,則應先打好立柱或架抬棚,再拆去舊柱腿,換上新柱腿。

  3.先上後下是指在傾斜巷道內維修支架或處理冒頂時,應由上而下進行。特別是巷道傾角大於15º時,必須有防止矸石、物料滾落和支架歪道的安全措施。

  4.先近後遠是指當一條巷道存在幾處需要維修支架和冒頂的地段,應該先處理距安全出口較近的那一段,再依次向裏進行。

  5.先頂後幫是指在處理程序上,必須先維護、支撐住頂板,再維護好兩幫。

  巷道冒頂的處理方法很多,當冒頂範圍很小時,可采用直接支架法,既先扒兩幫矸石,立棚腿,上梁架棚,刹頂背幫,最後清理矸石。當巷道冒頂矸石較碎時,也可采用撞楔法。在有錨噴設備的岩石巷道也可采用錨噴法,先封頂,後封幫,清完矸石再進行永久支護。當冒落高度較大、且已穩定時,可以采用木垛法,既先在冒落矸石上打木垛,再在木垛掩護下,清理煤、矸,進行支護。

  對於斷麵不大的冒頂巷道,可以采用全斷麵一次處理。對於冒頂斷麵大的巷道也可采用二次成巷的辦法處理,既先架設比原巷道支架小的臨時支護,然後再擴大到設計要求,進行永久支護。如果冒落範圍大而高時,也可采用繞過冒頂巷道另掘新巷的辦法。

  (二)掘進頂板事故的預防

  為預防掘進頂板事故的發生,除了必須認真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對掘進工作麵和巷道支護的規定外,還應做好以下工作:

  1.確切掌握地質資料,認真編製施工組織設計或作業規程,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頂板管理措施。

  2.堅持一次成巷,縮短圍岩暴露時間和麵積。

  3.嚴格執行作業規程中打眼放炮的規定,實行光麵爆破,保持圍岩穩定性。

  4.巷道斷麵大、岩質鬆軟破碎、壓力大時,采取縮小支架間距、加強支架、砌镟壁後注漿等強化支護。

  5.傾角大的巷道,采取防止支架推倒的措施,如打戧柱、托鉤等。

  6.加強工作麵圍岩變化的觀測,嚴格執行敲幫問頂製度,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7.嚴格按工程質量和支護質量標準進行檢查驗收,發現不合格或已損壞的支架,應及時返工處理。

  8.發現漏頂時,必須處理徹底,接頂背嚴,空頂隱患不處理好不準繼續施工。

  9.在獨頭巷道維護支護時,必須由外向裏逐架進行,並嚴禁人員進入裏邊工作。

  (三)掘進新開門口巷道的頂板管理

  1.必須加固拉門處及其附近的巷道支護。若近處有空幫空頂,小範圍的可加密支架,背幫幫頂;大範圍的要用木垛接頂處理,同樣要用背幫刹緊刹牢。

  2.開幫掘進新巷口的施工,要淺打眼,少裝藥,放小炮,或用風鎬、手鎬掘進,尤其是靠近象鼻子一側,要密打眼,少裝藥,盡量避免過分震動圍岩而發生冒頂、片幫。

  3.新掘巷口應及時支護,棚距加密,盡量減少頂板的暴露時間和麵積。若壓力大,應及時采用適合現場情況的加強支護,如原有巷道是梯形支架,應在新巷道一側架設抬棚,支撐原有巷道的支架後,再摘掉其棚腿。

  (四)新掘巷道穿過已有巷道時的安全措施

  新掘巷道穿過已有巷道,分以下三種情況:第一種,新掘巷道與已有巷道平麵交叉;第二種,新掘巷道在上,已有巷道在下;第三種,新掘巷道在下,已有巷道在上。

  為保證施工安全,應采取以下措施:

  1.事先準確測定新掘巷道與已有巷道在空間上的相對位置和距離,然後及早改善其安全條件。具體做法是:

  ①已有巷道不通風時,應按規定恢複通風,排除瓦斯,避免積存其間的有毒有害氣體在穿透時突然湧出,造成中毒或放炮引起瓦斯爆炸事故。

  ②若被穿巷道內存有積水,則須在穿透前予以排除,使巷道疏幹,防止穿透時透水傷人。

  ③加固已有巷道的支護,防止冒頂或掉底。

  在被透點前後5m內的棚子要加固牢靠,將幫頂背實刹嚴;修理好壞棚;架設順抬棚或打木柱;若是拱形金屬支架,則可在支架的拱基處用5m的鋼軌連鎖,以增加支架的整體性和穩定性,防止冒頂。如圖6-26所示。

  (掘進班組長5-32圖 138頁)

  1—拱形金屬支架;2—鋼軌;3—探眼

  圖6-26 拱型金屬支架連鎖加固

  (掘進班組長5-33圖 138頁)。

  a—水平交叉;b—斜平交叉H—垂直距離;L水平距離;

  1—原有巷道;2—新掘巷道

  圖6-27 立交巷道的垂直距離與水平距離

  (掘進班組長5-34圖 139頁)

  a—垂直交叉時;b—銳角交叉時

  L—加固總長度;1—原有巷道;2—新掘巷道

  圖6-28 不同交叉角度時加固巷道長度

  當新掘巷道在上,原有巷道在下時,要防止掉底。為此,要切實掌握兩條巷道之間的垂直距離(H)和水平距離(L),如圖6-27所示。加固支架的範圍視巷道交叉的角度而定,但從相交的邊緣算起,至少要大於2m。如圖6-28所示。

  ④維護、掩蓋好被透點區段的管子、電纜等,以免放炮崩壞。

  2.接近被透點時,注意施工安全。

  ①當新掘巷道距被透點5m時,要用3m長的釺子打探眼,以便準確掌握掘透距離。

  ②當新掘巷道迎頭距離原有巷道2m時,要根據岩質情況采取具體措施。當上、下兩巷之間間距較近時,可采取淺打眼,少裝藥,放小炮或鎬掘的辦法渡過去,尤其應控製頂眼(上透時)或底眼(下透時)的裝藥量。

  ③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距貫通點20m(機掘為50m)開始,掘進工作麵要派出專職警戒員到所有通往被透點的通路上執行放炮警戒任務,並且要派兩人同往,當警戒員到位後,另一人返回向班組長報告,才能通電放炮,防止警戒員未到就放炮造成崩人事故。

  (五)掘進上、下山巷道時頂板管理的措施

  1.掘進上、下山巷道時,必須堅持“敲幫問頂”製度,及時排除工作麵頂部、兩幫以及迎頭的鬆矸活石。

  2.由下向上掘進時,要隨時觀察迎頭頂板以及煤(岩)體的穩定情況,一旦發現頂板內有響聲,迎頭煤(岩)體片幫嚴重時,應立即撤人。

  3.合理確定炮眼方位和裝藥量,放炮前要加固距迎頭10m範圍內的支護,防止放炮崩倒棚子。

  4.作業人員在挖底,掏柱窩前,應先觀察圍岩的變化情況,確保安全時,方可進行作業。

  5.及時更換巷道出現的斷粱折柱(更換前應首先加固相鄰的支架)。

  6.巷道內的支架要撐緊打牢,每幫必須使用兩道拉杆。必要時增加斜撐,以提高支架沿層麵方向的承載能力及支架整體穩定性。

  7.嚴格控製空頂距離,禁止在無支架的空頂下作業,堅持使用前探粱支護,保證支護緊跟迎頭,不留空頂。

  8.防止工作麵的大塊矸石、材料等下滾或下滑打倒支護傷人,並製定安全措施。

  9.在上下山使棚和敲幫問頂時,工作人員應站在工作地點的上方,以防矸石、材料下滾或下滑傷人;上下山提升時,所有安全設施必須堅持使用,並靈活可靠,所有工作人員應立即進入躲避峒室或安全地點,以防跑車傷人。

  第六節 礦井通風

  近年來,我國煤礦安全狀況一直沒有根本好轉,特別是瓦斯煤塵爆炸事故頻繁發生,嚴重製約著我國煤炭工業的發展,因此必須把礦井通風與防瓦斯、防塵和防滅火(簡稱為“一通三防”)放在煤礦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抓緊抓實,堅持不懈。

  礦井通風的基本任務是連續不斷地供給井下足夠的新鮮空氣,把井下各種有害氣體衝淡到安全濃度以下並排出礦井,同時調節井下氣候條件,創造良好的作業環境,保證井下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行,保證井下作業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勞動效率和勞動生產率,實現安全生產。

  一、礦內空氣

  礦內空氣來源於地麵,但二者是有區別的。在正常情況下,地麵空氣組成成分比較穩定,按體積百分比計算,主要成分是:氧氣為20.96%,氮氣為70.00%,二氧化碳為0.04%,此外,還有少量的水蒸氣和塵埃、微生物等,不計入空氣的組成。

  地麵空氣進入井下以後,空氣成分的種類和濃度發生了變化,如氧濃度減少了,有毒有害氣體增多了,還會混入礦塵;另外,空氣的溫度、濕度和壓力都會發生變化。一般而言,井下空氣的成分種類有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氫、二氧化硫、氫氣、氨氣和浮塵等。

  在煤礦的日常生產中,氧氣是井下作業人員所必需的,必須保證足夠的濃度,人在工作和行走時的需氧量的1—3L/min,當氧含量降為17%時,緊張工作的人就會感到強烈心跳和氣喘,當減少到9%--12%時,人很快會進入昏迷狀態,若不急救,就會有生命危險。因此,《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在采掘工作麵的進風流中,氧氣濃度不得低於20%。氮氣在通常情況下無毒,如果因有機物的腐爛、爆破或從煤岩中與瓦斯同時湧出,當氮含量增加很多時,氧含量就會相對減少,從而使人窒息死亡。

  井下空氣中的常見有毒有害氣體就其危害而言,可分為:窒息性氣體(氮、二氧化碳)、有毒性氣體(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氫、二氧化硫和氨)和爆炸性氣體(瓦斯、氫)。

  二氧化碳是無色、略帶酸味的氣體,對空氣的相對密度為1.25,由於比空氣重和很難與空氣混合,所以常積聚於巷道底部和下山巷道的迎頭。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略有毒性,易溶於水,對人的呼吸係統有刺激作用。在急救中毒人員時,常使他吸入含有5%二氧化碳的氧氣,來刺激他加強呼吸。空氣中二氧化碳增加時,會使氧含量相對減少,不但會使人中毒,還可能窒息。因此,《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采掘工作麵進風流中,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0.5%。

  瓦斯是煤礦最常見的有害氣體,本書防治瓦斯部分有專門敘述。其他有害氣體的基本性質、危害、來源及安全濃度等見表4-1。

  為了防治有毒有害氣體的危害,首先必須加強通風,使其衝淡到安全濃度以下,排出礦井;同時,要加強有害氣體的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如果某種有害氣體儲量大,可采取抽放措施;對通風不良或不通風的巷道,在其出口處設置柵欄,並懸掛“禁止入內”的警示牌;預防煤炭自燃和礦井火災以及瓦斯煤塵爆炸;遵守放炮的有關規定以及采用噴霧灑水等措施。

  表4-1 礦內有害氣體概況

  名稱化學式主要性質危害性與中毒症狀來 源安全濃度

  一氧化碳CO無色、無味,比重0.97,濃度達13%--75%有爆炸性,引爆溫度 630℃--810℃,呈藍色火焰。極毒,CO與血色素親和力比氧大250—300倍,排擠,阻礙氧,使血液中毒,使人體缺氧窒息死亡。

  輕微:0.048%,1小時,耳鳴,心跳;

  嚴重:0.128%,0.5—1小時,四肢無力,嘔吐,喪失行動能力;

  致命:0.4%,短時,喪失知覺,痙攣,呼吸停頓,假死。 1.放炮:1千克炸藥生成40升CO;

  2.火災:1m³木材,生存500 m³CO;

  3.煤自燃;

  4.沼氣煤塵爆炸,CO可達1%一7%

  5.用水滅火。≤0.00024%

  二氧化氮NO2褐紅色,刺激臭味,比重1.59,極易溶於水,成硝酸。劇毒。對眼、鼻、口腔、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破壞肺組織造成肺水腫。中毒潛伏期6—24小時。

  0.006%,咳嗽、胸痛;

  0.01%,咳嗽、加劇、嘔吐、神經麻木;

  0.025%,短時間死亡。 爆破工作產生。硝銨炸藥分解: 4NO2NO3→2NO2+8H2O+3N2+29.5千卡

  有時生成NO,與空氣中氧化合成NO2。≤0.00025%

  硫化氫H2s無色,微甜,0.0001%嗅出臭雞蛋味。易溶於水,比重1.777,濃度達4.3%--46%有爆炸性。引爆溫度260℃。劇毒。對人的眼、呼吸係統黏膜有刺激作用,使血液中毒。

  0.01%--0.015%,流唾液、清水鼻涕,呼吸困難;

  0.02%,強烈刺激呼吸係統黏膜,頭痛、嘔吐、無力; 0.05%,半小時失去知覺,痙攣死亡。 1.有機物腐爛;

  2.煤岩放出;

  3.硫化礦物水解,自燃;

  4.含硫礦塵爆炸;

  5.老空積水。≤0.00066%

  二氧化硫SO2無色、硫磺刺激味及酸味,比重2.2,易溶於水,成硫酸。俗稱“害眼氣”居毒。對眼、呼吸道強烈刺激腐蝕作用,引起肺水腫。 0.002%,眼紅腫、流淚、喉痛、頭痛;0.05%,急性支氣管炎、肺水腫,死亡。1.含硫煤中放炮;

  2.硫化礦物氧化;

  3.含硫煤自燃;

  4.含硫礦塵爆炸。≤0.0005%

  氨氣NH3無色。有刺激臭味,比重0.588。易溶於水。氨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生成二氧化氮。危害性同二氧化氮。爆破作業生成。≤0.0004%

  氫氣H2無色、無味、無臭。比重0.0696,易燃燒爆炸無毒,但可窒息,濃度達4%--75%能爆炸,引爆溫度為560℃。1. 煤層中湧出;

  2. 蓄電池充電時產生。≤0.5%

  二、 礦井通風係統

  礦井通風係統是礦井通風方法、通風方式、通風網絡和通風設備、設施的總稱。煤礦的通風係統是搞好安全生產的基礎。

  (一) 礦井通風方法

  礦井通風方法指礦井主通風機對礦井供風的工作方式,分為抽出式、壓入式和混合式三種。

  1. 壓入式通風:它是將主要通風機安裝在地麵,向井下用壓風方式供風,使井下形成高於當地大氣壓力的所謂正壓通風如圖6-29所示。這種通風方法的控製風流設施一般都設在進風側,對運輸、行人都不方便,不易管理和控製。同時,井底車場及進風井漏風大,一旦主要通風機停風,井下氣壓降低,瓦斯容易湧出,對安全不利。因此,一般在瓦斯礦井很少使用。

  2. 抽出式通風:它是將主要通風機安裝在地麵,對礦井向外抽出空氣,使井下空氣處於低於當地大氣壓的所謂負壓通風,如圖6-30所示。這種方式回風流可以集中而迅速的排出井外,通風設施都設在回風側,,便於管理,不礙運輸與行人,對於瓦斯礦井、有自燃發火危險的礦井都是有利的。所以,煤礦一般多采用抽出式通風。壓抽混合式在煤礦很少使用。

  圖6-29 壓入式通風 圖6-30 抽出式通風

  95頁 圖4-31 圖4-32

  (二)通風方式

  通風方式指礦井進風井與回風井相對位置的布置方式。每一個礦至少一個進風井和一個回風井。其通風方式分為中央式(又分中央並列和中央邊界式,對角式(又分兩翼對角式和分區對角式,)和混合式三類。它是在礦井設計中綜合考慮地形地質條件,有利於生產係統和工業廣場布置決定的。

  (三)礦井通風網絡

  礦井通風網絡指井下風流按照生產要求在井巷流動時,風流分叉、彙合線路的結構形式。可分為串聯、並聯和角聯三種基本形式。

  串聯通風既不經濟,又不安全,因此《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生產水平和采區必須采用分區通風,采掘工作麵應獨立通風;須采用串聯通風的采掘工作麵,必須製定安全措施,且串聯次數不得超過一次,並必須在進入被串聯工作麵的風流中裝設甲烷斷電儀,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都不得超過0.5%;開采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煤層時,嚴禁任何兩個工作麵之間串聯通風。角聯通風的對角巷道風流方向、風量都是不穩定的,因此,設計中應盡量避免出現角聯通風,在有角聯通風的礦井中,必須加強管理。

  (四)通風設施

  礦井通風設施是礦井通風係統中為引導、控製風流必須建造的風牆(又稱密閉牆,圖6-31)、風門、調節風窗(6-32)、風橋等。這些設施的建造應選擇合適的位置,保證質量,嚴格管理。職工要認真愛護所有通風設施,不能隨便損壞和拆除。調節風窗上的木板,不可隨意撥動;每次通過風門時,一定要隨手關上風門,切不可把鄰近的兩道風門同時打開,以免風流短路。采空區及報廢井巷應及時封閉,采煤工作麵及采區開采結束後,必須在45天內進行永久性封閉。

  98頁 圖4-40

  圖6-31風牆

  98頁4-41頁

  圖6-32 風門及風窗

  (五)通風設備

  通風設備即礦井通風機,這是促使井下空氣流動的主要動力。礦井通風機分主要通風機、輔助通風機和局部通風機。主要通風機又分離心式和軸流式兩種。離心式通風機適應於礦井風阻變化較小,風量變化較大的礦井。軸流式通風機適應於礦井風壓變化較大,風量變化較小的礦井。《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礦井必須采用機械通風,葛亭礦屬機械通風。主要通風機必須安裝在地麵,保證連續運轉,並有備用通風機,嚴禁采用局部通風機或風機群作為主要通風機。出風井口應安裝防爆門,生產礦井的主要通風機必須有反風設施,礦井每年應進行一次反風演習。

  (六)自然通風

  在沒有安裝主要通風機的礦井,利用自然風壓進行通風的方法叫自然通風。自然風壓的大小是由礦井進風井、回風井的高差和溫差決定的。對於進、回風井高差大的礦井,自然風壓的作用隨季節氣溫變化而變化,甚至在山區由於早晚溫差大,自然風壓及作用方向也會發生晝夜變化。僅依靠自然通風是不能保證井下所需風量的,且其作用方向不穩定。因此,《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每一礦井必須采用機械通風。

  (七)巷道貫通時的通風

  井下巷道貫通會引起通風係統的變化。因此,安全工作特別重要。掘進巷道貫通前,綜掘巷道在相距50米前,其他巷道相距20米前,必須停止一個工作麵作業,並做好調整通風係統的準備工作。停掘的工作麵應保持正常通風,設置柵欄和警標,保證工作麵及其風流中瓦斯不超限。掘進工作麵每次放炮前,必須派專人和瓦斯檢查員到停掘工作麵檢查瓦斯和放警戒。某礦采煤工作麵運輸順槽與開切眼貫通,開切眼停掘後,雖然風機開著,但風筒管理不善,造成瓦斯積聚,貫通放炮時打通炮,引起瓦斯爆炸,波及巷道2250米,死亡84人,傷19人。因此,貫通後及時調整通風係統,隻有有風流穩定,風量、風向符合要求後,方可恢複工作。

  三、掘進通風

  掘進工作麵是煤礦瓦斯爆炸事故多點。掘進巷道最先見煤,瓦斯湧出量大,且掘進多為獨頭巷道,通風管理難度大,同時,機電設備多為移動設備,產生電火花的可能性大,因此,掘進通風是礦井通風工作的重點,管理好掘進通風十分重要。

  (一)掘進通風方法

  掘進通風方法分為礦井全風壓通風和局部通風和局部通風機通風兩種。全風壓通風必須采用擋風牆、風障和風筒等導風設施,這種方法無需增設通風設備,安全可靠,由於受全風壓限製,通風長度有限。

  局部通風機的通風方式在掘進中應用最廣泛,包括壓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三種,如圖6-33所示。其中壓入式通風具有有效射程長,通風效果好;通風機安裝在進風流中,安全性好;硬質、軟質風筒都可使用,適應性好。因此,《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湧出的岩巷掘進通風方式應采用壓入式,不得采用抽出式。如果采用混合式,必須製定安全措施。瓦斯噴出區域和煤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層的掘進通風方式必須采用壓入式。

  101頁 圖4-43

  圖6-33局部通風機布置

  (二)局部通風機的安裝與管理

  1. 局部通風機必須指定專人管理,保證正常運轉。

  2. 壓入式局部通風機必須安裝在進風流中,距掘進巷道回風口不得小於10米,全風壓供給該處的風量必須大於局部通風機的吸風量,以免發生循環風。同時要保證局部通風機到掘進巷道回風口間巷道中的最低風速:煤巷、半煤岩巷不低於0.25米/秒,岩巷不低於0.15米/秒。

  3. 必須采用抗靜電阻燃風筒。風筒口到工作麵的距離必須符合作業規程要求。風筒要懸掛平直避免車刮人碰,連接采用反壓邊方式,做到接頭嚴密,及時修補破口,減少漏風。在巷道裏維修、架棚或搬運材料設備時,千萬不要斷開風筒或撞壞風筒,發現風筒有損壞應及時報告。

  4. 低瓦斯礦井掘進工作麵的局部通風機,可采用裝有選擇性漏電保護裝置的供電線路供電,或與采煤工作麵分開供電。瓦斯噴出區域、高瓦斯礦井、煤(岩)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礦井中掘進工作麵的局部通風機應采用“三專”(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和專用線路)供電,也可采用裝有選擇性漏電保護裝置的供電線路供電。

  5. 沒有裝備礦井安全監測係統礦井的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湧出的岩巷掘進工作麵,必須裝備甲烷風電閉鎖裝置或甲烷斷電儀和風電閉鎖裝置。無瓦斯湧出的岩巷掘進工作麵,必須裝備風電閉鎖裝置。嚴禁使用三台(含三台)以上局部通風機向一個掘進工作麵供風,也不得用一台局部通風機同時向一個掘進工作麵供風,也不得用一台局部通風機同時向兩個作業的掘進工作麵供風。

  6. 使用局部通風機通風的掘進工作麵,不得通風。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恢複通風前,必須先檢查瓦斯。隻有在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

  7. 局部通風機運轉時間累計超過半年的應升井檢修,運轉中的局部通風機每月應檢查一次。

  四、礦井風量測算

  (一)礦井風量計算

  礦井所需風量應能同時滿足排除瓦斯、二氧化碳、炮煙等有害氣體和粉塵,使工作地點有適宜的氣溫和風速的要求。它是井下各個工作地點有效風量和各條風路上漏風量的總和,並考慮礦井瓦斯湧出的不均衡、內部漏風等因素,要求礦井總風量有一定的備用量。礦井總進風量是分別按井下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保證每人每分鍾供給不少於4m3空氣)和按采煤、掘進、硐室及其他用風地點實際需要風量計算,並取其中最大值。生產礦井應“以風定產”,不能超風生產,造成瓦斯爆炸,死亡84人。

  (二)風量測量

  風量測量實際是通過風速表測量巷道平均風速和測量巷道斷麵計算出來。風速表按測量風速範圍分為高速風表(≥10m/s)、中速風表(0.5—10m/s)和微速風表(0.3—0.5m/s)三種。測風時可根據風速選擇合適的風速表。測風有兩種方法,即側身法和迎麵法測風,常用的是側身法。它是人背向巷道壁,伸直持風表的手臂,與風流方向垂直,並使風速表葉片迎向風流方向。在測量斷麵上按圖6-34所示的任一種線路均勻移動風表,1分鍾即關閉風表,讀取讀數,根據讀數值查所用風表的校正曲線,得出真風速值。

  103頁 圖4-44

  圖6-34線路測風

  平均風速計算方法是:

  V=V0(S - 0.4)/S

  式中:

  S—測風巷道斷麵積,m2

  0.4—人體所占去的麵積,m2

  V0—真風速,m/s

  風量計算:Q=VS

  式中:

  V—巷道平均風速 m/s

  Q—風量 m3/min

  S—測風巷道斷麵積, m2

  第七節 瓦斯防治

  一、 概述

  瓦斯是成煤過程中的一種伴生氣體。它是指煤礦井下以甲烷為主的有害氣體的總稱,有時單獨指甲烷。

  (一)瓦斯的性質

  瓦斯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氣體,比空氣輕,所以容易聚集在巷道的頂部、冒高處和上山巷道的迎頭。瓦斯難溶於水,但擴散性、滲透性很強,而使人窒息,甚至死亡。所以禁止人員進入井下通風不良的區域。瓦斯不助燃,但當空氣中瓦斯達到一定濃度後,遇到高溫熱源能燃燒和爆炸。

  (二)瓦斯湧出形式

  瓦斯是煤礦存在最普遍、危害最大的有害氣體。在采掘生產過程中,有大量的瓦斯從煤、岩層中向采掘空間湧出。其湧出形式分兩種:一是普通湧出,這是指瓦斯從煤岩層中緩慢地、均勻地、連續地、長時間地湧向采掘空間的現象;二是特殊湧出,它是指瓦斯大量突然、集中釋放出來,並具有聲響和強大動力瓦斯噴出和煤與瓦斯突出。

  礦井瓦斯湧出量是指開采過程中,單位時間內單位重量煤中放出的瓦斯量。它隻包括普通湧出形式的瓦斯量。其表示方法有兩種:一是絕對瓦斯湧出量,它是指單位時間內湧入采掘空間的瓦斯量,單位為m3/min;二是相對瓦斯湧出量,它指礦井在正常生產條件下,月平均日產一噸煤所湧出的瓦斯數量,單位為m3/T。

  (三)礦井瓦斯等級劃分

  根據礦井瓦斯湧出形式和瓦斯湧出量的大小,將礦井分為不同等級,並實行分級管理。一個礦井中,隻要有一個煤(岩)層發現過瓦斯,該礦井即定為瓦斯礦井,並依照礦井瓦斯等級的工作製度進行管理。我國將瓦斯礦井分為三個等級。

  低瓦斯礦井:礦井相對瓦斯湧出量小於或等於10m3/T,且絕對瓦斯湧出量小於或等於40 m3/T。

  高瓦斯礦井:礦井相對瓦斯湧出量大於10m3/T或絕對瓦斯湧出量大於40 m3/min。

  煤(岩)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礦井。

  凡瓦斯礦井,每年都必須進行一次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工作。

  二、瓦斯爆炸及其防治

  瓦斯是一種能燃燒、能爆炸的氣體。在一般情況下,瓦斯濃度小於5%時,遇到火源能燃燒,並呈藍色火焰,但不會爆炸;瓦斯濃度達到5%--16%時,遇火就會爆炸;大於16%時,在混合氣體中遇有火源,不爆炸,也不會燃燒,但如有新鮮空氣從外界供給時,在混合氣體和新鮮空氣的接觸麵上遇火就燃燒。在煤礦井下,瓦斯濃度達到8.5%時,爆炸威力最強。例如:2000年12月3日山西某礦瓦斯爆炸,死亡46人,主要原因是全礦停電,主要通風機停風,處理措施不當引起的。

  (一)瓦斯爆炸的基本條件

  瓦斯爆炸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缺一就不能爆炸。第一,瓦斯濃度達到5%--16%(5%稱為瓦斯爆炸下限,16%稱為瓦斯爆炸上限,5%--16%稱為瓦斯爆炸界限);第二,存在高溫火源,瓦斯的引火溫度一般認為是650℃--750℃,明火、吸煙、電火花、放炮、煤炭自燃、靜電火花,甚至撞擊和摩擦火花都足以引燃瓦斯;第三,空氣中的氧含量達到12%以上。

  瓦斯爆炸事故90%發生在采掘工作麵,特別是掘進工作麵多。這是因為采掘工作麵發生瓦斯積聚的地點多,引爆火源出現概率高,空氣中氧含量充足,同時,工作麵人多手雜,“三違”現象多。

  (二)預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在正常生產的礦井中,不可能采用降低氧含量的辦法來防止瓦斯爆炸,隻有對已封閉的火區或正在處理的火區,可以注入惰性氣體,降低氧含量來防止瓦斯爆炸,幫助火區熄滅。因此,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麵:防止瓦斯積聚、控製火源和防止事故擴大。

  1. 防止瓦斯積聚

  防止瓦斯積聚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強通風

  礦井要建立完善的、獨立的通風係統,采取機械通風,做到供風穩定、連續不斷和安全可靠,並具有較強的抗災能力。為此,礦井通風係統要力求簡單,實行分區通風,堅持以風定產,特別是加強掘進通風管理,臨時停工的地點不準停風,否則必須切斷電源,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並報吿調度室。停工區內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或其他有害氣體超過安全濃度不能立即處理的必須在24小時內封閉完畢。嚴禁在停風或瓦斯超限的區域內作業。通風設施應該建好、管好、維護好。

  (2)加強瓦斯檢查與監測,及時發現問題,果斷處理,消除隱患

  每個礦井必須建立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氣體的檢測製度。礦長、礦技術負責人、采掘區隊長、通風區隊長、工程技術人員、班長、流動電鉗工下井時,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儀,瓦斯檢查工必須攜帶光學瓦斯檢測儀,安全監測工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或者便攜式光學甲烷檢測儀。所有采掘工作麵、硐室、使用中的機電設備設置地點、有人作業的地點都應納入瓦斯檢查範圍。

  采掘工作麵的瓦斯檢查次數規定為:低瓦斯礦井中每班至少2次;高瓦斯礦井中每班至少3次;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瓦斯噴出危險的采掘工作麵和瓦斯湧出較大、變化異常的采掘工作麵必須設專人經常檢查瓦斯,並安設甲烷斷電儀;本班未進行工作的采掘工作麵,瓦斯和二氧化碳每班至少檢查1次;可能湧出或積聚瓦斯或二氧化碳的硐室和巷道的瓦斯或二氧化碳每班至少檢查1次;井下停風地點柵欄外風流中的瓦斯濃度每天至少檢查1次;擋風牆外的瓦斯濃度每周至少檢查1次。

  瓦斯檢查員必須執行巡回檢查製度和請示報告製度,並認真填寫瓦斯檢查班報,實行“三對口”,即瓦斯檢查手冊、檢查地點瓦斯記錄牌和瓦斯班報表的數據要一致。通風值班人員必須審閱瓦斯班報表,礦長、礦技術負責人必須審閱通風瓦斯日報,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瓦斯濃度超過安全濃度,瓦斯檢查工有責令現場人員停止工作,並撤到安全地點。西北某礦一掘進工作麵僅因放最後一炮未執行“一炮三檢”而造成瓦斯爆炸,死亡100人。

  高瓦斯礦井、煤(岩)與瓦斯突出礦井、有高瓦斯區低瓦斯礦井必須裝備礦井安全監測係統。采區設計、采掘作業規程必須對安全監控設備的種類、數量和位置做出明確的規定。安全監測設備所使用的儀器儀表必須定期調試、校正,每月至少一次。每個職工都要愛護這些設備,甲烷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濃度值不允許隨意變動,確保其正常發揮作用。安徽某礦掘進工作麵,瓦斯超限,監測係統已經報警,職工將瓦斯探頭埋進煤堆裏,繼續違章作業,終於導致瓦斯爆炸。

  (3)及時處理局部瓦斯積聚

  采掘工作麵及其他巷道內,容積大於0.5m3的空間內積聚的瓦斯濃度達到2.0%時,附近20m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采煤工作麵上隅角積聚瓦斯可以采用風障引導風流法(圖6-35)、風筒引排風流法(圖6-36)、尾巷排放法(圖6-37)、移動泵站抽放法(圖6-38)和液壓局部通風機吹散法(圖6-39)等措施。綜合機械采煤工作麵機組附近積聚瓦斯可采取加大風量(但風速不得超過5m/s),采煤機以較小速度和截深采煤、抽放瓦斯等方法進行處理。當采煤機附近(或工作麵其他的地方)出現局部積聚時,可采用小型局部通風機或水力引射器吹散排出。

  掘進巷道積聚瓦斯可采用增加風量稀釋、導風板引導風流法(圖6-40)、風筒分支排放法(圖6-41)、充填置換法(圖6-42)等措施。

  109頁 圖4-45

  圖6-35掛風障處理回風隅角的瓦斯積聚

  109頁 圖解4-46

  圖6-36風筒導風法處理回風隅角積聚的瓦斯

  109頁 圖4-47

  圖6-37 尾巷排放法處理回風隅角瓦斯積聚

  110頁 圖4-48

  圖6-38 移動泵站排放采空區瓦斯

  110頁 圖4-49

  圖6-39 小型液壓局部通風機處理

  上隅角瓦斯示意圖

  111頁 圖 4-50

  圖6-40 擋風板引風處理冒落空洞中的瓦斯

  111頁 圖4-51

  圖6-41 風筒分支法排放瓦斯

  111頁 圖4-52

  圖6-42 充填法處理冒落空洞的瓦斯積聚

  (4)加強瓦斯排放管理

  當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或二氧化碳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不超過3%時,必須采取安全措施,控製風流排放瓦斯。

  當停風區中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時,必須製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報礦技術負責人批準。排放瓦斯的基本原則是撤人、斷電、限量。也就是控製供風量和瓦斯排放量,嚴禁“一風吹”;確保排出的風流與全風壓彙合處的瓦斯濃度不超過1.5%。明確停電、撤人的範圍,統一指揮,精心組織,責任落實,確保安全排放。華東某礦違章排放停掘工作麵積聚的瓦斯,沒按規定的撤人,排放瓦斯流經的巷道不但未停電,還有內齒輪絞車正在運轉,結果高濃度瓦斯碰上絞車產生火花,發生爆炸,造成45人死亡,教訓極其深刻。

  抽放瓦斯是礦井消除瓦斯重大事故的治本措施。凡用通風方法不能夠將湧出的瓦斯稀釋到安全濃度以下的,就必須考慮進行瓦斯抽放。礦井可以采用建立永久抽放係統或井下臨時抽放瓦斯係統等方法。

  2. 控製火源

  控製火源是防治瓦斯爆炸的第二大措施,具體方法有:

  (1)加強明火管製

  ①禁止在井口房、通風機房、瓦斯泵房周圍20米範圍內使用明火、吸煙或用火爐取暖。

  ②嚴禁攜帶煙草、點火物品下井,嚴禁攜帶易燃物品下井,必須帶入的易燃物品要經礦技術負責人批準。

  ③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和電爐取暖。

  ④不得在井口房內和井下從事施焊工作,如必須在井口房內、井下主要硐室和主要進風巷內施焊時,每次都必須製定安全措施,報礦長批準。

  ⑤嚴禁在井下存放汽油、煤油、變壓器油等,井下使用的棉紗、布頭、潤滑油等必須存放在有蓋的鐵桶內,嚴禁將其亂扔亂放拋灑在巷道、硐室或采空區內。

  ⑥必須加強火區管理。

  (2)加強放炮管理

  嚴格按照放炮規程作業,嚴禁放糊炮、明炮,嚴禁明火、明電放炮。嚴格執行“一炮三檢”製度。

  (3)嚴格電器安全管理

  井下電氣設備必須選用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的設備,定期進行防爆性能檢查。供電要做到:無“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有過流保護、漏電保護和接地保護,堅持使用檢漏繼電器和煤電鑽綜全保護;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雜散電流;礦燈發放、使用按規定執行。

  除此之外,還必須防止摩擦、撞擊火花和靜電火花以及防雷電。

  3. 防止事故擴大

  防止瓦斯事故擴大,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損失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措施包括:

  (1)每個礦井必須編製年度《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並認真貫徹落實。

  (2)井下實行分區通風

  (3)安裝有主要通風機的出風井口,應安設防爆門。

  (4)生產礦井的主要通風機必須裝有反風設施,並能在10分鍾內改變礦井中的風流方向。當風流方向改變後,主要通風機的供風量應不小於正常供風量的40%。

  (5)安設隔爆設施,如設置岩粉棚、水棚、撒岩粉和自動水幕等。

  (6)下井人員必須偑帶自救器。

  (7)礦井發生事故後,局、礦長和技術負責人必須立即采取措施,組織搶救。並按規定及時上報。

  第八節 粉塵防治

  煤礦的粉塵包括煤塵、岩塵、水泥粉塵等,主要來源於采掘、裝卸、運輸等過程中。人在生產環境中,長期吸入呼吸性粉塵就可能得職業病(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還可能引起皮膚病、角膜炎和呼吸道發火等。有的煤塵具有爆炸性,當空氣中的浮塵達到一定濃度,就可能發生煤塵爆炸,危害極大。空氣中的粉塵濃度過大,也會影響人視線,使人不能及時發現冒頂、片幫等事故隱患。所以礦塵也是煤礦五大災害之一,特別是爆炸性煤塵危害更大。1942年4月26日,某礦發生瓦斯煤塵爆炸,死亡1594人。

  一、塵肺病及其防治

  長期從事采掘工作和從事在粉塵環境中工作的職工容易患塵肺病。它主要是呼吸性粉塵吸入肺部後引起肺部纖維組織增長病變,一般發展較慢,病程較長。塵肺病分為煤肺病、煤矽肺病和矽肺病三種,按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又可分為一、二、三期塵肺病。一、二期塵肺病隻能在地麵作一點輕工作,三期塵肺病人就終生失去勞動能力。由於至今尚不知塵肺病的發病機理,因此也難以治療。

  預防塵肺病必須大力推行綜合防塵措施。濕式作業是一項簡單易行、費用少、效果好的重要防塵措施,如煤體注水、濕式鑿岩、噴霧灑水,水炮泥、水封爆破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風除塵很重要,合理控製風流速度,既可帶走空氣中的浮塵,稀釋粉塵濃度,同時也不致把落塵揚起,因此,在《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允許風速範圍內合理調整風速是十分重要的。

  在機采工作麵要實行采煤機內外噴霧,在綜采工作麵的支架前梁、側護板及放煤口周圍安裝噴嘴和自動噴霧供水係統實現移架、降架和放煤時自動噴霧降塵,在放煤口安設負壓捕塵裝置、應用吸塵滾筒等除塵方法。

  掘進工作麵還可采用幹式捕塵、除塵器除塵。目前我國在物理化學除塵方麵主要采取水中添加降塵劑降塵、泡沫除塵、磁化水降塵及黏塵降塵。對於作業者來說,做好個體防護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麵,主要包括防塵麵罩、防塵帽、防塵呼吸器和防塵口罩等。

  二、煤塵爆炸及防治

  (一)煤塵爆炸的條件

  煤塵爆炸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具有爆炸性的煤塵懸浮於空氣中達到一定的濃度,一般認為爆炸界限為30—2000g/m3,濃度在300—400g/m3時爆炸威力最大。煤塵有無爆炸性必須經過國家授權單位進行鑒定。二是有引爆熱源,一般認為是650℃--1050℃,主要熱源與瓦斯的引火源基本相同。三是有足夠的氧含量。

  (二)預防煤塵爆炸的措施

  預防煤塵爆炸的措施包括防塵措施、防爆措施和隔爆措施。

  1. 防塵措施

  在生產過程中設法減少煤塵的產生量和避免煤塵懸浮飛揚,是防止煤塵爆炸的根本措施。具體方法有:

  (1)采煤工作麵應采取煤層注水措施,炮采工作麵應采取濕式打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後應衝洗煤壁,爆破時應噴霧降塵,裝煤時灑水。

  (2)滾筒式采煤機必須裝有內、外噴霧裝置,無水必須停機。

  (3)液壓支架和放頂采煤工作麵的放煤口必須安裝噴霧裝置,采煤工作麵的回風巷應安設風流淨化水幕。

  (4)掘進工作麵必須采取濕式鑽眼、衝洗井壁巷幫、水炮泥、爆破噴霧、裝岩(煤)灑水和淨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

  (5)所有放煤口、轉載點都必須安設噴霧裝置,必須及時清除巷道中的浮煤,清掃或衝洗煤塵,並定期對主要大巷刷漿,井下煤倉和溜煤眼應保持一定存煤,不得放空。

  (6)控製風速,防止煤塵飛揚。

  2. 防爆措施

  與防止瓦斯的引燃措施相同。

  3. 隔爆措施

  為了防止爆炸範圍擴大,開采有煤塵爆炸危險煤層的礦井,必須有預防和隔絕煤塵爆炸的措施。礦井的兩翼、相鄰的采區、相鄰的采煤工作麵間,煤層掘進巷道同與其相連的巷道間,煤倉與其相連通的巷道間,采用獨立通風並有煤塵爆炸危險的其他地點同與其相連通的巷道間,必須用水棚或岩粉棚隔開,巷道應定期撒布岩粉。

  三、綜合防塵措施

  礦井綜合防塵措施包括:(1)礦井建立完善的防塵措施;(2)煤層注水;(3)噴霧灑水;(4)風流淨化;(5)放炮用水炮泥;(6)衝洗巷道;(7)濕式打眼;(8)采空區灌水;(9)巷道刷漿;(10)清掃浮煤;(11)隔爆水棚或岩粉棚,撒布岩粉;(12)個體防護。湖南某礦因某采區風量不足,多台局部通風機打循環風,又無灑水係統,煤塵大量飛揚,違章放炮,引起煤塵爆炸,死亡35人。

  第九節 礦井火災防治

  一、概述

  礦井火災是指發生在井下或井口附近能威脅到井下安全生產和井下人員安全的火災。

  (一)礦井火災分類

  礦井火災根據火源的不同分為外因火災和內因火災。

  1. 外因火災是指由某種外在的高溫熱源引起可燃物燃燒的火災。如吸煙、電焊、用電爐或燈泡取暖、電火花、明火明電放炮、瓦斯煤塵爆炸等所引起的火災。這類火災的特點是發生突然,來勢迅猛,無預兆可查,在礦井火災總數中,占的比重不大,但損失不小。

  2. 內因火災是指由於煤炭自燃引起的火災。這類火災有一個孕育過程(自燃要經過潛伏期、自熱期和燃燒期),根據預兆能早期發現,但火源隱蔽,經常發生在人們難以進入的采空區和煤柱內,難於找到準確的火源位置,撲滅較困難。

  (二)煤炭自燃的條件

  煤炭自燃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煤炭具有自燃傾向性,並呈破碎狀態堆積;第二,連續的通風供氧,使維持煤的氧化過程不斷的發展;第三,煤炭氧化生成的熱量能大量積蓄,難以及時散失。

  (三)礦井火災的危害

  礦井火災的危害很大,它能產生高溫火煙及有毒有害氣體。火源附近的溫度可達1000℃以上,伴隨火災產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是火災事故中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火災可能引發瓦斯、煤塵爆炸,可以產生“火風壓”,使風流逆轉,造成風流紊亂。火災燒毀設備、支架和煤炭資源,造成停工停產。如果封閉火區,還將影響礦井生產正常接替,凍結煤炭資源。捷克斯洛伐克某礦,由於采區進風巷帶式輸送機摩擦著火引起一場火災,由於有害氣體增多,而井下缺氧造成110名職工遇難。

  人體感觀能感覺到的煤炭自燃征兆主要是:

  1. 巷道中出現“霧氣”或巷道壁“掛汗”。這是因為煤炭氧化初期,提高煤炭溫度,使水蒸發,增強了巷道內的濕度,從而在空氣中形成霧氣,在支架和巷道壁形成水珠,這種水珠是平形的。

  2. 人在巷道中還會聞到煤油、汽油或鬆節油味,尤其是聞到煤焦油惡臭味時,表明煤炭自燃已發展到嚴重程度。

  3. 從火區流出的空氣和水的溫度較正常情況下的溫度高。

  4. 煤炭自燃過程中,都會產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這些氣體使人感到悶熱、頭痛、憋氣、四肢無力、精神不振、不舒服、有疲勞感覺,這些征兆與人生病要區別開來,因此人體感覺總是帶有相當大的主觀性,不是自燃早期識別的可靠辦法,還必須相信科學,采取儀器儀表來識別煤炭自燃的發生最可靠。

  二、礦井火災預防

  (一) 預防礦井火災的一般措施

  1.每個礦井必須製定井上、井下防火措施;

  2. 礦井所有地麵建築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場等處的防火措施和製度必須符合國家和當地消防部門的規定和要求。

  3. 木料場、矸石山、爐灰場與進風井之間必須保持一定距離;

  4. 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為中心的聯合建築,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築。

  5. 礦井必須設地麵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係統。井下消防管路係統應每隔100m設置支管和閥門,在帶式輸送機巷道中應每隔50m設支管和閥門;

  6. 在進風口處應裝設防火鐵門;

  7. 井上、井下必須設置消防材料庫;

  8. 井筒、平硐與各水平的連接處及井底車場、主要絞車道與主要運輸巷、回風巷的連接處、井下機電設備硐室、主要巷道內帶式輸送機機頭前後兩端各20m範圍內都必須采用不燃性支架;

  9. 井下和井口嚴禁采用可燃性材料搭設臨時操作間、休息室。

  (二)外因火災的預防

  預防外因火災首先要預防明火。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m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嚴禁攜帶煙帶、點火物品下井,嚴禁井下吸煙,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噴燈焊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巷和井口房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等工作,每次必須製定安全措施。嚴禁井下存放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井下使用的和用過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不得亂扔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或硐室內。井下爆炸材料庫、機電設備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井底車場、使用帶式輸送機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麵附近的巷道中,應備有滅火器材。井下工作人員必須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存放的地點和使用方法。

  (三)煤炭自燃的預防

  預防煤炭自燃的措施主要有:

  1. 選擇合理的開拓開采方法。預防煤炭自燃對開拓開采的要求是煤層切割量少、煤炭回收率高、工作麵推進速度快、采空區容易封閉。如將主要巷道盡量布置在煤層底板岩石中、采用長壁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區、無煤柱開采、推廣綜合機械化采煤。開采順序:煤層間先采上層煤,後采下層煤;上山采區先采上區段,後采下區段;下山采區與此相反。

  2. 防止漏風。防火對通風的要求是:風流穩定,漏風少和通風網路中各區段容易隔絕。因此應選擇合理的通風係統,如分區通風,工作麵後退式采煤應采用U型、Y型或W型通風係統,礦井通風阻力分布適宜,通風設施位置合理,及時封閉采空區和廢巷,利用調壓法減少漏風。

  3. 預防性灌漿。它是將水和漿材(如黃土、電廠的爐灰)製成一定濃度的漿液,通過輸漿管路送往可能發生自燃的地區,以防止煤炭自燃的發生。其作用是:泥漿包住碎煤,隔絕空氣,防止氧化;泥漿堵塞采空區中的空隙,減少漏風,泥漿水可使灌漿區冷卻降溫。 灌漿方法可采用采前灌漿、隨采隨灌、工作麵灑漿、采後封閉灌漿等,灌漿時應特別注意防止潰漿、透水事故。

  4. 阻化劑防滅火。它是將某些能抑製煤炭氧化的物質(氧化鈣、氧化鎂、水玻璃等)噴灑在煤炭、采空區或壓入煤體之中,以抑製或延緩煤的氧化過程。它的工藝分為噴灑阻化劑、壓注阻化劑和霧化阻化劑。

  5. 凝膠防火。它是通過壓注係統將基料(水玻璃)和促凝劑(銨鹽)兩種按一定比例與水混合後,注入到煤體中凝結固化,起到堵漏和防火的目的。凝膠具有固水性、阻化性、熱穩定性和吸熱降溫性等較好的防火性能,而且成膠時間可調,已成為礦山主要的防滅火技術之一。缺點是會產生大量氨氣,汙染井下空氣。

  6. 惰性氣體防滅火。它是將不能助燃也不能燃燒的惰性氣體注入已封閉或有自燃危險的區域,降低其氧氣濃度,從而使火區中因缺氧將火源熄滅(叫惰氣滅火)。或者使采空區中因氧含量不足而使遺煤不能氧化自燃(叫惰氣滅火)。目前應用最多的是氮氣防滅火,因為氮氣具有來源廣泛、無毒、無臭和易與空氣混合等優良特性。

  7. 均壓防滅火。均壓防滅火是通過降低漏風道兩端的風壓差來達到減少漏風的目的,主要用於煤層自燃火災預防、封閉火區等。

  《煤礦安全規程》對上述各種防滅火技術均有明確規定,必須嚴格遵守。

  三、礦井火災處理

  井下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製火勢,並迅速報告調度室。調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災報告後,應立即按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通知有關人員組織搶救災區人員和實施滅火工作。礦值班調度和在現場的區、隊、班組長應依照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區的人員撤離,並組織人員滅火。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電源,在切斷電源之前,隻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搶救人員和滅火過程中,必須指定專人檢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塵、其他有害氣體和風向、風量的變化,還必須采取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

  礦井滅火分為直接滅火、隔絕滅火和聯合滅火三大類。

  (一)直接滅火

  直接滅火法是用滅火器材(如水、砂子、岩粉、滅火器、高倍數泡沫滅火機等)在火源附近撲滅火災或挖除火災,這是一種積極的滅火方法。一般適用於小範圍的初起火災。用水滅火應用最廣泛,但應注意的事項是:

  1. 水量要充足。

  2. 用水滅火時,人員要占據上風頭工作,射流由火源的邊緣逐漸推向中心,以免產生過量的水蒸氣傷人和水蒸氣爆炸。

  3. 必須保持一個暢通的排煙通道,以防高溫水蒸氣和煙流返回傷人。

  4. 不能用水撲滅帶電的電氣火災,不宜用水撲滅油類火災。用水淹沒采區或礦井的滅火方法,隻能在萬不得已時才使用。因為淹沒造成長時間停產,火被熄滅後排水、維護也難,特別是自燃火災,水淹後,煤更容易自燃。

  (二)隔絕滅火

  隔絕滅火是當火災發展到不能直接滅火時,迅速在通向火區的巷道中建築密閉牆,切斷向火區供風,使火因缺氧而熄滅。密閉牆分臨時密閉牆、防爆密閉牆和永久密閉牆三種。封閉火區要立足一個“早”字,早下決心,早做物質準備;遵守三原則,即“小、少、快”:封閉範圍盡可能的小,建的防火牆盡量的少,防火牆施工要快。在密閉瓦斯礦井的火區,為防止瓦斯爆炸傷及救災人員和建牆施工人員,應先建防爆牆,在防爆牆的掩護下,再建永久防火牆。臨時密閉牆是為了控製火勢,暫時切斷風流而在火區上風側建立。火區封閉順序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妥善安排。

  (三)聯合滅火

  聯合滅火法是在火區封閉後,向火區采取灌漿、注入惰性氣體或者采用均壓法等措施,加快火區熄滅的方法。

  火區封閉後,要加強管理,促使火災早日熄滅。煤礦應繪製火區關係圖,建立火區管理卡片,並永久保存。每個防火牆附近必須設置柵欄、警標、禁止人員入內。對火區應進行定期檢測和分析,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火區隻有達到下列條件,方可認為火已熄滅。

  1. 火區內的空氣溫度下降到30℃以下,或與火災發生前該區的日常空氣溫度相同。

  2. 火區的內空氣中的氧濃度降到5%以下。

  3. 火區內空氣中不含有乙烯(C2H4)、乙炔(C2H2),一氧化碳(CO)濃度在封閉期間內逐漸下降,並穩定在0.001%以下;

  4. 火區的出水溫度低於25℃,或與火災發生前該區的日常出水溫度相同。

  5. 上述四項指標持續穩定的時間不少於一個月。

  啟封火區必須先製定安全措施,並做好一切應急準備,啟封火區和恢複火區初期通風等工作,必須有礦山救護隊負責進行。啟封方法有二種:一是通風啟封法。火區範圍不大,且確認火已熄滅采用此辦法,先打開回風側密閉牆,檢查確認火已熄滅,過一定時間再打開進風側密閉牆,在打開進、回風密閉牆後短時間內,應采取強力通風。二是鎖風啟封法。如果火區的範圍大,難於判斷火是否完全熄滅,應采取鎖風法。即在火區的進風側原密閉牆外5—6m處建一道帶門的密閉牆,救護隊員進入後,風門關閉,再將原火區密閉牆打開,救護隊員進入火區檢查後,確認在一段距離範圍內無火源,可選擇適當地點重新建立臨時密封牆,恢複通風,逐段逼近發火地點,最後打開回風側密閉牆,並在全區恢複正常通風。在啟封火區工作完畢後三天內,每班必須由礦山救護隊檢查通風工作,並測定水溫、空氣溫度和空氣成分,隻有在確認火區完全熄滅、通風等情況良好後,方可進行生產工作。

  第十節 礦井防治水

  一、概述

  礦井水災是煤礦五大自然災害之一。在煤礦建設和生產時期,經常會遇到水的危害,發生不同程度的透水事故,輕者造成排水設備增多,費用增加,原煤成本提高,生產條件惡化,管理困難,采掘接續緊張,影響生產和建設的發展;重者直接危害井下職工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安全,甚至造成人員傷亡或淹沒礦井。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做好礦井防治水的工作,杜絕水害事故的發生。

  在天然條件下煤層是不含水的,但在開采條件下,地下水、地表水、大氣降水和老窖水等水源會通過斷層、導水陷落柱、采掘活動造成的裂隙、封閉不良的鑽孔、岩溶塌陷和井筒(平硐)等通道湧入井下的采掘空間。礦井湧水量(指單位時間內流入礦井的水量)有大有小,一般分四個等級。

  (一)湧水量小的礦井,<2m3/min

  (二)湧水量中等的礦井,2—5 m3/min

  (三)湧水量大的礦井,5—15 m3/min

  (四)湧水量極大的礦井,>15 m3/min

  煤礦發生突水的主要原因是地麵防洪、防水指揮不當,或對防洪設施管理不善,水文地質條件不清,井巷設計不合理,亂挖亂采,破壞防火煤(岩)柱,工程質量低劣,測量錯誤,思想麻痹,管理不善,防水設施、設備能力不足或者維護不及時等。2000年9月12日,章丘市曹範鎮黃河煤礦西井煤三至煤二石門掘進迎頭發生透水事故,造成6人死亡。

  二、突水預兆

  各類突水事故發生之前,一般都會顯示出某些異常現象,這些異常現象稱為突水預兆。識別和掌握這些預兆,可以及時采取應急措施,撤離險區人員,防止傷害事故,甚至避免事故發生。突水前的預兆是:

  (一)煤壁“掛紅”。這是因為水中含有鐵的氧化物,水在通過煤層或岩層時,這些氧化物就會附著在裂隙表麵形成暗紅色水鏽。

  (二)煤壁“掛汗”。當采掘工作麵接近積水時,水在自身壓力下,通過煤岩裂隙而在煤壁、岩壁上聚成許多水珠,但有時空氣中水分遇到低溫煤塊也會凝結成水珠,這是一種假象。煤炭自燃的預兆中也會出現水珠,突水的水珠呈尖形,而自燃水珠呈平形,因此,遇到掛汗時應做具體分析。當煤岩的新鮮麵潮濕,則是突水預兆。

  (三)空氣變冷。工作麵接近大量積水區時,氣溫驟然降低,煤壁發涼,人一進去就有陰涼感覺,時間越長越感到陰涼。但是受地熱影響較大的礦井,地下水溫度偏高,當采掘工作麵接近時,溫度反而升高。

  (四)發生霧氣。當巷道內溫度很高時,積水透到煤壁後,引起蒸發,而迅速形成霧氣。

  (五)“水叫”。井下的高壓積水向煤岩的裂隙強烈擠壓與兩壁摩擦而發出嘶嘶叫聲,說明采掘工作麵距積水區已很近,即將突水,這時必須立即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六)底板鼓起。發生底鼓有兩種原因:一是頂板受承壓含水層(或積水區)靜水壓力和礦山壓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這是突水預兆;二是受礦山壓力單方麵作用而產生底鼓,這種情況一般不突水。因此,當發生底鼓時,要監視低鼓的發展變化,並報告調度室,經技術人員調查核實確定底鼓原因。若是前種原因,必須采取緊急措施,先在底鼓地段鋪設密集底梁,打木垛控製底鼓發展,在底鼓基本控製情況下,可在底鼓地段外側打鑽孔放水泄壓。

  此外,還有可能出現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發生片幫冒頂、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雞蛋味等預兆。

  以上預兆是典型的情況,在實際中並不一定全部表現出來,不同的水源會有差異,應細心觀察,認真分析,正確判斷。一般來說,衝積層水的特點是:一般開始時水小、水色發黃、夾有砂子,後來水量急劇增大。老窖積水一般是“死水”,有掛紅、酸度大、有臭雞蛋味、水味發澀等特點。斷層水一般為“活水”,則多會出現工作麵來壓、淋水增大,有時在岩石裂縫中出現淤泥、水混濁,多為黃色,無澀味。岩溶水則會出現頂底板來壓,柱窩和裂隙滲水現象,水呈灰色,帶有臭味,有時也有掛紅現象。

  三、預防措施

  井下防治水的主要措施包括留設防水煤(岩)柱、建築防水閘門和防水牆、探放水、疏放降壓開采、注漿堵水和礦井防排水係統等。

  (一)防水煤柱

  為了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滲入工作地點,需要留設一定寬度和高度的防水煤(岩)柱,常有的防水煤(岩)柱是井田邊界煤柱、斷層防水煤(岩)柱、上、下水平(或相鄰采區)防水煤(岩)柱、水淹區防水煤(岩)柱、地表水體防水煤(岩)柱、煤層露頭防水煤柱等。對於各種煤(岩)柱的寬度和高度,《煤礦安全規程》都有明確規定。這些煤柱是嚴禁開采的。

  (二)防水設施

  防水閘門和防水牆是井下防水的主要安全設施。凡是受水患威脅嚴重的礦井,在井下巷道布置和生產礦井開拓延伸或采區設計時,應在適當地點預留防水閘門、硐室和防水牆的位置,使礦井形成分翼、分水平或分采區隔離開采,在水患發生時,使礦井能分區隔離,縮小災情影響範圍,控製水勢危害,確保礦井安全。

  (三)井下探放水

  井下探放水是指當采掘工作麵接近老窖、含水層、斷層、陷落柱等有水害隱患的地點,要先探明水情,然後有計劃地將水放出來。因此,應當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後掘”的探放水原則,絕不可疏忽大意,更不能存在僥幸心理,一意蠻幹。采掘工作麵遇到下列情況之一者必須探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積水的井巷、老空水或相鄰煤礦時。

  2.接近含水層、導水斷層、溶洞或導水陷落柱時。

  3.打開隔離煤柱放水時。

  4. 接近可能與河流、湖泊、水庫、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斷層破碎帶時。

  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鑽孔時。

  6.接近有水的灌漿區時。

  7.接近其他有可能出水地區時。

  探水與掘進交叉進行,探水鑽孔終孔位置應當始終超前掘進工作麵一定距離,即超前距。每次掘進長度不得超過允許的掘進距離。鑽場應加強支護,並在工作麵迎頭打好堅固的立柱和擋板;保持水溝暢通,在打鑽地點或附近安設專用電話,並設有與受水患威脅地點相通的防水信號;打鑽中如發現有透水可能時,應停止鑽進,但不得拔出鑽頭。並立即報告調度室,情況危急時,必須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區的人員,然後采取措施,進行處理。打鑽過程中,要加強通風和瓦斯等有害氣體的檢查。嚴禁用放炮方法放水。

  (四)排水係統

  每個礦井都應建立完善的防排水係統,水泵的防排水能力應在20小時內排出礦井24小時的最大湧水量,排水管應與之相適應、主要水倉的有效容量達到《煤礦安全規程》要求,水倉、沉澱池和水溝中的淤泥應及時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須清理一次。

  在礦井發生水災時,礦井主排水泵不能停,水泵司機必須堅守崗位。

  四、事故處理措施

  當井下一旦發現突水預兆或透水事故時,現場工作人員應立即停止工作,報告礦調度室。如果情況危急,水勢很猛,應當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首先應當盡量了解或判斷事故的地點和災害程度,在保證人員安全的條件下,迅速組織搶救,盡可能地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麵,設法堵住出水點,防止事故繼續擴大。如果無法搶救,則應當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有組織地沿著規定的避災路線,避開壓力水頭,迅速撤退到湧水地點上部水平的安全地點或地麵,而不能進入出水地點附近的獨頭巷道。如果獨頭上山的下部惟一出口已被淹沒,無法撤退時,則可在工作麵躲避,等待救援。井下人員萬一來不及撤退到安全地點,而被堵在其他巷道時,應保持鎮靜,避免體力過度消耗,相互照顧、安慰,堅信組織上會全力營救。

  第十一節 井下爆破

  井下爆破作業是煤礦生產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序,直接影響到煤礦安全生產,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規定進行井下爆破作業,加強井下安全爆破管理,預防和控製井下爆破事故的發生。

  一、爆破事故的預防

  (一)爆破事故的類型

  井下爆破事故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一是直接由井下爆破作業本身造成的事故,如放炮崩人、放炮熏人、放炮崩倒支架事故、放炮崩壞刮板輸送機事故;二是因放炮而誘發的其他類型的事故,如放炮引爆瓦斯爆炸事故、放炮引爆煤塵爆炸事故、放炮透水事故。

  (二)預防措施

  要預防井下爆破事故,關鍵是要根據各類爆破事故發生的特點和規律,製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嚴格按作業規程的要求進行操作。這樣,就可以將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杜絕事故的發生。

  1. 加強井下環境治理

  加強井下環境治理,對安全極為重要。首先按規程規定,在爆破之後,加強通風,不得立即頂炮煙進入工作麵。在工作麵吹散炮煙後,才能進入工作麵,以防止發生中毒事故。

  炮煙中含有CO、NO2、SO2、H2S等有毒有害氣體,對人體十分有害。當炮煙濃度大,或呼吸時間長,就會發生熏人事故。與此同時,放炮時爆生氣體和衝擊波又將采掘工作麵塵土卷起,形成岩土和礦塵,也危害人體健康。

  氧化氮的來源主要是爆破,它是氮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其中二氧化氮(NO2)毒性最大,對人的呼吸氣管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掘進工作麵非常幹燥,放炮後工人立即頂著炮煙而進,會引起肺的損害。1972年唐山某煤礦在煤層中掘進,放炮後工人立即頂著炮煙而進,有兩名工人因吸入大量炮煙中氧化氮中毒,引起肺水腫而導致死亡。為了防治NO2,除要加強通風外,還可以采用水炮泥封眼,放炮後可采用噴霧灑水。根據國家衛生標準,為了不使人受NO2的慢性影響,確保人體健康,NO2的最高容許濃度規定為0.00025%。此項規定還考慮到放炮後0.00025%NO2和0.0024%CO並存時,對人體的損害。

  二氧化硫(SO2)的來源是放炮和火災。人大量吸入SO2,可以引起肺水腫。根據國家衛生標準和國內外資料,為了確保人體健康最高容許濃度為0.0005%。防止SO2的方法是加強礦井通風。

  為了減輕和消除炮煙的危害,應采取以下措施:

  (1)正確選擇和使用煤礦許用炸藥。煤礦許用炸藥分為硝銨炸藥、水膠炸藥、乳化炸藥。特別要注意選用適合井下使用,質量標準符合規定的炸藥。受潮變質和嚴重硬化的炸藥會產生大量有毒氣體,要注意對炸藥妥善保管和進行性能檢驗

  (2)要加強礦井井下通風和灑水。良好的通風,不僅給工作人員提供新鮮空氣,也是清洗和衝淡爆破後空氣中的有害氣體的重要措施。回采工作麵要有獨立的通風係統,要加強通風,減少漏風,保證有足夠的風量。掘進工作麵要靠局部通風機通風。回風巷道應當暢通,及時清除堵塞物以及減小通風阻力。

  在掘進工作麵爆破作業中,特別要注意加強通風,稍有疏忽,就可能引起瓦斯爆炸事故。據不完全統計,在瓦斯爆炸事故中,掘進巷道中瓦斯爆炸次數約占90%。由此可以看出,改進掘進通風條件,對防止瓦斯爆炸事故有重大意義。

  灑水一方麵可把溶解度高的NO2、N2O4、N2O3轉變為亞硝酸與硝酸;另一方麵亦有助於把難溶的氧化氮從碎石堆或岩石縫裏驅逐出來,以便隨風流出工作麵。水中加上一定濃度的堿性溶液,如石灰石與蘇打水也是一種有效措施。放炮員連炮和其他工作人員進入炮煙區時,最好用濕毛巾堵住嘴和鼻子。

  放炮前後,在放炮地點20m範圍內充分灑水,以便吸收、溶解放炮產生的部分有害氣體和粉塵,淨化空氣。一次爆破的炸藥量,不應超過通風機能力,因風量不足時,炮煙不易衝淡。

  2. 破引起瓦斯事故

  煤礦瓦斯事故,是井下重大災害之一。一旦發生瓦斯事故,不但造成重大傷亡,而且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給安全生產造成巨大威脅。因此,世界各國和我國都采取了煤礦瓦斯事故預防的措施,詳見本書“瓦斯防治”部分。據不完全統計,在所有瓦斯爆炸事故中,因放炮引起瓦斯爆炸的事故占37%。由此可見,嚴防瓦斯事故除了注意消除瓦斯積聚之外,很重要的是做好爆破安全作業,嚴格執行“一炮三檢”製度。堅持瓦斯檢測製度。

  3. 嚴防爆破引起煤塵爆炸事故

  在煤礦生產中,威脅安全的因素很多,煤塵爆炸事故是其中之一。防治煤塵爆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書“粉塵防治”部分就煤塵爆炸事故的防治作了專門介紹。防止因爆破引起煤塵爆炸事故的關鍵是嚴格按規程進行放炮作業,要防止放炮產生明火引起煤塵爆炸。

  4. 嚴防爆破透水事故

  水災是煤礦的重災害之一,它的發生將危及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時也給礦井正常生產帶來威脅,使生產成本升高、設備被淹等問題發生。湖南某礦掘進巷道時,因爆破誤穿溶洞,發生了湧出泥石流2500m3堵塞巷道1211m的重大事故。

  在爆破作業時,要特別注意可能發生的突水事故。堅持在爆破作業時必須“有疑必探、先探後掘”的探放水原則。在采掘作業中,遇到以下幾種情況,要停止放炮,進行探水處理:

  (1)接近水文地質複雜的區域,並有出水征兆或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鑽孔,應立即探水。

  (2)打開隔離煤柱放水或接近可能和河流、湖泊、水庫、蓄水池、水井相通的斷層破碎帶時,必須進行探水。

  (3)打探鑽後,在下列情況下要堅持不裝藥製度,即炮眼或掘進頭有出水征兆;超前距離不夠或偏離探水方向;掘進頭支架不牢固及空頂距離過長時。

  二、井下安全爆破作業

  (一) 井下安全爆破管理

  所有爆破人員,都必須熟悉爆炸材料的性能和《煤礦安全規程》有關條文的規定。

  井下爆破工作必須由專職爆破工擔任。爆破工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有2年以上采掘工齡的員擔任,並經過考試合格,持證上崗。在煤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層中,專職爆破工必須固定在同一個工作麵。

  瓦斯礦井中爆破作業,爆破工、班組長和瓦斯檢查員都必須在現場執行“一炮三檢”“三級信號三保險”製度。

  具體“一炮三檢”是指在采掘工作麵裝藥前,放炮前和放炮後,要認真檢查放炮地點附近的瓦斯濃度,放炮地點附近20米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1%時,不準裝藥、放炮。並且放炮員、班組長、瓦斯檢查工、安全檢查員都在場情況下方可放炮。

  “三級信號三保險”就是在裝藥前放炮員發出預告警號吹一聲口哨、放炮前發出放炮警號吹二聲口哨、響炮後解除警號吹三聲口哨。

  在放炮安全警戒處派專人站崗、掛警戒牌、拉繩。

  煤礦所有爆破作業地點必須編製爆破作業說明書,爆破工必須依照說明書進行爆破作業,說明書內容及要求包括:

  (1)炮眼布置圖必須標明回采工作麵的高度和打眼範圍或掘進工作麵的巷道尺寸,炮眼的位置、個數、深度、角度及炮眼編號,並用正麵圖、平麵圖和剖麵圖表示。

  (2)炮眼說明書必須說明炮眼的名稱(包括掏槽眼、輔助眼、周邊眼、底眼)、深度、角度、使用炸藥、雷管的品種、裝藥量、封泥長度、連線方法和起爆順序。

  (3)爆破作業說明書必須編入采掘作業規程,並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和技術條件及時修改補充。

  (二)嚴格使用煤礦許用爆破器材

  1. 煤礦井下使用的爆炸材料和輔助爆炸材料,必須經過國家授權的檢驗機構檢驗合格,並取得煤礦安全標誌證書。不得使用過期或有嚴重變質現象的爆炸材料。不能使用的爆炸材料必須交爆炸材料庫。

  2. 在煤礦井下的所有爆破作業工作麵,都必須使用煤礦許用炸藥和煤礦許用電雷管。所使用的煤礦許用炸藥應由礦總工程師按礦井和爆破工作麵所處區域的瓦斯等級合理選用,並且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320條的規定。

  (1)低瓦斯礦井的岩石掘進工作麵必須使用安全等級不低於一級的煤礦許用炸藥。

  (2)低瓦斯礦井的煤層采掘工作麵、半煤岩掘進工作麵必須使用安全等級不低於二級的煤礦許用炸藥。

  (3)高瓦斯礦井、低瓦斯礦井的高瓦斯區域,必須使用安全等級不低於三級的煤礦許用炸藥。有煤(岩)與瓦斯突出危險的工作麵,必須使用安全等級不低於三級的煤礦許用含水炸藥。

  (4)嚴禁使用黑火藥和凍結或半凍結的硝化甘油類炸藥。

  (5)不得在同一工作麵使用兩種不同品種的炸藥。

  3. 煤礦許用電雷管根據通電起爆時間長短分瞬發電雷管、秒延期電雷管、毫秒延期電雷管、抗雜散電流電雷管。在有瓦斯或煤塵爆炸危險的采掘工作麵,應采用毫秒爆破。在掘進工作麵必須全斷麵一次起爆;在回采工作麵,可采用分組裝藥,但一組裝藥必須一次起爆。嚴禁在一個回采工作麵使用2個台發爆器同時進行爆破。

  4. 在低瓦斯礦井的采掘工作麵采用毫秒爆破時,可采用反向起爆;在高瓦斯礦井低瓦斯礦井的高瓦斯區域的采掘工作麵采用毫秒爆破時,若采用反向起爆,必須製定安全技術措施,並經礦總工程師批準。

  5. 在高瓦斯礦井和有煤(岩)與瓦斯突出危險的采掘工作麵的實體煤中,為增加煤體裂隙、鬆動煤體而進行的10米以上的深孔預裂控製爆破,可使用二級煤礦許用炸藥,但必須製定安全技術措施並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三)正確執行放炮操作規程

  1. 爆破工必須把炸藥、電雷管分別放在專用的爆炸材料箱內,並加鎖。嚴禁亂扔、亂放。爆炸材料箱必須放在頂板完好、支架完整、避開機械、電氣設備的地點。每次爆破時,都必須把爆炸材料箱放在警戒線以外的安全地點。

  2. 從成束的電雷管中抽取單個的電雷管時,不得手拉腳線硬拽管體,也不得手拉管體硬拽腳線,應將成束的電雷管順好,拉住前端腳線將電雷管抽出。抽出單個電雷後,必須將其腳線末端扭結成短路。

  3. 裝配起爆藥卷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裝配起爆藥卷必須在頂板完好、支架完整、避開電氣設備和導電體的爆破工作地點附近進行。嚴禁坐在爆炸材料箱上裝配起爆藥卷。裝配起爆藥卷數量,以當時當地需要的數量為限。

  (2)裝配起爆藥卷時,必須防止電雷管受震動、衝擊、折斷腳線和損壞腳線絕緣層。

  (3)電雷管必須由藥卷的頂部裝入,嚴禁用電雷管代替竹、木棍紮眼。電雷管必須全部插入起爆藥卷內。嚴禁將電雷管斜插在藥卷的中部或捆在起爆藥卷上。

  (4)電雷管插入起藥卷後,必須用腳線將藥卷纏住,以便把電雷管固定在藥卷內,還必須扭結電雷管腳線末端成短路。

  4. 裝藥前,首先必須清除炮眼內的煤粉,再用木質或竹質炮棍將藥卷輕輕推入,不得衝撞或搗實,炮眼內的各藥卷必須彼此密接。

  有水的炮眼,應使用抗水型炸藥。

  5. 裝藥後,必須把電雷管腳線懸空,嚴禁電雷管腳線、爆破母線與運輸設備、電氣設備以及采掘機械等導電體相接觸。

  炮眼封泥應用水炮泥,水泡泥外剩餘的炮眼部分,應用黏土炮泥封實。封泥長度應按《煤礦安全規程》第329條規定執行。

  炮眼封泥也可用不燃性的,可塑性鬆散材料,如砂子、黏土與砂子的混合物製成的黏土炮泥。對無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實的炮眼,都嚴禁爆破。嚴禁用煤粉、塊狀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封泥。

  (1)炮眼深度小於0.6m時,不得裝藥、爆破。在特殊條件下,如挖底、刷幫、挑頂確需淺眼爆破,必須製定安全措施,炮眼深度可以小於0.6m,但必須封滿炮泥。

  (2)炮眼深度為0.6—1m時,封泥長度不得小於炮眼深度的1/2。

  (3)炮眼深度超過1m時,封泥長度不得小於0.5m。

  (4)炮眼深度超過2.5m,封泥長度不得小於1m。

  (5)光麵爆破時,周邊光爆炮眼應用炮泥封實,且封泥長度不得小於0.3 m。

  (6)工作麵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自由麵時,在煤層中最小抵抗線不得小於0.5m,在岩層中最小抵抗線不得小於0.3 m。淺眼裝藥爆破大岩塊時,最小抵抗線和封泥長度都不得小於0.3 m。

  6. 嚴禁明火、普通導爆索或非電導爆管爆破和祼露爆破。

  7. 處理卡在溜煤(矸)眼中的煤、矸時,如果確無爆破以外的方法,經礦總工程師批準,可爆破處理,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必須采用取得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誌的用於溜煤(矸)眼的煤礦許用剛性被筒炸藥或不低於該安全等級的煤礦許用炸藥。

  (2)每次爆破隻準使用一個煤礦許用電雷管。最大裝藥量不得超過450g。

  (3)每次爆破前,必須檢查溜煤(矸)眼內堵塞部位的上部和下部空間的瓦斯。

  (4)每次爆破前,必須灑水降塵。

  (5)在有威脅安全的地點必須撤人、停電。

  8. 有下列情況之一時,都不得裝藥、爆破:

  (1)采掘工作麵的控頂距離不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或者支架有損壞,或者傘簷超過規定。

  (2)裝藥前和爆破前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

  (3)在爆破地點20m以內,礦車,未清除的煤、矸或其他物體堵塞巷道斷麵1/3以上時。

  (4)炮眼內發現異狀、溫度驟高驟低、有顯著瓦斯湧出、煤岩鬆散、透采空區等情況時。

  (5)采掘工作麵風量不足時。

  有上述情況之一者,必須報告班、隊長,及時處理。在做出妥善處理前,爆破工有權拒絕裝藥、爆破。

  9. 在有煤塵爆炸危險的煤層中,掘進工作麵爆破前後,附近20m的巷道內,都必須灑水降塵。

  10. 爆破前,機器、液壓支架和電纜等,都必須加以可靠的保護或移出工作麵。

  爆破前,班組長必須親自布置專人,在警戒線和可能進入爆破地點的所有道路上擔任警戒工作。警戒人員必須在有掩護的安全地點進行警戒。警戒線處應設置警戒牌、欄杆或拉繩等標誌。

  11. 爆破母線和連接線,應符合下列要求:

  (1)煤礦井下爆破必須采用符合標準的爆破母線。

  (2)爆破母線與連接線、電雷管腳線和連接線、腳線和腳線之間的接頭必須相互扭緊並懸掛,不得與軌道、金屬管、金屬網、鋼絲繩、刮板輸送機等異電體相接觸。

  (3)巷道掘進時,爆破母線應隨用隨掛。不得使用固定爆破母線,特殊情況下在采取安全措施後,可不受此限。

  (4)爆破母線與電纜、電線、信號線應分別掛在巷道的兩側。如果必須掛在同一側時,爆破母線必須掛在電纜線的下方,並應保持0.3m以上的懸掛距離。

  (5)隻準采用絕緣母線單回路爆破,嚴禁用軌道、金屬管、金屬網、水或大地等當回路。

  (6)爆破前,爆破母線必須扭結成短路。

  12. 井下爆破必須使用發爆器。開鑿或延深通達地麵的井筒時,無瓦斯的井底工作麵中可使用其他電源起爆,但電壓不得超過380V,並必須有電力起爆接線盒。電力起爆接線盒所用的電源、線路連接方法、開關的構造、裝設的地點等都應編製設計,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發爆器或電力起爆接線盒必須采用礦用防爆型(礦用增安型除外)。每次爆破作業前,爆破工必須做電爆網路全電阻檢查。嚴禁用發爆器打火放電檢測電爆網路是否導通。

  各礦對發爆器必須統一管理、發放。定期對發爆器的各項性能參數進行校驗,並進行防爆檢查,不符合規定的嚴禁使用。

  爆破工必須最後離開爆破地點,並必須在有掩護的安全地點進行爆破。掩護地點到爆破工作麵距離,在作業規程中具體規定。

  發爆器的把手、鑰匙或電力起爆接線盒的鑰匙,必須由爆破工隨身攜帶,嚴禁轉交別人。不到爆破通電時,不得將把手或鑰匙入發爆器或電力接線盒內。爆破後,必須立即將把手或鑰匙撥出,摘掉母線並扭結成短路。

  13. 爆破前,腳線的連接工作可由經過專門訓練的班組長協助爆破工進行。爆破母線連接腳線。檢查線路和通電工作,隻準爆破工一人操作。

  爆破前,班組長必須清點人數,確認無誤後,方準下達起爆命令。爆破工接到起爆命令後,必須先發出爆破警號,至少再等5秒,方可起爆。

  14. 裝藥的炮眼必須當班爆破完畢。在特殊情況下,如果當班留下尚未爆破的裝藥的炮眼,當班爆破工必須在現場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清情況。

  (四)正確處理拒爆

  工作麵的炮煙吹散後,爆破工和班組長必須首先巡視爆破地點,檢查通風、瓦斯、煤塵、頂板、支架、拒爆、殘爆等情況。如果有危險情況,必須立即處理。

  通電以後裝藥炮眼不響時,爆破工必須先取下把手或鑰匙,並將爆破母線從電源上摘下,扭結成短路,再等一定時間(使用瞬發電雷管時,至少等5分鍾;使用延期電雷管時,至少等15分鍾),才可沿線路檢查,找出拒爆的原因。

  處理拒爆(包括殘爆)必須在班組長直接指導下進行,並應在當班處理完畢。如果當班未能處理完畢,爆破工必須在現場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

  處理拒爆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由於連線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連線起爆。

  2.在距拒爆炮眼至少0.3m處另打與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裝藥起爆。

  3. 嚴禁用鎬刨或從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藥卷或從起爆藥卷中拉出電雷管;嚴禁將炮眼殘底(無論有無殘餘炸藥)繼續加深;嚴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藥;嚴禁用壓風吹這些炮眼。

  4. 處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後,爆破工必須詳細檢查炸落煤、矸,收集未爆的電雷管。

  5. 在拒爆處理完畢以前,嚴禁在該地點進行與處理拒爆無關的工作。

  爆炸材料庫和爆炸材料發放硐室附近30m範圍內,嚴禁爆破。

  第十二節 礦井運輸與提升

  礦井運輸是煤炭生產中重要環節之一,它肩負著將工作麵采下的煤炭經井下巷道運到地麵裝車站或選煤廠;將掘進工作麵的矸石運到矸石場或矸石利用場地;同時又以相反的方向把井下生產所需的器材、設備等運送到工作地點;還要運送工人上下班。因此可以看出,一旦運輸出事故,運輸工作就要被迫停止,煤炭生產要受影響。

  礦井運輸工作由於受工作條件的限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第一,受空間限製,作業條件差,易造成事故。第二,設備的流動性大,往往因安裝質量等問題成為事故的根源。第三,運輸工作量大,設備運轉速度快,對人的威脅大。第四,運輸戰線長,環節多,是運輸事故的薄弱環節。第五,運輸在含有瓦斯、煤塵及潮濕的環境中進行,要考慮對整個礦井安全生產的影響問題。因此,必須充分了解礦井運輸的客觀規律性,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運輸

  事故的發生。

  礦井運輸係統,運煤線路為工作麵—順槽—采區上下山—大巷—井底車場—地麵。

  工作麵運輸主要采用刮板輸送機。順槽運輸可采用刮板輸送機或膠帶輸送機運輸。采區上下的運輸可采用膠帶輸送機。大巷運輸,我國多采用電機車運輸,而目前國際上多采用膠帶輸送機。平硐的運輸方式與井下運輸大巷方式相同,斜井可采用膠帶輸送機或提升機箕鬥提升或斜井串車提升,而豎井主井是提升主要采用箕鬥或罐籠,豎井副井多采用普通罐籠來提升人員和材料。

  一、刮板輸送機的安全運行

  刮板輸送機是廣大井下工人熟悉的采煤工作麵主要運輸設備。刮板輸送機類型較多,主要結構和基本組成部件都是相同的,主要由機頭部分(包括機頭架、電動機、減速器、連軸節和鏈輪等)、中間部分(包括溜槽、刮板鏈等)、機尾部分(包括機尾架、機尾軸、緊鏈裝置及導鏈輪等)和輔助裝置(包括推移裝置等)組成,如圖6-43所示。

  刮板輸送機的工作原理是起動電動機經連軸器和減速器傳動齒輪而驅動刮板鏈連續運行,將裝在溜槽中的煤炭運到機頭處卸載轉運。

  刮板輸送機的事故可分為機械事故和人身事故。

  144頁 圖4-55

  圖6-43可彎曲刮板輸送機

  1. 機械事故

  機械事故主要有斷刮板鏈、飄刮板鏈、刮板鏈在機頭處落轍、傳動鏈斷鏈、溜槽損壞和減速器過熱。

  為預防這些事故,首先必須保證運輸機的安裝質量,做到平、直、穩、緊、嚴。司機必須做到“四勤”:勤檢查、勤注油、勤清理、勤檢修。一旦發現事故,要當機立斷、及時地妥善處理。

  2. 人身事故

  刮板輸送機的人身事故通常有:人被轉動部分絞傷、人被長料撞傷、人被刮板鏈打傷和誤開機造成事故。

  為保證刮板輸送機的安全運轉,杜絕人身事故,可采用適當安全措施:(1)各運轉部分設保護罩或保護欄杆,機尾處設護板;(2)刮板輸送機運送材料的順序是:放料要順刮板方向先放前端、後放尾端;取料時,先取尾端;後取前端;(3)禁止工人乘坐刮板輸送機及在上方行走;(4)工作人員處理輸送機事故時,必須停機,並掛“有人工作,禁止開機”牌,在運輸路線,要安設聲光信號或警鈴,開機前先發出信號或警鈴,開機前先發出信號,後點動試車,待確定無問題時再正式開車。

  二、膠帶輸送機的安全運行

  膠帶輸送機在井下主要是用於水平和傾斜巷道運輸,但運輸傾角有一定限製:向上運輸,不超過18º;向下運輸,不超過15º。膠帶輸送機由膠帶、主動滾筒、接緊裝置(包括拉緊滾筒)、托輥機架及傳動裝置等幾部分組成。

  工作時,主動滾筒通過它與膠帶之間的摩擦力帶動膠帶運行。貨物裝在膠帶上與膠帶一起運行,完成輸送任務。我國井下常用的膠帶輸送機有繩架式膠帶輸送機、可伸縮膠帶輸送機、嵌鋼絲繩膠帶輸送機及鋼絲繩牽引式四種。

  膠帶輸送機的常見事故主要有:膠帶跑偏、膠帶打滑、膠帶撕裂、托輥運轉不靈活或不轉動、膠帶卡住、啟動運行困難和接頭拉壞等。

  造成這些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輸送機組裝不正和運行中管理不善所致。因而,必須加強日常維護,出現問題立即加以排除。

  為保證膠帶輸送機的安全運行,應采用的措施主要有:①膠帶輸送機的轉動部分要裝設保護罩或保護欄杆。需要跨越膠帶的通道應裝設過橋梯。②工作人員的衣著要利索,袖口、褲角、衣襟要紮緊,長發必須盤在安全帽內。③膠帶輸送機運行中,嚴禁用鐵鍬或其他工具刮除粘在滾筒上的煤泥,或用工具拔正跑偏的皮帶。④膠帶輸送機司機開車前,要先點動起動,並發出信號,待觀察沒有異常情況時,才可開機。膠帶輸送機停止運轉,如未切斷電源,禁止檢修。在掛有“有人工作,禁止開車”標誌時,任何人不得開機。⑤膠帶輸送機安裝在巷道內,兩側要有足夠的寬度,與支柱或砌牆之間最突出部分的距離,不得小於0.5m。⑥保證膠帶輸送機的安裝質量。輸送機要做到平、直、試運轉靈活自如。

  三、電機車運輸安全

  1. 電機車

  作為長距離的運輸工具,電機車運輸在煤礦井下主要用於平巷或坡度小於4‰的巷道。我國煤礦井下主要使用直流機車。按供電方式,又可分為架線式和蓄電池式兩種類型,如圖6-44所示。

  架線式電機車的電流從架設在運輸路上的架空線,通過電機車的電弓及電動機,再經軌道麵到變電所,構成電流回路。 由於運行中易產生火花,因此隻可在無瓦斯礦井、低瓦斯礦井進風的主要運輸巷道使用。蓄電池電機車是由自身所攜帶的蓄電池組來供電,可製成防爆安全型,可在高瓦斯礦井的主要運輸巷道上使用。

  電機車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車架、製動裝置、撒砂係統、軸箱和輪對,此外還有彈簧托架,緩衝器和連接器、傳動齒輪、集電器、電動機、控製器、警鈴、照明燈和變阻箱等。

  147頁 圖4-57

  圖6-44架線式和蓄電池式電機車

  2. 電機車常見事故

  電機車的常見事故可分為機械事故、電氣事故和運行事故。機械事故主要有:車架的事故(車架變形或接口膠旱)、製動係統的事故(製動失靈)、撒砂係統的事故(砂子流不到軌麵上)、齒輪傳動裝置故障(齒輪嚴重磨損、間隙過大,致使輪齒斷裂)、軸箱的事故(軸承發熱燒壞)、彈簧托架的事故(彈簧片斷裂或在卡箍中鬆動)。

  電氣事故主要有:電動機的事故(整流子嚴重冒火,電動機過熱甚至燒毀)、控製器的事故(觸頭接觸不良或觸頭燒損)、集電弓子的事故(弓子磨出深槽導電不良或弓子被拉壞)。

  電機車運行事故主要有:機車掉道(軌道不平整造成)、車輪打滑(軌道和車輪之間的黏著係數太小)、機車撞人、軋人、機車相撞(司機思想疏忽、注意力不集中或其他特殊情況),如圖6-45所示。

  148頁 圖4-58

  圖6-45防止機車軋人,機車相撞

  3. 電機車運行安全措施

  為保證電機車安全運行,司機必須按要求操作。電機車必須在列車前端牽引行駛。除調度或處理事故外,嚴禁頂車行駛。運行前,電機車司機和檢修工要認真對電機車進行檢查。行車時司機必須全神貫注,隨時注意線路前方有無障礙物,危險情況及沿線路聯絡信號。行車中司機不能將頭和身體其他部分伸出車外。機車在坡度較大的下坡道、彎道、交叉口、道岔口、風口、兩車相會處以及交接班人多時,都應減速行駛並在40m以外響鈴示警。停車時司機必須將手把閘拉緊,打開前後車燈。離開機車時必須將手把扳手取下,隨身攜帶,禁止其他人隨意開車。

  4. 電機車架空線

  由於電機車架空線是祼露的帶電體,井下人員稍不留意就易發生觸電事故。特別是井下空氣潮濕,工人幹活後全身汗濕,人身電阻較低,一旦觸及電壓高達250V或600V的電機車架空線,流過人體的電流足以造成傷亡事故。為了防止此類事故,《煤礦安全規程》對電機車架空線懸掛高度作了具體規定,要求乘人車場應有光線充足的照明;架空線必須設分段開關,在列車進入車場,人員上下之前要斷開電機車架空線電源,未斷電之前不得上下車,如圖6-46所示。

  工人在巷道內行走時,不得把長金屬工具扛在肩上,以免工具碰撞電機車架空線而發生觸電事故。在巷道中修理支架或修理、安裝管線時,應切斷該段的電機車架空線電源,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止觸電。

  149頁 圖4-59

  圖6-46 人員上下車之前要斷開電機車架空線電源

  四、礦井提升運行安全

  (一)提升係統及分類

  礦井提升係統是聯係井上、井下的橋架。它主要用於豎井、斜井井筒提升煤炭、矸石、下放材料、升降人員和設備等。其主要組成部分有:提升機(包括機械及拖動設備)、提升容器、提升鋼絲繩、井架或井塔、井筒裝備以及裝載設備等。

  礦井提升係統按井筒傾角分為立井提升係統和斜井提升係統;按提升設備的用途分主井提升設備和副井提升設備;按提升機類型可分單繩纏繞式提升機和多繩摩擦式提升機;按拖動裝置的類型可分為交流提升設備和直流提升設備。目前液壓絞車、變頻絞車也開始在一些煤礦使用。在斜井提升運輸時,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製度;嚴禁蹬鉤,行人。

  (二)提升絞車

  提升絞車的結構因類型不同,各有差異,其主要由電動機、連軸器、減速器、滾筒、主軸、製動裝置、操縱台、深度指示器和底座及保護裝置等部分組成。

  1. 提升絞車事故

  提升絞車事故包括機械事故和操作事故。常見的機械事故如製動裝置的事故(製動力不足或閘瓦發熱)、減速器事故(震動過大、齒輪牙齒損壞、軸承發熱等)、主軸裝置的事故、天輪裝置的事故(天輪嚴重磨損、斷軸和軸瓦燒壞等)。操作事故主要有啟動和減速不平穩;到減速位置未減速,甚至到停車位置未停車而過卷;運行中刹車太猛等。

  2. 事故原因及預防

  造成絞車機械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產品質量、安裝質量和維護,以及司機操作不當等。造成操作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司機操作技術不熟練、操作時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操作規程等。因此絞車司機的安全操作十分重要。司機上班前必須休息好,上晚班的工人,白天尤其要休息好;上班前嚴禁喝酒。司機操作時要全神貫注,精力集中,不得和其他人交談;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隨時注意聲光信號和深度指示器,車到減速位置及時減速;司機必須嚴格交接班製度,堅持在現場交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好,如一時處理不好,必須得到絞車主管人員同意,方許交接。

  (三)提升容器

  提升容器是直接用來裝煤炭、礦石、矸石、人員、材料和設備的工具。按用途和結構的不同可分:箕鬥、罐籠、帶乘人間的箕鬥、礦車、斜井人車和吊桶六種。目前,我國煤礦普遍采用底卸式箕鬥和普通罐籠;斜井常用後壁卸載式箕鬥、礦車和人車;開鑿豎井和井筒延伸時則用吊桶。

  罐籠在主井提升中使用,由主體部分(骨架、罐頂、罐底、側板和軌道)、輔助部分(罐耳、連接裝置和防墜器)組成。罐籠防墜器是主井提升中一個很重要的安全裝置,在斷繩發生時,立即將提升容器卡在罐籠上而不墜落。目前,我國煤礦使用最多的是鋼絲繩罐道防墜器,它是利用楔塊產生摩擦力夾在鋼絲繩罐道上而起保護作用。為保證防墜器的正常工作,必須加強對它的檢查和維護,並要求定期進行防墜試驗。

  葛亭煤礦主井提升原煤,副井運送材料矸石和運送人員等。副井

  為雙層雙罐大小罐籠提升,大罐規定每層16人,小罐每層乘10人。

  (四)提升鋼絲繩

  提升鋼絲繩是礦井運輸中容易發生事故的薄弱環節之一。礦井中常因鋼絲繩斷裂發生重大惡性事故。造成鋼絲繩斷裂的主要原因有:鋼絲繩的磨損嚴重、鏽蝕嚴重、斷絲等使其強度下降所致。其防範措施有:

  (1)要合理的選擇鋼絲繩,保證鋼絲繩的安全係數必須滿足《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

  (2)鋼絲繩的質量必須得到保證。

  (3)對在用的鋼絲繩要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和維護。要求有專人每天檢查一次鋼絲繩斷絲情況,在鋼絲繩運行速度0.3米/秒以下時進行直觀檢查,也可以用手將棉紗圍在鋼絲繩上檢查,鋼絲繩如有斷絲,會把棉紗掛住。

  (4)在鋼絲繩遭受卡罐或突然停車猛烈拉力時,必須立即停車檢查,對使用中的鋼絲繩,必須定期塗油,每月至少塗油一次。

  (五)保護裝置

  在礦井提升中,當提升器超過井口停車位置而未停車,繼續向上升所造成的事故,叫過卷事故。防止這類事故是安裝可靠的過卷保護和限速保護裝置。過卷保護裝置就是分別在井架上和深度指示器上安裝行程開關,一旦提升容器超過正常卸載位置(即出車平台)0.5米時,提升容器就會碰撞井架上的行程開關,同時深度指示器上的指針螺母碰撞深度指針螺母碰撞深度指示器上的行程開關,切斷保險閘緊急製動。

  限速保護裝置能使提升容器在井口時的速度限製在2米/秒內。在減速階段,如減速度不符合規程要求,能隨時切斷電源,使保險閘做出具體的規定。

  為防止過卷,《煤礦安全規程》還對井口過卷高度和井底過放距離做出具體的規定。

  過卷保護裝置和限速裝置必須定期檢查和試驗,嚴禁拆除不用,以保證動作可靠。

  (六)串車提升

  傾斜井巷提升,由於摘掛鉤頻繁、鋼絲繩容易磨損和斷裂,常發生跑車重大惡性事故。所謂跑車事故是指礦車或材料車在傾斜巷道上部車場,或在斜坡軌道上,車輛脫離鋼絲繩牽引,沿著斜巷飛奔而下,打翻木棚,撞壞沿巷敷設的電纜、風、水管等設施,甚至把下車場把鉤工或其他工作人員致傷、致死。

  造成這類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摘掛鉤工人員責任心不強;鋼絲繩或連接裝置斷裂;車輛運行中,插銷自解脫落;絞車司機誤操作或誤發信號;礦車長期失修,本身散架等等。

  防止這類事故發生的關鍵是:把鉤工必須經過培訓上崗,每次開車前,把鉤工必須檢查牽引車數和各車的連接情況。連接裝置(包括鏈環和插銷等)是最容易發生事故的薄弱環節,要進行定期檢查和試驗。礦車與礦車之間,礦車與鋼絲繩之間的連接,都必須使用不會自行脫落的連接裝置,並加裝保險繩;各車場入口處和上部平車場接近變坡點處都要安設阻車略大於一列長度的地點,需要設防跑車裝置,一旦發生跑車,防跑車裝置便自動放下擋車欄,阻止車輛跑下;為減少鋼絲繩的磨損,應沿道裝設托繩輪,加強維護並保持運轉靈活。

  五、其他安全設施

  (一)井口安全門

  在使用罐籠提升的主井、井口及各水平的井底車場內靠近井筒處,必須設置防止人員、礦車及其他物件墜落到井底下的安全門。井口安全門必須在提升信號係統內設置閉鎖裝置,罐籠到位並發出停車信號後安全門才能打開;安全門未關閉,隻能發出調平和換層信號,但發不出開車信號;安全門關閉後才能發出開車信號;發出開車信號後,安全門打不開。井口、井底和中間運輸巷都應設搖台,並與罐籠停止位置、阻車器和提升信號係統聯鎖:罐籠未到位,放不下搖台,打不開阻車器;搖台未抬起,阻車器未關閉,發不出開車信號。立井井口、井底使用罐籠時,必須對罐籠座設置閉鎖裝置,罐座未打開,發不出開車信號,升降人員時,嚴禁使用罐座。

  為保證以上安全設施得到正確使用,井口和井底必須由責任心強的人擔任把鉤工,嚴格按規程進行各項操作。

  (二)人力推車

  在井下掘進工作麵,修理巷道,或其他巷道短距離運輸,常采取人力推車。主要措施有:人力推車時,要特別注意安全。不論車輛大小,一次隻準推一輛車,嚴禁在礦車兩側推車;嚴禁放開手不管,或站在碰頭放飛車。在坡度較大的地點推車,尤其要很好把握速度,防止過快。

  人推車時,必須時刻注意前方。在從坡度較大的地方向下推車以及接近道岔、彎道、巷道口、風門、硐室出口時,推車人必須及時發出警號,以防事故發生。

  推車進入車場後,應該將推車速度降底,發現有紅色信號燈或前麵有障礙物,應立即停車。礦車停在坡道上,應使用木楔將車輛阻住,有擋車器則需使用擋車器,以免跑車。

  礦車掉道時,應立即在前後設置標誌,並迅速複軌。複軌時應使用長工具撬,不要直接用手抬肩扛。

  同向推車時,前後兩車間應有一定距離。坡度不大於5‰,兩車的距離不小於10米;大於5‰時,兩車距離至少30米;大於7‰時,嚴禁人力推車。

  推車工要經常檢查礦車,發現礦車碰頭、車廂漏煤、運行阻力大等故障,要隨時做標誌,送修理間修理。

  (三)礦井運送人員

  運送人員的平巷通常采用人車,經批準後也可采用空礦車。斜道通常采用斜井人車,鋼絲繩皮帶輸送機,架空乘人裝置;立井通常采用罐籠。

  斜井人車和立井罐籠,都必須安裝的防墜器。斷繩時,防墜器能自動起作用,防止跑車或墜罐。斜井人車防墜器也能用手腳操縱,由坐在列車行駛方向的第一輛車內的跟車工操作。

  在每班運送人員前,必須檢查人車的連接裝置、保險鏈和防墜器、立井和斜井每班乘人前應先放一次空車試運轉,確無問題再開始乘人。

  第十三節 礦井電氣安全

  電是煤礦生產的主要能源。可靠、安全、經濟、合理供電,對提高煤礦經濟效益和保證安全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礦井電氣事故不僅影響礦井生產,而且會對礦井和礦工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如一些煤礦不斷發生觸電、燒電機、電纜放炮等事故,還發生因電氣火花引起瓦斯、煤塵爆炸和火災等惡性事故,造成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因此,煤礦的各種電氣設備必須嚴格按煤礦的特殊要求設計,具有可靠的保護裝置,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管理,保證井下電氣安全。

  照片22

  井下采區變電站

  一、礦井安全供電

  (一)煤礦供電的特殊性和可靠性

  煤礦生產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井下作業。由於井下自然條件較差,需要通風,要有通風設備;而井下有湧水,需要排水設備;人員上下班則需要提升機。這些設備都要求供電不中斷,否則易發生事故。因此礦井主要機電設備是不能中斷供電的。

  在供電行業,根據用電負荷將用戶分為三類,其中第一類是凡因突然中斷供電會造成人身傷亡或設備損壞難以修複,或給國民經濟帶來重大損失的用戶。這類用戶要求供電絕對可靠,煤礦用電就屬於第一類用戶。

  為保證煤礦安全可靠供電,要求礦井設置備用電源線路和專用電源線路,即要雙回路電源。且要求正常工作時,如果采用一回路運行方式,另一回路應帶電備用,保證井下生產過程中供電的連續性。在礦井的電源線上,嚴禁裝設負荷定量器。對小型礦井采用10千伏以下電壓為礦井架空線進線時,兩條回路電源線路不得共杆架設。

  (二)煤礦井下安全用電

  在井下供電係統中,一般認為36V以上為安全電壓,但使用最多的是380V、660V係統。雖然采取了一些安全措施,但由於作業環境的特殊性,電氣事故時有發生,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電氣設備的安裝、維護不當,以及工作中的疏忽大意或違反操作規程所致。礦井預防觸電的一般方法可綜合為:

  1. 防止人身接觸或接近帶電導體

  (1)將電氣設備的祼露導體安裝在一定高度。

  (2)對導電部分祼露的高壓電氣設備,如提升機房高壓換向器,必須圍以遮攔,防止人員靠近。

  (3)井下各種電氣設備的導電部分和電纜接頭,都必須封閉在堅固的外殼中,並在操作手柄與蓋子之間設有機械閉鎖裝置。

  (4)各變電所的入口處或門口,都要懸掛“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的牌子。

  2. 降低使用電壓

  對人員經常接觸的電氣設備采用降低的工作電壓。

  3. 嚴格遵守各項安全用電規定

  (1)嚴格執行煤礦供電的“十不準”:不準帶電作業;不準甩掉無壓釋放裝置;不準甩掉過流保護裝置;不準甩掉檢漏繼電器和煤電鑽綜合保護裝置;不準甩掉局扇風電閉鎖和瓦斯電閉鎖;不準明火操作、明火打點、明火放炮;不準用銅絲、鐵絲、鋁絲代替熔斷器的熔體;不準對停風停電未檢查瓦斯的采掘工作麵送電;不準使用失爆的設備和電器;不準在井下拆卸礦燈。

  (2)煤礦井下安全供電

  必須做到:“三無、四有、兩齊、三全、三堅持”。“三無”指:電纜無雞爪子,無羊尾巴,無明接頭,如圖6-47所示;“四有”是有過流和漏電保護,有螺絲和彈簧圈,有密封圈和擋板(見圖6-48)、有接地裝置;“兩齊”為:電纜懸掛整齊,設備硐室清潔整齊;“三全”指:防護裝置齊全,圖紙資料齊全;“三堅持”是:堅持使用檢漏繼電器,堅持使用煤電鑽照明和信號綜合保護,堅持使用局扇風電閉鎖和瓦斯斷電閉鎖。

  (三)煤礦電氣設備的保護

  礦井電氣設備主要包括控製器、電機和電纜等。在工作狀態下,都接有電源,即有電流和電壓才能工作,而導體中流過的電流都要產生熱量,使導體溫度升高。正常工作時導體的溫度在允許範圍內,如流過較大的過負荷電流或短路電流或斷相時,電氣設備的溫度將急劇升高到危險值。如果沒有適當的保護裝置,設備的溫度將急劇升高到危險值。如果沒有適當的保護裝置,設備將很快被燒毀,甚至發生電氣火災,也有可能引起井下瓦斯、煤塵爆炸。

  158頁 圖4-61

  圖6-47 無雞爪子、無羊尾巴、無明線接頭

  煤礦井下常見的短路事故主要有電纜放炮或爆炸。主要原因是發生了兩相或三相短路;變壓器、電動機、開關等電氣設備內部短路;三相短路接地線沒有拆除就送電造成三相短路,不同相序的兩路電源線或兩台變壓器如果並聯運行,會立即造成相間短路;加在電氣設備上的電壓過高使電氣設備的絕緣擊穿而發生短路。

  為保護電氣設備不被燒毀,在過電流和失壓狀態能自動跳閘停止工作,就要在控製開關內部裝設過流保護裝置。過流保護包括短路保護,過負荷保護和斷相保護等。

  158頁 圖4-62

  圖6-48有螺絲、彈簧圈、有密封圈和擋板

  目前,在煤礦井下低壓電網中過流保護裝置主要有電磁式過流繼電器、熱繼電器、熔斷器等。要求正確選擇和校驗電氣設備,其短路分斷能力要大於所保護供電係統可能產生的最大短路電流;正確整定過流,短路電流保護裝置,使之在短路故障發生時,保證過流裝置能準確、可靠、迅速地切斷故障。

  此外,防止過流事故還必須正確選擇設備,加強日常維護和巡回檢查,提高檢修質量,定期進行預防性電氣試驗,完善保護裝置,工作人員按操作規程操作。

  (四)礦用電纜

  1. 電纜分類

  由於井下潮濕、巷道狹小、有冒頂、岩石塌陷等現象,為了保證供電可靠與安全,井下供電線禁止使用普通導線及祼導線(電機車的架空線除外),必須使用礦用電纜。煤礦常用的電纜有鎧裝電纜(圖6-49)、橡套電纜(圖6-50)和塑料電纜。

  159頁 圖4-63 159頁 圖4-64

  圖6-49鎧裝電纜 圖6-50橡套電纜

  (1)鎧裝電纜

  鎧裝電纜是和鋼絲或鋼帶鎧裝起來的,由於鋼絲耐拉力強,所以鋼絲鎧裝電纜多用於主井井筒或急傾斜巷道中;而鋼帶鎧裝電纜多用於水平巷道或緩傾斜巷道。在井下,鎧裝電纜多用於固定設備或半固定設備的供電。

  (2)橡套電纜

  對井下移動設備(如采掘工作麵設備)的供電,多用柔軟性較好,能夠彎曲的橡套電纜。橡套電纜可以分為普通橡套與屏蔽電纜(圖6-51)。

  160頁 圖4-65

  圖6-51屏蔽電纜

  (3)塑料電纜

  塑料電纜的芯線絕緣和護套全部采用塑料製成,這種電纜允許工作溫度高,絕緣性能好,護套耐腐蝕,敷設的落差不受限製等,在條件適合時應盡量采用。

  電纜主芯線的截麵積有多種規格。必須按照所供負荷的大小和供電距離正確選用。一定截麵的電纜隻能流通一定電流,絕不能超過。

  2. 電纜常見事故原因

  電纜常見的事故主要有:

  (1)電纜掉在地上,甚至浸泡在水中,易引起事故,如各種機械性的壓、擠、刨、刺或冒頂砸等造成電纜絕緣損壞而漏電或短路的事故。

  (2)鎧裝電纜彎曲半徑過小,使電纜的鎧甲裂口、鉛包裂紋。

  (3)電纜吊掛位置過低,電車頭或礦車掉道時將電纜碰撞壞,電纜懸掛過高,巷道頂板來壓時,由於支架變形將電纜擠壞。

  (4)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是造成漏電和相間短路的主要原因;

  (5)電纜或電纜接頭製作質量不合要求,造成相間短路或斷線;

  (6)過負荷運行使電纜發熱,絕緣老化而損壞。

  3. 防止電纜事故的措施

  為防止電纜事故的發生,必須做到:

  (1)設計安裝必須符合技術規範,電纜懸掛整齊,高低符合規定,如圖6-52所示。

  161頁 圖4-66

  圖6-52電纜懸掛整齊

  (2)定時巡回檢查電纜的運行情況,出現可能危及電纜的情況時,應立即采用的防護措施;

  (3)應定時測定其絕緣電阻,按規定作預防性絕緣性能試驗;

  (4)必須正確地設置漏電、過負荷和短路保護裝置,並保證其動作可靠。

  二、礦井電氣設備防爆

  電氣設備在接通或斷開電源時,要產生電火花或引起電弧,由於電火花等電氣設備失爆引起的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煤礦安全規程》對煤礦電氣設備的選用有明確的規定。

  煤礦用電氣設備可分礦用一般型和礦用防爆型兩大類。

  礦用一般型(代號ky):它的外殼封閉、堅固、防塵、防滴、防濺、絕緣耐潮、有專門接線盒或插銷裝置,增大了漏電距離(沿絕緣物表麵的最短距離)和電氣間隙(沿空氣的最短直線距離);有防止帶電打開的機械閉鎖,因此適用於井底車場,或無瓦斯爆炸危險的礦井中。

  防爆型電氣設備較多,有隔爆型(代號d)、增安型(代號e)、本質安全型(代號ia或ib)、澆封型(代號m)、氣密型(代號h)、充砂型(代號q)、正壓型(代號p)、充油型(代號o)、無火花型(代號n)、特殊性(代號s)。目前最常用的防爆電氣設備是隔爆型、本質安全型。防爆型電氣設備,有明顯的防爆標誌,它是由防爆電氣設備的類型、類別、級別、組別和防爆設備的總標誌“Ex”構成,如ExdI表示是I類隔爆型電氣設備。

  防爆型電氣設備一旦失爆,非常危險,煤礦井下常見的失爆現象有:由於隔爆接合麵嚴重鏽蝕,有較大的機械傷痕凹坑,連接螺絲沒有壓緊等而使它們的間隙超過規定值;因礦石冒落砸傷,支架變形擠壓,運搬過程中嚴重碰撞等使外殼嚴重變形;用隔爆外殼上蓋板,接外殼上的蓋板,接線嘴,接線盒的連接螺栓折斷,螺扣損壞,連接螺絲不齊全等,使其機械強度達不到規定的要求而失爆;在隔爆外殼內不經批準隨便增加元件或部件,使某些元件小於規定值,造成給外殼相間弧光接地短路,使外殼燒穿而失爆;連接電纜沒有使用合格的密封圈或沒有密封圈,不用的電纜接線孔沒有使用合格的封擋板而失爆;接線柱、絕緣套管燒毀,使兩個空腔連通,內部爆炸時產生過高壓力而使外殼失爆;隔爆外殼用焊縫開焊,有裂紋而失爆。

  為確保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在使用中安全運行,必須對它們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和定期維修。但在煤礦井下維護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可以開蓋帶電檢修但不能用電烙鐵焊接;②在非危險場所使用本質安全型的關聯設備,如井上遙測、通訊係統,進行檢修時必須切斷到危險場所的電路接線;③當發現設備元件、部件損壞時,必須按原來同樣的產品進行更換,連導線布置和連接也要保持原樣,這樣才能保持安全火花的性能。

  三、井下防止觸電保護係統

  由於井下工作具有空間較小、粉塵較多、環境潮濕、人體本身的電阻值較低的特殊性,因此,煤礦井下必須安裝防止觸電保護係統,主要有:變壓器中性點禁止直接接地,完善的保護接地係統,靈敏可靠的漏電保護。

  (一)變壓器中性點禁止直接接地

  1. 變壓器中性點禁止直接接地

  中性點直接接地的危害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人體觸電時大大增加了人體的觸電電流;二是單相接地時形成單相短路。因此,中性點直接接地對人體安全和礦井安全都極為不利。

  當人體觸及一相帶電體時,如圖6-53所示,跨接於人體的是相電壓,通過人體的觸電電流按歐姆定律算出:當電源電壓為380時電流為220mA,當電壓為660V時電流為380mA(由於井下潮濕,人身電阻定為1000Ω,此時的電流路徑為:電源—人身—大地—接地體—電源中性點)。

  研究資料表明,當人體通過5mA電流時,就有電流感覺;通過30mA電流時,就有危險;通過50mA可以致死;通過100mA絕對致死。中性點直接接地時,通過人體的觸電電流達380mA,極其危險。設計漏電保護時,假定人身電阻為1000Ω,通過人體觸電電流不超過30 mA為安全電流。

  164頁 圖4-67

  圖6-53 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供

  電係統和人觸及一相導體

  單相接地,如圖6-54所示,此時電流路徑為:電源a相—大地—接地體—電源中性點。顯而易見,這時電流沒有經過阻抗而直接流回了電源,形成了單相回路。

  單相短路電流很大,在接地點將產生很大的電弧,有可能引起瓦斯煤塵爆炸。

  164頁 圖4-68

  圖6-54 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供電係統和一相導體觸電

  因此《煤礦安全規程》第443條規定:嚴禁井下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嚴禁由地麵中性點直接接地的變壓器或發電機直接向井下供電。

  2.變壓器中性點不接地供電係統

  如圖6-55所示,ra、rb、rc分別為電纜三相芯線的絕緣電阻,ca、cb、cc為三相芯線的對地電容,假如忽略電纜的對地電容,則人身的觸電電流通過路徑為電源a相—人身—大地—b相c相絕緣—b相c相芯線—中性點。

  165頁 圖4-69

  圖6-55 變電器中性點不接地供電係統和人觸及一相導體

  設電網每相絕緣電阻在380V時為9000Ω,660V時為35000Ω(實際上還要高),而人體的電阻為1000Ω,通過計算,其觸電電流分別為7mA和30mA,可知在中性點不直接接地時,通過人體的電流是安全的。

  (二)電氣設備保護接地

  運行中的電氣設備若絕緣損壞,則外殼和機架帶電,這時人體觸及它,就會發生觸電事故。為了保證人身安全,井下所有電氣設備都必須接地。

  1.有保護接地和沒有保護接地之比較

  如圖6-56(a)所示,電氣設備外殼帶電時,人體觸及設備外殼,這時觸電電流全部經人體流入大地,非常危險。如圖6-56(b)所示,由於人體電阻值遠大於接地極的電阻值,因此接地電流一小部分經人體流過,大部分則從接地裝置流過。和沒有接地裝置比較,人在觸及帶電設備時,就相對安全多了。

  166頁 圖4-70

  圖6-56 電氣設備保護接地的工作原理

  2. 煤礦井下對接地係統的要求

  (1)接地網上任一點測得的接地電阻值,不得超過2Ω,每一移動設備同接地網之間的接地線電阻,不得超過1Ω;

  (2)36V以上的電氣設備都必須保護接地。

  (3)接地線截麵應用不小於50mm2的銅線,不小於100mm2的鍍鋅線或扁鋼。連接地線截麵應不小於25mm2的銅線或不小於50mm2的鍍鋅或扁鋼,如圖6-57所示。

  (三)井下漏電保護

  1. 井下漏電的危害性

  漏電會給人身、設備以致礦井造成很大的威脅,其危害主要有四個方麵:a. 人接觸到了漏電設備外殼會造成觸電傷亡事故;b. 漏電回路中碰地碰殼的地方,可能產生電火花,有可能引起瓦斯煤塵爆炸;c. 漏電回路中各點存在電位差,若電雷引線兩端接觸不同電位的兩點,則可能使電雷管爆炸;d. 電器設備漏電不被及時切除電源,單相運轉會燒毀設備電機。

  2. 對漏電保護的要求

  當井下電網發生漏電時,能立即自動切除電源的裝置叫漏電保護。漏電保護裝置應當具有以下功能:

  (1)監視電網的對地絕緣電阻;

  (2)當接地網絕緣電阻降到危險值時,或人觸及一相帶電體時,能自動切斷電源。

  (3)當人觸電,或一相接地時,能補償流過人體或漏電電流中的是電容電流。

  (4)要求漏電保護具有選擇性,隻能切除故障線路,不切除其他電路。

  (5)動作要迅速。

  167頁 圖4-71

  圖6-57 煤礦井下接地係統

  第七章 傷亡事故的救護

  第一節 事故報告與處理

  一、傷亡事故的危害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是指企業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一般說,隻要職工由於為了生產和工作而發生的事故,或雖然不在生產和工作崗位上,但由於企業設備或勞動條件不良而引起的職工的傷亡,都應該算作因工傷亡事故。

  傷亡事故的頻繁發生,不僅給傷亡者本人及其親人帶來終生的痛苦和不可挽回的損失,而且給國家和人民群眾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的健康發展,並造成不良的國際影響。其具體危害主要有:

  (一)破壞生產力

  人和生產資料是生產力的兩個基本要素。傷亡事故的發生,對生產力的兩個基本要素都是一種破壞,不僅使生產賴以繼續進行的生產設備、設施受到破壞,而且生產力最活躍的因素,即人員死亡或喪失勞動能力。

  (二)巨大的經濟損失

  我國在傷亡事故統計工作中,經濟損失一般隻統計直接經濟損失,且統計尚不完善,不能完全反映損失的真實情況。據國際勞工組織公布的統計結果,傷亡事故和職業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之和一般相當於本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2.5%左右。按此推算,我國每年因此造成的損失約為800億-2000億人民幣。這對於我們國家是一筆巨大的損失。2000年2月27日,位於上海的某集團公司發生火災事故,無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800多萬元,而間接損失超億元。

  (三)影響社會的穩定

  初步估計,事故中每傷亡一人,將直接影響另外五個以上的人。而且,隨著獨生子女成為主要勞動力,一個人發生事故,至少影響三個家庭六個老人生活,人們對於事故的承受能力是相當脆弱的。因此,一些特大事故經常成為影響當地社會穩定的一大因素。據廣東省統計,在日益增多的勞動爭議案中,涉及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工傷保險的已達50%。

  (四)造成不良的國際影響

  在每年的國際勞工大會上,常有批評中國職業安全衛生不良的發言,工傷事故與職業病問題也是世界人權大會和其他國際組織攻擊的借口之一。

  二、事故報告

  發生傷亡事故後,為及時進行搶救、調查和處理,煤礦必須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一) 事故現場人員要立即將情況報告企業負責人或有關主管人員。

  (二)煤礦負責人或有關主管人員接到事故信息後,必須用電話或其他方式向當地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門和當地煤礦安全監察辦事處(站)報告,並在24小時內寫出事故快報報上述部門。

事故快報包括以下內容:一是礦井基本情況;二是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初步估計;三是事故簡要經過;四是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五是事故發生後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製情況。

  作業人員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接到報告的人員應當及時予以處理。

  三、事故調查處理

  對於發生的事故,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本著事故原因沒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沒有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沒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沒受到教育不過的“四不放過原則”認真進行調查處理,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煤礦事故調查組的組成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第18條規定:煤礦發生傷亡事故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負責組織調查處理。事故調查組的組成應符合《安全生產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二)事故調查應遵循的原則

  1.實事求是的原則。對生產安全事故進行調查處理必須從實際出發,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客觀、真實地查清事故真相,明確事故責任,提出處理意見。

  2.尊重科學的原則。調查處理生產安全事故,需要多做技術上的分析和研究,要尊重科學,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專家和技術人員的作用,把對事故原因的查明、事故責任的分析,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防止個人意識主導,杜絕心理偏好,力求客觀、公正。

  第二節 搶險救災

  一、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

  為做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一方麵要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事故發生,另一方麵要做好充分準備,一旦發生事故,能有章可循,正確指揮,把事故消滅在初始階段,防止事故擴大,把事故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煤礦必須編製年度《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並根據具體情況及時修改。《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由礦長負責實施。

  《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內容一般包括:

  (一)根據本礦井地質條件和自然因素,提出預防各種重大災害事故的措施(包括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和必要的物質準備),以及人人必須遵守的安全規定。

  (二) 礦井一旦發生事故時,井下人員在自己崗位上應當做什麼和怎樣行動。

  (三) 事故發生後,組織災區人員自救和安全撤退,以及搶救人員的措施。包括救護隊、一般人員和搶救人員的行動路線、搶救方法和措施;井下人員避災路線的確定;組織撤退的負責人;井下人員自救方法、設施與預備等。

  (四)處理各種事故的指導原則和具體措施,以及為縮小事故範圍,迅速而安全地消除事故危害所必須的工程、設備、器材、工具的數量,使用地點,使用方法和管理辦法等。

  (五)處理事故的組織領導和有關單位、部門及其領導人的任務、職責、通知方法和順序。

  (六)處理各種災害事故必備的技術資料。

  《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由礦技術負責人組織編製,應力求簡明,圖文並重,采取的措施詳盡確切,職責分明。

  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的《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應當認真向全體職工貫徹,使每個職工都熟悉和掌握它的內容,並且每年必須組織一次礦井救災演習,如圖7-1所示。

  二、自救裝備與設施

  (一)自救器

  自救器是一種小型的供礦工隨身攜帶的自救裝備。自救器按原理分為過濾式自救器和隔離式自救器兩種。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自救器,具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礦井的入井人員必須攜帶隔離式自救器。自救器的攜帶方法如圖7-2所示。

  安全知識讀本 172頁 5-1圖

  圖7-1 人人都要學習和掌握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

  熟悉礦井避災路線

  1. 過濾式自救器

  過濾式自救器主要是把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它隻能適用氧氣濃度不低於18%,一氧化碳濃度不大於1.5%,環境溫度為25º,相對濕度90%以上,呼吸量為30ml/min條件下,並隻能使用一次,使用時間有40min或60min兩種。

  安全知識讀本173頁 5-2左圖

  圖7-2過濾式自救器及其攜帶方法

  過濾式自救器使用方法:

  如圖7-3所示。(1)從腰帶上解下自救器,用大拇指扳起開啟扳手,撐開鎖封帶。(2)握住開啟扳手,拉開封口帶。(3)揭開和扔掉上部外殼。(4)抓住口具,從下部外殼中了出過濾器,扔掉下部外殼。(5)移開鼻夾,將口具的咬口用牙咬住,把橡膠片含在牙唇之間。(6)拉開鼻夾,夾在鼻子上,鬆手後使它能夾住鼻孔。(7)摘下礦帽,從頭頂上把頭帶戴好。(8)全部佩帶完畢,戴上礦帽,開始撤離災區。

  安全知識讀本 174頁

  圖7-3 過濾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中注意事項:佩帶自救器時,如果空氣中濃度達到或超過0.5%,吸氣時會有幹、熱的感覺,這是正常現象。撤退時,不能跑,呼吸要均勻,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夾口具,或通過口具講話。自救器要避免摔落、碰撞,不許當座凳用。自救器的使用期一般為5年。

  2.隔離式自救器

  常見的隔離式自救器有化學氧自救器和壓縮氧自救器。

  (二)壓風自救係統和避難硐室

  在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煤層采掘工作麵附近爆破時,撤離人員集中地點必須設置有供給壓縮空氣的避難硐室或壓風自救係統。工作麵回風係統中有人作業的地點,也應設置壓風自救係統。

  每個井下作業人員必須熟知安全設施的具體位置、性能和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項。

  三、礦山救護隊

  所有的煤礦必須有礦山救護隊為其服務,煤礦企業應設立礦山救護隊,不具備單獨設立礦山救護隊條件的煤礦企業,應與就近的救護隊簽訂救護協議或聯合建立礦山救護隊。否則,煤礦不得生產。

  礦山救護隊實行軍事化管理,堅持“加強戰備,嚴格訓練,主動預防,積極搶救”的原則。礦山救護隊員實行服役合同製,應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強烈的責任心、健壯的體質,能熟練掌握救護儀器和裝備,具有豐富的搶險救災經驗和無私奉獻、自我犧牲精神,特別能戰鬥。礦山救護隊的主要任務包括:

  (一) 搶救井下遇險、遇難人員。

  (二) 處理井下火、瓦斯、煤塵、水和頂板等災害事故。

  (三) 參加危及井下人員安全的地麵滅火工作。

  (四) 參加排放瓦斯、震動性放炮、啟封火區、反風演習和其他需要佩用氧氣呼吸器安全技術工作。

  (五) 參加審查《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協助搞好安全生產和消除事故隱患的工作。

  (六) 負責輔助救護隊的培訓和業務指導工作。

  (七) 協助礦井安全檢查部門,搞好職工救護知識的教育。

  礦井發生重大事故後,救護隊隊長為搶救指揮部成員,並對礦山救護隊具體負責。

  除專職礦山救護隊外,一些煤礦還設立礦山輔助救護隊。它是專職礦山救護隊的後備力量和輔助力量,是礦井安全生產的哨兵。它的主要任務是做好礦井事故預防檢查工作,控製和處理礦井初期事故;引導和救助遇險人員脫離災區,積極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參加需要佩帶氧氣呼吸器的安全技術工作,協助礦山救護隊完成礦井事故處理工作;搞好礦井職工自救與互救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

  礦山救護隊要時刻做好準備,拉到事故報告電話,能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事故礦井,了解情況,接受任務,進行部署,盡快投入戰鬥;多方了解事故性質及範圍,實地進偵察,製訂切實可行的搶救方案,設立井下救災基地;在處理事故時,善於抓住處理事故的最佳時機,選擇最佳措施和方法,及時搶救。

  指揮員在處理事故時,應正確處理好“安全、生產、效果”

  三者的關係,即製定方案時,首先考慮礦井的安全、井下人員和救護人員的安全,同時,盡最大努力減少對生產和處理事故效果的影響。

  第三節 自救與互救

  事故發生後,積極、有效的自救與互救是減少傷亡的最有利措施。職工必須根據自己的工作環境特點,認識和掌握常見事故規律,熟悉事故發生前預兆和事故發生後的征兆,牢記各類事故的避災要點,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識和抗禦災害的能力。

  一、井下避災

  一旦發生事故,井下人員應堅持“積極搶救,及時報警,安全撤退,妥善避災”的原則。無論發生什麼事故,首先必須沉著冷靜,弄清事故的性質和現場情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條件下,就地取材,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和方法,積極搶救,力爭將事故消滅在初始階段或控製在最小範圍內,努力減少事故損失,切不可驚慌失措,各行其是。搶救中,要統一指揮,統一行動,並隨時觀察災情的變化,采取相應措施,嚴防窒息、中毒、觸電、頂板二次塌落等次生事故。

  在事故發生後,應及時向礦調度室彙報事故地點、性質、災情和事故所在地的人員、環境條件等情況,並聽候調度室的指示、命令。災情危急時,應迅速向可能受到事故波及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如防水信號、電話等。

  當受災現場不具備事故搶救條件或者搶救時可能危及人員的安全時,應有組織地按照規定的避災路線撤離危險區域。撤離時,要集體行動,相互照顧,切不可單獨行動。萬一無法撤離到安全地點時,應盡快進入預先建好的或就近地點快速建築臨時避難硐室,或者其他較安全的地點,妥善避災並努力維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條件,樹立信心,等待救援。

  (一)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的避災方法

  井下發生瓦斯、煤塵爆炸時,一般都會有強大的爆炸和連續的空氣震動,產生很強的高溫氣浪和大量有毒、有害氣體。這時的自救方法是:

  1. 迅速背向空氣震動的方向,臉向下臥倒,頭要盡量低些,用濕毛巾捂住口和鼻,有衣服蓋住身體,使肉體外露的盡量的少些。在爆炸瞬間,盡可能屏住呼吸,防止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氣體。

  2. 迅速取下自救器,按操作方法把它戴好,然後,按避災路線盡快進入新鮮風流,離開災區。如果巷道堵塞,無法通過時,必須就近進入避災硐室或選擇較安全的地方暫時躲避,耐心地等待救援。

  3. 避災地點應選擇在頂板堅固、沒有有害氣體、有水或者離水較近的地方,並隨時注意情況的變化,發現有危險時,就要轉換地方。離開原避災地點後,應在轉移途中設置明顯標記,以便救護隊跟蹤查找。

  (二)井下火災事故的避災方法

  在井下,無論任何人發現了煙霧或明火,知道發生了火災,要立即報告調度室。火災初起時,是滅火的最佳時機。如果火勢不大,應立即進行直接滅火,切不可驚慌失措,四處奔跑。如果火勢強大,無法撲滅時,或者其他地區發生火災,接到撤退命令時,就要組織避災和進行自救。

  具體做法是:迅速戴好自救器,有組織地撤退。處在火源上風側的人員,應逆著風流撤退。處在火源下風側的人員,如果火勢小,越過火源沒有危險時,可迅速穿過火區到火源上風側;或順風撤退,但必須找到捷徑,盡快進入新鮮風流中撤退。撤退時應迅速果斷,忙而不亂,同時要隨時注意觀察巷道和風流的變化情況,謹防“火風壓”可能造成的風流逆轉。

  如果巷道已有煙霧但不大時,戴好自救器(無自救器或自救器已超過有效使用時間時,應用濕毛巾捂著口、鼻),盡量躬身彎腰,低頭快速前進;煙霧大時,應貼著巷道底和巷道壁,摸著鐵道或管道快速爬出,迅速撤離。一般情況下不要逆著煙流方向撤退。當有煙且視線不清的情況下,應摸著巷道壁、支架、管道或鐵道前進,以免錯過通往新風流的連通出口。

  在高溫濃煙巷道中撤退時,應將衣服、毛巾打濕或向身上淋水進行降溫,利用隨身物品遮擋頭麵部,防止高溫煙氣刺激等。萬一無法撤離災區時,應迅速進入避難硐室,或就近找一個硐室,或其他較安全地點進行避災自救,等待救援。

  (三)井下透水事故的避災方法

  井下一旦發生透水事故,應以最快的速度通知附近地區工作人員一起按照規定的避災路線撤出。特別注意“人往高處走”,切不可進入低於透水點附近及下方的獨頭巷道。由於透水時,來勢很猛,衝力很大,現場人員應立即避開出口和泄水流,躲避到硐室內、巷道拐彎處或其他安全地點。如果情況緊急,來不及躲避時,可抓牢棚梁、棚腿、或其他固定物,防止被水打倒或衝走。在存在有毒、有害氣體危害的情況下,一定要佩帶自救器。

  人員撤出透水區域後,應立即將防水閘門緊緊關死,以隔斷水流。在撤退行進中,應靠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主流,要防止被滾動的矸石、木料撞傷。如巷道中照明和路標被破壞,迷失了前進方向,應朝有風流的上山方向撤退。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誌。從立井梯子間爬上時,應有序進行,手要抓牢,腳要蹬穩。撤退中,如因冒頂或積水已造成巷道堵塞,可找其他通道撤出。萬一無法撤退時,應進行避災,等待救援,嚴禁盲目潛水逃生。當避災處低於外部水位時,不得打開水管、壓風管供風,以免水位上升。避災處外口應留衣物、礦燈等作標誌,以便營救人員發現。避災期間,應相互照顧,保持穩定心態,減少活動,保持靜臥保溫、節食節約用燈,不可嚼食雜物(木頭、棉花、布料、電纜等),應有規律地向外發出聲光信號。長時間被困井下,被救後切不可過度興奮,也不可吃硬質和過量食物,用毛巾蒙住眼睛,避開強光。

  透水後,水泵房的司機應堅守崗位,嚴禁擅離職守。

  (四)冒頂事故的避災方法

  冒頂事故一般是有預兆的。井下人員發現冒頂預兆,應立即進入安全地點避災。如來不及安全地點時,要靠煤壁貼身站立(但應防止片幫),或到木垛處避災。遇險人員應及時發出呼救信號,但不能以敲打對自己有威脅的物料和岩石傳遞呼救信號,更不能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強行掙紮脫險。

  在巷道掘進施工時,應經常檢查巷道支架、頂板情況,做好維護工作,防止前麵施工,後邊“關門”的堵人事故,防止冒頂進一步擴大,並有規律地向外發出呼救信號。若被困時間較長,則應減少體力消耗,節水、節食和節約礦燈用電。若有壓風管,應打開用壓風管供風,做好較長時間避災的準備。

  搶救被煤和矸石埋壓的人員時,要首先加固冒頂地點周圍的支架,確保搶救中不再次冒落,並預留好安全退路,保證營救人員自身安全,然後采取措施,對冒頂處進行支護,隻有確保煤、矸不再垮塌的安全條件下,把遇險人員從煤、矸堆中救出。扒人時,禁止用鎬刨煤、矸,小塊用手搬,若是大塊搬不動,則應采用千斤頂,液壓起重氣墊等工具把大塊煤、矸抬起,決不允許用錘砸破岩。把人救出後立即進行創傷檢查和處理。

  二、井下現場急救

  搶救傷員必須及時、合適,並做到先救重傷員,後救輕傷員。對傷員的傷情應根據心跳、呼吸和瞳孔三大特征和傷員的神誌情況初步判斷傷情的輕重,並堅持礦工互救“三先三後”原則:①對窒息和心跳停止不久的傷員必須先複蘇,後搬運;②對出血必須先止血,後搬運;③對骨折傷員必須先固定,後搬運。

  (一)對中毒、窒息人員的急救

  迅速把傷員抬到支架完好的新鮮風流中,讓其平臥;立即將傷員口鼻內妨礙呼吸的粘液、血塊、泥土及碎煤等除去,並解開上衣和腰帶,脫去膠鞋;用衣服蓋在身上,注意保暖;對傷員呼吸弱或已停止呼吸的應立即做人工呼吸,心髒停止跳動的要立即進行胸外心髒按壓,一直到呼吸恢複正常後,用擔架將中毒者送往醫院治療。

  (二)對燒傷人員急救要點可概括為“滅、查、防、包、送”五個字。“滅”即撲滅傷員身上的火,使傷員盡快脫離熱源,縮短燒傷時間。“查”即查心跳、呼吸情況,是否合並有其他外傷和有害氣體中毒,對爆炸衝擊燒傷的人員,應特別注意有無腦或心髒損傷或呼吸道燒傷。“防”即防休克、防窒息、防創傷感染。在現場,除化學燒傷可用大量清水持續衝洗外,對創傷一般不作處理,盡量不弄破水泡的保護表皮。隨即將病人送醫院,注意搬運時動作要輕柔,行進要平穩,隨時觀察傷勢。

  (三)對溺水人員的急救

  盡快把溺水者救出水,立即送到較溫暖、空氣流通的地方進行搶救。脫掉濕衣服,鬆開褲帶,蓋上幹衣服,不使受涼。清除堵塞在口鼻內的煤、碴、泥土,並把舌頭拉出來,使呼吸道暢通,然後進行控水。具體方法是:

  1. 急救者取半跪的姿勢,把溺水者的腹部放在自己的膝蓋上,頭部下垂,並壓其背部使水流出,如圖7-4所示。

  2. 把溺水者腰部向上提,使水流出,如圖7-5所示。

  3. 將溺水者扛於急救者肩上,急救者上、下聳肩或快速奔走,使水流出,如圖7-6所示。

  控水後,若溺水者呼吸已停、心跳未停,應立即做人工呼吸。若心跳、呼吸已停止或心跳微弱、呼吸已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髒按壓,同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呼吸恢複後,進行四肢向心性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可服少量濃茶或熱薑湯以抗寒。

  (四)對觸電人員急救

  井下發現有人觸電,首先應立即斷電。其方法可以是斷開開關,也可用絕緣物使人與電脫離,但挑開的電線應妥善放置,以免再傷害別人。千萬不要用斧子砍斷電纜,如圖7-8所示,以免自身觸電或產生火花,引起新的事故。觸電者脫離電源後,應立即就地搶救,解開上衣紐扣和褲帶,檢查其心跳與呼吸。對呼吸停止、心跳存在者,立即進行胸外心髒按壓,同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人在觸電後,有時會有較長時間“假死”,因此,急救者應有耐心地進行搶救。千萬不要打強心針。

  安全知識讀本 185頁 5-5圖

  圖7-4

  安全知識讀本 185頁 5-6圖

  圖7-5

  安全知識讀本 186頁 5-7

  圖7-6

  安全知識讀本187頁 圖5-8

  圖7-7 發現有人觸電,要用幹燥木棒把電纜挑離觸電者,千萬不可用手去拽和用斧砍

  (五)對被煤、矸石埋壓人員急救

  從煤堆、矸石中扒傷員必須注意不要損傷人體。如果確知頭部位置,應先扒去其頭部煤、矸立即清除口鼻內的汙物,使其吸入空氣,避免窒息;扒掘和抬離傷員時,必須十分小心,嚴禁用手去拖拉傷員雙腳或用其他粗魯辦法。把傷員搬至安全地點後,進行檢查,有傷口大出血的先止血,骨折的先固定,不要用水洗,或用布包紮,不要按摩和熱敷。對呼吸困難或呼吸已停止者,硬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轉運疑有脊椎骨折者,必須使用硬板擔架。

  (六)營救井下長期被困人員注意事項

  在井下發現被困人員,首先不可用礦燈直接照射避難者,以免瞳孔急劇縮小而失明,搬運出井過程中,也應用毛巾、衣服等蒙住傷員眼睛,使其慢慢適應光線;第二,不可直接升井,應在井下安全地點待一定時間,注意保溫,使其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好轉後,方可升井;第三,搬運要輕抬輕放,避免震動;第四,不能急於進普食,應少食(流食)多餐,逐漸恢複胃腸功能;第五,不能過度興奮,因此應盡量勸阻家屬探訪。

  三、急救基本操作技術

  急救基本操作技術包括人工呼吸、心髒按摩、止血、包紮、骨折及固折及固定和傷員的搬運等。

  (一)人工呼吸

  在井下事故中,凡遇到因觸電休克、溺水、有害氣體中毒及外傷性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狀態者,都應使用人工呼吸方法進行搶 救。

  1.口對口人工呼吸法

  本辦法的基本要領是:捏鼻張嘴,貼緊吹氣,放鬆呼吸,反複進行,直到複蘇。如圖7-8所示。

  安全知識讀本 188頁 圖5-9

  圖7-8A 捏鼻張嘴

  安全知識讀本 188頁 圖5-9B

  圖7-8B 緊貼吹氣 放鬆呼吸

  (1)讓傷員仰麵平臥,抬高頸部或下頜,搶救者在疏通呼吸道時,放在傷員前額的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緊傷員鼻孔,一手扳開他的嘴。

  (2)搶救者深吸一口氣,嘴唇緊貼傷員的嘴,大口吹氣,直到胸部隆起為止。

  (3)吹完氣後,立即離開傷員的嘴,並鬆他的口鼻,讓其自己呼吸。約每5秒吹氣一次,即16—18次/min,連續反複進行,直到複蘇。

  2. 俯臥壓背人工呼吸法

  這種方法一般用於溺水者。具體方法是傷員俯臥躺平,如圖7-9所示,頭偏向一側,既不使口鼻貼在地上,又能便於口鼻內黏液流出,在其腹部放一枕墊,傷員兩臂向前伸直,用衣服把他的頭稍稍抬起(或一臂前伸,另一臂彎曲枕在其頭下),拉出他的舌頭,搶救者騎跨跪於傷員兩大腿外側,兩手放於傷員下背部,拇指向脊柱,其餘四指向外伸展,小指處於肋骨下緣。搶救者身體向前傾,借助自身重量壓迫胸廓,並且壓迫腹部橫隔上升,形成呼氣,使其吐出水和其他分泌物,然後,搶救者身體抬起,兩手鬆開,使傷員胸廓自然張開,形成吸氣,這樣反複進行,大約14—16次/min,直至傷員複蘇,自主呼吸為止。應當注意:有肋骨骨折者,不能使用本方法,兩手不能過重,動作要均勻而有規律,最好用自己的深吸做標準,呼氣時壓下去,吸氣時鬆手抬身。

  圖在189-190頁 圖5—10A

  圖7-9A 準備壓背

  圖在189-190頁5—10B

  圖7-9B 鬆手吸氣

  (圖在189-190頁 圖5—10C)

  圖7-9C 壓背排氣

  3. 仰臥舉臂壓胸人工呼吸法

  本法多用於有害氣體中毒或窒息者。此法是傷員仰臥,頭偏向一側,如圖7-10所示,上肢平放在身體兩側,腰背墊高,使傷者胸部抬高,肺部張開,撬開傷員的口,拉出舌頭,搶救者雙腿跪於傷者頭部兩側,麵對傷員,兩手握住傷員兩前臂近手腕關節部位,把傷員手臂上舉過頭放平,胸廓被形成吸氣,兩妙鍾後,將傷員雙手放回胸廓下半部,其肘關節屈曲成直角,稍用力下壓,縮小胸廓,形成呼氣,反複進行,14—16次/min,直至複蘇。

  (圖在191-192頁 圖 5-11A)

  圖7-10A 準備搶救

  (圖在191-192頁 5-11B)

  圖7-10B 屈臂壓胸

  (圖在191-192頁 5-11C)

  圖7-10C 舉臂吸氣

  (二)心髒按摩

  這是一種用於搶救心跳停止的傷員的有效辦法,如圖7-11所示。讓傷員仰臥,搶救者站立或跪在傷員的兩側,一手中指對準凹膛,手掌貼胸平放,掌腕放在傷員左乳頭下方處,兩手相疊,借助自身重力垂直向下擠壓傷員的胸廓,壓陷深度3—4cm,然後突然鬆開(此時手掌可不離開胸壁),如此反複進行,14—16次/min,經過擠壓,如果能摸到頸部總動脈等大動脈搏動,而且血壓上升,瞳孔逐漸恢複正常,口唇變紅等,說明擠壓已有效。擠壓不可中斷,除非確已真死。

  圖在192-193頁,5-12A圖

  圖7-11A 正確定位

  圖在192-193頁, 5-12B圖 5-12C圖

  圖7-11B向下擠壓 圖7-11C迅速放鬆

  (三)止血

  出血分為三類,即動脈出血(血液鮮紅,從傷口向外噴射)、靜脈出血(血液暗紅,血流緩慢均勻)和毛細血管出血(血紅色,像水珠似的流出)。外出血容易發現,如果傷員出現麵色蒼白,出冷汗、口渴、脈快而弱、血壓低、四肢發涼、呼吸淺快或意識障礙等情況,則可能是內血。對於動脈出血,應采用指壓止血法,圖7-12所示、出血。遇此情況,應讓傷員半躺半坐,以利呼吸和防止窒息,並對其進行勸慰,同時請醫生到現場急救。毛細血管出血用幹淨布條包紮即可。動 脈出血可用加壓包紮止血法或指壓止血法等方法止血。

  在193頁 的圖5-13圖

  圖7-12 全身常用的動脈指壓點

  指壓法止血是一種最簡單、最常用、最有效的止血方法,適應於頭、頸、四肢動脈出血的臨時止血。它是在傷口的上方(近心髒處),用拇指壓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斷血流全身。

  安全知識讀本194頁 圖5-14

  圖7-13 各指壓點控製範圍

  常用的指壓點(血管最能被壓住而止血的地方)有八處,根據受傷部位不同,各指壓點的控製範圍如圖7-13所示。止血帶止血法(如圖7-14所示)主要用於四肢大血管出血,這種方法是用止血帶(橡皮管、毛巾、紗布、繩子等)繞肢體綁紮打結固定,打結前應將傷肢抬高,防止淤血而加快失血,直到不流血為止,但不能過緊或過鬆。止血帶不宜直接與皮膚接觸,需墊衣服、棉花等。紮好後,應盡快送醫院,且途中每隔1—2分鍾要鬆解一次,然後在另一高位紮緊,保持血液循環。加墊屈肢止血法(如圖7-15所示)多用於小腿、小臂的止血。利用肘關節、膝關節彎曲功能,壓迫血管達到止血。應在肘窩或胸窩內加棉墊或布墊,再彎曲固定。

  安全知識讀本195頁 圖5-15

  圖7-14 止血帶止血法

  安全知識讀本195頁 圖5-16。

  圖7-15 加墊屈肢止血法

  (四)包紮

  及時包紮傷口,既可止血,又可保持傷口清潔,包紮要求“快、準、輕、牢”。即包紮應快速、熟練,部位準確,動作輕柔,包紮牢靠,如圖7-16所示。

  (五)骨折臨時固定

  為了避免在搬運傷員時,骨折斷刺傷及周圍血管、神經、肌肉、內髒或刺破皮膚,減輕疼痛,防止休克,便於搬運,應及時、準確給傷員進行臨時固定。固定用材料可就地采用木棒、木板等,如圖7-17所示。

  (六)安全搬運傷員

  傷情不重的傷員可采用背、抱、扶的方法將傷員送出。重傷員,如大腿骨折或脊柱骨折,大出血等,一定要用擔架抬送,如圖7-18所示,如無專門擔架,應就地取材,自製臨時擔架。把傷員移至擔架上要2—3人齊心協力,輕抬輕放。有脊柱骨折者更應小心,不可隨便搬動和翻動,更不準抱、背,還不能用軟擔架。抬擔架的人要步調一致,防止左右晃動,走斜巷時,應盡可能保持高低一致。搬運中還要給傷員蓋好衣服,注意保暖。

  在安全知識讀本195 圖 5—17

  圖7-16 及時正確地對傷員進行包紮,不僅可以止血,還能防止細菌感染

  在197頁 圖5—18

  圖7-17

  在198 圖5-19

  圖7-18 傷員搬運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