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豫新公司白楊河煤礦災害處理計劃

作者:佚名 2011-07-11 13:51 來源:本站原創


豫新公司白楊河煤礦災害處理計劃


編製:劉遠軍
單位:白楊河煤礦
時間:2010年1月3日

審 批 表

名稱 白楊河煤礦豫新公司白楊河煤礦災害處理計劃
編製單位 白楊河煤礦 編製人 劉遠軍
審批意見 審批人 審批時間

機電副礦長

安全副礦長

生產副礦長

礦 總 工

礦 長

公司機電部

公司通風部

公司安檢部

公司機電副總工程師

公司安全副總

公司總工

豫新公司白楊河煤礦災害處理計劃
總 則
為了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保護國家財產和職工健康生命安全。按照每一生產礦井和在建礦井,鬥必須遵照《01manbetx 》規定,每年由礦總工程師組織編製(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通過貫徹落實計劃,達到防止02manbetx.com 發生,並在02manbetx.com 發生時,迅速掌握災情,在較短時間做出正確決策,有效控製02manbetx.com 擴大搶救受災遇險人員,把02manbetx.com 的損失降到最低的程度。
礦井概況
㈠地理位置與交通
農六師大黃山煤礦白楊河七號井位於烏魯木齊以東110千米,西距阜康市50千米,屬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管轄
地理坐標:東經88°30´48"~88°35´00"
北緯40°02´43"~40°02´00"
礦區交通方便,烏奇公路和吐烏大高等級公路在礦區以北6千米處通過,自烏奇公路由柏油路通往礦區礦。
㈡礦區沒有岩漿岩及變質岩,全部為沉積岩,僅二迭係受輕微變質,區域內最老地層為二迭係,最新地層為地四係,以中生界分布最廣。侏羅係為主要含煤地層,呈東西條狀分布,全係可分為西溝群之八道灣組、三工河組在煤礦中廣泛分布,其中七號井就是回采下侏羅係八道灣組煤層。
煤層傾向188°,煤層傾角53°~56°,變化不大,與區域構造線一致,井田範圍無斷層。
㈢水文地質:
七號井煤層含水層主要以燒變岩裂隙為主,該含水層是礦井充水的主要來源,它具有裂隙發育,含水豐富的特點,加之Ⅱ排線燒變岩分布深而寬,白楊河河床卵礫石層覆蓋於燒變岩露頭,河水對礦井湧水影響較大,因煤層燒變岩的複雜性導致礦井水文地質複雜,構成礦井安全生產的隱患。在+799水平正常排水量6000m³/d
(四)煤層賦予條件:
井田內含煤地層八道灣組平均厚大於737.19M,共含煤12~17層,平均煤層總厚43.17M,含煤係數約5.7%。礦區主要可采煤層為3號(北大槽煤層)、5號(中大槽煤層)、7號(南大槽煤層)、9號(米尺槽煤層),其厚度層位、層間距較穩定,煤層賦予條件較好。
(五)采煤方法:
目前七號井正在進行技術改造,沒有進行回采工作。
(六)通風狀況:
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分列式,主扇工作方式為抽出式;各掘進麵均利用局扇采用壓入式通風,井下各采煤麵及硐室均有獨立的進回風係統。目前礦井有兩台主扇(型號BDK54-6-17)一台運行,一台備用。
(七)瓦斯:
本區瓦斯成分以沼氣為主,氮氣次之,瓦斯屬二氧化碳~氮氣帶。自建井以來,發生過兩次瓦斯爆炸,造成了人員傷亡。礦井相對瓦斯湧出量16.25m3/t,屬高瓦斯礦井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曾經發生過一次煤與瓦斯突出事故。
(八)煤塵情況:
煤塵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數39﹪。
(九)煤的自燃性:
在礦井開采過程中,采空區易發生煤的自燃,發火期一般為3~6個月。屬自燃發火嚴重礦井,我況按七號井《特別規定》,已於2005年11月2日安裝注氮設備,在搶險救災期間,可投入使用,並可在今後恢複生產期間能有效地防止采空區煤的自燃。
可能發生災害的處理計劃
發生事故後,臨場搶救的基本原則:
1、積極搶救:災害事故發生後,處於災區內以及受波及區域的人員應沉著冷靜,根據災情和現有條件,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時進行現場搶救,將事故控製在最小範圍,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2、盡快向井口值班室彙報,並通知附近人員。
3、安全撤離:事故現場不具備搶救條件的,或可能危及人員安全時,應設法迅速安全撤離現場。
4、妥善避險:如無法安全撤離災區時,遇險人員應盡快進行自救和互救,努力維護和改善自身生存條件,設置呼救信號和標誌,等待救援。
二、發生事故後搶險救災指揮部成員立即趕赴現場指揮搶險。
指揮部組成:由礦長、副礦長、總工、救護隊長及本單位主要領導人員。並相應組成:搶險救災組、技術組、事故調查組、後勤組、善後工作組。總指揮由礦長擔任,礦長不在由安全副礦長擔任,現場指揮由總工擔任。
發生事故的緊急措施
1、井口值班室接到電話後,凡有危及人員生命安全時立即通知井下人員按避災路線撤離危險區域,並切斷井下電源。同時按事故發生後必須立即召集的單位和人員名單按順序電話報告救災指揮部成員。
2、救災指揮部各成員接到通知後,要盡快在井口值班室集合,成立救災指揮部,同時將災情向上級有關部門彙報。
3、總指揮或副總指揮接到電話事故後,要迅速召集礦山救護隊做戰前準備工作。
4、指揮部應根據災情性質、地點、範圍、有害氣體濃度變化、遇險人員分布情況,製定救災方案。
指揮部成員聯係方式彙總表
序號 指揮部
成員 職務 聯係號碼 住址
手機 固定電話
1 秦文和 礦 長 13779251893 白楊河煤礦
2 王振林 礦總工 13029603788 白楊河煤礦
3 何澤宏 礦黨委書記 13779251838 白楊河煤礦
4 向良文 機電副礦長兼機電科科長 13579469068 白楊河煤礦
5 甘昌福 安全副礦長兼安全通風科科長 13779251881 白楊河煤礦
6 戴明華 救護隊隊長 13565631067 白楊河煤礦
7 張興紅 通風隊隊長 13779271803 白楊河煤礦
8 劉學兵 機運隊隊長 13201022991 白楊河煤礦
9 冉景榮 綜掘隊隊長 15894761766 白楊河煤礦
10 王順發 綜采隊隊長 13109023180 白楊河煤礦
11 晉高科 機電副科科長 13565311409 白楊河煤礦
12 劉遠軍 安全科副科長 13565641634 白楊河煤礦
13 外 力 生產技術副科科長 13639981175 白楊河煤礦
14 催豔軍 保衛幹事 13119002792 白楊河煤礦
15 賴家勇 調度室主任 13009609335 白楊河煤礦
16 向良武 調度員 13779861039 白楊河煤礦
17 馬軍 調度員 13779251892 白楊河煤礦
18 高貴明 調度員 13565611508 白楊河煤礦
19 白兵兵 調度員 15199361336 白楊河煤礦
20 值班
調度員 調 度 3369235 白楊河煤礦
21 張幫明 醫院 3369120 白楊河煤礦
22 王祖忠 機運隊副隊長 13119006332 白楊河煤礦
23 崔廷高 機運隊副隊長 13999561739 白楊河煤礦
24 劉連正 機運隊副隊長 13565311024 白楊河煤礦
25 全學進 通風隊副隊長 13899651177 白楊河煤礦
26 王順成 通風隊副隊長 13519961812 白楊河煤礦
27 黃億學 通風隊副隊長 13779251802 白楊河煤礦
28 閆寧 綜采隊副隊長 15001691430 白楊河煤礦
29 耿順 綜采隊副隊長 15001671965 白楊河煤礦
30 張東周 綜采隊副隊長 15001671586 白楊河煤礦
31 蔡新成 綜掘隊副隊長 13109021367 白楊河煤礦
32 李美紅 綜掘隊副隊長 15001671996 白楊河煤礦
33 趙生俊 綜合科書記 13039406306 白楊河煤礦

三、救護隊行動:
1救護隊人員入井前,必須詳細了解事故性質、地點、影響範圍、事故發展情況、遇險人員分布情況,選擇捷徑到達事故地點,以便盡快的進行搶救工作。井下救災基地應設在災害地點附近,支架完好的進風巷中。
2、救護隊在救災指揮部的指令下,立即派出1~2個小隊,攜帶蘇生器、滅火器材和其他救護器材,迅速到達事故地點,進行災區偵察及搶救遇險人員。
3、上級救護隊到達後人員要全力配合,並服從安排。
4、救護隊處理各種事故,行動原則必須嚴格執行《救護01manbetx 》中有關規定。
第三章 水災預防與處理計劃
第一節 災害03manbetx 、預兆及危害
一、透水預兆:
1、煤層發潮發暗,掘進麵很易覺察。、
2、煤壁“掛汗”。
3、煤層變冷。
4、頂板來壓,淋水加大或底板鼓起並有滲水。
5、出現壓力水線,出現這一現象說明距離水源較近,應觀察水流情況。
6、煤層有水擠出並發出“嘶嘶”水叫聲,有時能聽到空洞泄水聲。
7、工作麵有害氣體濃度增加,一般是沼氣、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濃度增加。
8、煤壁或巷道掛紅、酸度大、水味發澀和有臭雞蛋味,為老空區透水預兆特點。
二、發生礦井水害的原因
1、地麵防洪、防水措施不力,雨季時山洪由井筒或塌陷裂縫大量湧入井下,造成水災。
2、水文地質情況複雜,井巷接近老窯積水區,充水斷層、強含水層以及打開隔離煤柱時,未按探放水製度操作,盲目施工或者雖然進行探放水,但由於措施不嚴密,造成透水;
3、防水隔離煤(岩)柱尺寸不夠,或亂采亂掘,將其破壞而造成透水;
4、排水設備能力不足或機電事故影響而造成淹井;水倉不清理,水泵不及時維修,透水時起不到排水作用;
5、不嚴格執行作業01manbetx ,在回采過程中,超寬、超高,由於冒頂與上水平積水溝通,造成水災。
三、水災的危害:
1、惡化生產的環境;
2、淹沒巷道或礦井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3、損失煤炭資源;
4、縮短生產設備的使用壽命和增加維護費用;
5、增加排水費用和巷道維護費用。
第二節 水災的預防措施
一、水災的預防措施
1.做好水文觀測工作:
(1)收集地麵氣象、降水量與河流地質水文資料,查明洪水泛濫對礦區、工業廣場及居民點的影響程度:
(2)通過鑽孔,觀測各種水源的水壓、水位和水量的變化律,03manbetx 水質,查明礦井水來源,以及礦井水和地下水、地表水的補給關係;
(3)觀測狂近夠湧水量及季節性變化規律。
2.做好礦井地質工作:
為了查明水源和可能湧水的通道,在礦井生產過程中,要不斷積累和掌握以下情況:
(1)斷層和裂隙的位置,錯動距離,延伸長度,破碎帶範圍和含水、導水性能;
(2)含水層的湧水量、水壓、滲透性及其到開采煤層的距離。
(3)調查礦井附近小礦的開采範圍、開采煤層及深度、積水區域分布狀況等;
(4)開采過程中地表塌陷情況,觀測塌陷帶、裂隙帶的高度,以及才動對湧水量的影響;
(5)巷道出水點的位置、水量、積水範圍、標高鬥必須繪製在采掘工程圖上。
3.當采掘麵遇到透水預兆時,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後掘”的探放水原則,凡地質情況不明的區域首先做到井下紅外線物探於鑽探工作,鑽探工作在前,施工在後,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4.加強幹部、工人安全技術培訓工作,掌握識別透水預兆;
5.加強設備管理,定期維修保養設備,同時保證礦井有足夠的備用水泵,並能隨時投入進行;對透水危險地區,必須在其附近設置防水閘門;
6.引進人才(尤其是水文地質方麵的),壯大工程技術管理隊伍重視科學管理
第二節 處理透水事故的一般原則
當發生透水事故時,現場工作人員除立即報告井口值班室外,應發揚臨危不懼的精神,在班組長或帶班幹部的指揮下,迅速組織搶救,應盡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麵,設法堵住出水點,以防事故繼續擴大,如果情況危急,水勢迅猛,無法搶救時,則應有組織地沿著規定地避災路線迅速撤至上一水平直至地麵;
總指揮接到透水事故後,應立即通知礦山救護隊。同時根據事故地點和可能不及地地區,通知有關人員撤出危險區域,並關閉有關地區地防水閘門;、
全部啟動排水設備,在現有排水設備能力不足時,應增設水泵和管路;
指揮部在製定作戰計劃前,必須了解透水地點、性質,估計透水量,影響範圍等情況;
按積水量、湧水量組織強排工作;
加強排水與搶救中地通風管理,切斷災區電源,防止一切火源及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湧出,避免災害擴大;
在有流砂湧出時,應構築濾水牆(如砂袋牆、木垛牆等),並規定濾水牆地構築位置和順序;
在搶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防止二次透水和冒頂。
第四章 火災預防與處理計劃
一、自然火災地征兆:
1.空氣相對溫度增加,巷道中出現霧氣和煤壁“掛汗”;
2.從煤炭自燃地點流出地水和空氣較正常溫度高;
3.風流中出現火災氣味,如煤油、汽油、鬆節油和焦油氣味等;
4.煤炭自燃附近,尤其下風側地巷道中,空氣地氧濃度偏低;
5.空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增加,人們有頭痛、頭暈精神疲乏等不適感覺;
二、礦井火災發生地原因有兩種,一種時外部火源引起地火災,即外因火災。一種時煤炭本身自燃因素引起地火災,即內因火災。
1.外因火災:
(1)違章在井下吸煙,在井下拆卸礦燈、電焊、氧焊等,都能引起井下火災;
(2)井下電氣設備使用不當或維修不及時而短路所產生地電弧火花,可引起井下火災;
(3)礦井瓦斯、煤塵地燃燒,可引起井下火災;
(4)違章放炮,例如用明火或用動力線放炮、火藥變質、放糊炮、明炮都能引起井下火災;
2.內因火災:
(1)由於回采過程中,浮煤清理不幹淨,加之通風管理不善,很容易引起自燃產生火災;
(2)密閉長時間漏風;
(3)采空區回采結束後,不能按時密閉或采區工作麵回采速度較慢,造成采空區長時間微風進入。
三、火災地危害:
1.火災產生大量地有毒有害氣體與高溫,造成人員中毒與燒傷;
2.引起瓦斯、煤塵爆炸;
3.熾熱的火焰經不同標高的巷道而產生火風壓,造成井下風流紊亂,甚至風流逆轉;
4.毀壞設備、支架和煤炭資源。
火災的預防措施
煤炭自燃火災的預防措施
根據地質情況,合理不知巷道及選擇合理的采煤方式,按照回采率高、回采速度快,采空區易於隔絕的原則進行;
加強通風管理,合理分配風量,避免微風、無風作業,杜絕采空區漏風;
掘進工作麵嚴格按設計施工,浮煤當班清理幹淨;
建立健全防火記錄、台帳。加強火區觀察、氣體取樣化驗、03manbetx 工作,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2.外因火災的防禦措施:
(1)一般防火措施:
a、井下永久硐室及其出口防火鐵門5米內的巷道,必須采用不燃支架,電纜全部使用不延燃的;
b、電纜、電氣設備入井,必須由專人負責檢驗相關指標,認定合格簽字後,方可入井;嚴禁設備失爆入井,井下一旦發現設備失爆,必須當班處理完畢;
c、升入井必須嚴格執行井口驗身製度,防止易燃物品(如煙火)帶入井下;
d、嚴禁井下打開礦燈,嚴禁穿化纖衣服;
e、嚴禁在井下吸煙;井下確需使用電焊時,必須製定安全措施,報礦長審批同意後,方可實施。
(2)采掘工作麵防火措施:
a、井下嚴禁帶電檢修電氣設備;電纜損壞應更換或損壞處截斷,用防爆線盒連接;禁止帶電移動任何電氣設備;
b、井下供電應嚴格執行《01manbetx 》中有關規定;
c、井下放炮必須嚴格執行大黃山煤礦爆破安全作業規程有關規定,防止放炮火花產生;
d、井下設備使用必須按章操作以防止出現故障後仍帶病運轉產生的電火花引起火災。
處理火災事故的一般原則
任何人,發現火災時,應線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並迅速報告井口值班人員及指揮部負責成員,在現場的班組長或帶班幹部應組織人員利用現場一切工具和器材進行滅火,如不能處理時,應迅速有序的組織受火災威脅地區的人員撤離危險區域,直至地麵;
迅速切斷火區電源;
積極組織礦山救護隊搶救遇險人員,同時探明火區地點、範圍和盡可能找到發火原因,並采取措施,防止火災中產生的各種有害氣體及火源向有關人員的巷道蔓延;
根據已探明的明火區地點和範圍,確定井下供風調整;
在進風口、井筒內及井底車場發生火災時,可采用反風或使用風流短路的措施。
在井下其他地點發生火災時,應保持事故前的風流方向,控製火區供風量;
在有瓦斯湧出的采煤工作麵發生火災時,應保持正常通風,必要時可適當增加風量或采取局部性反風;
在掘進巷道發生火災時,不得隨意改變原有通風狀態,需要進入巷道偵查或直接滅火時,必須有安全可靠得措施,防止事故擴大;
無論是正常通風或增減風量、反風、風流短路、隔絕風流等,都必須做到如下要求:
不致瓦斯積聚、煤塵飛揚,造成爆炸事故;
不致危及井下人員的安全;
有助於阻止火災的擴大,控製火勢,創造接近火源條件;
在火災初期,火區範圍不大時,應積極組織人力、物力控製火勢,直接滅火,直接滅火無效時,應采取隔絕滅火法封閉火區,並規定為隔離火區而構築的密閉牆的位置和順序。
必要時應將排水和壓風管路改為消防管路。
5、在整個搶救和處理過程中,必須有專人嚴密監測瓦斯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的變化,控製煤塵飛揚,防止發生瓦斯、煤塵爆炸。
五、事故處理
1、采掘工作麵發火,用直接滅火的方法撲滅不了時,應用隔絕的方法進行密閉
2、為防止在減弱風量及構築密閉時,引起火區瓦斯積聚處產生爆炸事故,為此執行以下幾點:
(1)進回風側密閉同時施工,同時封頂;
(2)密閉施工過程中,指揮部指定專人隊火區內的瓦斯濃度進行連續性監測,根據氣體濃度升高的速度及施工人員撤到不受爆炸影響地點所需時間,確定允許繼續施工的火區最高瓦斯濃度,當濃度接近此值時,兩處施工人員應迅速撤退。
(3)進回風巷密閉施工附近,應設電話(救災電話)直接聯係,否則,應規定時間定時聯係。
(4)密閉牆的設置盡可能縮短災區。
第五章 瓦斯災害的預防與處理計劃
第一節 瓦斯種類、災害原因03manbetx 、預兆及危害
瓦斯事故種類
礦井瓦斯生長過程中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總稱,主要有CH4、CO2、CO、SO2、H2S、NO2、H2、NH3.
1、CO2造成人體缺氧窒息,由於CO2濃度增高空氣含氧減少。
2、CO主要產生時煤塵與瓦斯爆炸,煤炭自燃放炮等產生,CO是一種劇毒氣體,是造成井下工人死亡的主要因素,應嚴格按規定執行。
3、H2S主要產生是由於坑木腐爛,含硫礦物的水解而產生,對人體有強烈毒性,與SO2均為酸性氣體,解決辦法是向煤層注堿液或石灰水中和,向巷道撒生石灰,做好個體防護。
4.NO2主要為炮煙產生,有強烈的酸性,應防止炮煙熏人,解決辦法是加強通風管理。
5.H2、NH3主要是充電設備產生,個別礦產生H2、NH3,做好預防,防止造成事故,H2具有爆炸性。
二、煤與瓦斯突出預兆:
1、地質地壓方麵:有煤炮聲;支架聲響;煤壁向外移動加劇,出現掉渣、底鼓、片幫和煤岩自行脫落;鑽孔變形;垮孔頂鑽;夾鑽杆等;
2、沼氣湧出方麵:沼氣湧出異常,導致沼氣湧出忽大忽小;煤塵增大;空氣濕度變化異常;打鑽時噴沼氣、噴煤、有哨聲、風聲等;
3、煤層結構和構造方麵:煤的層裏紊亂;煤質軟硬變化異常;煤暗淡無光澤;傾角變陡;煤體幹燥等。
三、瓦斯事故的原因:
1、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
⑴瓦斯爆炸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a.瓦斯濃度為5~16%;
b.引爆火源溫度為650~750℃;
c.空氣中氧氣濃度大於12%。
以上三者隻有同時具備時,才會發生瓦斯爆炸,一般井下各地點氧氣濃度條件都具備了。因此,下麵重點分析引起瓦斯積聚和引爆火源的原因。
⑵引起瓦斯積聚的原因
a.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引起瓦斯積聚。如無計劃停風,任意停開局部通風機、機電故障或掘進麵臨時停工停風,都可能造成掘進工作麵瓦斯積聚;
b.風筒被斷開、刮壞,嚴重漏風而又不能及時發現和修補,引起瓦斯積聚;送風距離長,選擇風筒直經過小,引起供風量不足,造成瓦斯積聚。
c.風量不足引起瓦斯積聚,如不按要求配風;巷道冒頂堵塞,風流斷路;單台局扇供風多處;風筒出口距掘進麵距離超遠及局扇出現循環風,都可能因風涼小、風速低引起瓦斯積聚;
d.風流短路引起瓦斯積聚:如打開風門而不關閉;巷道貫通後不及時調整通風係統等;
e.通風係統不完善引起瓦斯積聚:如串聯通風、擴散通風等;
f.采空區或盲巷瓦斯積聚;
g.巷道拐角等;
h.煤柱垮落,空區瓦斯大量瀉出,引起瓦斯超限。
⑶引爆瓦斯火源的原因:
a.電火花。由於井下機械設備電源、電氣裝置管理不善或操作不當而產生電火花,如設備失爆、漏電、明接頭等;
b.放炮火花。主要炮泥裝填不滿;最小抗線不夠和放明炮;接線不良及炸藥不合要求等引起放炮火花;
c.撞擊摩擦火花,如金屬表麵的摩擦,金屬與堅硬煤岩的撞擊火花等;
d.明火。如井下吸煙、施焊、煤炭自燃發火等等。
2、瓦斯窒息事故的原因:
a、掘進工作麵的停風,人員仍在繼續工作,由於工作麵瓦死不能排除,而引起工作麵瓦斯積聚後缺氧,導致窒息事故的發生;
b、職工自我保護意識差,加之管理不善,一些停風工作麵和盲巷未及時設置柵欄,警戒牌和及時密閉,個別職工誤入禁區引起窒息事故;
c、躲再人員很少進入的巷道中睡覺,入睡後,翻身壓住了風筒導致通風不足,窒息事故發生;
d、由於通風不良,工作麵瓦斯湧出,也易引起窒息事故。
四、瓦斯爆炸的危害:
1、產生衝擊波,使人員遭到傷亡,機械設備和巷道受到破壞。由於衝擊波的作用,會使積存的瓦斯衝出並能揚起煤塵,引起瓦斯煤塵的連續爆炸,使災情進一步擴大;
2、產生的高溫高壓,造成人員傷亡,並可引起井下火災;
3、產生大量有害氣體,主要是CO和CO2,造成人員傷亡。
4、瓦斯易燃:
a、當CH4濃度低於5%時遇火隻燃燒,不爆炸,如井下瓦斯有其他氣體時爆炸濃度會下降,大於16%時隻在混合氣體接觸麵燃燒。
b、引起溫度6500-7500,引燃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遇瓦斯濃度有關。
c、與混合氣體壓力有關,壓力高引燃溫度大幅度下降。
d、與火源的性質有關,及火源溫度、接觸時間和麵積等。
第二節 瓦斯爆炸事故的預防措施
一、防止瓦斯積聚的措施:
⑴加強通風。主要通風機禁止帶病運轉;合理分配井下供風地點風量,保證井下湧出的瓦斯及時衝淡並排出井外;巷道貫通必須嚴格執行《規程》中有關規定;掘進禁用擴散通風;臨時停工地點,不得停風,否則必須切斷電源,設置柵欄、懸掛警示牌,禁止人員入內。停風區內瓦斯達到3%時,不能立即處理,必須在24小時封閉完畢;對不用的盲巷、廢巷要及時封閉;井下風機不等隨意停開,因停電、檢修等停止的局扇,開啟前,首先應由瓦檢員檢查風機開關附近20米範圍內的瓦斯,停工區瓦斯符合要求後方可由風機工重新起動局扇;加強風機管理,風筒吊掛平直、風筒斷開應及時接好,破口處應及時縫補,井下不能及時縫補的風筒應拿上地麵進行修補;工作麵風筒口末端距工作麵不準超過5米;
⑵加強瓦斯檢查製度的落實。采掘麵嚴格執行“一炮三檢”製度;瓦斯檢查做到井下瓦斯牌板、瓦檢員記錄本、瓦斯報表“三對口”,杜絕空班漏檢和瓦斯超限作業;
⑶加強瓦檢員安全培訓工作,提高其自身素質,避免或減少工作麵的失誤。
⑷遇到瓦斯積聚,現場處理主要從通風上入手,具體辦法由引導主風流從瓦斯積聚處通過的方法排除瓦斯積聚、利用局扇風排除瓦斯積聚;
⑸遇到瓦斯積聚,使用局扇排放瓦斯積聚時,必須製定安全措施,不得一風吹。
⑹入井人員必須佩戴自救器。
二、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⑴加強明火管理。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煙用具下井;禁止井下打開礦燈;井口及主扇機房周圍20米內禁止使用明火;
⑵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九不放、五禁止”放炮管理製度;炮眼深度,封泥的長度及材料應嚴格執行《規程》中有關規定;處理卡在流煤眼的煤矸及時處理瞎炮應嚴格執行《規程》中有關規定;
⑶消除電火花。井下使用的電氣設備必須要有接地保護、漏電保護、過流保護;電氣設備必須防爆性能完好,發現失爆,必須當天處理完畢;
⑷防止靜電火花。嚴禁井下穿化纖衣服作業。
(5)嚴防摩擦火花的產生。做好設備使用和檢修保養工作,防止機械摩擦產生火花而引爆瓦斯。
三、防止瓦斯爆炸事故擴大的措施:
(1)向已沉落的巷道底板和兩幫的煤塵均勻撒布岩粉或用清除積塵和灑水方法,降低空氣中的煤塵的濃度。
(2)采區之間設置隔爆水槽和噴霧。
(3)通風係統力求簡單,各水平、采區及工作麵保持獨立的進回風係統。
四、煤與瓦斯突出征兆及應急避災措施
1、煤與瓦斯突出的征兆
①、地壓顯示征兆:煤炮聲、支架聲響、煤岩開裂、掉矸、底鼓、煤岩自行剝落、煤壁顫動、鑽孔變形、塌孔、夾鑽、頂鑽、鑽機過負荷等。
②、瓦斯突出征兆:瓦斯湧出異常、瓦斯濃度忽大忽小、煤塵增大、氣溫異常、打鑽孔噴瓦斯、煤粉、出現哨聲、蜂鳴聲等。
③、煤層結構及構造征兆:煤層層理紊亂、煤層強度鬆軟或不勻質、煤暗淡沒有光澤、煤層厚度變化(特別是煤軟分層厚度增大和煤厚變薄)、煤層傾角變化、擠壓褶曲、波狀隆起、煤體幹燥等。
2、應急避災措施
①、礦井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時,現場人員應認真分析判斷災情,迅速向調度室彙報。調度室街道電話後,根據事故的情況通知受到威脅地點人員的撤退路線及地點,並根據情況通知井下受威脅區域切斷電源,同時按順序通知調度室主任、礦長、事故應急指揮部主要領導和成員到調度室(指揮部)待命。
②、發現突出征兆或發現突出後人員避災措施:
A、采煤工作麵人員發現突出預兆時,要迅速向進風側撤離,掘進工作麵人員也應迅速向外撤離,並通知相鄰工作麵的人員撤離,同時通知調度指揮中心。在撤離過程中要迅速打開隔離式自救器並佩戴好,撤離到防突反向風門外,並把風門關好,再沿著巷道向進風側繼續撤離。
B、再撤離工作中如果自救器發生故障或佩戴的自救器不能到達安全地點、或退路被突出的煤矸堵住,應迅速進入壓風自救係統內或避災硐室(必要時就近快速構築臨時避災硐室)中等待救援。進入躲避硐室的人員應在躲避硐室外放置衣物、礦燈等明顯標誌物以便於救援人員發現;不能到達躲避硐室或構築臨時躲避硐室的人員,可以臨時尋找有壓風管或有供風管路的巷道內暫避,並盡可能與外界取得聯係。避災時要打開壓風管的閥門,形成正壓通風,保證遇險人員所需的風量。
C、井下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時,帶班、跟班幹部、安全員、瓦檢員組織指揮人員安全撤離到反向風門以外的新鮮風流中,並盡快采取一切辦法向調度室彙報,出現緊急情況應及時撤到地麵。
D、要注意延期突出。有些礦井,出現突出的某些預兆,但不立即突出,過一段時間後才發生突出。因此,遇到這些情況,現場人員不能猶豫不決,應立即撤離,並切斷工作麵所有非本安型供電電源。
③、發生瓦斯、煤塵突出事故的避災線路
+700水平掘進工作麵——12水平米尺運輸巷——12水平落平點——地麵
+864水平掘進工作麵—— +864水平偽斜進風巷——+884水平米尺東1#人行下山——+799水平米尺東——落平點——地麵
+844水平03采區掘進麵——+884水平米尺東1#人行下山——+799水平米尺東——落平點——地麵
+799水平03采區石門——+799水平米尺東——+799水平落平點——地麵
西山主井+700掘進麵——西山主井井筒——地麵
第三節 處理瓦斯爆炸事故的一般原則
1、迅速組織撤退災區和受威脅區域的人員,搶救遇險人員,組織礦山救護隊探明事故地點、範圍和氣體成分,發現火源立即撲滅,並切斷災區電源,防止二次爆炸。
2、在證實確無二次爆炸的可能時,應迅速恢複被破壞的巷道和通風設施,恢複正常通風,排除煙霧,清理巷道。進一步創造搶救與處理事故的條件。保證工作區域中瓦斯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符合《規程》規定要求。
3、如果在爆炸以後,發現仍有明火、殘火或隱蔽火源時,應按滅火的要求進行慎重處理,防止在搶救過程中再次發生瓦斯、煤塵爆炸。
4、在搶救人員的同時,救護人員必須掌握:
(1)爆炸地點,破壞程度和範圍。
(2)爆炸產生的威脅物流動方向及影響範圍。
(3)隨時觀察災區的瓦斯等有害氣體情況,掌握爆炸周期,防止二次爆炸,進一步擴大事故。
第四節 事故處理
1、瓦斯爆炸後,要采取一切可能措施,迅速恢複通風係統,使搶救遇險人員最有效、最關鍵的措施。
2、瓦斯爆炸後產生冒頂,造成巷道堵塞,影響救護隊員進行偵查搶救時,應考慮清堵塞物的時間,若短時間內不能清除時,應考慮盡快恢複搶救人的方法(如用壓風管、水管等供水方法),同時恢複堵塞區外的通風。
3、瓦斯爆炸後,若主扇風壓升高、風量減少,瓦斯濃度繼續升高,並存由高溫熱源,則產生連續爆炸。指揮部分析判斷認為由可能連續爆炸時,可派救護隊利用兩次爆炸間隔時間進行搶險救災,但必須嚴密監視通風和瓦斯情況,並認真掌握連續爆炸的時間規律,考慮在災區的往返時間,當間斷時間不允許時,不能進入災區搶險救災。
4、處理災害事故,應嚴格遵循事故處理原則。
第五節 煤與瓦斯突出一般原則
1、根據礦井實際情況編製區域綜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綜合防突措施。
2、建立專業防突、通風隊伍,編製瓦斯地質圖,在圖中標明采掘進度、被保護範圍、煤層賦存條件、地質構造、突出點位置、突出強度、瓦斯基本參數及瓦斯相對湧出量和絕對湧出量等資料,作為區域突出危險性預測和製定防突措施的依據。
3、礦井通風應根據《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第二十三條規定。
4、防突管理和人員培訓根據《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第三節規定執行。
5、各采掘麵安設的防突安全設施必須符合《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第五節之規定。
煤塵災害的預防與處理計劃
災害原因分析、預兆及傷害
煤塵爆炸的原因:
井下巷道、 硐室不能按照規定定期滅塵,致使浮塵、 落塵達到煤塵爆炸濃度;
主要產塵點,防塵設施設置不足或不使用、 放炮不按規定使用水炮泥。如主要進風回風巷、 轉載點,卸載點缺少水幕或使用不正常等;
由於井下照明和機械的電源、 電氣裝置管理不善或操作不當產生的電火花使引起煤塵報找的火源之一。如設備失爆、 漏電、 電纜明接頭等引起電火花;
煤眼炮泥裝填不滿、放明炮、 接線不良及炸藥不合要求引起的放炮火花可引爆煤塵;
井下吸煙、 施爆、 煤炭自燃發火,也可引燃或引爆煤塵。
煤塵爆炸的危害:
產生的高溫高壓、 衝擊波造成人員傷亡,毀壞巷道及設備,在爆炸波傳播過程中,將巷道沉積的煤塵再次吹揚起來,被高溫火焰點燃,可造成連續爆炸,使災情擴大,甚至毀滅整個礦井;
煤塵爆炸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造成人員中毒傷亡。
第二節 煤塵爆炸的預防措施
減塵和降塵措施
合理分配井下各地點風量,利用通風方法排除浮遊煤塵;
采掘工作麵推廣濕式打眼作業的應用;
嚴格執行礦井滅塵工作製度、 井下各巷道硐室按要求定期滅塵;
主要產塵點設置噴霧。如采掘工作麵回風側、 放載點、 卸載點等處設置噴霧裝置;
采掘工作麵附近20米內堅持炮前炮後灑水滅塵製度;
井下作業人員要求佩帶防塵口罩,以減少職業病發生。
防止煤塵引爆措施:
防止放炮時產生時火源。不使用非煤礦安全炸藥和不合格的劣質炸藥;放炮堅持使用水泡泥;煤眼封泥材料、 長度及炮眼深度嚴格執行《規程》中有關規定;
消除電火花。井下使用電氣設備必須要有接地保護、漏電保護、過流保護;電氣設備必須防爆性能完好,發現失爆必須當天處理完畢;加強電工、神被使用維護人員的培訓,增強其責任心,杜絕違章作業;
加強明火管理。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煙用具入井;禁止井下打開礦燈;井下不得進行施焊作業,確需施焊作業時,必須製定安全措施,報礦長和總工審批同意後,方可實施;
嚴禁穿化纖衣服入井,以防工作中產生靜電火花。
防止煤塵爆炸擴大的措施:
向已沉落在巷道底板和兩幫的落塵均勻撒布岩粉或采用清除積塵和灑水辦法,降低粉塵裏煤塵的濃度;
采區之間、臨時串聯通風工作麵之間設置隔爆水槽和噴霧;
通風係統力求簡單,各水平、各采區工作麵保持獨立的進回風係統。
在臨時串聯風情況下,兩各工作麵之間設噴霧。
處理煤塵爆炸事故的一般原則
1.迅速組織撤退災區和受威脅區域的人員,搶救遇險人員,組織礦山救護隊探明事故地點、範圍和氣體成分,發現火源立即撲滅,並切斷災區電源,防止二次爆炸;
2.在證實確無二次爆炸可能時,應迅速恢複破壞的巷道和通風設施,恢複正常通風,排除煙霧,清理巷道。進一步創造搶救與處理食物的條件。保證工作區域中瓦斯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濃度符合《規程》規定要求;
3.如果在爆炸以後,發現仍有明火、殘火或隱蔽火源時,應按滅火的要求進行慎重處理,防止在搶救過程中再次發生瓦斯、煤塵爆炸。
4.在搶救人員的同時,搶救人員必須掌握:
爆炸地點,破壞程度和範圍。
爆炸產生威脅物流動方向及影響範圍。
隨時觀察災區的瓦斯等有害氣體情況,掌握爆炸周期,防止二次爆炸。
第四節 事故處理
1、瓦斯爆炸後,要采取一切可能措施,迅速恢複通風係統,使搶救遇險人員最有效、最關鍵的措施。
2、瓦斯爆炸後產生冒頂,造成巷道堵塞,影響救護隊員進行偵查搶救時,應考慮清堵塞物的時間,若短時間內不能清除時,應考慮盡快恢複搶救人的方法(如用壓風管、水管等供水方法),同時恢複堵塞區外的通風。
3、瓦斯爆炸後,若主扇風壓升高、風量減少,瓦斯濃度繼續升高,並存由高溫熱源,則產生連續爆炸。指揮部分析判斷認為由可能連續爆炸時,可派救護隊利用兩次爆炸間隔時間進行搶險救災,但必須嚴密監視通風和瓦斯情況,並認真掌握連續爆炸的時間規律,考慮在災區的往返時間,當間斷時間不允許時,不能進入災區搶險救災。
4、處理災害事故,應嚴格遵循事故處理原則。
第七章 冒頂事故預防與處理計劃
第一節 冒頂災害原因分析、預兆及危害
一、頂板冒頂的預兆
1、發出響聲,岩層下沉斷裂,頂板壓力急劇加大,木支架發出斷裂聲,出現大量折梁斷柱;頂板出現離層,並發出悶雷似的斷裂聲響。
2、掉渣,由少增多,由稀到密,掉渣越多,壓力愈大;
3、頂板裂縫增加;
4、含瓦斯煤層,瓦斯湧出量突然增大;
5、頂板出現淋水或淋水量明顯增大;
6、片幫煤增多;
7、脫層等。
二、冒頂的原因:
1、與複雜的地質構造(如斷層、褶曲、頂板鬆軟破碎等),在施工過程中,沒有采取針對性的有效措施;
2、沒有掌握頂板初期和周期來壓規律,來壓時沒有采取安全措施或措施不當;
3、空頂麵積大,放炮崩倒支架不能及時架好;
4、不清楚頂板岩石性質,選擇支架形式不正確或支架不符合設計要求,不按作業規程和01manbetx 施工,忽視質量。
三、冒頂的危害:
1、無論在巷道中,還是采掘工作麵出現冒頂都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設備和設施損壞,一旦撞擊產生火花,還將使災情擴大;
2、巷道發生冒頂,很易造成風流短路或通風困難;
3、由於冒頂形成的微風區極易引起煤炭自燃;
4、采掘麵冒頂,如與上水平積水溝通,可引起水災事故。
第二節 冒頂事故的預防措施
1.做好礦井地質、水文觀測工作,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收集整理地質資料,合理編製作業規程,遇到地質變化帶,有相應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2.加強頂板觀測,分析掌握頂板初期和周期來壓規律:
a.進入采掘工作麵前,嚴格執行敲邦問頂工作;
b.采倉工工作時,嚴格執行采倉設計要求,采倉嚴禁超高超寬;掘進工嚴禁空頂作業;
c.加強巷道支護和維護管理工作,巷道斷麵大,圍岩破碎鬆軟、壓力大時、可縮小支架棚距或采用錨噴掛網、砌镟後注漿等辦法強化支護;巷道支護必須按設計要求支護,以確保支護質量;加強巷道支護質量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維修,把好支護質量檢查驗收關。
d.對冒高巷道,在支護前必須加強巷道冒高段支護,然後按設計進行正常支護;
e.加強巷道支護質量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返工。
f.根據地質和巷道斷麵情況,合理布置工作麵炮眼和裝藥量,減少或避免傷幫傷頂現象發生;
g.加強采、掘工安全培訓工作,提高自身安全防範意識,避免違章作業現象發生。
處理冒頂事故的一般原則
1.探明冒頂區範圍和被埋、壓、截堵的人數和位置;
2.迅速恢複冒頂區範圍的正常通風,如果暫不能恢複時,可利用水管、壓風管等對埋、壓、截堵的人員送新鮮空氣;
3.在處理中必須由外向裏加強支護,清理搶救人員的通道,通往被埋或被堵截人員,必要時可以向遇險人員處開掘專用小巷道;
4.在搶救處理中,必須有專人檢查與監視頂板情況,防止二次冒頂;
5.與有大塊岩石威脅遇險人員時,可使用千斤頂等工具移動石塊,但應盡量避免破壞冒落岩石的堆積狀態;
6.處理冒頂事故時,礦井幹部現場指揮處理,並隨時將情況彙報井口值班室。
運輸事故預防措施
預防斜井跑車事故的措施:
⑴加強職工安全教育,各單位每月組織職工學習不得少於2此,轉崗工人必須按規定進行轉崗培訓,同時加強新工人的培訓管理工作;
⑵明確放料工、信號把鉤工崗位職責,責任心不強的人員要及時更換。人員一旦固定,不能隨意調換;
⑶對鋼絲繩和連接裝置必須加強管理,設專人定期檢查和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⑷礦車和鋼絲繩之間的連接必須使用不能自行脫落的裝置;
⑸絞車操作工要嚴格執行01manbetx ,開車前必須認真檢查製動裝置及其它安全裝置,操作時要準、穩、快,特別注意防止鬆
繩衝擊現象。
(6)加強軌道維護管理工作,保證斜井軌道和道岔的完好。
(7)保持斜井頂、幫支護完好,並保持運行軌道幹淨、無雜物。
(8)放料所使用的車輛應定期不定期檢查,出現故障及時維護,保證完好,放料所使用的車輛應專用。
(9)副井放車每趟不得超過兩輛。
(10)每班運送人員前,必須檢查人車的連接裝置,保險鏈和防墜器,並必須先放一次空車,保證可靠時,才能載人運行。
(11)斜巷施工期間,如提升兼行人時,在斜巷上口必須設置擋車器,在斜巷中還必須每隔40米設置躲避硐,設有躲避硐的一側必須有順暢的人行道,上下人員必須走人行道;在行車和行人方麵,必須做到“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原則,行車前,施工人員和其他檢查人員必須進入躲避硐,由施工人員發出電鈴信號,絞車工發出回鈴信號方可開動絞車;斜巷施工上下必須保證電鈴信號靈敏可靠;禁止行車時,斜巷行人或繼續施工作業。
二、預防井下人力車推車事故的措施
(1)一個人隻準推一輛車,同向推車的間距,在軌道坡度小於或等於5‰時,不得小於10m,坡度大於5‰時,不得小於15m,坡度大於7‰時,禁止人力推車。
(2)推車時必須時刻注意前方,在開始推車、停車、掉道,發現前方有人或障礙物,從坡度較大的地方向下推車以及近道岔、彎道、巷道口、風門、硐室出口時,推車人都必須及時發出信號。
(3)嚴禁放飛車。
三、預防乘車事故的措施:
(1)聽從司機的指揮,開車前必須將防護鏈掛好。
(2)人身及所攜帶的工具和零件嚴禁露出車外。
(3)人車行使和尚未停穩時,嚴禁上、下車和在車內站立。
(4)嚴禁扒車、跳車和做重車。
(5)嚴禁超員乘員。
(6)人車掉道,絞車工應立即采取緊急停車措施。
四、皮帶輸送機,刮板輸送機司機必須經過安全培訓,持證上崗;皮帶機、刮板機使用操作必須嚴格執行相關使用說明書何況製定的安全01manbetx ;皮帶機禁止搭乘人員和運送與煤矸無關的其他材料;加強設備檢修保養工作,確保運輸設備運行安全可靠。
第九章 井下機電事故預防措施
一、預防觸電事故的措施;
(1)操作井下電氣設備必須嚴格執行《規程》中有關規定;
(2)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檢修或搬遷前,必須切斷電源,並用同電源電壓相適應的驗電筆檢驗。所有開關把手在切斷電源時都應閉鎖,並懸掛“有人工作,不準送電”牌,隻有執行此項工作的人員,才有權取下此牌送電。
(3)井下供電應做到無雞爪,無羊尾巴、無明接頭;有過電流裝置和漏電保護裝置,有螺釘和彈簧墊,有密閉圈和擋板,有接地裝置;
(4)加強設備檢查,凡發現電纜破損、設備開關漏電,保護裝置失靈,必須及時處理。
(5)照明、手持式電氣設備、電話、信號裝置的額度電壓,不應超過36V。
(6)井下硐室內有高壓的電氣設備,入口處和室內都應在明顯地點掛“高壓危險”警示牌及“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牌子。
二、防止電火花引燃或引爆瓦斯、煤塵的措施:
(1)井下所有電氣設備嚴禁失爆,發現失爆必須當天處理完畢。
(2)井下各種機械設備必須嚴格執行相關安全01manbetx ,防止違章操作引起機械摩擦火花。
(3)井下不得施焊,確需焊接時,必須製定安全措施,保礦長審批同意後,方可實施。
(4)井下放炮、放炮母線嚴禁有明接頭和破損現象存在,母線與雷管腳線聯結出須懸掛,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禁止井下打開礦燈。
三、預防機械設備事故的措施:
(1)操作井下機械人員,在機械設備運行過程中,必須堅守崗位,按章操作不得隨意離開操作位置。
(2)井下所有機械設備外露的轉動和傳動部分(靠背論、鏈輪、風扇葉等)都必須加裝防護罩或遮欄,防止碰觸造成人身傷害。
(3)操作井下機械設備的人員必須著裝整齊,以防止傳動部分絞到不整地衣裝,造成人身傷害。
(4)檢修機械設備,必須嚴格執行專人送電製度避免機械傷害。
(5)機械設備入井,必須製定專人檢驗各項技術指標合格,並簽字認可後,方可入井,以防止機械設備帶病運行出現機械傷害。
第十章 處理重大災害事故的組織措施
第一節 救災指揮部成員及分工
為了有秩序的迅速搶救遇難人員,盡快恢複生產,礦成立救災指揮部(設在井口值班室)
一、救災指揮部成員
總 指 揮:秦文和 何澤宏
副總指揮: 甘昌福 王振林 向良文
成 員: 向良明 劉學兵 劉遠軍 冉景榮 晉高科
崔豔軍 張興紅 外 力 王順發 張邦明
記 錄 員: 劉江峰 賴家勇
二、各成員職責:
礦長是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
副總甘昌福指揮協助總指揮處理災變,全麵指揮,領導礦山救護,根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所規定的任務,完成對災區遇難人員的援救和事故處理。組織處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人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需物資,並嚴格控製入井人員,簽發搶救事故用的特別許可證。
副總指揮向良文全麵負責勞動力調配、救災材料供應、後勤保障工作。
副總指揮王振林負責協助總指揮製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及實施。
成員外力、張興紅按照礦長要求負責改變礦井通風調整,注視主要通風機工作情況和組織完成必要的通風工程,並執行與通風有關的其他措施。負責備好必要的圖紙和資料,並根據礦長命令完成測量及其他工作。
成員向良明協助副總指揮工作,負責災害處理計劃的實施。

成員劉學兵、晉高科負責設備管理,掌握礦井內的亭送電工作,及時搶救或安裝機電設備。
成員劉遠軍賴家勇負責協調各方麵的工作,協助礦長進行搶救和災害處理。
成員冉景榮、王順發負責收集救災所需物資,並按礦長命令供應到位。
成員崔豔軍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護礦區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礦,並在井口附近設專人警戒。
成員張邦明負責組織對受傷人員的急救治療,組織護理和藥物供應。及時準備好必須的搶救器材,按礦長命令迅速組織人運送到指定地點。
井口值班員,礦燈發放員應根據入井人員的下井證,並考勤和領取礦燈的牌號。查清在井下人數及姓名,並迅速報指揮部和總指揮;對沒有持有副總指揮簽發的入井特別許可證人員,不得發燈,在井口必須嚴格檢查,嚴禁入井。
記錄員劉江峰負責災害處理有關會議記錄及值班記錄。、
記錄員賴家勇負責風井氣體、溫度檢查和風機運行情況觀測,按礦長要求命令按時彙報指揮部。
指揮部成員聯係方式彙總表
序號 指揮部
成員 職務 聯係號碼 住址
手機 固定電話
1 秦文和 礦 長 13779251893 白楊河煤礦
2 王振林 礦總工 13029603788 白楊河煤礦
3 何澤宏 礦黨委書記 13779251838 白楊河煤礦
4 向良文 機電副礦長兼機電科科長 13579469068 白楊河煤礦
5 甘昌福 安全副礦長兼安全通風科科長 13779251881 白楊河煤礦
6 戴明華 救護隊隊長 13565631067 白楊河煤礦
7 張興紅 通風隊隊長 13779271803 白楊河煤礦
8 劉學兵 機運隊隊長 13201022991 白楊河煤礦
9 冉景榮 綜掘隊隊長 15894761766 白楊河煤礦
10 王順發 綜采隊隊長 13109023180 白楊河煤礦
11 晉高科 機電副科科長 13565311409 白楊河煤礦
12 劉遠軍 安全科副科長 13565641634 白楊河煤礦
13 外 力 生產技術副科科長 13639981175 白楊河煤礦
14 催豔軍 保衛幹事 13119002792 白楊河煤礦
15 賴家勇 調度室主任 13009609335 白楊河煤礦
16 向良武 調度員 13779861039 白楊河煤礦
17 馬軍 調度員 13779251892 白楊河煤礦
18 高貴明 調度員 13565611508 白楊河煤礦
19 白兵兵 調度員 15199361336 白楊河煤礦
20 值班
調度員 調 度 3369235 白楊河煤礦
21 張幫明 醫院 3369120 白楊河煤礦
22 王祖忠 機運隊副隊長 13119006332 白楊河煤礦
23 崔廷高 機運隊副隊長 13999561739 白楊河煤礦
24 劉連正 機運隊副隊長 13565311024 白楊河煤礦
25 全學進 通風隊副隊長 13899651177 白楊河煤礦
26 王順成 通風隊副隊長 13519961812 白楊河煤礦
27 黃億學 通風隊副隊長 13779251802 白楊河煤礦
28 閆寧 綜采隊副隊長 15001691430 白楊河煤礦
29 耿順 綜采隊副隊長 15001671965 白楊河煤礦
30 張東周 綜采隊副隊長 15001671586 白楊河煤礦
31 蔡新成 綜掘隊副隊長 13109021367 白楊河煤礦
32 李美紅 綜掘隊副隊長 15001671996 白楊河煤礦
33 趙生俊 綜合科書記 13039406306 白楊河煤礦
34 劉江峰 安檢科科員 13565365166 白楊河煤礦

處理各類事故一般原則
1、礦井發生重大事故後,發現事故人員迅速打電話將情況彙報井口值班員,值班員接到彙報後立即打電話向總指揮、副總指揮報告,並按事故處理計劃製定的“事故發生後召集人員名單”按順序電話通知到井口值班室集合。
2、救災指揮部成員按分工職責,采取措施,進行搶險救災工作,救災中一切行動措施和搶救方案經指揮部決定,救災人員必須認真執行不得隨意更改。
3、事故發生後,井口值班室,礦燈房相互聯係,準確統計出勤人員和井下遇難人員情況,礦衛生所應及時做好急救工作。
4、凡從事井下工作的人員,都必須熟悉避災路線,發生事故時,根據事故性質和地點,由最近路線到達安全地點避難直至升井。
5、所有下井人員必須佩帶自救器。
6、指揮部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籌備救災所需材料和運送工作。
第十一章 避災線路(附圖)
發生瓦斯煤塵爆炸及火災事故的避災線路:
+700水平掘進工作麵——米尺運輸巷——落平點——地麵
+864水平掘進工作麵——+844水平東人行下山——+799水平米尺運輸巷——落平點——地麵
西山主井+700水平掘進麵——西山主井——地麵
+844水平掘進工作麵——+844水平米尺東人行下山——+799米尺運輸巷——落平點——地麵
二、發生水災避災路線
+700水平掘進工作麵——米尺運輸巷——落平點——地麵
+864水平掘進工作麵——米尺回風巷——落平點——地麵
西山主井+700水平掘進麵——西山主井——地麵
西山主井+700水平掘進麵——+844水平米尺回風巷——落平點 —— 地麵
+844水平掘進工作麵——米尺回風巷——落平點——地麵
三、發生煤與瓦斯突出避災路線
+700水平掘進工作麵——米尺運輸巷——落平點——地麵
+864水平掘進工作麵——+844水平東人行下山——+799水平米尺運輸巷——落平點——地麵
西山主井+700水平掘進麵——西山主井——地麵
+844水平掘進工作麵——+844水平米尺東人行下山——+799米尺運輸巷——落平點——地麵
第十二章 “計劃”的貫徹和要求
1、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每年由礦長和總工程師負責貫徹執行。
2、單位主要領導和技術人員負責組織單位職工學習“計劃”內容,並進行考試。沒有學習或考試不及格,不熟悉“計劃”有關內容的幹部和工人,不準下井工作,“計劃”如有修改補充,還應組織職工重新學習。
3、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礦井救災演習。、
4、貫徹本“計劃”時,單位應將滅火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向職工講解,最終達到熟悉使用,采掘班組長應熟悉受災時切斷電源開關位置和方法。
5、由單位主要領導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定期(每月至少一次)檢查主扇的反風裝置和井下反向風門,保證需反風時能順利進行。
6、在實施執行過程中,如發現有錯漏之處隨時修改補充。
7、此“計劃”由分礦負責解釋。
8、此“計劃”措施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白楊河煤礦
2010年1月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