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企業如何走出職工教育培訓的尷尬困境
當前很多煤礦或非煤礦山在從業人員教育培訓方麵都麵臨很多問題。現階段的培訓模式和成果都是應付上級檢查而已,雖然企業也投入了不少但是根本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目前的從業人員培訓工作多數都是敷衍了事,多數都是出份試卷讓職工抄抄而已。之所以出現目前這種格局,主要是有以下一些方麵的原因:
1、從業人員流動性大,企業不願意投入。雖然最近幾年的科學技術發展較快,國家對企業的安全設施設備和生產技術有了一定的規範。但是多數年輕人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大多數都是文化素質不高,年齡偏大的農民工組成。由於政策和待遇等多方麵原因,他們沒有放棄土地,在礦山上班的同時還要照顧莊稼。加之近幾年湧現出一些薪水較高的行業,職工在礦山也沒有歸屬感,他們可能一年換一個地方,也許幾個月就辭職。所以大多數企業就不願意在這上麵投入,就算培訓也不過是取幾個證應付安監部門檢查了事。
2、從業人員文化素質普遍薄弱,培訓時間短收效甚微。
多數從業人員都是年齡偏大的,常年從事糧食生產和一線采礦等工作。文化底子不高,加之企業組織培訓基本上都未達到國家要求,職工的待遇也是計件工資,他們更想上班換取收入。管理人員抽時間做一點軟件資料讓人們看看而已,這種培訓模式收效甚微。
3、每組織一次培訓成本較高,業主不願意過多投入。
如果按照國家規定的培訓時間,企業將會損失很多生產時間,他們都是追求效益最大化不願意浪費。就目前培訓特種作業人員來說,幾乎都是企業承擔各項費用還要給培訓人員付工資,取一個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花費幾乎都是兩三千元以上。這些原因就導致了企業不願意做出更大地投入。
職工教育培訓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以前的規定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下的要求。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和改革培訓模式,讓教育培訓不在是走過場,不在這樣繼續尷尬下去。首先,我們應該降低培訓成本,完善持證上崗製度。讓職工辦理操作資格證和辦理身份證一樣簡單,而不是單純把責任推給企業,錄用職工的時候,職工就應該出示自己的操作資格證或者其他證明自己工作能力的培訓證明。其次,進一步完善崗前培訓的監督檢查製度,重在落實,如果不落實什麼都辦不好。第三,改革培訓方式,讓平時的班前會在礦山管理人員的指導或監督下召開,班前會的內容加入日常的製度學習,01manbetx
01manbetx
學習。最後,國家應出台規範的培訓大綱。不能僅印一些應付考試的題庫,還應該有指導礦山日常培訓的規範性文件或培訓大綱。我們的管理人員素質也是參差不齊,在培訓方麵不是所有人都有完善的培訓教程。隻有通過改革才能走出我們現在這種尷尬的培訓教育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