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彭國芬:這裏有一群建設者

作者:彭國芬 2010-10-09 23:57 來源:煤炭新聞網






“哪兒需要我們,就在哪兒住下,一個個帳篷是我們流動的家,”回味著《帳篷》文章裏的字字句句,這不正是川煤芙蓉川南建工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嗎?他們忙碌的身影轉戰在一個又一個新的工地,他們鬥酷暑,戰嚴寒,過溶洞,穿斷層的英雄氣概一次又一次浮現在世人眼前。

8年前公司成立以來,就決定了建工人要走南闖北。從筠連煤田魯班山南、北礦轉戰到廣安龍泉煤礦、合川鹽井一礦、重慶鬆藻同華煤礦、珙縣明金煤礦、珙縣馬鞍山煤礦、重慶小漁沱煤礦、瀘州古敘石屏一礦、雲南彝安煤礦、瀘州觀文煤礦、敘永引水隧道、川康高原上甘孜郎達河電站隧洞工程等等。工地在哪兒,他們的家就在哪兒,幾張雨棚布、幾塊石棉瓦,幾根塑料凳、一張小木桌、一張鋼絲床就是他們溫暖的家。

遠離親人和城市,紮根深山密林,對於沒有經曆過的人們來說是難以體會的,其中的艱辛與磨難常人是無法承受的。但是,在那裏,建工人以苦為樂、以礦為家,把艱苦當做磨練,大幹、實幹、苦幹,為企業的發展開荒拓土,兢兢業業,創業豪情播撒在每一寸土地上。在新工地建設的每一天,都有令人感動的故事發生。數九寒冬,天氣寒冷而又潮濕,他們卻依舊堅持奮戰、如火如荼;炎炎夏日,他們仍舊揮汗如雨地工作,“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機器隆隆,天輪飛旋,百米井下閃閃的礦燈,都能激發起一股股無窮的力量,激勵他們向既定的目標邁進。

在南征北戰的征途中,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磨煉出了一個個鋼鐵漢,足跡遍及祖國的大西南,建起的一座座現代化的礦井。2002年11月對筠連魯班山北礦工程總承包開始,到2006年5月魯班山南礦建成投產,川南建工用3年時間先後建成了筠連魯班山北礦和南礦兩個(90萬噸/年)現代化礦井,工程質量100%合格。其中魯班山北礦主屏硐十450m運輸大巷全長3020m,斷麵14.5,平均每月獨頭掘進360米以上,連續5個月獨頭掘進400米,並於2003年1月創造了439米的好水平;魯班山南礦十475m主平硐2367米,斷麵14.5m,獨頭掘進月月保持350米以上。因施工進度快、質量好,受到廣大業主和省市縣各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好評,在全國乃至西南地區創造出了川南建工的企業品牌。2009年,新維項目部井巷十二隊、井巷十三隊獨頭施工斷麵為18.2平方米的30度下山隧道施工連續3次刷新公司記錄,最高進尺達到105米。有4個井巷隊和1個機電安裝項目部評為“2008全國煤炭行業優秀等級隊。”

在艱苦的環境中能夠確保工程建設步步推進,用擎起長滿老繭的雙手捧回煤炭行業最高榮譽的“太陽杯”,源自於領導幹部的率先垂範。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在施工工程中對重重困難、有條不紊的協調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開弓沒有回頭箭,隻要成功不要失敗!”這既是他們對黨員幹部的要求,更是他們自己對工程建設的堅守。川康高原海拔3800多米的施工地,留下他們在荒坡地與職工一起蹲著吃快餐麵的場景,其他領導同誌堅持分工負責,相互配合,以身作則、帶頭實幹,每天工作都在10個小時以上。他們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川南建工這個大家庭,讓他們共同的家園壯大而美麗,讓川南建工的牌子亮起來,響起來,建四川最強全國知名的礦山施工企業。

下一篇:走在家的路上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