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煤儲基地必須商業運營 產運需銜接是前提

作者:佚名 2010-09-21 13:55 來源:中國煤炭新聞網

  國家關於煤炭儲備基地的具體實施方案尚未出台,地方政府和商業資金已經先行試水。繼去年底山東龍口煤炭儲備基地建成投產之後,8月31日,由開灤集團、曹妃甸港等企業聯合投資的兩個煤儲配基地同一天在曹妃甸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底將陸續投產,屆時兩個儲配煤基地的年運營規模將達到7000萬噸。

  在從紙麵走向現實的過程中,煤炭儲備基地已經跳出單純煤炭儲存的範疇,逐漸變成一個集能源戰略儲備和商業運營於一身的新型經濟體。

  “既是雨傘又是陽傘”

  煤儲基地必須商業運營


  8月31日,開闊的曹妃甸濕地上,一條全封閉式的煤炭配送通道直通港口碼頭,與之毗鄰的正是曹妃甸動力煤儲配基地和唐山灣焦煤儲配基地的開工現場。唐山灣焦煤儲配基地總經理張金忠告訴記者,兩個基地的建設,都將集成當今最先進的儲配煤技術,最終建成包括鐵路來煤、篩分、儲煤、配煤、裝船、地銷、生產集控及調度等的高效運轉係統。按照設計方案,兩個基地還將具備煤炭應急儲備、數字化配煤、煤炭供應鏈管理的三大功能,不僅可以實現煤炭應急供給,還能通過煤炭產品增值服務獲得巨大的商業利潤。

  “煤炭儲備基地要想‘活下去’,必須自身具備營利能力,既是雨傘又是陽傘。”曹妃甸動力煤儲配基地的項目科研團隊負責人、國家發改委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研究室主任錢平凡說。他認為,如果單純儲煤、淡季買旺季賣,無異於常年攜帶一把雨傘,下雨的時候有用,不下雨的時候就是負擔,既不經濟也不現實。因為這樣的儲備基地隻在應急情況下對外供應,非緊急狀態下不但沒有任何作用,而且巨額的儲備成本將對儲備機構造成沉重負擔。據了解,由於具有易燃、易爆、易揮發等特性,煤炭不僅不宜長期儲存,而且對土地麵積、儲存手段的要求都很高,且國外沒有成功經驗借鑒。錢平凡提出,將數字化配煤與煤炭現貨儲備結合,采取賣一補一的動態儲備模式,不僅可以保證一定數量的煤炭儲備、降低儲備成本,還可以通過配煤實現煤炭產品增值。

  按照錢平凡的設想,煤炭動態儲配基地的營利點遠不止數字化配煤,隨著產業鏈上下遊資源的整合,基地將逐步向集中采購、集中運輸、集中配煤、覆蓋全產業鏈的“煤炭沃爾瑪”模式邁進。項目股東之一泰德煤網對這一模式的試點已經取得成功。泰德煤網董事長李洪國告訴記者,早在2008年泰德應用該模式進行了700萬噸的煤炭運銷試點,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上繳稅收1.24億元,純利潤2億元。“而曹妃甸和唐山灣兩個煤炭儲配基地的股東團隊覆蓋了產、運、銷和終端用戶等煤炭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企業,資源能力將遠勝於單個的泰德煤網。”錢平凡說。

  推手決定“屬性”

  “企業主導+政府推動”是最佳模式


  與曹妃甸項目為代表的企業主導、全商業化運作模式不同的,是以山東龍口煤炭儲配基地為代表的政府推動模式。

  早在曹妃甸項目開工之前,由山東省政府牽線,山東龍煤集團和龍口港共同投資的山東省龍口煤炭儲備基地,已經完成初期工程建設,成為國內第一個投產的煤炭儲備基地。經過初期建設,目前該基地已經形成了配煤能力達到2000噸/小時的配煤係統,建成了4個5萬噸級泊位,基本具備了煤炭應急儲備60萬噸、年運營配送1000萬噸的能力。該基地於去年12月7日完成初期工程並成功進行帶載聯合試運轉,2010年上半年銷售煤炭37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7.1億元,實現利稅730.7萬元。

  由於主導者不同,兩種煤炭儲備基地的規劃原則和運行模式也有所不同。

  曹妃甸項目雖然有開灤集團、山西煤炭進出口公司、曹妃甸港等眾多國有企業加盟,但它們都以投資入股形式加入,項目建設和運營均將按照純市場化規則進行。在股東們的眼裏,主要營利點在於配煤和供應鏈平台建設,這也是吸引他們投資的重點。對於尚未出台的國家煤炭儲備方案,投資方普遍抱有政策期待。曹妃甸項目的股東代表開灤集團副總經理李敏、泰德煤網董事長李洪國都表示,希望該項目被納入國家煤炭儲備基地規劃,一旦參加國家緊急調運,希望得到土地、稅收或者其他方麵的補償政策。據了解,曹妃甸動力煤儲配基地11家股東計劃總投資27.1億元,前期土地征用手續已經全部完成,1000多畝土地完全按市場價獲得。
與曹妃甸的完全市場化不同,由省級政府推動的龍口項目從“落地”之日起,就承擔了一定的政府能源保障職能。山東省煤炭工業廳副廳長王立亭介紹,山東省煤炭應急儲備的基本模式是省政府有關部門協調電力等主要應急保障重點用戶企業,確定應急保障儲備數量,督促用戶企業與儲備基地簽訂應急儲備合同,儲備基地按合同規定的數量與供煤時間,組織儲備和供應。


  除了山東省外,北京、湖北等煤炭需求大的省市也相繼出台了煤炭儲備基地建設規劃,其基本原則和運行模式也與山東省類似,即以提高當地煤炭供應和能源保障能力為目標,政府推動、企業化運作。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張勇認為,企業主導的煤儲基地偏重於企業營利,政府主導建設的煤儲基地偏重於應急保障,最佳的煤炭現貨儲備運營模式,應當是政府引導與企業化運作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實現企業贏利和應急保障功能的最大化。

  上、中、下遊皆可布點

  推動產運需銜接是前提


  曹妃甸項目剛剛破土動工,許多煤炭產業下遊用戶就前來進行業務對接。浙江省能源集團副總經理周永明告訴記者,該集團擁有2000萬千瓦的火電裝機容量,尋求穩定、優質的動力煤一直是企業夢寐以求的事。他認為:“我國煤炭資源集中在西部、用戶主要在東部的特征,決定了運力是製約煤炭穩定供應的主要因素,因此,投資方選擇在曹妃甸這樣集港口、鐵路優勢於一身的中轉地建設煤炭現貨儲備基地,相當正確。”

  雖然龍口項目也坐擁港口和鐵路,但促使山東省政府下大力氣推動該項目的動因,是山東省缺煤的境況。按照山東省政府估算,2010年全省共需煤炭3億多噸,除去調出省外及出口部分,山東約需從省外調入1.9億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今後山東省的煤炭缺口還將逐年繼續擴大。“一到迎峰度夏和節日用電高峰,限電就成了家常便飯,煤炭缺口對山東經濟發展的製約越來越大。” 王立亭告訴記者。

  2008年,山東省先後批準了煙台市龍口、德州市齊河、濰坊市諸誠、萊蕪等四個省級煤炭儲備配送基地,規劃年總儲備配送規模1億噸,其中,一期年儲備配送規模4000萬噸,年儲備能力300萬噸。龍口基地由於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和鐵路運輸線優勢,率先破土動工並成為全省煤炭儲備基地的示範項目和重點建設項目。

  此外,中轉地、需求地紛紛設立了煤炭現貨儲備,煤炭產業鏈的上遊也有相應動作。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當地的民營能源企業聯創能源投資建設的煤炭儲配園區即將於10月投產,聯創副董事長溫琳對記者說,傳統觀念認為,運力不足是製約我國煤炭供應的主要原因,由此推斷煤炭現貨儲備實際上是運力儲備,其實不盡然。“要想保障煤炭供應平穩,必須保障煤炭產、運、需各個環節的穩定和有效銜接。因此隻要有利於推動產運需銜接,在鏈條的各個環節都可以考慮設置煤炭現貨儲備基地。”溫琳介紹,聯創年產2000萬噸的自有煤礦以及附近中小煤礦能為聯創園區提供穩定的原煤,在建鐵路包(頭)西(安)線與園區毗鄰,目前對接線路已經建成。由於有良好的產地和運力條件,已經有湖北等下遊煤炭用戶主動上門對接。“現在最大的擔心還是運力配額,要是運力沒有保障,再好的煤炭也賣不出去。”溫琳說。

  什麼是煤炭現貨儲備?

  廣義的煤炭儲備包括資源儲備、產能儲備和現貨儲備。

  煤炭現貨儲備主要是指儲備開采出來的原煤與商品煤,建設煤炭現貨儲備基地,不僅可以防範因運輸不及時而導致的能源危機、避免因天氣等特殊情況造成的“煤荒”,同時減少煤炭市場波動而降低煤炭價格大起大落的風險。鮑 丹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