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2014年煤礦安全規程之手工氣焊(割)工操作規程

作者:狗万manbet官网 2014-09-29 15:49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2014年煤礦安全01manbetx 之手工氣焊(割)工01manbetx 01manbetx

[一]一般規定

1.嚴格遵守一般焊工安全01manbetx 01manbetx 和有關電石、乙炔發生器、溶解乙炔氣瓶,水封安全器、橡膠軟管、氧氣瓶的安全使用規則和焊(割)炬安全01manbetx 01manbetx

2.乙炔站應由專人操作,遵守乙炔站安全運行規程。

3.工作前或乙炔站停工時間較長再工作時,必須檢查所有設備。乙炔發生器,氧化瓶及橡膠軟管的接頭,閥門及緊固件均應緊固牢靠,不準有鬆動、破損和漏氣現象。氧氣瓶及其附件,橡膠軟管,工具上不能沾染油脂的泥垢。

4.檢查設備、附件及管路漏氣時,隻準用肥皂水試驗。試驗時,周圍不準有明火,不準抽煙。嚴禁用火試驗漏氣。

5.氧氣瓶、乙炔發生器(或乙炔氣瓶)與明火間的距離應在10米以上。如條件限製也不準小於5米,並應采取隔離措施

6.禁止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去開啟氧氣或乙炔氣閥門。

7.氣瓶設備管道凍結時,嚴禁用火烤或用工具敲擊凍塊。氧氣閥或管道要用40℃的溫水溶化,乙炔發生器、回火防止器及管道可用熱水或蒸氣加熱解凍,或用23%~30%氯化納熱水溶液解凍,保溫。

8.焊接場地應備有相應的消防器材。露天作業時應防止陽光直射在氧氣瓶或乙炔發生器上。

9.壓力容器及壓力表,安全閥,應按規定定期送交校驗和試驗。檢查、調整壓力器件及安全附件,應取出電石籃,采取措施,消除餘氣後才能進行。

10.工作完畢或離開工作現場時,要擰上氣瓶的安全帽,收拾現場,把氣瓶和乙炔發生器放在指定地點。下班時應卸壓、放水、取出電石籃。

[二]電石

1.貯存地點必須幹燥,通風良好。電石桶應密封,桶上塗寫“電石桶”和“禁止用水消火’等字樣。室內禁止煙火及存放或敷設水管水溝。壞電石桶不準存於室內。乙炔瓶與電石不得同室存放。

2.電石桶的搬動應輕搬輕放,不準扔甩,以免產生火花,引起爆炸。雨天禁止淋雨搬運。

3.取裝電石和砸碎電石時,操作者應戴手套,口罩租眼鏡,防止打碎的電石進入眼中。

4.電石起火要用幹砂或二氧化碳滅火器。禁止用泡沫、四氯化碳滅火機或水消火。電石粒末隻能在露天銷毀。

[三]乙炔發生器

1.罩炔發生器本體外部應塗寫“危險!”“乙炔發生器!”字樣。

2.移動式小型乙炔發生器,須用膠輪或裝有彈簧裝置的手推車搬運。搬運時應先卸壓。

3.乙炔發生器的零件(特別是內壁)不得用純銅(即紫銅)製作,避免產生乙炔銅,引起爆炸,可以用含銅量在70%以下的銅合金。防爆膜(片)禁止用銅片或鐵片代替。防爆片至少每年更換一次。

4.封閉式乙炔發生器,必須設置準確靈敏的壓力表、安全閥。放入電石前,先檢查發氣室內的給水器和出氣管是否暢通,熱後放入電石。電石塊度大小要適當,禁止用電石碎末。當電石塊度較小時,必須采用帶空心的電石籃,以免溫升過高過急。電石籃放入位置應符合規定。

5.乙炔發生器的壓力要保持正常,水必須保持清潔,電石分解的灰漿要及時用水洗掉。乙炔發生器的發氣室溫度不得超過80℃,對於水入式發生器,其冷卻水溫不得超過50℃。當溫度超過規定時應停止作業。並用冷水噴射降溫和加入低溫的冷卻水。

6.嚴禁使用浮桶式乙炔發生器。

7.移動式乙炔發生器與氧氣瓶不可放置在一起,相互間隔要3米以上。

8.每個乙炔發生器,必須裝有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工作前應添上淨水,保持水位一定高度。每個回火防止器隻能供一個焊炬工作。供給兩個以上焊炬工作的乙炔發生器,必須有一個總回火防止器。

9.乙炔發生器使用前應檢查防爆及防回火安全裝置,如防爆片(膜),防爆針及回火防止器。更換電石後,必須將容器內含有空氣的乙炔氣體放淨,才能允許進行焊割。

[四]水封式安全器

1.使用水封安全器前應先用水位控製閥檢查水位一次(回火後應再檢查一次),並檢查是否漏氣。

2.水封安全器必須垂直放置,以免影響防止回火的作用,其工作壓力應與乙炔發生器工作壓力相適應。

3.每一焊割炬,必須有一個回火防止器,多於一個焊炬同時工作,應在乙炔發生器上安置總水封安全器,每一焊(割)炬處設一個獨立的回火防止器。

4.水封安全器每月應拆卸清洗一次,並應定期大修一次。

5.檢查漏氣和解除凍結應遵守“一般規定”中有關要求。

[五]橡膠軟管

1.橡膠軟管須經壓力試驗。氧氣軟管試驗壓力為2兆帕;乙炔軟管試驗壓力為0.5兆帕。未經壓力試驗的代用品及變質、老化、脆裂、漏氣的膠管及沾上油脂的膠管不準使用。

2.軟管長度一般為10~20米。不準使用過短或過長時軟管。接頭處必須用專用卡子或退火的金屬絲卡緊紮牢。

3.氧氣軟管為黑色,乙炔軟管為紅色,與焊炬連接時不可錯亂。

4.乙炔軟管使用中發生脫落、破裂、著火時,應先將焊炬或割炬的火焰熄滅,然後停止供氣。氧氣軟管著火時,應迅速關閉氧氣瓶閥門,停止供氧。不準用彎折的辦法來消除氧氣軟管著火,乙炔軟管著火時可用彎折前麵一段膠管的辦法來將火熄滅。

5.禁止把橡膠軟管放在高溫管道和電線上,或把重的或熱的物件壓在軟管上,也不準將軟管與電焊用的導線敷設在一起。使用時應防止割破。若軟管經過車行道時,應加護套或蓋板。

[六]氧氣瓶

1.每個氣瓶必須在定期檢驗的周期內使用(三年),色標明顯,瓶帽齊全。氧氣瓶應與其它易燃氣瓶油脂和其它易燃物品分開保存,也不準同車運輸。運送貯存,使用氣瓶需有瓶帽。禁止用行車或吊車吊運氧氣瓶。

2.氧氣瓶附件有毛病或缺損,閥門螺杆滑絲時均應停止使用。氧氣瓶應直立著安放在固定支架上,以免跌倒發生02manbetx.com

3.禁止使用沒有減壓器的氧氣瓶。

4.氧氣瓶中的氧氣不允許全部用完,氣瓶的剩餘壓力應不小於0.05兆帕,並將閥門擰緊,寫上“空瓶”標記。

5.開啟氧氣閥門時,要用專用工具,動作要緩慢,不要麵對減壓表,但應觀察壓力表指針是否靈活正常。

6.當氧氣瓶在電焊同一工作地點,瓶底應墊絕緣物,防止被竄入電焊機二次回路。

7.氧氣瓶一定要避免受熱、曝曬,使用應盡可能垂直立放,並聯使用的彙流輸出總管上應裝設單向閥。

[七]乙炔氣瓶

1.乙炔瓶在使用、運輸、貯存時必須直立固定,嚴禁臥放或傾倒;應避免劇烈震動、碰撞;運輸時應使用專用小車,不得用吊車吊運;環境溫度超過40℃時應采取降溫措施

2.乙炔瓶使用時,一把焊割炬配置一個崗位回火防止器及減壓器。

3.操作者應站在閥口的側後方,輕緩開啟。擰開瓶閥不宜超過1.5轉。

4.瓶內氣體不能用光,必須留有一定餘壓。當環境溫度小於0℃時,餘壓為0.05兆帕;當環境溫度為0~15℃,餘壓為0.1兆帕,當環境溫度為15~25℃時,餘壓力0.2兆帕,當環境溫度為25~40℃時,餘壓為0.3兆帕。

5.焊接工作地乙炔瓶存量不得超過5隻。超過時,車間內應有單獨的貯存間。若超過20隻,應放置在乙炔瓶庫。

6.乙炔瓶嚴禁與氯氣瓶、氧氣瓶、電石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同庫存放。作業點與氧氣瓶,明火相互間距至少離開10米。

[八]焊割炬操作

1.通透焊嘴應用銅絲或竹簽,禁止用鐵絲。

2.使用前檢查焊炬或割炬的射吸能力。辦法是:先接上氧氣管,打開乙炔閥和氧氣閥(此時乙炔管與焊炬、割炬應脫開),用手指輕輕接觸焊炬上乙炔進氣口處,如有吸力,說明射吸能力良好。接插乙炔氣管時,應先檢查乙炔氣流正常後接上。若沒有吸力,甚至氧氣從乙炔接頭中倒流出來,必須進行修理,否則嚴禁使用。

3.根據工件的厚度,選擇適當的焊炬、割炬及焊嘴、割嘴,避免使用焊炬切割較厚的金屬,應用小割嘴切割厚金屬。

4.焊、割炬射吸檢查正常後,進行接頭連結時必須與氧氣橡皮管連接牢固,而乙炔進氣接頭與乙炔橡皮管不應連結太緊,以不漏氣並容易接插為宜。對老化和回火時燒損的皮管不準使用。

5.工作地點要有足夠清潔的水,供冷卻焊嘴用。當焊炬(或割炬)由於強烈加熱而發出“劈啪”的炸鳴聲時,必須立即關閉乙炔供氣閥門,並將焊炬(或割炬)放入水中進行冷卻。注意最好不關氧氣閥。

6.短時間休息時,必須把焊炬(或割炬)的閥門閉緊,不準將焊炬放在地上。較長時間休息或離開工作地點時,必須熄滅焊炬,關閉氣瓶球形閥,除去減壓器的壓力,放出管中餘氣,並停止供水,然後收拾軟管和工具。

7.焊炬飛或割炬)點燃01manbetx

(1)點火前,急速開啟焊炬(或割炬)閥門,用氧吹風,以檢查噴嘴的出口,但不要對準臉部試風。無風時不得使用;

(2)進入容器內焊接時,點火和熄火都應在容器外進行;

(3)對於射吸式焊炬(或割炬),點火時應先微微開啟焊炬(或割炬)上的乙炔閥,然後送到燈芯或火柴上點燃,當發現冒黑煙時,立即打開氧氣手輪調節火焰。若發現焊割炬不正常,點火並開始送氧後一旦發生回火時,必須立即關閉氧氣,防止回火爆炸或點火時鳴爆現象;

(4)使用乙炔切割機時,應先放乙炔氣,再放氧氣引火;

5)使用氫氣切割機時,應先放氫氣,後放氧氣引火。

8.熄滅火焰時,焊炬應先關乙炔閥,再關氧氣閥。割炬應先關切割氧,再關乙炔和預熱氧氣閥門。當回火發生後,若膠管或回火防止器上出現噴火,應迅速關閉焊炬上的氧氣閥和乙炔閥,再關上一級氧氣閥和乙炔閥門,然後采取滅火措施

9.氧氫並用時,先放出乙炔氣,再放出氫氣,最後放出氧氣,再點燃。熄滅時,先關氧氣,後關氫氣,最後關乙炔。

10.操作焊炬和割炬時,不準將橡膠軟管背在背上操作。禁止使用焊炬(或割炬)的火焰來照明。

11.使用過程中,如發現氣體通路或閥門有漏氣現象,應立即停止工作。消除漏氣後才能繼續使用。

12.氣源管路通過人行通道時,應加罩蓋,注意與電氣線路保持安全距離。

13.氣焊(割)場地必須通風良好,容器內焊(割)時應采用機械通風。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