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煤礦安全監測監控係統培訓課件(西安科技大學)

一通三防 2014-08-09 0
軟件名稱: 煤礦安全監測監控係統培訓課件(西安科技大學)
文件類型:
界麵語言:
軟件類型: PPT
運行環境:
授權方式:
軟件大小: 1.4 MB
軟件等級:
軟件登陸: admin
作 者 :
官方網址: 官方站
程序演示: 演示
解壓密碼:
整理時間: 2014-08-09
軟件簡介:

煤礦安全監測監控 係統


魏引尚 (博士,教授)


西安科技大學


E_mail: weiys@xust.edu.cn


Tel: 13709255135


內容提要


上篇


係統組成


係統功能


煤與瓦斯突出預警


火災監控與預警


礦山壓力監測與預警


下篇


係統與事故關係


規範標準


係統設備維護


製度建設


事故應急預案


上 篇


監控係統組成及其功能


一、係統組成及其作用


監測監控係統是融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製技術和電子技術為一體的綜合自動化產品。


監測監控係統的功能一是“測”,即檢測各種環境安全參數、設備工況參數、過程控製參數等;


二是“控”,即根據檢測參數去控製安全裝置、報警裝置、生產設備、執行機構等


組成


硬件組成:傳感器、執行單元、測控分站、信道、隔離柵、計算機及其外圍設施。


軟件組成:操作係統、信息管理係統;


自動采集資料、處理資料並進行控製的係統, 具有及時、準確、連續、可靠的優點, 對保障礦井安全, 提高礦井“一通三防”管理水平, 增強礦井抗災能力 。


監測監控係統結構圖


國外瓦斯安全監測監控係統


相關技術的發展:


1946年,電子計算機誕生;1950~1970年代,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產生;1960年代,通信技術發展;


瓦斯遙測技術


遙測瓦斯儀


20世紀60年代中期法國的CCT63/40煤礦環境監測係統,它可測量瓦斯、一氧化碳、風速、溫度等參數,最多可測40個點。


20世紀70-80年代,先進的安全監測監控係統相繼誕生。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計算機網絡技術促進了礦井綜合自動化的發展


國內瓦斯安全監測監控係統


1958年的山西省,它采用純鉑絲元件為傳感器,後經多方協作研製出我國第一個達到實用水平的載體催化元件,隨繼研製成功以這種元件為傳感器的AQR—1型瓦斯測量儀。


1973年,由重慶煤礦安全儀器廠等5家單位協作,研製成功了長期連續監測瓦斯的AYJ-1型瓦斯遙測儀,隨後又有ABD—1型瓦斯斷電報警儀、AQD—1型采煤機瓦斯斷電控製儀等產品出現,我國催化型礦井瓦斯檢測儀器的品種漸次豐富起來。


1970年代我國煤礦已經采用了多路載波傳輸技術和模擬顯示進行環境參數和機械狀態的監測,用電話來指揮生產。


改革開放的國策出台,開始引進了波蘭CMM安全檢測係統,英國的MINOS係統,美國的DAN係統和聯邦德國的TF-200係統。到了1980年代,隨著引進消化並進一步實現“國產化”,創造了一係列適合我國煤礦條件的監控係統。


1990年代,自主研製的監測監控係統普遍推廣使用


傳感器簡介


定義:國標GB766687,


把“能夠把特定的被測量信息(如物理量、化學量、生物量等)按一定規律轉換成某種可用輸出信號的器件或裝置稱為傳感器”。


“可用輸出信號”,是指便於傳輸、便於處理的信號。就目前而言,電信號最能滿足便於傳輸、便於處理的要求。


也可以定義為把外界非電量信息轉換成電信號輸出的器件或裝置


傳感器的作用


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傳輸與信息處理。


信息采集離不開傳感器技術。


傳感器位於信息采集係統之首、檢測與控製之前,是感知、獲取與檢測的最前段。


科學研究與自動化生產過程中所要獲取的各類信息,都需要通過傳感器獲取並轉換成為電信號,沒有傳感器技術的發展,整個信息技術的發展就成為一句空話。


傳感器的優點


測量靈敏度高,應用範圍廣;


感測係統結構緊湊,安裝調試方便;


測量慣性小,反應速度快,頻率特性好;


可進行無接觸測量和遠程監測,並有較高的測量精度;


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具有很高的自動測試程度,智能化前景好。


傳感器的組成


二、安全監控係統功能


礦井有害氣體監測


礦井環境狀態參數監測


礦井風門開關狀態監測


礦井機電設備狀態監測


礦井生產狀態在線監測


2.1 礦井有害氣體監測


熱催化原理(催化燃燒原理)監測瓦斯


甲烷等可燃氣體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在催化劑(鉑、銠、鈀)等催化作用下,進行無焰燃燒,在一定的濃度範圍內,定量的甲烷燃燒放出定量的熱,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釋放出的熱量Q使元件的溫度上升,造成鉑絲的阻值變化。


鉑絲的電阻在0~630.74℃範圍內與甲烷可燃氣體濃度成正比。


載體熱催化傳感器結構


熱催化元件


純鉑絲熱催化元件的結構如下圖所示。元件僅有一個純鉑絲螺旋圈,結構簡單,製造容易。


載體熱催化元件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催化元件 :由鉑絲線圈、載體和催化劑組成。


一氧化碳監測


原理:CO傳感器的電化學池結構及工作原理如圖。其內是一個裝有三個電極的電池,W為工作極,C為對極,R為提供恒定電位。該電池在恒定電位器產生0.9~1.1V的恒定電位作用下,在恒電位電池場中,通入CO氣體並擴散至工作極時,CO氣體發生氧化反應生成CO2;同時,氣體中的氧擴散到對極C處,發生還原反應。


MSA-570係列一氧化碳檢測報警器


可連續檢測空氣中CO在0~600mg/m3範圍內的濃度。當一氧化碳濃度達到設定的預報值和報警值時,可分別發出報警信號,同時啟動聯鎖觸點信號帶動蜂嗚器發出報警。其控製係統安裝在控製室,傳感器安裝在測定現場,可遠距離連續檢測1~5點存在一氧化碳氣體場所的濃度信號,傳輸距離可達1.5km。測量精度為5%FS,響應時間小於60S,傳感器壽命為12個月。


MSA-580係列硫化氫檢測報警器


測定原理:同CO測定


580係列的傳感器是由電化學極普電池及有關電路組成,被測氣體通過隔爆片以及探頭表麵的塑料薄膜以擴散方式進入極普電池采樣區,極普電池使硫化氫氧化為硫酸,這種氧化過程與采樣區內硫化氫的分壓成正比,通過采樣電路、放大電路及接口電路輸出與環境氣體中硫化氫濃度成比例的電信號。


氧氣(O2)檢測


電化學化測氧


電化學燃料電池,也稱伽伐尼電池,其原理如圖。一個失去電子,另一個得到電子,如果在兩極間加上負載就會有電流輸出,電流的大小取決於透過薄膜的氧氣量的多少,測量出電流的數值,即可獲得氧氣的濃度,從而達到測定氧氣(O2)濃度的目的。


電磁法測氧(O2)


氧氣與其它氣體不同的物理特性,氧氣具有順磁性,指氣體能被磁場吸引或排斥的性質。當待氣體進入具有磁場和加熱線圈的氣室時,由於磁場和加熱線圈的作用,使氣流不斷地流動形成所謂磁風,使氣室中的熱敏元件阻值發生變化破壞電橋平衡,不平衡電流大小與氣樣中氧氣量有關。


2.2 環境狀態參數監測


溫度檢測技術


熱電偶


熱電阻溫度計:熱點阻、半導體熱敏電阻;


半導體PN結測溫傳感器


半導體PN結溫度傳感器具有體積小,響應時間快,在一定範圍內線性度較好,功耗低,抗幹擾能力強等優點。因而在煤礦井下比較惡劣的環境下,得到了較好的推廣應用。


紅外測溫計


任何物體隻要溫度高於絕對零度,就會不斷產生紅外輻射,溫度越高,輻射功率越大。隻要知道物體的溫度T和比輻射率ε,就能計算出它所發射的輻射功率P;若知道物體所發射的輻射功率,則可求出它的溫度。


超聲波旋渦風速傳感器


原理:卡曼渦街理論,就是在無限流場中,垂直流體流向插入一根無限長的非流線型阻擋體(旋渦發生體),在雷諾數為200~50000範圍內,阻擋體的下遊將產生內旋的、互相交替的旋渦列,其旋渦頻率f與流體流速V成正比,與阻擋體直徑d成反比。


式中 St---常數,在雷諾數Re=200~2×105範圍內,對於園柱體St=0.21;


f---卡曼旋渦頻率,次/s;


V---流體流速,m/s;


d---擋阻體直徑,m。


由公式可知,隻要準確測出旋渦頻率f,就可以確定出流體流速的大小,即風速的大小。


超聲波旋渦風速傳感器構造


超聲波旋渦風速傳感器性能指標


目前,這類傳感器型號有:FC-1型、FC-2型、KG5002型、KGF3型、VA216型、CW-1型、KG3088型等風速傳感器。CW-1型主要技術指標:本安電源:12~24V(<300mA);輸出信號:0~150(200~1000)Hz,1~5mA;測量範圍:0.3~15m/s;測量誤差:±1%F.S。


KG3088型主要技術指標:本安電源:12~18V(<80mA);輸出信號:0~150(200~1000)Hz,1~5mA;測量範圍:0.3~15m/s;測量誤差:±1%F.S。


壓力傳感器


差動變壓器負壓傳感器


差動變壓器原理。其探頭是由差壓膜盒和差動變壓器組成的差壓變換器,並將差壓膜盒和差動變壓器封裝在一個容器內,容器上留有兩個壓力輸入孔以傳遞壓力.


壓力傳感器


固態壓阻型傳感器 :


壓阻效應――半導體材料(矽晶體)在壓力作用下,晶格發生變化,導致其電阻率發生變化。


濕度檢測儀器


電解質濕敏傳感器


不揮發性的鹽溶解於水的結果是降低了水的蒸氣壓,鹽的濃度愈大,則溶液的蒸汽壓降低愈多。利用這一現象,可在有一對電極的絕緣基板上,塗上潮解性鹽的水溶液。這種電解質溶液薄膜,能隨空氣中水蒸汽的變化而吸濕或脫濕,從而使兩電極間的電阻值隨空氣濕度大小而變化。


羥乙基纖維素—炭濕敏元件和金屬氧化物陶瓷濕敏元件製作的傳感器


以聚苯乙烯塑料作基體,基體上麵兩側敷以兩金屬電極,中間敷以濕度感應薄膜。濕度感應薄膜由羥乙基纖維素、炭粉、山梨醇和三硝基甲苯等混合而成。炭粒在膠膜內處於懸浮狀態,在正常情況下,纖維素不導電,但炭是導電體,由於懸浮炭粒的互相接觸,在兩電極間構成一個具有一定電阻的導體,電阻的大小與炭粒接觸情況有關。由於纖維素具有吸濕膨脹作用。


2.3 風門開停狀態監測


KGE12係列礦用風門開關傳感器是磁性驅動的位置開關傳感器,係礦用本質安全型產品如圖。


2.4 機電設備開停狀態檢測


2.5 礦井生產在線監測


采煤機組位置傳感器


三、煤與瓦斯突出預警


四、火災監控與預警


五、礦山壓力監測與預警


下 篇


監控係統組成及其功能


二、標準規範


2.1 相關標準及規程


有關煤礦安全監控係統的安裝、使用、維護與管理的標準和規程有《煤礦安全規程》第3章通風安全監控、《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係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範》。


三、係統設備維護


3.1 檢修機構


煤礦應建立安全測控儀器檢修室,負責本礦安全測控儀器的調校、維護和維修工作。


國有重點煤礦的礦務局(公司)、產煤縣(市)應建立安全測控儀器檢修中心,負責安全測控儀器的調校、維修、報廢鑒定等工作,有條件的可配置甲烷校準氣體,並對煤礦進行技術指導。


檢修室各類儀器儀表的配備


3.2校準氣體


甲烷校準氣體宜采用分壓法原理配製,選用純度不低於99.9%的甲烷、氮氣和氧氣做原料氣 。


甲烷校準氣體配氣裝置應放在通風良好,符合國家有關防火、防爆、壓力容器安全規定的獨立建築內。


高壓氣瓶的使用管理應符合國家有關氣瓶安全管理的規定。


3.3調校


安全測控儀器設備必須定期調校。


安全測控儀器使用前和大修後,必須按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測試、調校合格,並在地麵試運行24~48h方能下井。


安全測控儀器的調校包括零點、顯示值、報警點、斷電點、複電點、控製邏輯等。


安全測控儀器在井下連續運行6—12個月,必須升井檢修。


四、監控係統製度建設


4.1 應建立安全測控管理機構。


安全測控管理機構由煤礦主要技術負責人領導,配備足夠的人員。


4.2 煤礦應製定瓦斯事故應急預案、安全測控崗位責任製、操作規程、值班製度等規章製度。


4.3 從事安全測控儀器管理、維護、檢修、值班人員應經培訓合格,持證上崗。


4.4 帳卡及報表


煤礦應建立以下帳卡及報表:


(1)安全測控儀器台帳;


(2)安全測控儀器故障登記表;


(3)檢修記錄;


(4)巡檢記錄;


(5)傳感器調校記錄;


(6)中心站運行日誌;


(7)安全測控日報;


(8)報警斷電記錄月報;


(9)甲烷超限斷電閉鎖和甲烷風電閉鎖功能測試記錄;


(10)安全測控儀器使用情況月報等。


報警斷電記錄月報應包括以下內容:


(1)表頭;


(2)打印日期和時間;


(3)傳感器設置地點;


(4)所測物理量名稱;


(5)報警次數、對應時間、解除時間、累計時間;


(6)斷電次數、對應時間、解除時間、累計時間;


(7)饋電異常次數、對應時間、解除時間、累計時間;


(8)每次報警的最大值、對應時刻及平均值;


(9)每次斷電累計時間、斷電時刻及複電時刻,平均值,最大值及時刻;


(10)每次采取措施時間及采取措施內容等。


甲烷超限斷電閉鎖和甲烷風電閉鎖功能測試記錄應包括以下內容:


(1)表頭;


(2)打印日期和時間;


(3)傳感器設置地點;


(4)斷電測試起止時間


(5)斷電測試相關設備名稱及編號


(6)校準氣體濃度


(7)斷電測試結果等。


4.5 煤礦必須繪製煤礦安全測控布置圖和斷電控製圖,並根據采掘工作的變化情況及時修改。


布置圖應標明傳感器、聲光報警器、斷電控製器、分站、電源、中心站等設備的位置、接線、斷電範圍、報警值、斷電值、複電值、傳輸電纜、供電電纜等;斷電控製圖應標明甲烷傳感器、饋電傳感器和分站的位置,斷電範圍,被控開關的名稱和編號,被控開關的斷電接點和編號。


4.6 煤礦安全測控布置圖和斷電控製圖應報當地煤炭行業主管部門、煤礦安全監察分局和上級網絡中心備案。


4.7 煤礦安全監控係統和網絡中心應每3個月對數據進行備份,備份的數據介質保存時間應不少於2年。


4.8 圖紙、技術資料的保存時間應不少於2年


五、事故應急預案(某礦瓦斯事故)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 瓦斯事故危害程度、範圍預測


(1)瓦斯窒息事故


(2)瓦斯爆炸事故


1.2 礦井可能發生的主要瓦斯事故及危害程度分析


礦井瓦斯基本情況、可能發生瓦斯事故的地點、工序、事件等。


2、應急處置工作原則


2.1事故報告原則


事故發生後,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彙報。


2.2統一指揮原則


礦成立救災指揮部統一指揮,充分調動各方麵的救援力量,落實責任,科學組織,保證搶險工作快速、有序的進行。


2.3救人優先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切實把職工生命安全作為事故處置的首要任務,有效防止和控製事故危害蔓延擴大,千方百計把事故造成是危害和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2.4 及時搶險原則


(1)事故發生後,現場人員應當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事故發生後,礦主要負責人要按照相關規定,迅速組織搶險。


(3)實施快速應急響應和快速搶險,組織有關單位、救援機構必須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發生地,響應的救援搶險設備也必須迅速到達。


2.5 分級處置原則


根據事故發生的級別,實行分級處置。


2.6 妥善處理善後原則


按照相關規定,在事故搶險救援的同時,應盡快開展善後處理工作,要根據有關政策和法規,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一對一”的包戶安撫等措施,積極妥善處理善後事宜,有效維護社會穩定。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成立事故處置指揮部   事故救災指揮部設在礦調度室,負責統一指揮,協調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指揮部總指揮:礦長、黨總支書記


副總指揮:經營副總經理、工會主席、黨總支副書記、生產礦長、總工程師、安全礦長


成員:掘進礦長、回采礦長、機電礦長、安監站站長、調度室主任、生產技術科長、機電科長、通風工區區長。


指揮部成員名單及聯係電話。


3.2 礦事故救災指揮部下設九個工作組,具體負責組織指揮現場搶險救災工作。


(1)現場指揮組


(2)搶險救災組


(3)技術專家組


(4)物資保障組


(5)保衛組


(6)醫療救護組


(7)信息發布組


(8)後勤保障組


(9)善後處理組


3.3 部門職責


(1)調度室:堅持24小時應急值守。及時準確的上報事故情況,傳達總指揮命令。等等


(2)黨政辦公室:堅持24小時應急值守。及時向總指揮報告事故信息,傳達總指揮關於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見。


(3)安監站:堅持24小時應急值守。及時向指揮部彙報事故信息。


(4)礦衛生室:堅持24小時應急值守。時刻做好應急救援救治工作,接警後迅速組建現場救治醫療隊伍,3分鍾內派出救護隊伍。


(5)物資供應部:堅持24小時應急值守。保障事故搶救物資的供應,確保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6)技術科、運搬工區、通風工區 。提供災區圖紙和有關技術資料。


(7)通訊組 :負責保障指揮部外網、內網暢通運行,確保能及時通過網絡發布事故信息及救援進展情況。


(8)黨政辦公室 :按指揮部的命令,負責安排事故現場拍攝、采訪等。


(9)財務部 :保證為事故救援配備救援設備、器材提供經費支持和事故善後處理所需資金及時到位。


(10)工會:參與事故調查、善後處理。


4、預防與預警


4.1 危險源監控


4.1.1瓦斯危險源監控的方式方法


(1)我礦安裝KJ70N型安全監控係統,該係統由中心站主備機、傳輸接口、聲光報警器、分站、傳輸線、傳感器等設備組成,係統具有當地和遠程瓦斯超限聲光報警、斷電功能,能夠自動診斷出係統的傳輸狀況、傳感器、分站等監測故障,儲存監測數據和曆史曲線,可輸出打印監測報表。


目前我礦所有采煤工作麵、煤半煤掘進工作麵、串聯通風地點按照安全監測AQ1029-2007行業標準已全部安裝瓦斯傳感器,能連續監測工作麵風流中的瓦斯濃度。能實時顯示動態數據和圖像,根據曆史曲線分析瓦斯變化情況。


(2)局部通風機全部安設局扇開停量,正常監測局扇運轉情況,杜絕掘進工作麵無計劃停風現象的發生。


(3)每月根據礦井生產接續變化,編製下月瓦斯設點計劃,通風工區按照計劃分為三八製檢查 每個地點的瓦斯等有害氣體情況,對瓦斯檢查增減點及時報礦總工程師審批。


(4)每個采掘工作麵按照規定懸掛瓦斯報警儀,區隊管理人員、班組長、放炮員配備瓦斯報警儀,對施工地點及時監測瓦斯變化情況。


4.1.2 采取措施


防止瓦斯事故重點在於加強通風管理,杜絕瓦斯積聚,消除誘發火源。


(1)搞好礦井開拓布局,合理布置巷道,不出現平麵交叉巷道,杜絕不合理的串聯通風、老塘通風,建立合理穩定可靠的通風係統。


(2)根據生產接續,每月編製通風作業計劃和瓦斯檢查點設置計劃,及時調整通風係統,杜絕不合理的串聯通風、老塘通風、擴散通風,消除無風區、微風區,保證各用風地點風量、風速符合規程要求。


(3)加強局部通風管理,特別是重點瓦斯管理區的局部通風管理。


(4)嚴格瓦斯管理,防止瓦斯事故。


( 5 ) 加強放炮管理


4.2預警行動


(1)瓦斯檢查員發現瓦斯超限或瓦斯異常時要立即通知施工單位停止作業,撤出人員,並立即彙報調度室和通風工區門,報總工程師采取措施處理,上井後填寫瓦斯超限(異常)報告單。


(2)當采煤工作麵上(下)隅角瓦斯濃度超過1%時:必須安裝使用專用抽出式風機抽排上(下)隅角瓦斯,抽出式風機必須有專人負責,保證正常運轉;當抽出式風機停止運轉,上(下)隅角瓦斯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3)放炮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製度。由兼職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當瓦斯濃度超過規定1%,應停止工作,並彙報調度室及通風工區門,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啟封盲巷(包括臨時密閉的掘進工作麵)或恢複舊巷工作時,必須由救護隊探查瓦斯,當巷道內瓦斯濃度不超過1%,CO2不超過1.5%時,可由通風部門直接恢複通風,否則必須按規定排放瓦斯。


5、信息報告程序


5.1報告與通知程序


5.1.1報告程序


現場發生事故時,應立即采用電話方式向調度室(黨政辦公室)、安監部門,由值班人員向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彙報或本單位進行彙報,主要領導根據事故的情況立即下達啟動相應的事故應急救援命令,組織實施救援。並在1小時內向當地煤炭局調度室彙報。


事故報告內容


事故發生時間、地點、類別、性質、經過。


(2)礦內事故彙報程序:


事故地點(時間、地點、事故原因、危害程度、傷及人數、現狀、發展趨勢、影響範圍)→調度值班主任(詢問內容同上,馬上進入事故處理)→值班領導(調度值班主任通知並在10分鍾內集合完畢,分析製定事故處理臨時方案)→總工程師(確定是否實施方案執行或另行確定方案)→礦領導(布置安排應急措施)、醫務室(安排做好一切準備急救小組成立,調度室派專車送人員進入事故現場並帶急救藥品,必要時醫院救護小組由調度安排下井救援)→安監站(安排盯好事故現場並組織自救,維護現場安全)→事故區隊(了解事故基本原因並組織好自救工作)→有關科室及科室專業人員(準備好圖紙、規程協助事故處理)→井下調度室、提升井口(包括運輸平巷專用人行車或斜井猴車好在候車點及物料的裝運工作)→110救護車(提升井口、運送傷病員)


(3)向當地政府煤炭局等上級部門彙報程序:


(4)信息上報


事故發生後,礦井調度室必須及時彙報當地政府煤炭局調度室,由煤炭局負責根據事故級別,在規定的時限內向上級有關部門彙報。


(5)信息傳遞


5.2 向外求援的方式


求援聯係方式一般為電話,當發生事故通訊不通時,可以采用敲擊管路、大聲叫喊等方式與救援人員進行聯係。


6、應急處置


6.1 響應分級


按照事故災害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事故應急相應級別分為四級。


6.2 應急程序


(1)發生特別重大事故,執行Ⅰ級相應程序。


(2)發生重大事故,執行Ⅱ級應急響應


(3)發生較大事故,執行Ⅲ級應急響應


(4)發生一般事故,執行Ⅳ級應急響應。


(5)應急行動


(6)擴大響應


6.3 處置措施


6.3.1現場處置


6.3.2統一指揮


6.3.3應急措施


6.3.4技術支持


6.3.5應急搶險


6.3.6應急控製


6.3.7現場維護與穩定


6.3.8人員疏散與安置


6.3.9妥善安撫與善後


6.3.10信息發布


6.3.11現場恢複與應急結束


7、應急物資及裝備保障


7.1消防器材管理台帳


7.2裝備保障


我礦安裝KJ70N型安全監控係統,該係統由中心站主備機、傳輸接口、聲光報警器、分站、傳輸線、傳感器等設備組成,係統具有當地和遠程瓦斯超限聲光報警、斷電功能,能夠自動診斷出係統的傳輸狀況、傳感器、分站等監測故障,儲存監測數據和曆史曲線,可輸出打印監測報表。


目前我礦所有采煤工作麵、煤半煤掘進工作麵、串聯通風地點按照安全監測AQ1029-2007行業標準已全部安裝瓦斯傳感器,能連續監測工作麵風流中的瓦斯濃度。能實時顯示動態數據和圖像,根據曆史曲線分析瓦斯變化情況。


瓦斯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略)


下載地址: 文檔地址1
下載幫助: 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夾錯誤報告
相關軟件: 無相關信息
下載說明: ⊙推薦使用網際快車下載本站軟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壓本站軟件。
⊙如果這個軟件總是不能下載的請點擊報告錯誤,謝謝合作!!
⊙下載本站資源,如果服務器暫不能下載請過一段時間重試!
⊙如果遇到什麼問題,請到本站論壇去谘尋,我們將在那裏提供更多 、更好的資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業軟件是供學習研究之用,如用於商業用途,請購買正版。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